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v帶傳動單級圓柱斜齒輪減速器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b></p><p><b>  計算說明書</b></p><p>  設計題目:V帶傳動單級圓柱斜齒輪減速器</p><p>  設計單位:工業(yè)裝備與控制工程04級2班</p><p><b>  目錄</b></p&

2、gt;<p>  傳動方案擬定……………………………………………3</p><p>  原始數據…………………………………………………3</p><p>  確定電動機的型號………………………………………3</p><p>  確定傳動裝置的總傳動比及分配………………………4</p><p>  傳動零件的設計計算…………………

3、…………………6</p><p>  減速器鑄造箱體的主要結構尺寸………………………11</p><p>  軸的設計計算……………………………………………11</p><p>  滾動軸承的選擇及校核計算……………………………15</p><p>  鍵聯(lián)接的選擇及計算……………………………………16</p><p>

4、;  聯(lián)軸器的選擇和計算……………………………………17</p><p>  十一、減速器的潤滑……………………………………………17</p><p>  十二、設計心得…………………………………………………18</p><p>  一、傳動方案的擬定(如下圖)</p><p><b>  二、原始數據</b></

5、p><p>  帶拉力:F = 4150 N 帶速度v = 1.00m/s 滾筒直徑 D = 285 mm</p><p>  三、確定電動機的型號</p><p> ?。?)選擇電動機的類型: Y系列三相異步電動機</p><p>  (2)選擇電動機的功率</p><p>  根據已知條件F、v和D,確定求出輸

6、送帶的功率Pw</p><p><b>  傳動裝置的總效率:</b></p><p>  傳動效率一般包括V帶傳動效率η1 、齒輪傳動效率η2 、軸承傳動效率η3 (球軸承一對)、聯(lián)軸器效率η4,(參《機械設計課程設計》P6表2-3 )和工作機的效率η5</p><p>  取η1=0.95,η2=0.97,η3=0.98,η4=0.995,

7、η5=0.94</p><p><b>  那么有</b></p><p>  η = 0.950.970.9920.9950.94 = 0.8247</p><p><b>  電動機所需功率:</b></p><p>  式中,取載荷系數K = 1.3</p><p> 

8、 查《機械設計課程設計》表16-1,取電動機的額定功率 Ped=7.5kW</p><p> ?。?)選擇電動機的轉速</p><p>  取V帶傳動比范圍(表2-2)i1 = 2 ~ 4 ,單級齒輪減速器傳動比i2 = 3 ~ 6</p><p><b>  滾筒的轉速:</b></p><p>  則總傳動比范圍為

9、i = 6 ~ 24 。故電動機轉速的可選范圍為402.3~1609.2 r/min</p><p>  符合這一范圍的同步轉速有750、1000和1500 r/min</p><p>  根據容量和轉速,由有關手冊查出由三種適用的電動機型號。綜合考慮電動機和傳動裝置的尺寸、重量、價格和帶傳動、減速器的傳動比,選擇1000 r/min較為適合。</p><p>  

10、電動機的合理同步轉速:</p><p>  查表16-1得 電動機的型號和主要數據如下</p><p>  查表16-2得 電動機的安裝及有關尺寸</p><p>  四、確定傳動裝置的總傳動比及分配</p><p>  傳動裝置的總傳動比: </p><p>  

11、取V帶傳動比: i1 = 3.6 單級圓柱齒輪減速器傳動比i2 = 4.02</p><p> ?。?)計算各軸的輸入功率</p><p><b>  電動機軸</b></p><p>  Pd = 6.542 kW</p><p>  軸I (減速器高速軸) </p><p>

12、  軸II(減速器低速軸)</p><p> ?。?)計算各軸的轉速</p><p><b>  電動機軸 </b></p><p>  軸I : </p><p><b>  軸II :</b></p><p> ?。?)計算各軸的轉矩</p>

13、<p><b>  電動機軸 </b></p><p><b>  軸I </b></p><p><b>  軸II </b></p><p>  把上述計算結果列于下表:</p><p>  五、傳動零件的設計計算</p><p>

14、;  1.普通V帶傳動的設計計算</p><p><b> ?、俅_定計算功率Pc</b></p><p> ?。ㄊ街腥」ぷ髑闆r系數KA = 1.3)</p><p>  ②根據計算功率Pc與小帶輪的轉速,查《機械設計基礎》圖10-10,選擇B型V帶</p><p> ?、鄞_定帶輪的基準直徑dd1,dd2</p>

15、;<p>  由圖10-10得,推薦的小帶輪基準直徑為125 ~ 140mm,則</p><p>  取小帶輪直徑dd1 = 140mm > dmin=75mm</p><p>  根據GB/T 13575.1-1992 取大帶輪的直徑dd2 = 500mm</p><p><b>  ④驗證帶速</b></p>

16、;<p>  在5m/s ~ 25m/s之間,故帶的速度合適。</p><p>  ⑤確定V帶的基準直徑和傳動中心距a0</p><p>  那么取a0 = 500mm</p><p><b>  V帶的基準長度為</b></p><p>  查《機械設計基礎》表10-2,選取帶的基準直徑長度Ld = 20

17、00mm</p><p><b>  實際中心距</b></p><p>  ⑥驗算主動輪的最小包角</p><p>  故主動輪上的包角合適</p><p><b> ?、哂嬎鉜帶的根數z</b></p><p>  由nm = 970r/min,dd1 = 140mm&l

18、t;/p><p>  查《機械設計基礎》表10-5得, = 2.13kW</p><p>  查《機械設計基礎》表10-6得,= 0.30kW</p><p>  查《機械設計基礎》表10-7得, = 0.89</p><p>  查《機械設計基礎》表10-2得, = 0..98</p><p><b>  那么

19、V帶的根數z為</b></p><p><b>  取z = 5根</b></p><p> ?、嘤嬎鉜帶的合適初拉力F0并計算作用在軸上的載荷FQ</p><p>  單根普通V帶合適的初拉力F0可按下式計算:</p><p>  計算作用在軸上的載荷</p><p>  ⑨帶輪的結

20、構設計:單位(mm)</p><p>  2.齒輪傳動的設計計算</p><p> ?。?)選擇齒輪類型、材料、精度及參數</p><p> ?、龠x擇斜齒圓柱齒輪傳動(外嚙合)</p><p>  ②選擇齒輪材料:考慮減速器傳遞公里不大,所以齒輪采用軟齒面;</p><p>  小齒輪材料采用45#鋼,調質,齒面硬度H

21、BS=230</p><p>  大齒輪材料選用ZG310-570,調質,齒面硬度HBS=240</p><p>  ③選取齒輪為8級精度(GB 10095-1988)</p><p><b> ?、艹踹x螺旋角</b></p><p>  ⑤取小齒輪齒數,那么大齒輪的齒數為</p><p> ?。?/p>

22、2)按齒面接觸疲勞強度設計</p><p><b> ?、僦行木郺0</b></p><p><b>  式中,。</b></p><p>  查《機械設計基礎》圖7-26,有= 570MPa;查表7-5,=1</p><p>  查表7-4,K=1.3;齒寬系數?。海?.4</p>

23、<p><b> ?、谟嬎隳?lt;/b></p><p>  查表7-1取模數標準值mn =3</p><p><b>  ③計算中心距a</b></p><p>  圓整中心距,取a = 190 mm</p><p><b> ?、苄拚菪?lt;/b></p>

24、;<p> ?、萦嬎銉升X輪分度圓直徑</p><p><b>  小齒輪 </b></p><p><b>  大齒輪 </b></p><p><b> ?、抻嬎泯X寬</b></p><p>  取小齒輪齒寬b1=78mm;大齒輪齒寬b2=76mm

25、</p><p> ?。?)校核彎曲疲勞強度</p><p><b> ?、傩:?lt;/b></p><p><b>  ,其中</b></p><p>  查《機械設計基礎》表7-4,得K=1.3;查圖7-23,得YF=2.76</p><p>  查圖7-24,有= 190M

26、Pa;查表7-5,有=1.3</p><p><b>  那么有</b></p><p><b>  則設計滿足要求。</b></p><p> ?、邶X輪傳動的幾何尺寸,制表如下:(詳細見零件圖)</p><p>  六、減速器鑄造箱體的主要結構尺寸</p><p>  查《

27、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基礎》表3-1經驗公式,列結果于下表</p><p><b>  七、軸的設計計算</b></p><p><b>  1.高速軸的設計</b></p><p> ?。?)選擇軸的材料:選取45#鋼,調質,HBS=230</p><p> ?。?)初步估算軸的最小直徑</p&g

28、t;<p>  根據教材公式,取,則</p><p><b> ?。?)軸的結構設計</b></p><p>  考慮帶輪的機構要求和軸的剛度,取裝帶輪處軸徑;根據密封件的尺寸,選取裝軸承處的軸徑為d=40mm</p><p>  兩軸承支點間的距離為:</p><p>  式中 ——小齒輪齒寬,=78mm

29、</p><p>  ——箱體內壁與小齒輪端面的間隙,=12mm</p><p>  ——箱體內壁至軸承端面的距離,?。?0mm</p><p>  ——軸承寬度,初選6308型深溝球軸承,查表13-3得=23mm</p><p><b>  帶入上式得</b></p><p>  帶輪對稱線到軸

30、承支點的距離為</p><p>  式中 ——軸承蓋的凸緣厚度,=40mm</p><p>  ——螺栓頭端面至帶輪端面的距離,?。?5mm</p><p>  ——軸承蓋M8螺栓頭的高度,查表得=5.3mm</p><p>  ——帶輪寬度,=118mm</p><p><b>  帶入上式得</b

31、></p><p> ?。?)按彎扭合成應力校核軸的強度</p><p><b>  ①繪出軸的計算簡圖</b></p><p>  軸的計算簡圖如圖所示</p><p> ?、谟嬎阕饔迷谳S上的力</p><p><b>  小齒輪受力分析</b></p>

32、<p><b>  圓周力</b></p><p><b>  徑向力</b></p><p><b>  軸向力</b></p><p>  帶傳動作用在軸上的壓力</p><p><b> ?、塾嬎阒Х戳?lt;/b></p>&l

33、t;p><b>  水平面</b></p><p><b>  垂直面</b></p><p><b> ?、茏鰪澗貓D</b></p><p><b>  水平面彎矩</b></p><p><b>  垂直面彎矩</b><

34、;/p><p><b>  合成彎矩</b></p><p><b> ?、葑鲝澗貓D</b></p><p><b>  ⑥作計算彎矩圖</b></p><p>  當扭轉剪應力為脈動循環(huán)變應力時,取系數</p><p>  ⑦按彎矩合成應力校核軸的強度&l

35、t;/p><p>  軸的材料為45#鋼,調質,查表得拉伸強度極限,對稱循環(huán)變應力時的許用應力。</p><p><b>  由計算彎矩圖可見,</b></p><p>  A剖面的計算彎矩最大,該處的計算應力為</p><p>  D剖面的計算彎矩最小,該處的計算應力為</p><p>  八、滾動

36、軸承的選擇和計算</p><p> ?、龠x取的軸承:型號為6308深溝球軸承(每根軸上安裝一對)</p><p>  查《機械設計課程設計》表13-3和查《機械設計基礎》表18-11,</p><p><b> ?、谳S承A的徑向載荷</b></p><p><b>  軸向載荷:</b></p

37、><p><b>  軸承B的徑向載荷</b></p><p><b>  軸向載荷:</b></p><p>  由此可見,軸承A的載荷大,應該驗算軸承A</p><p> ?、塾嬎爿S承A的徑向當量動載荷</p><p>  查表13-3得到:,取</p><

38、;p>  ,故查表18-11得:</p><p><b>  則其徑向當量動載荷</b></p><p>  因兩端選擇同樣尺寸的軸承,故選軸承A的徑向當量動載荷P為計算依據。</p><p>  工作溫度正常,查《機械設計基礎》表18-8得,溫度系數為</p><p>  按中等沖擊載荷,查《機械設計基礎》表18

39、-9得,載荷系數</p><p>  按設計要求,軸承的壽命為,則</p><p>  因為,所以選取的軸承合適</p><p>  九、鍵聯(lián)接的選擇和強度校核</p><p>  1.高速軸與V帶輪用鍵聯(lián)接</p><p>  (1)選用圓頭普通平鍵(A型)</p><p>  按軸徑d=40

40、mm,及帶輪寬 =118mm,查表10-1選鍵12×100 GB/T 1096-1979</p><p><b> ?。?)強度校核</b></p><p>  鍵材料選擇45#鋼,V帶輪材料為鑄鐵,查表得鍵聯(lián)接的許用應力,鍵的工作長度,。</p><p><b>  擠壓應力</b></p>&l

41、t;p>  2. 低速軸與V帶輪用鍵聯(lián)接</p><p> ?。?)選用圓頭普通平鍵(A型)</p><p>  按軸徑d=60mm,及帶輪寬 =92mm,查表10-1選鍵16×56 GB/T 1096-1979</p><p><b> ?。?)強度校核</b></p><p>  鍵材料選擇45#鋼,

42、V帶輪材料為鑄鋼,查表得鍵聯(lián)接的許用應力,鍵的工作長度,。</p><p><b>  擠壓應力</b></p><p>  十、聯(lián)軸器的選擇和計算</p><p><b>  聯(lián)軸器的計算轉矩</b></p><p>  查表取工作情況系數,因前面在計算電動機功率時已考慮功率備用系數1.3,故計算

43、轉矩為</p><p>  根據工作條件,選用十字滑塊聯(lián)軸器,查表15-4得是自滑塊聯(lián)軸器的許用轉矩,許用轉速,配合軸徑d = 40mm,配合長度L1 = 90mm。</p><p><b>  十一、減速器的潤滑</b></p><p>  齒輪傳動的圓周速度為</p><p>  因,所以采用浸油潤滑,由表14-1,

44、選用L-AN68全損耗系統(tǒng)用油(GB 443-1989),大齒輪浸入油中的深度約為1~2個齒高,但不應少于10mm。</p><p>  對軸承的潤滑,因,采用脂潤滑,由表14-2選用鈣基潤滑脂L-XAAMHA2(GB 491-1987),只需填充軸承空間的,并在軸承內側設擋油環(huán),使油池中的油不能進入軸承以致稀釋潤滑脂。</p><p><b>  十二、設計心得</b&g

45、t;</p><p>  時間真的過得好快,仿佛昨天還是聽著師兄們抱怨課程設計的種種繁復,心里充滿了忐忑和期待,而今天,自己卻坐在這里寫下自己的課程設計的最后一頁——設計心得。</p><p>  作為一名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yè)大三的學生,我覺得用心的去做一次類似的機械課程設計是十分有意義,而且是十分必要的。</p><p>  在已經度過的大學時光里,我們學習了許

46、多專業(yè)基礎課程,如:工程制圖,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等等。我們在課堂上學到的僅僅是這些課程的理論層面,而且在考試之后,很快就會淡忘。如何去鍛煉我們的實踐層面?如何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并應用到生產實踐當中去呢?我想這次的課程設計為我們提供了一次絕好的機會,一個良好的實踐平臺。</p><p>  在這短短的兩周時間里面,翻閱《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成了最習慣的動作。為了讓自己的設計更加完善,更好的利用已有的標準和經驗公

47、式使自己的設計更加符合生產實際,同時也為了讓設計能夠順利通過答辯,一次次的翻閱《課程設計》,一次次的研究“GB”們是十分必要的。</p><p>  仔細的計算、完成的喜悅、細節(jié)的爭辯、無奈的重新來過……種種滋味在這14天內,一一上演,酸甜苦辣,應有盡有。很享受這種認真的感覺,很享受這種設計完成之后那種無與倫比的自豪和驕傲,很享受和舍友就一個螺栓直徑而吵得面紅耳赤的執(zhí)著,很享受跌倒后重新站起來的堅持。課程設計,讓

48、我們離工程師又近了一步。</p><p>  原來這就是工程師啊!永遠要從實際生產出發(fā),有據可依,有理可循——藝術家的無邊幻想和超越現實都和設計無緣。雖然離真正的工程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幸運的是今天的課程設計讓我們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p><p>  最后要感謝老師們的辛苦工作,感謝這樣一個機會能讓我們停下來,總結自己,審視自己的未來。我相信經過這次的設計,大家都會對今后的工程師之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