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理論名詞解釋及重要觀點匯總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文學理論名詞解釋及重要觀點匯總文學理論名詞解釋及重要觀點匯總1.1.文學活動的“四個要素”: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觀點,文學活動應由四個要素構成:世界、作者、作品、讀者。這四個要素在文學活動中形成相互滲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體關系。2.2.物質生產發(fā)展與藝術生產的不平衡關系: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闡述并強調的問題。即藝術伴隨生產勞動而產生,并伴隨生產勞動的發(fā)展而發(fā)展,但藝術發(fā)展的進程也有特殊的情況,就是它的發(fā)展同經濟發(fā)展并不總是同步的,有時

2、快些,有時慢些,有時甚至與生產成反方向的發(fā)展。兩種體現:某些文藝類型只能興盛在生產發(fā)展相對低級的階段,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它的繁榮階段也就過去了,如古希臘神話和史詩;另一種情況藝術生產與物質生產的發(fā)展水平并不是成正比例的,經濟落后的國家或地區(qū)可能在文學藝術上反而領先,比如18世紀德國和19世紀俄國。說明了意識形態(tài)的相對獨立性。3.3.含蓄和含混:文學的話語蘊籍性表現在這兩種修辭形態(tài)。含蓄是表達上的小中見大,含混是闡述上的一中生多。4.4.

3、藝術生產:人對世界的審美活動,意識形態(tài)生產。建立在對現實世界的真實感受的基礎上,以審美情感去體驗、發(fā)現和反映世界的美,并創(chuàng)造出美的精神世界,讓人不僅從中受到美的陶冶、而且認識世界、弘揚人的價值。在各種精神生產中,藝術生產是一種最富于創(chuàng)造個性的“真正自由的勞動”。5.5.話語蘊藉:是對文學活動的特殊語言與意義狀況的概括,指文學作為社會性話語活動所包含的豐富的意義生成可能性。主要有兩層意思:一是整個文學活動帶有話語含蘊性質,二是具體的本文帶

4、有話語含蘊性質。6.6.文學:是顯現在話語含蘊中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三種不同概念,廣義文學(一切口頭或書面語言行為和作品的總稱,包括今天所謂的文學和政治、哲學、歷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態(tài))狹義文學(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學,即包括情感、虛構和想象等綜合因素的語言藝術行為和作品,如詩、小說、散文等)折中義文學(介乎廣義文學和狹義文學之間而又難以歸類的口頭或書面語言作品)7.7.藝術發(fā)現:作家在內心積累了相當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無意識依據自己認識生活

5、和評價生活的思想原則和審美趨向,對外在事物進行觀察和審視時所得到的一種獨特的領悟。8.8.創(chuàng)作動機:驅使作家投入藝術創(chuàng)作的內在動力。易感點刺激行動力量9.9.藝術構思:作家在材料積累和藝術發(fā)現的基礎上,在某種創(chuàng)作動機的指導下,通過回憶、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動,以各種藝術構思方式,孕育出完整、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藝術思維過程。最實際、重要的階段。10.10.直覺:省略了推理過程而對事物或現象作出的直接了解和認知。11.11.靈感:

6、藝術構思階段最重要的思維方式,創(chuàng)造性思維過程中認識發(fā)生飛躍的心理現象。外在形態(tài)是圍繞某一主題線索(意念或形象)在思考中突如其來的頓悟。特征非預期性轉瞬即逝性12.12.綜合:作家圍繞一個中心意念,加工、改造許多舊材料,使之揉合成一個新的有機的藝術形象的構思過程。13.13.突出:在創(chuàng)作中,作家調動各種材料加工中心意象或意念,使之比周圍其他意象更為明確、清晰,更加與眾不同的構思方式。14.14.簡化:作家故意少說幾句,略去細節(jié)而抓住主干,

7、形神兼?zhèn)涞貍鬟_出形象或意念的大致輪廓與內在精髓的構思方式。15.15.變形:作家在構思中馳騁自己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以違反常規(guī)事理的方式創(chuàng)造意象。16.16.陌生化:在創(chuàng)作中,作家把與人太貼近的事物或現象當成是第一次看見,無法稱呼,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如實地的描寫,使讀者產生新奇感的構思方式。俄國形式主義文論的核心概念之一,俄國文藝理論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為技巧的藝術》一文中提出。其核心觀點是通過藝術手法將本來熟悉的對象變的陌生起來,增加感

8、覺的難度和時間長度,使讀者在欣賞過程中感受到藝術的新穎別致,從而達到延長審美過程的目的。例如郭沫若的詩歌《鳳凰涅槃》中寫到:一切的一,芬芳一的一切,芬芳芬芳便是你,芬芳便是我。這樣的句子看起來顛三倒四,其實作者的目的就是要通過這些陌生化的語言,讓我們更有力的感受到鳳凰再生之后的新鮮感、自由感、喜悅感和那種狂歡的氛圍。與陌生化相對的概念是“自動化”言語,就是指那些過分熟悉的不再能引起人的注意的語言。陌生化——不用習見的“所謂”來描寫事物,

9、而是以作者?人物似乎從未見過此事物,而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把事物原原本本地具體地描寫出來,從而使藝術的描寫不會落入“套極反應”產生一種奇特的新鮮感。17.17.即興:在某一刺激或內在沖動的支配下,作家興會來臨,迅速完成作品的狀況。18.18.推敲:在語言操作過程中,作家反復斟酌,選擇、調動詞句,以求妥帖地傳達意象的過程。19.19.藝術真實:是文學創(chuàng)造的基本原則之一。在假定性情境中,作家以主觀性感知與詩藝性創(chuàng)造,對社會生活內涵、特別是那些

10、本質性、規(guī)律性的東西的把握,體現著作家的認識和感悟。這是一種主觀的真實,詩藝的真實,假定的真實,內蘊的真實;它既不像生活真實那樣與生活本身是同一的,又不像科學真實那樣能夠驗證和342.42.抒情:指以形式化的話語組織,象征性地表現個人內心情感的一類文學活動,它與敘事相對,具有主觀性、個性化和詩意化等特征。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過在意識中對現實的審美改造,達到心靈的自由。抒情是個性與社會性的辯證統(tǒng)

11、一,也是情感釋放與情感構造、審美創(chuàng)造的辯證統(tǒng)一。抒情性作品與敘事性作品相對稱,是一種以形式化的話語組織來主要表現作家內心情感活動的文學作品類型。它在反映生活、表現思想感情、創(chuàng)造審美價值、實現文學的意識形態(tài)功能等方面,都具有不同于敘事性作品的特征。43.43.聲情并茂:指抒情話語的聲音組織與其表現的情感內涵相互協(xié)調融合的狀態(tài)。具體表現為,抒情性作品中,音調與情調、節(jié)奏與情感運動形式的高度一致,直接可感的聲音組織成為抒情內容生動有力的象征性

12、表現。44.44.情景交融:指抒情性作品中描寫的景物(畫面)與情感內涵水乳交融般地結合。具體表現為抒情性作品中的景是情中之景,情是景中之情,寫景之語成為象征性表現情感的寫情之語。45.45.虛實相生:意境由虛境(審美想象空間)和實境(景形境)構成。虛境由實境體現。46.46.韻味無窮:情、理、意、韻、趣、味,象外象,咀嚼不盡的滋味。47.47.節(jié)奏:指一種有規(guī)律的、連續(xù)進行的完整運動形式。用反復、對應等形式把各種變化因素加以組織,構成前

13、后連貫的有序整體(即節(jié)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現手段。節(jié)奏不僅限于聲音層面,景物的運動和情感的運動也會形成節(jié)奏。48.48.隱喻:指不用喻詞,喻體與喻本直接結合的比喻方法。49.49.象征:指以具體事物(意象)間接表現思想感情的一種修辭方式,具體表現為不是用詞語直接表現而是暗示情感意義的純意象性抒情話語。50.50.文學風格:就是作家創(chuàng)作個性與具體話語情境造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整體話語特色。文學風格是主體與對象、內容與形式的特定融合,是一個

14、作家創(chuàng)作趨于成熟、其作品達到較高藝術造詣的標志。作家作品風格是文學風格的核心和基礎,但也包括時代風格、民族風格、地域風格、流派風格等內涵。51.51.創(chuàng)作個性:是作家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養(yǎng)成并表現在他作品中的性格特征。這種性格特征,是作家世界觀、藝術觀、審美趣味、藝術才能及氣質秉賦等綜合形成的一種習慣性行為方式的表現。它制約和影響著文學風格的形成和表現。52.52.簡約:是力求語辭簡潔扼要的文體風格。其特點是簡潔洗練,單純明快、辭少意多。簡約不

15、是簡單摹寫,也不是簡陋膚淺,而是經過提煉形成的精約簡省,富有言外之意,其弊端在容易流于郁而不明的晦澀。53.53.繁豐:是不節(jié)約辭句、任意衍說、說到似乎無可再說而后止的風格形態(tài)。其特點是內容充實,辭藻豐富,描述詳盡,篇幅較大。其弊端在于容易流于冗長。54.54.剛健:是剛強、雄偉的風格形態(tài)。剛健的作品,氣勢豪邁壯闊,感情奔放激烈,筆力剛健遒勁,境界雄奇渾厚,具有陽剛之美。55.55.柔婉:是柔和優(yōu)美的風格形態(tài)。柔婉的作品,內在和美,外表

16、秀麗,抒情表彰曲折委婉,具有陰柔之美,給人閑靜和諧的感受。56.56.平淡:是少用辭藻、務求清真的風格形態(tài)。平淡的作品,其特點是單純通俗,質樸沖淡,給人平時而悠遠的感受。57.57.絢爛:是盡遣辭藻、直逼富麗的風格形態(tài)。絢爛的作品,往往追求繁華奇艷,色彩絢爛。58.58.謹嚴:是指那種構思嚴密、文筆精細的風格形態(tài)。謹嚴之作一般莊重嚴肅,在表現上,有時比較含蓄甚至拘謹。59.59.疏放:是指那種似乎遵循自然,不加雕琢、不論粗細、文思放縱、

17、率意揮寫的風格形態(tài)。疏放之作往往諧趣不羈,隨和暢達。60.60.期待視野:在文學閱讀之先及閱讀過程中,作為接受主體的讀者基于個人和社會的復雜原因,心理上往往會有一個既成的結構圖式。讀者的這種據以閱讀本文的既成心理圖式,就叫期待視野。在具體的文學閱讀過程中,這種期待視野主要呈現為文體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蘊期待這樣三個層次。61.61.接受心境: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處于一定的情緒狀態(tài)中。在文學閱讀活動開始時,這種生活中的情緒狀態(tài)不可能截然中

18、斷,必然會伴隨讀者進入閱讀過程,影響閱讀效果。讀者的這種影響閱讀的情緒狀態(tài),就叫接受心境。(文學接受的發(fā)生過程:期待視野,接受動機,接受心境,從隱含讀者到讀者閱讀)62.62.隱含的讀者:是相對于現實讀者而言的,指作者本人設定的能夠按照作者的創(chuàng)作動機,理解作者的本義,把文本的可能性加以具體化的預想讀者。也就是說,是作家預想出來的他的作品問世之后,可能出現的或應該出現的讀者,這種預想有時是自覺的,有時可能是不自覺的。(文學接受高潮階段:共

19、鳴,凈化,領悟,延留)63.63.共鳴:是文學接受進入高潮階段的一個標志,通常包括兩種含義:一是指在閱讀文學作品時,讀者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運遭際所深深打動,從而形成的一種強烈的心理感應狀態(tài);二是指不同的讀者,包括不同時代、階級和民族的讀者,在閱讀同一作品時,可能產生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緒激動和審美趣味趨同現象。64.64.凈化:是文學接受進入高潮階段的又一標志,指讀者在閱讀文學作品并與之形成共鳴后,不由自主地達到精神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