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心理學,,,心理學總評成績100%=平時10%(考勤+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20%+期末70%,緒 論,科學心理學:①學科繼承性 ;,理解誤區(qū):把科學心理等同于算命、看相、占星、解夢等民俗心理。,哲學——心理學之父生理學——心理學之母生物學——心理學的媒人,②獨特的研究范式和理論主張;,③科學的研究方法 。,心理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科學,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特點??茖W心理學的產生 P11心理學哲學是父親,生理學是母
2、親,生物學是媒人馮特(1832—1920):心理學之父《生理心理學原理》(1874):心理學獨立宣言萊比錫心理學實驗室(1879):心理學誕生標志,心理學是研究人性的科學,物理、化學等自然學科研究物性。,,△心理學界三大爭議:①研究對象:心理/行為②研究方法:實驗/非實驗③決定心理發(fā)展:遺傳/環(huán)境,知識點: 百年來心理學研究中的七大流派 P11-14,人物:馮特(1879,萊比錫);鐵欽納觀點:所有的心理現(xiàn)象
3、都是由元素構成,強調意識的結構。,構造主義心理學,機能主義心理學,人物:詹姆斯觀點:意識是連續(xù)變化的,強調意識的作用和功能。,行為主義心理學,人物:華生;斯金納觀點:反對研究意識,主張研究行為;反對內省,主張用實驗方法。,格式塔心理學,人物:韋特海默;柯勒觀點:反對把意識分成元素,強調心理作為一個整體、一種組織的意義。,精神分析心理學,人物:弗洛伊德觀點:人類的行為源于欲望和動機;欲望以無意識的形式支配人的行為。,人本主義心理學
4、,人物:馬斯洛;羅杰斯觀點: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認知心理學重點:對信息加工歷程的研究,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P1-2,心理學,psyche,logos,心靈、靈魂,講述、解說,對心靈或靈魂的解說,Psychology,,,(古希臘文字),心理學是通過研究行為,揭示心理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一、個體行為與個體心理,心理現(xiàn)象和行為的關系:心理和行為相互依存、相互影響 。心理活動通過行為得以表現(xiàn);外顯行為會受內
5、隱心理活動的影響和支配。心理學是通過研究行為,揭示心理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從人的心理的動態(tài)—穩(wěn)態(tài)維度看,心理現(xiàn)象可分為:心理過程、心理狀態(tài)、心理特征。心理過程:是動態(tài)的,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認知過程、情緒過程和意志過程。心理特征:是穩(wěn)態(tài)的,指心理活動中經常表現(xiàn)出來的穩(wěn)定特點。心理狀態(tài):指特殊情境中形成的暫時性的心理持續(xù)狀態(tài)。,二、心理現(xiàn)象:心理過程、心理特征和心理狀態(tài)P1-2,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言語,,,,世
6、界觀,需要,動機,興趣,信念,,,下一頁,注意、激情、靈感等,能力、氣質、性格,選擇、組織、解釋,認知、情感、意志簡稱為知、情、意。知、情、意緊密聯(lián)系、相互作用。 P1-21、認識是情緒情感和意志的基礎。2、情緒情感和意志影響認識活動。3、情緒情感和意志相互作用。,返回,心理過程、心理特征和心理狀態(tài)是密切聯(lián)系的。 1.心理過程是心理特征和心理狀態(tài)的基礎。 2.心理狀態(tài)和心理特征影響和制約心理過程。 3.心理狀態(tài)和心理特
7、征密切聯(lián)系。 (1)心理狀態(tài)是一種介于心理過程和心理特征之間的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如果某類心理狀態(tài)經常反復出現(xiàn)并且持續(xù)時間愈來愈長,就轉化為心理特征。(2)心理特征影響心理狀態(tài)的性質。,返回,三、意識與無意識 P28-31,從能否被當事人覺知到的角度看,可以把人的心理現(xiàn)象劃分為意識現(xiàn)象和無意識現(xiàn)象。心理學上談到意識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意識即心理。二是現(xiàn)代心理學把意識作為心理的高級層次看待,認為意識為人類所獨有。,(一)意識、無意
8、識,意識是我們現(xiàn)實覺知到的心理現(xiàn)象。 無意識是人在正常情況下覺察不到、也不能自我調節(jié)和控制的現(xiàn)象。,(二)意識的狀態(tài):,1、可控制的意識狀態(tài) 2、自動化的意識狀態(tài)3、白日夢狀態(tài)4、睡眠狀態(tài),(三)生物節(jié)律,節(jié)律是一種周期性的變化。對人影響較大的四種生物節(jié)律:1.年節(jié)律2.月節(jié)律3.日節(jié)律4. 90分鐘節(jié)律,(四)睡眠和夢,人睡覺的時候,一夜之中有兩種睡眠狀態(tài)交替出現(xiàn),即快速眼動睡眠與非眼動睡眠相互轉換。,夢
9、境受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 夢有一定預見性是有原因的。,睡眠障礙:夢魘,昏昏欲睡——淺睡——沉睡睡眠障礙:①夢囈、 ②夢游(睡行癥)、③夜驚。,心理的實質 P3-7——科學的心理觀,對心理實質的理解有兩種根本對立的觀點: 唯心主義心理觀 唯物主義心理觀,一、唯心主義心理觀,精神是世界的本源,是第一性的,物質第二性。 古代人們認為精神活動是寄居在人體內的一種類似空氣的特殊物質——靈魂的作用。,二
10、、唯物主義心理觀,物質是世界的本源,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機械唯物主義:心理活動的器官是心臟,是血管的作用。辨證唯物主義:心理是腦的機能,腦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xiàn)實的主觀能動反映,是社會化的結果(心理的實質)。,(一)心理是腦的機能,腦是心理的器官,1、心理活動的物質基礎—— 神經系統(tǒng)及構造,神經元的結構與功能:,,細胞體:代謝和營養(yǎng)中心 軸突:一根,把信號傳離細胞
11、體 樹突:多而短,接受信號,把信號傳向細胞體 神經元:神經系統(tǒng)基本的結構和機能單位,負責接收和傳送信息。,神經元結構圖 P15,神經系統(tǒng)分為周圍神經系統(tǒng)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P18-20,,,,神經系統(tǒng),,大腦兩半球功能的不對稱性 P23,“人有一個頭,但有兩個腦袋” 左腦:意識功能、通過語言和邏輯表達內心世界右腦:潛意識功能、通過情感和形象表達內心世界左右腦的關系裂腦人,,2、神經系統(tǒng)基本活動方式,,神經
12、系統(tǒng)基本活動方式是反射。,無條件反射:遺傳的、生來就有的 ,保證機體適應固定的 環(huán)境。,條件反射:有機體在無條件反射基礎上,通過無關刺激與無條件刺激在時間上多次結合產生的。,反射,(1)經典性條件反射 P214-215 :,★ 條件作用之前 鈴聲 定向反應 食物 唾液分泌,,,,,
13、,★ 條件作用之后 鈴聲 唾液分泌,★ 條件作用期間 鈴聲(無關刺激) 食物(無條件刺激) 唾液分泌,〖原創(chuàng)研究〗操作條件反射/斯金納1948,(2)操作性條件反射: P216,關于條件反射的兩種信號系統(tǒng),第一信號系統(tǒng):以直接作用于各種感覺器官的具體信號刺激(光線、鈴聲)而建立起的條件反射系統(tǒng)。
14、(動物和人共有)第二信號系統(tǒng):由語詞作為條件刺激物而建立起的條件反射系統(tǒng)。(人類獨有),1、心理是物質發(fā)展到高級階段——腦的反映形式 P4,(二)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xiàn)實 主觀能動的反映,反映形式的演化 P4:,(1)感覺階段:無脊椎動物的最簡單心理現(xiàn)象——感覺。腔腸動物、節(jié)肢動物等。 遺傳的本能行為。(2)知覺階段:低級脊椎動物(魚類、兩棲類、鳥類)出現(xiàn)脊椎和腦,有了高一級的反映形式——知覺。 利用個體經驗
15、和后天學習打破遺傳的本能行為。(3) 具體思維階段:哺乳動物有了思維的萌芽,能將現(xiàn)有事物與將來情境聯(lián)系起來。,案例:狼孩 P5狼孩的案例說明:?腦的發(fā)展遵循“用進廢退”,需要社會性刺激,生命的早期尤為重要。心理發(fā)育的關鍵期和敏感期(印刻現(xiàn)象)?人的心理對社會環(huán)境具有依存性。,2、客觀現(xiàn)實是心理的源泉,下一頁,腦的發(fā)展(腦重量),,3、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xiàn)實的主觀能動的反映,人腦對客觀現(xiàn)實的反映具有:,主觀性 能動性,4、
16、人的意識,意識分為客體意識和自我意識。,自我意識(自我概念),,自我意識是指個體(I)對自身(me)及自己與周圍環(huán)境關系的認識、評價與體驗。,自我意識不是生來就有的,是個體社會化發(fā)展的結果。,(1)自我意識的結構P205 :,(2)自我意識的內容P205:,對自己身體和生理狀況的認識與評價——生理自我 如 身高、體重、體型、健康狀況等對自己與周圍環(huán)境關系的認識和評價——社會自我 如在社會關系中的角色、地位、作用等對自己
17、心理和行為特征的認識和評價——心理自我 如 能力、性格、氣質、興趣等,自我意識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從發(fā)生、發(fā)展到相對穩(wěn)定約經過20年時間,大約經歷三個階段,即: 生理自我(8個月-3歲) 社會自我(3歲—12歲) 心理自我(12、13歲—青年),(3)自我意識的觀念存在方式: 現(xiàn)實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現(xiàn)實自我是個人從自己的立場出發(fā)對自己目前的實際狀況的認識。投射自我是個人想象中自己
18、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又稱鏡像自我。理想自我也稱為“理想我”,即個體想要的完善的形象。,心理學的分支 P8-9,(一)基礎心理領域: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生理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人格心理學、變態(tài)心理學、動物心理學、心理測量學等。(二)應用心理領域:教育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咨詢心理學、工業(yè)心理學、管理心理學、廣告心理學、消費心理學、環(huán)境心理學、法律心理學等。,,,,注 意 P31-43——一切心理活
19、動的門戶,一、注意概述,(一)注意的概念(二)注意的功能(三)注意的外部表現(xiàn),一、注意概述(一)注意的概念 P31 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1. 指向性:心理活動在哪個方向上進行活動。2. 集中性:有兩種情況(1)同一時間內各種有關的心理活動共同集中于一定的刺激。(2)同一種心理活動不僅指向于一定的對象,且維持這種指向使活動不斷地深入下去。,一、注意概述(二)注意的功能注意不是一種獨立的
20、心理過程,注意并不反映事物及其屬性。 P32 1. 選擇功能2. 維持功能3. 調節(jié)功能,一、注意概述(三)注意的外部表現(xiàn) P331. 感官的趨向運動 2. 無關運動的停止 3. 呼吸運動的變化 有時注意的外部表現(xiàn)和注意的真實情況不符合。,(一)無意注意沒有預定目的,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二)有意注意有預定目的,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三)有意后注意有預定目的,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二、注
21、意的種類 P34-36,事先沒有預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特點:1.自覺性較差; 2.保持時間較短; 3.人的精力消耗較少,不容易疲勞。,二、注意的種類(一)無意注意(不隨意注意),無意注意的規(guī)律(引起原因):,,①刺激的強度(絕對強度和相對強度),,②刺激間的對比差異,③刺激的活動和變化,④刺激物的新異性,①需要和興趣,②情緒狀態(tài),③知識經驗,④期待心理,無意注意規(guī)律在教學中的應用P36
22、-39一、教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知識掛鉤,新穎豐富。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富于變化。1.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2.教學語言準確生動,抑揚頓挫 3.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 4.規(guī)范化的板書:清晰醒目,規(guī)范整齊,重點突出。 第三,善于組織學生注意,妥善處理偶發(fā)事件。第四,安排好教學環(huán)境,防止學生分心。1.注意避免教室內外環(huán)境對課堂的干擾。2.教師的服飾、發(fā)型端莊大方。,二、注意的種類(二)有意注意(隨意注意),服從于預定目的,
23、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特點:1.自覺性較好; 2.保持時間較長; 3. 人的精力消耗較多 ,容易因疲勞導致注意分散。,有意注意的規(guī)律(引起條件) 及在教學中的應用: P36-391.明確目的任務。2.組織有關的活動。(1)智力活動與實際操作相結合。(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疑難情境)訓練學生良好的注意習慣。 (3)提問。3.激發(fā)、培養(yǎng)間接興趣
24、。4.用意志排除各種干擾。,,引起無意注意的主觀因素之一是對事物的直接興趣;制約有意注意的是間接興趣,即對活動的目的和結果感興趣,活動本身并不直接吸引人。,,二、注意的種類(三)有意后注意(隨意后注意),是指有預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規(guī)律(形成條件):①對活動濃厚的興趣。②活動的自動化。,二、注意的種類,(一)注意的廣度(范圍)(二)注意的穩(wěn)定性(三)注意的分配(四)注意的轉移,三、注意的品質(特征)
25、P39-42,三、注意的品質(特征)P39-42(一)注意的廣度(范圍) 注意的廣度也叫注意的范圍,是指個體在同一時間里能清楚地把握對象的數量。,客觀因素:刺激物特點及刺激物排列的特點等。主觀因素:如活動任務、個體經驗、情緒等。,影響注意廣度的因素:,注意的穩(wěn)定性是個體在較長時間內將注意集中在某一活動或對象上的特性。,三、注意的品質(二) 注意的穩(wěn)定性,當人專注某一對象時,
26、視、聽感覺器官會產生周期性的加強和減弱的變化,這種現(xiàn)象稱為注意的起伏。注意的起伏是正常的注意現(xiàn)象,是不隨意的。,注意的起伏(動搖):,影響注意穩(wěn)定性的因素:,1.注意對象的特點。2.活動的組織安排。3.人自身的狀態(tài)。,參考資料:,注意穩(wěn)定性的發(fā)展 不同年齡兒童注意穩(wěn)定時間年齡 5-7歲 7-10歲 10-12歲 12歲以后集中注意的時間 15分鐘 20分鐘
27、 25分鐘 30分鐘,注意的分配是指個體的心理活動同時指向不同的對象的特點。,三、注意的品質(三)注意的分配,注意分配的條件:1、同時進行的兩種或幾種活動,其中只能有一種是生疏的,其余的活動必須是熟練的。 2、同時進行的幾種活動形成動作系統(tǒng)。,注意分配能力的發(fā)展:,小學生的注意分配能力較低,難以同時兼顧兩件事情。初中低年級學生在注意分配時也會出現(xiàn)顧此失彼現(xiàn)象,注意了抄寫就忽略了聽講。初三以上的學生由于各種技能
28、技巧的穩(wěn)定性有了提高,才使注意分配能力逐漸向較高水平發(fā)展。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根據不同活動的性質和任務,較好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如高中生既能聽講又能抄寫,既能注意教師講解的主要問題,又能注意問題的前后聯(lián)系。這種有機結合,說明高中生注意分配能力已日趨成熟。,注意的轉移是個體根據新的任務,主動地把注意由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三、注意的品質(四)注意的轉移,影響注意轉移的因素:,1、原來注意的緊張程度。2、新事物的特點。3、
29、神經過程的靈活性4、已有的習慣。,思考:,教學中應如何運用注意的規(guī)律?(1) 無意注意規(guī)律及其在教學中的運用。(2)有意注意規(guī)律及其在教學中的運用。,,感知覺 P44-65,,失去感覺會怎樣?感覺剝奪實驗 P45,2. 知覺 P53 :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屬性的反映。,,一、感知覺概述(一)概念1. 感覺 P44 :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感覺剝奪實
30、驗,,,感覺的意義:1.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過程的開始;2.一切復雜心理活動的基礎;3.維持正常心理活動的必要條件。,1954年赫布、貝克斯頓(Boxton)在美國麥吉利大學所做的感覺剝奪研究,募集了大學生志愿者參加實驗。 志愿者每天躺在床上睡覺,并有每天20美元的酬勞。他們可以自己決定何時退出實驗。,(二)感覺與知覺的比較 P53,(三)感受性 P50-51,1.感受性:對刺激的感覺能力。 2.通過實踐和訓
31、練可提高人的感受性。感覺缺陷者的感覺補償專門事某種特殊職業(yè)者感受性訓練,二、感覺的分類 P46-50,(一)外部感覺: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膚覺(觸覺、溫度覺、痛覺)。(二)內部感覺:運動覺、平衡覺和內臟覺。,視覺 P46,,,視網膜上有兩種視神經細胞:視錐細胞(感受亮光和有色光)和視桿細胞(感受弱光,進行“夜視覺”),它所接受的信息量約占全部信息量的80%以上。,聽覺(耳朵構造圖) P48,,,內耳耳蝸是聽覺器
32、官。它接受10%以上的信息。,味覺(舌頭味覺分布圖),,內部感覺 P50,反映機體內部變化的感覺叫內部感覺。運動覺反映身體各部分的位置、運動及肌肉的緊張程度。感受器位于肌肉組織、肌腱、韌帶各關節(jié)中。平衡覺也叫靜覺。它是由人體作加速運動或減速的直線運動或旋轉運動所引起的。平衡覺的感受器位于內耳的前庭器官,包括半規(guī)管和前庭兩部分。 內臟覺又叫機體覺。是由內臟的活動作用于臟器壁上的感受器產生的。內臟覺的特點是感覺不精確、分辨
33、力差。,三、感覺的基本規(guī)律及其應用,(一)感覺適應(二)后像(三)感覺的相互作用1.同一感覺的相互作用:感覺對比等2.不同感覺的相互作用:聯(lián)覺等,(一)感覺適應 P51-52由于刺激物對感受器的持續(xù)作用,使感受性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二)后像 P52,刺激物對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覺并不立即消失,還能保持一個短暫的時間。,(三)同一感覺的相互作用:感覺對比 P52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發(fā)生變化
34、的現(xiàn)象。1. 同時對比2. 先后對比(繼時對比),(四)不同感覺的相互作用: 聯(lián)覺 P52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xiàn)象。色彩的作用,,四、知覺的種類 P53-56,根據知覺對象是否屬于人,可把知覺分為物體知覺和社會知覺。 (一)物體知覺1. 視知覺、聽知覺和觸摸覺 P53-542. 空間知覺、時間知覺和運動知覺 P54空間知覺:形狀、大小、深度、方位知覺。深度知覺和雙眼視差有關
35、。時間知覺:時間長短、先后、周期性。運動知覺:物體空間位置移動。,(二)社會知覺 P54-56,社會知覺偏差: P55-56第一印象(首因效應),4. 近因效應,2. 暈輪效應(光環(huán)效應),3. 刻板印象(定型效應),五、 知覺的基本特性 P56-59,1. 整體性原則(格式塔原則) P57在知覺過程中,人們不是孤立地反映刺激物的部分或個別屬性,而是反映事物的整體及關系。,(1)接近律:
36、距離上相近的物體容易被知覺組織在一起。,(2)相似律 :凡物理屬性相近的物體容易被組織在一起。,(3)連續(xù)律 :凡具有連續(xù)性或共同運動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個整體。,(4)封閉律:人們傾向于將缺損的輪廓加以補充使知覺成為一個完整的封閉圖形。,2. 選擇性原則 P56,人們能迅速從背景中選擇出知覺對象。知覺的對象與背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3. 理解性原則 P57,在知覺事物時,人總是根據以往經驗賦予事物一定的意義。,
37、4. 恒常性原則 P58,,知覺條件在一定范圍內發(fā)生變化時,知覺映像仍保持相對不變。 “看其所知,不看其所見”。 顏色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聲音恒常性,形狀恒常性,六、錯覺 P60-61,1. 視錯覺 2. 其他錯覺:(1)形重錯覺 (2)運動錯覺 (3)時間錯覺 (4)方位錯覺,思考:,1.感覺與知覺有何區(qū)別與聯(lián)系?2.感覺的基本規(guī)律有哪些?分別結合日常生活運用感覺基本規(guī)律的事例說明。3.
38、舉例說明知覺的基本規(guī)律(基本特性)。4.社會知覺偏差與人際交往(教書育人)。,,記 憶 P66,記憶,一、記憶概念二、記憶的信息加工三、記憶的過程及記憶規(guī)律的運用,一、記憶概念 P66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經歷過的事物的反映,包括識記、保持和再現(xiàn)(回憶和再認)三個基本過程。記憶的三個基本過程(基本環(huán)節(jié)):1.識記——信息的輸入與編碼 2.保持——信息的存儲3.再現(xiàn)(重現(xiàn))——信息的提取,二、記憶的信息加
39、工,記憶的信息加工流程圖,,(一)感覺記憶(瞬時記憶) P70,特點:1. 時間極短 保持感覺刺激(光、聲、氣味和觸壓等)的瞬間映像,保持時間非常短暫。 2.容量較大,3.形象鮮明、信息原始,(二)短時記憶(工作記憶) P71,特點1. 時間很短——保持時間1分鐘以內。白鼠跳臺實驗證明短時記憶的存在。2. 容量有限——短時記憶的容量可以用組塊作為單位測量。短時記憶的容量是7±2個組塊。組塊的大小與人的知
40、識經驗有關。要增大有限的短時記憶的容量,必須豐富知識經驗,增大每個組塊的容量。3. 意識清晰,操作性強。,(三)長時記憶(永久性記憶)P71,特點:1. 容量無限2. 保持時間長1分鐘以上直至伴隨人的終生。,三、記憶的過程及記憶規(guī)律的運用 P79-84,(一)識記(二)保持(三)再現(xiàn),(一)識記 P79-80 1.識記的分類 P79,(1)根據有無目的性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劃分,無意識記:①無目的和要求;②無意志努
41、力; ③無記憶方法; ④自發(fā)性和片面性。,有意識記: ①有目的和要求; ②有意志努力; ③有記憶方法; ④自控性和創(chuàng)造性。,青少年記憶發(fā)展的特點之一:P87從識記的目的性來看,記憶的自覺性增強,有意識記占主導地位。,(2)根據識記材料的特點和是否以理解為基礎劃分,機械識記:根據材料的外部聯(lián)系或表現(xiàn)形式,采取簡單重復的方式進行的識記。即“死
42、記硬背”。意義識記:通過理解材料的意義,把握材料內容的識記。意義識記的效果優(yōu)于機械識記。,青少年記憶發(fā)展的特點之二:P87從識記的方法來看,記憶的理解性增強,意義識記占主導地位。,(3)根據識記內容的不同劃分 P76,(1)形象記憶試比較12:04和6:35時針和分針組成的夾角哪個大。(2)動作記憶(3)情緒記憶(4)邏輯記憶,青少年記憶發(fā)展的特點之三:P87從識記的內容來看,語詞識記迅速發(fā)展,抽象記憶占主導地位。,
43、3.識記效果(遺忘進程、遺忘大小、保持效果)的影響因素 P79-80 P82,(1)識記目的有意識記優(yōu)于無意識記。(2)識記的任務識記效果與記憶任務的長久性有關。(3)情緒狀態(tài)在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下,識記效果好;在消極情緒狀態(tài)下,則識記效率低。(4)識記材料的特點:材料的數量、性質、順序特點影響識記的效果(5)識記方法,,材料性質影響識記的效果:言語材料中形象的材料比抽象的材料識記效果好 。,材料性質影響識記的效果:有意義
44、的材料比無意義的材料識記效果好 。,材料性質影響識記的效果:詩歌等押韻的材料比其他材料識記效果好。,材料的順序特點影響識記的效果:記憶的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總結:記憶規(guī)律在教學中的應用(識記環(huán)節(jié):如何科學地識記),1. 明確識記目的 P84有意識記優(yōu)于無意識記。2. 充分理解識記材料 P84意義識記優(yōu)于機械識記。3. 合理選用識記方法綜合識記,將整體識記與部分識記結合。4. 實際應用識記材料 P8
45、4,,合理選用識記方法:綜合識記,即將整體識記和部分識記結合。,識記方法:部分識記、整體識記和綜合識記。,,,,,,,,,,,,,,,,,,,,,綜合識記,部分識記,整體識記,,(二)保持 P80-83,保持:識記獲得的材料在頭腦中儲存和鞏固的過程。1.保持經驗的變化:,,①更簡略、更概括②更詳細、更具體③更突出、夸張或歪曲,保持,,,,2.遺忘概念,遺忘:識記過材料不能回憶和再認或者錯誤的回憶和再認。根據遺忘的程度和性
46、質的不同,可分為:部分遺忘和完全遺忘;暫時遺忘和永久遺忘。,3. 遺忘的原因,(1)衰退說(2)干擾說(3)提取失敗說(4)壓抑說(動機性遺忘),,其他刺激的干擾: P84,最明顯的證據是倒攝抑制和前攝抑制倒攝抑制:后學習的材料對先學習材料的干擾作用。前攝抑制:先學習的材料對回憶后學習材料的干擾作用。,,4.遺忘的進程(遺忘的規(guī)律)P80-81,德國·艾賓浩斯: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點。遺忘
47、規(guī)律:先快后慢 學習策略:及時復習,“趁熱打鐵”。,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于1878-1884年對遺忘現(xiàn)象作了系統(tǒng)的研究,他以自己為被試,用無意義音節(jié)作為記憶材料,把識記材料學到恰能背誦的程度,過了一定時間間隔后再重新學習,以重學時節(jié)省的背誦時間或次數作為計算保持量的指標。實驗結果見右表,用表內數字制成的曲線,稱為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三)再現(xiàn)(重現(xiàn))P83-84,再現(xiàn)——包括回憶和再認,是在不同情況下恢復經驗
48、的過程?;貞洔y驗的難度高于再認測驗。,1. 及時復習 P822.合理安排和分配復習時間 P82分散(段)復習,先密后疏。3.試圖回憶與反復閱讀相結合(回憶與再認結合) P824.適當地超額學習(過度學習) P81-825. 多樣化復習,總結:記憶規(guī)律在教學中的應用(保持環(huán)節(jié):如何科學地復習),,合理安排和分配復習時間: 分散復習,先密后疏,復習時間的安排:集中復習和分散復習,,
49、,,,,,,,,,,,,,分散復習:,集中復習:,休息,休息,,,,,,適當地超額學習(過度學習),學習程度分為三級:低度學習、中度學習和過度學習。當過度學習程度達到能剛好完全背誦的150%時,對阻止遺忘的效果最好。,,思考題:,1.試述記憶的信息加工流程,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的特征。2. 影響識記效果的因素有哪些?3. 如何根據青少年學生記憶的特點組織學生進行復習?4.運用所學有關記憶的知識,結合實際談談怎樣科學的復習
50、。,,思 維 P89,一、思維概述(一)概念 P89,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xiàn)實的概括的、間接的反映。,思維的基本特性:P89-90 概括性和間接性。,1、按個體思維發(fā)展水平分 P91,(1)動作思維,(2)形象思維,(3)邏輯思維(抽象思維),(二)思維的種類,2、根據思維過程的指向性 P105,,(1)聚合思維(求同思維),(2)發(fā)散思維(求異思維),3、根據創(chuàng)造性程度分 P91,(1)
51、再造性思維——也叫常規(guī)思維,運用已獲得的經驗,按現(xiàn)成的方案解決問題的思維。(2)創(chuàng)造性思維——個人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新問題,創(chuàng)造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的思維。 P105 ①流暢性:多 ②靈活性(變通性):活 ③獨創(chuàng)性:新,二、問題解決P100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P101-107,(一) 問題解決的基本成分 P100問題:尚未
52、被人們解決的某種思維任務。問題的基本成分:1、初始狀態(tài)2、目標狀態(tài)3、操作,(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影響因素 P103-105 (問題解決的影響因素 ),1、問題情境的影響2、動機的影響3、思維定勢的影響 :要打破思維定勢必須進行逆向思維。4、功能固著的影響 :要打破功能固著必須進行功能變通。5、解決問題策略的影響 P100-101 P1046、知識經驗的影響7、人格的影響,,問題情境的影響,(1)事
53、物的空間排列(2)刺激模式與個人的知識結構(3)無關刺激的干擾,,動機強度與問題解決效率的關系:,動機強度與問題解決效率成倒“U”型關系,中等強度的動機問題解決效率最高。,,,,問題解決的效率,高,低,弱,強,動機強度,中等強度,,,算法:依照正規(guī)、機械的途徑去解決問題的方法。,,解決問題策略的影響,啟發(fā)法:憑借個體已有經驗,憑直覺選擇一個最佳方案。,常用的啟發(fā)法:(1)試誤法 (2)手段-目的分析(3)反推法 (4)爬山
54、法,(三)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1、激發(fā)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習興趣和求知欲。2、運用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策略,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3、改變傳統(tǒng)的評定學習成績的觀念,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4、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聚合思維的能力。5、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創(chuàng)造性活動。,思考題:,1.什么是問題解決?結合實際,舉例說明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2.什么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三、想象 P97-100,(一)概念 P9
55、7想象:人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過程。,(二)想象的過程1. 綜合(粘合)把客觀事物中不相關聯(lián)的屬性、元素或特征,部分結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過程。2. 擬人化把人類的形象和特征加在外界客觀對象上,使之人格化的過程。,3. 夸張 改變客觀事物的正常特征,突出某些特點而略 去一些特征,在頭腦中形成新形象的過程。,4.典型化 根據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征創(chuàng)造新形象的過程。,(三)分類 P98-100,1
56、. 無意想象沒有預定目的,不由自主產生的想象。 2. 有意想象有預定目的,自覺進行的想象。(1)再造想象(2)創(chuàng)造想象(3)幻想:包含科學幻想、理想和空想。(4)妄想:思維內容障礙。,情緒和情感P118,情緒和情感 P118,一、情緒情感概述二、情緒情感類型三、心理挫折及挫折應對,一、情緒情感概述,(一)情緒情感的概念 P118(二)情緒情感的外部表現(xiàn)——表情 P119(三)情緒情感的功能P119-120,(
57、一)情緒情感概念,1.情緒情感的定義 P118情緒情感是個體對客觀事物與個體需要間關系的體驗過程。2.情緒情感和認知 P1183.情緒情感的成分:生理喚醒、情緒體驗、情緒行為,,情緒和情感與認知的關系,,,(二)情緒情感的外部表現(xiàn) P119,情緒的外部表現(xiàn)稱為表情,包括:1.面部表情2.體態(tài)表情3.言語表情,(三)情緒情感的功能 P119-120,1.適應功能2.動機功能3.組織功能:積極情緒的促進協(xié)調作用
58、和消極情緒的破壞、瓦解作用。4.信號功能,二、情緒情感的類型 P125-126,(一)情緒的類型 P125-126(二)情感的類型 :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三)情緒和情感的關系 P118,,(一)情緒的類型,1.基本情緒:快樂、憤怒、恐懼和悲哀。P1252.情緒表現(xiàn)形式:P126 P127依據情緒發(fā)生的強度、持續(xù)性和緊張度可以把情緒狀態(tài)劃分為心境、激情和應激。,,1.基本情緒,快樂,憤怒,恐懼,悲哀,,(1)心境,一種
59、比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緒狀態(tài)。例:“人逢喜事精神爽”、“喜者見之則喜,憂者見之則憂”引起心境的原因 心境對人的影響,,(2)激情,一種強烈的、短暫的、爆發(fā)式的情緒狀態(tài)。激情由強烈的欲望和明顯的刺激引起。激情的積極作用:挖掘潛力。激情的消極作用:認識范圍縮小、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減弱等。 (魯莽行為)管理情緒:情緒調節(jié)心境和激情的聯(lián)系。,,情緒調節(jié) P130-132,,1. 轉移注意力找喜歡的事情做來轉移
60、注意力;轉移注意的焦點。2. 情境調節(jié)3. 認知調節(jié):改變不合理的認知(1)建立更多支撐快樂的支點(2)凡事光明與陰暗共存,換個角度多看光明面助人或設法取得一個小小的成功等4. 行為調節(jié):通過抑制自己的不良行為來調適不良情緒。5. 合理宣泄哭--適當的哭一場。喊--痛快地喊一回。訴--向親朋好友傾訴衷腸。動--進行劇烈的運動。,(3)應激,出乎意料的緊張情況下所產生的情緒狀態(tài) 。積極的應激和消極的應激,,消極應激
61、產生的原因:已有的經驗不足以使人應對當前的境遇。,調控應激: 增加經驗,培養(yǎng)個性; 鍛煉自身的適應性和承受能力。,情緒和情感的關系,也以外在形式,但多以內在體驗形式存在,比較含蓄、內隱。,面部、身體動作、言語方面。,外部表現(xiàn),穩(wěn)定的、深刻的、持久的心理體驗。,短暫的、沖動的、不穩(wěn)定的心理體驗。,時間長短,情感發(fā)展在后。,情緒發(fā)展在先。,個體發(fā)展,需要滿足,與人的社會性需要相聯(lián)系的體驗,人所特
62、有。,情感,1.情緒是情感的外在表現(xiàn),情感是情緒的本質內容。2.情緒的變化受個人已經形成的社會情感的制約。,與生理需要相聯(lián)系的體驗,人和動物共有。,情緒,聯(lián)系,區(qū)別,項目類別,,,,,,,,,,,,,,,三、心理挫折 P127-128,(一)挫折的涵義,心理挫折,,需要受挫,應 激,壓 力,心理沖突,喪 失,,廣義挫折,心理沖突分類:P140,從形式分——,雙趨沖突,趨避沖突,雙避沖突,雙(多重)趨
63、避沖突,心理沖突,,壓抑,堅持,攻擊,反向,退行,逃避,補償,文飾,幽默,升華,輕生,(二)心理防御機制 P128,常見的心理防御機制:,(1)堅持:加倍努力,持之以恒,達到目標。(2)升華:將本能欲望以符合社會要求的高級形式表現(xiàn)出來。 “化悲痛為力量”,(3)補償,病態(tài)的補償,健康的補償,,(4)文飾(合理化),甜檸檬心理,酸葡萄效應,,(5)反向:以與真實欲望相反的方式行事。(6)逃避:受到挫折后,不敢面對現(xiàn)實,而逃避到比
64、較安全的環(huán)境中去。逃到另一現(xiàn)實中;逃向幻想世界;逃向疾病。,(7)壓抑,,攻擊,,直接攻擊,轉向(尋找替罪羊、遷怒他人、遷怒自身),(8)退行:受挫時表現(xiàn)出與年齡不相符的幼稚行為。,(9)攻擊:受挫以后為發(fā)泄憤怒情緒導致過激行為。,(10)輕生,(三)提高挫折承受力,1.大學生常見的挫折(1)與適應不良有關的挫折(2)與人際交往及個人發(fā)展有關的挫折(3)學習挫折 (4)戀愛心理挫折 (5)與情感、與自我
65、意識有關的挫折(6)與家庭有關的挫折(7)與就業(yè)有關的挫折,2.大學生對挫折的不良認知,(1)不該發(fā)生(2)以偏概全(3)夸大后果,(1)正確認識挫折,建立正確的挫折觀。挫折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和隨時隨地都可能發(fā)生的。挫折有消極和積極的雙重作用。(2)辯證看待挫折兩面性,變不利為有利,化消極為積極,促使挫折向積極方面轉化。,3.改變不合理的觀念,思考題:,1.怎樣理解人的情緒和情感的關系? 結合實際談
66、談如何調適不良情緒?2. 什么是挫折?結合關于挫折的知識談談你自己遇到挫折時準備如何應對?,,人 格 P146,(一)人格的定義 P146,人格(心理學):個體行為的內部傾向。,一、人格概述,人格結構 P146:,人格,,需要、動機、興趣、信念、世界觀等,氣質、性格、能力,自我認知、自我體驗、自我調控,1、人格的穩(wěn)定性和可塑性,2、人格的獨特性和共同性,(二)人格的特征 P147,二、人格理論,(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
67、格理論,(二)艾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理論,(三)班杜拉的社會學習人格理論,(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P151,人格結構 P151人格是一個整體,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組成。,本我(生物我)無意識層面,遵循快樂原則;自我(現(xiàn)實我)意識層面,遵循現(xiàn)實原則;超我(理想我)包含良心和自我理想,遵循道德原則。,(二)艾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理論 P152,,(三)班杜拉的社會學習(觀察學習)理論P153,“榜樣作用”的兩個實驗:實驗一:個體
68、看到他人行為獲得成功或贊揚(失敗或懲罰),會增加(或減少)產生同類行為的傾向。替代懲罰僅僅阻礙新反應的操作,而沒有阻礙他們對這一行為的習得。實驗二:榜樣對孩子的影響作用,實際行動比口頭勸說更有力,即身教重于言傳。,,三、人格測量 P167-170,(一)自陳法(二)投射法,(一)自陳法,紙筆測驗,用于被試自己作答。三種形式:是非式、二擇一式、等級式。常用的自陳測驗:1、明尼蘇達多相人格量表(MMPI)2、卡特爾人格特質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心理學_基礎心理學
- 【心理學】35個心理學效應
- 科學心理學與哲學心理學
- 心理學經典教材——行為心理學
- 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考前題
- 身邊的心理學(趣味心理學講稿)
- 心理學十大心理學效應
- 華師選修課心理學作業(yè)及答案
- 考前1000題心理學、教育心理學
- 心理學專業(yè)考研課程全套筆記(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
- 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表格總結
- 心理學考研普通心理學題庫
- 身邊的心理學(趣味心理學講稿)
- 心理學考研普通心理學題庫
- 考前1000題(心理學、教育心理學)3
- 變態(tài)心理學和健康心理學
- 考前1000題(心理學、教育心理學)3
- 選修課申請表(壓力管理心理學)
- 心理學品德心理
- 變態(tài)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知識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