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試行]的理解(張長敏)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對《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試行)的理解,北京市地質研究所電話:010-51632302E-mail:dyszcm@263.net,張長敏,第五部分其它,第一部分相關的 文件,第二部分評估工作的背景,第三部分相關的概念,第四部分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第一部分相關的 文件,國土資源部部長令 第3號部   長 周永康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日,《建設用地審查報批管理辦法》,第十五條 

2、; 城市建設、有可能導致地質災害發(fā)生的工程項目建設和在地質災害易發(fā)區(qū)內進行工程建設,在申請建設用地之前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一九九九年三月二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第4號令——《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關于實行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通知》 (國土資發(fā)[1999]392號),附件: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試行),1999-11-1,1999年12月1日起,城市建設、地質災害易發(fā)區(qū)內進行工程建設、及其他有可能導

3、致地質災害發(fā)生的工程項目建設,在項目選址階段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令第7號,第六條(四)單獨選址的建設項目,擬占用地質災害防治規(guī)劃確定的地質災害易發(fā)區(qū)內土地的,還應當提供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第八條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建設項目用地選址是否符合地質災害防治規(guī)劃進行審查,二○○一年七月二十五日,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發(fā)布單位】國務院  【發(fā)布文號】國

4、務院令第394號  【發(fā)布日期】2003-11-24  【生效日期】2004-03-01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國家法律法規(guī),溫家寶簽《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第二十一條 在地質災害易發(fā)區(qū)內進行工程建設應當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并將評估結果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報告未包含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結

5、果的,不得批準其可行性研究報告。,啟 示,《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頒布標志著國家已經把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納入了法制軌道,二OO三年五月二十七日國土資源部、交通部以及國家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聯(lián)合下發(fā)通知,《加強公路沿線地質災害防治的通知》,二OO三年八月十一日國土資源部和國家旅游局聯(lián)合下發(fā)通知,《加強旅游區(qū)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關于加強鐵路沿線地質災害工作的通知》,二OO三年十月十四日國土資源部和鐵道部聯(lián)合下發(fā)通知,國土資源部和中國

6、氣象局于2003年4月7日簽定了《國土資源部和中國氣象局聯(lián)合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協(xié)議》,地方政府的行動,已經或正在積極制定轄區(qū)內的地質災害管理辦法,《關于北京市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范圍的通知》(京國土房管環(huán)字〔2000〕473號《北京市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京國土房管環(huán)字〔2001〕467號),北京市地方政府文件,問題的提出,為什么近些年國家各級政府加大了對地質災害的勘察、監(jiān)測、預報、治理、科普宣傳和管

7、理的力度?,第二部分評估工作的背景,,大陸季風氣候,中國地質災害的特點,數(shù)千年的人類活動,印度板塊、太平洋板塊,三級地貌單元,,災害類型多樣中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縫等種類的地質災害十分發(fā)育。,災情嚴重據1995—2002年的統(tǒng)計資料,8年共造成失蹤和死亡人員9000多人;突發(fā)性地質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524億元,緩變性地質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590億元,間接經濟損失2700億元;,中國地質災害成

8、因,A.自然成因A1-降雨A2-極度干燥(新構造背景)A3-地震B(yǎng).人為誘發(fā)B1-地下水位上升B2-地表水位急劇升降B3-露天開挖B4-地下開挖C.自然--人為復合作用,(一)崩、滑、流災害,目前全國至少有400多個縣(市)、1萬多個村莊受到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威脅 全國鐵路、公路干線、旅游景區(qū)經常受到滑坡、崩塌、泥石流,崩塌:指陡坡上被直立裂縫分割的巖土體,因根部空虛,折斷壓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穩(wěn)定,突然脫離母體向下

9、傾倒、翻滾的地質現(xiàn)象 。滑坡:指斜坡上的土體或巖體,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響,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地或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自然現(xiàn)象。泥石流:指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積雪融化水)產生在溝谷或山坡上的一種挾帶大量泥沙、石塊和巨礫等固體物質的特殊洪流的地質現(xiàn)象。,滑、崩、流和地裂縫受災嚴重城市及部分縣、鎮(zhèn)分布圖,北京懷柔縣寶山寺鄉(xiāng)山體崩塌2000年1月2日,滑坡災害,我國的滑坡發(fā)育地區(qū)

10、主要是云、貴、川、西藏東部、甘肅省南部和黃土高原溝壑區(qū)。 滑坡的發(fā)生除自然形成的條件外,還與人為的作用密切相關。如人為的爆破作用、開挖坡腳或礦坑、坡面上堆填加載、生產和生活用水下滲等改變了原有的地質環(huán)境,破壞了平衡。,我國近二十年來滑坡災害實例,2001年5月1日重慶武隆滑坡,一座9層居民樓被摧毀掩埋,造成79人死亡,2003年7月13日 三峽庫區(qū)沙鎮(zhèn)溪發(fā)生千將坪滑坡,致使24人失蹤。,,,,2001年5月1日武隆滑坡,摧毀一座9層樓

11、房,造成79人死亡、7人受傷。,135m前完成的三峽高精度航空影像,采煤誘發(fā)山體 開裂—崩塌—碎屑流全景,泥石流災害,分布:主要在西南、西北山區(qū),其次是青藏高原東部、南部和北部邊緣、秦巴山區(qū)、太行山-燕山-遼南山區(qū)。 危害:每年都要造成數(shù)億元的經濟損失和幾百甚至上千人的傷亡。成因:地質結構的長期演變和發(fā)育是泥石流發(fā)生的根本原因。但加速其發(fā)展的重要原因,是人類的生產活動改變了自然環(huán)境。,云南新平縣泥石流,,四川省丹巴縣岳扎鄉(xiāng)鵝

12、狼溝 “2003.6·26”特大泥石流災害,死亡66人,泥石流堆積扇全貌,,,2003年7月11日 被稱為“美人谷”的四川省丹巴縣發(fā)生特大泥石流災害,致使51人死亡和失蹤。,,1949-1999年全國重大崩塌、滑坡、泥石流成災頻次,(二)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巖、土體在自然或人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種動力地質現(xiàn)象。 目前全國發(fā)現(xiàn)巖溶塌陷2800多處,塌陷坑4.5萬多個;礦區(qū)采空塌陷180多處

13、,主要集中在山西、安徽、黑龍江、山東等省,塌陷面積大于1500平方公里。巖溶塌陷和地下采空造成的損失超過5億元,,,,,(三) 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指在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下形成的地表垂直下降現(xiàn)象。 地面沉降已在全國平原區(qū)的46個城市發(fā)生,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地面沉降主要原因,地下水超采;開采石油、天然氣;抽汲鹵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地面沉降的危害,交通設施效用降低或失效;地下管線破裂;建筑物不均勻沉降變形破壞;海水入侵,地

14、下水質惡化;………,(四) 地裂縫,地裂縫是指地表巖土體在自然因素或人為因素作用下,產生開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長度和寬度裂縫的現(xiàn)象。,分布:主要在華北地塊內200多個市縣 ,特別是汾渭地塹、河北平原和山東郯廬斷裂帶附近,地裂縫的危害,影響城鄉(xiāng)建設;破壞房屋、交通、水利設施;毀壞農田;……,北京順義地裂縫,,西安地裂縫,西安地裂縫自50年代后期發(fā)現(xiàn),特別是進入80年代以來,由于過量開采承壓水導致地裂縫兩側不均勻地面沉降,進一步加劇了

15、地裂縫的活動現(xiàn)有地裂縫13條。地裂縫的活動錯斷了地下供水,輸氣管道、毀壞了農田。,1990年以來中國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死亡,,1.突發(fā)性地質災害的數(shù)量不斷增加,緩變性地質災害的面積逐漸擴大2.人類不合理的活動越來越強(超采地下水、采礦、修路、坡地開荒等),人為地質災害日趨嚴重,規(guī)模、數(shù)量和分布范圍都有增加的趨勢3.由于21世紀初社會經濟發(fā)展和財富進一步集中,因此在一些人口稠密、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地質災害危害造成損失越來越大,21世紀初中

16、國地質災害發(fā)展趨勢,,貴州特大橋滑坡吞噬35人!,地質災害猛于虎,災害的預防和治理迫在眉睫,綜上所述:,,如何減少或避免地質災害給我們帶來損失?,1、規(guī)    劃2、預    防3、預 報4、治    理 5、避 讓6、….…..,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預防的措施之一,危險性評估工作的性質,1、屬于工程選址階段或可行性研

17、究階段的工作,所以具有宏觀、戰(zhàn)略意義;2、與巖土工程勘察不能互相替代。,選址實例,1、奧運場館2、長江三峽3、湖北巴東縣城,選址實例一——奧運公園,選址實例二——三峽工程,75年前的設想,,,三斗坪和南津關壩址比較,,南津關,三斗坪,南津關,三峽壩址選擇,三斗坪,南津關壩址:峽谷最窄(節(jié)省工料)、水頭落差最高(發(fā)電量大),交通運輸方便(建設費用低)。但該區(qū)發(fā)育震旦-奧陶紀大套灰?guī)r,存在喀斯特溶洞(三游洞)。地質學研

18、究結果:一票否決!,劉廣潤 ,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首先推薦并堅持將三峽壩址選在三斗坪壩址,被國家采納。,三斗坪壩址:峽谷較寬、交通不便?;鶐r是閃長巖,壩基安全可靠。蘇聯(lián)專家曾驚嘆:三斗坪閃長巖體的存在,是中國人民的幸福!,,選址實例 3——湖北省巴東新縣城的建設,巴東縣城地處水庫淹沒區(qū),需要搬遷。經有關單位勘察,選定離縣城不遠的黃土坡作為縣城新址1984年開始建設1986年,原地礦部在三峽地區(qū)進行環(huán)境地質調查時發(fā)現(xiàn)縣城新址處于一

19、個古滑坡群中1995年,新縣城連續(xù)出現(xiàn)嚴重的滑坡災害,現(xiàn)在的巴東成了地質災害防治示范區(qū),工程活動不當——烏江雞冠嶺因小煤礦開采,1994年4月30日,四川省涪陵地區(qū)武隆縣雞冠嶺因小煤礦開采引發(fā)大規(guī)模崩塌,造成烏江斷航,經濟損失高達8億元。,第三部分與評估相關的概念,地質災害:是指由于自然產生或人為誘發(fā)的對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質現(xiàn)象。,不良地質現(xiàn)象:是指對工程構成影響的地質現(xiàn)象?!?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是指工程建設可

20、能誘發(fā)、加劇地質災害和工程建設本身可能遭受地質災害危害程度的估量。,地質災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經濟損失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的程度。,易發(fā)區(qū)和地質災害危險區(qū),地質災害危險區(qū):明顯可能發(fā)生地質災害且將可能造成較多人員傷亡和嚴重經濟損失的地區(qū)。,地質災害易發(fā)區(qū):容易產生地質災害的區(qū)域。,巖溶地面塌陷:第四系厚度小于50米的巖溶區(qū),溶洞上覆的土體塌陷,溶洞塌陷:指溶洞自身的塌陷,水土流失,1、 《中國百科大辭典》:“由水、重力和風

21、等外界力引起的水土資源破壞和損失".2、《中國水利百科全書》:“在水力、重、風力等外營力作用下,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力的破壞和損失,包括土地表層侵蝕及水的損失,亦稱水土損失。土地表層侵蝕指在水力、風力、凍融、重力以及其他外營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質及巖屑、松軟巖層被破壞、剝蝕、轉運和沉積的全部過程”。,美國土壤保持學會:“水、風、冰或重力等營力對陸地表面的磨損。或者造成土壤、巖屑的分散與移動?!庇鴮W者:“就其本質而言,土壤

22、侵蝕是一種夷平過程,使土壤和巖石顆粒在重力的作用下發(fā)生轉運、滾動或流失。風和水是使顆粒變松和破壞的主要營力?!?水土流失,——國外叫土壤侵蝕(包括了風蝕的概念),水土流失,1983年國務院發(fā)布的《水土保持工作條例》和 1991年全國人大頒布的《水土保持法》都明確規(guī)定,防治水土流失的范圍包括風沙區(qū),我國法律、法規(guī)對水土流失防治范圍的有關規(guī)定,水土流失在引發(fā)泥石流、崩塌的情況下才是地質災害,公路等級,公路分級:公路根據使用任務、功能和適應的

23、交通量分為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 三級公路、四級公路五個等級。高速公路:能適應按各種汽車折合成小客車的年平均晝夜交通量為20000輛以上,如具有特別重要的政治、經濟意義,專供汽車分道行駛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一級公路:指一般能適應按各種汽車(包括摩托車)折合成小客車的年平均晝夜交通量為10000--25000輛,如連接重要政治、經濟中心,通往重點工礦區(qū)、港口、機場,專供汽車分道行駛并部分控制出入的公路。二級公路:指按各種汽

24、(包括摩托車)折合成中型載重汽車的年平均晝夜交通量4500一7000輛(一般公路為2000一5000輛),為連接政治、濟中心或大工礦區(qū)、港口、機場等地的公路。三級公路:指一般能適應各種車輛折合成中型載重汽車的年平均晝夜交通量為2000輛以下,為溝通縣以上城市的公路。四級公路:指一般能適應按各種車輛折合成中型載重汽車的年平均晝夜交通量為200輛以下,為溝通縣、鄉(xiāng)(鎮(zhèn))、村等的公路。等外公路:除上述技術等級以外的公路,即為等外公路,生

25、命線工程系統(tǒng),指與城鎮(zhèn)社會生活秩序息息相關的系統(tǒng)及其設施,包括交通、通信、電力、供水和供氣系統(tǒng),第四部分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危險性評估的目的,1、合理規(guī)劃建設用地,安全避讓地質災害。防止工程選址不當,將居民點、重要工程選在受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威脅的地方;2、避免不適當?shù)墓こ袒顒诱T發(fā)新的或加劇已有地質災害的危險性;3、提出有效防治地質災害的建議。,確保建設項目建設和使用的安全!,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意義,1、服務工程建設,

26、保護地質環(huán)境;2、改變了以往輕預防、重治理的被動局面,變被動治理為積極預防3、充分發(fā)揮綜合管理國土資源的職能4、地質災害防治專業(yè)提出的防治措施更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作用,1、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2、為建設單位防治地質災害提供依據3、為金融機構投資風險估算提供依據4、為司法部門提供依據:界定人為誘發(fā)地質災害責任的法律依據文件5、是保障公眾知情權的必要程序,一般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

27、面沉降等,評估的災種,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建設項目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確定應評估的災種,北京地區(qū)地質災害評估種類劃分,20世紀中國大陸地區(qū)地震災害統(tǒng)計,6.0-6.9級地震: 380次7.0-7.9級地震: 65次8.0級以上地震: 7次8.5級以上地震: 2次受6級以上地震襲擊的省份: 28個死亡人數(shù):

28、 59萬人傷殘人數(shù): 76萬人受災人口: 數(shù)億人次倒坍房屋: 600余萬間直接經濟損失: 數(shù)百億元間接經濟損失: 數(shù)千億元,地震災害的防御管理除外,評估工作的流程,評估的依據,1、《建設用地審查報批管理辦法》2、《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3、《關于實行建設用地地

29、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通知》(附件: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試行))4、《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管理辦法》5、地質災害防治條例6、地方政府文件,評估的空間范圍,大于建設場地,原因:1、場地外的地質災害也可以影響到建設工程2、工程選址階段或可行性研究階段可能有多個方案比較,應將各比較方案都包括在評估范圍內,供甲方做方案比較時使用。3、線性工程,原則在兩側各2公里范圍內,地面沉降區(qū)應更大,評估的技術方法,1、收集、分析、整理、

30、研究前人綜合地質資料2、遙感解譯3、野外調查,注:一般不采用勘探和測試手段,必要時適量勘探、取樣測試、實驗,評估的任務,1、查明建設用地自然地理和地質環(huán)境條件2、查明建設用地地質災害類型、分布和形成,對各種地質災害進行現(xiàn)狀評估、預測評估和綜合評估3、總結評估工作的結論并提出防治地質災害或另選場地的建議,評估的任務,1、查明建設用地自然地理和地質環(huán)境條件,自然地理條件:地貌、氣候氣象、水文……地質環(huán)境條件:區(qū)域基礎地質、工程地質

31、和水文地質條件、資源狀況、斷裂活動性與地震,人類活動對地質環(huán)境的影響判定地質環(huán)境條件的復雜程度,評估的任務,2、查明建設用地地質災害類型、分布和形成對各種地質災害進行現(xiàn)狀評估、預測評估和綜合評估,預測評估,綜合評估,現(xiàn)狀評估,,評估的任務,對已有地質災害的危險性評估。任務一:是根據評估區(qū)地質災害類型、規(guī)模、分布、穩(wěn)定狀態(tài)、危害對象進行危險性評價;任務二:對穩(wěn)定性或危險性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作較深入的分析,判定其性質、變化、危害對象和

32、損失情況。,現(xiàn)狀評估,評估的任務,任務一:依據工程項目類型、規(guī)模,預測工程施工和運營過程中對地質環(huán)境的改變及影響;任務二:建設工程可能遭受地質災害危害以及可能誘發(fā)新地質災害發(fā)生或加劇已有地質災害發(fā)展的危險性評估,預測評估,,預測評估是指對工程建設可能誘發(fā)的地質災害的危險性評估。,現(xiàn)狀評估與預測評估的關系,現(xiàn)狀評估為預測評估的背景預測評估是圍繞工程布局和施工特點進行的,與現(xiàn)狀評估結果相互迭加后共同形成危險性預測評估的最終結論,評估的

33、任務,,綜合評估,根據現(xiàn)狀評估和預測評估的情況,采取定性、半定量的方法綜合評估地質災害危險性程度,對評估區(qū)對擬建工程的適宜性作出評估。,適宜性:適宜:包括不用治理就適宜和采取治理措施后適宜不適宜:局部不適宜(局部避讓)、整體不適宜(整體避讓或另選場地),評估的任務,,地質災害危險性分級表,綜合評估,評估的任務,,綜合評估,重慶的原則,評估的任務,總結評估區(qū)的地質環(huán)境條件、建設項目的重要性和評估級別;建設項目的現(xiàn)狀評估、預測評估和綜合

34、評估結果;提出防治地質災害的建議和措施,做出總的評估結論,提出防治地質災害或另選場地的建議。,注1:結論以定性為主,適當進行定量、半定量分析,一定要簡單明了,與前面的評估相一致,注2:建議要科學、謹慎,不要給委托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3、總結評估工作的結論并提出防治地質災害或另選場地的建議,地質環(huán)境條件復雜程度的判定,注:對于線型及大型工程建設項目,必須分區(qū)段劃分出地質環(huán)境的復雜程度,評估的分級,建設項目重要性分類,評估的分級,一級評估

35、技術要求,必須查明評估區(qū)內地質災害的分布、規(guī)模、機制、是否危害建設項目安全;預測建設項目是否誘發(fā)地質災害;概算因治理地質災害增大的項目建設成本等內容。,滑坡的評價必須查明評估區(qū)內地質環(huán)境條件、滑坡的構成要素及變形的空間組合特征,確定其規(guī)模、類型、主要誘發(fā)因素、對工程的危害。在斜坡地區(qū)的工程建設必須評價工程施工誘發(fā)滑坡的可能性及其危害,對變形跡象明顯的,應提出進一步工作的建議。,一級評估技術要求,分災種要求,泥石流評價必須查明泥石流形成

36、的地質條件、地形地貌條件、水流條件、植被發(fā)育狀況、人類工程活動的影響,確定泥石流的形成條件、規(guī)模、活動特征、侵蝕方式、破壞方式,預測泥石流的發(fā)展趨勢及擬采取的防治措施。,一級評估技術要求,分災種要求,崩塌的評價應查明斜坡的巖性組合、坡體結構、高陡臨空面發(fā)育狀況、降雨情況、地震、植被發(fā)育情況及人類工程活動。確定崩塌的類型、規(guī)模、運動機制、危害等;預測崩塌的發(fā)展趨勢、危害及擬采取的防治措施。,一級評估技術要求,分災種要求,地面塌陷的評價必須

37、查明形成塌陷的地質環(huán)境條件,地下水動力條件,確定塌陷成因類型、分布、危害特征。分析重力和荷載作用、地震與震動作用、地下水及地表水作用、人類工程活動等對塌陷形成的影響;預測可能發(fā)生塌陷的范圍、危害。,一級評估技術要求,分災種要求,地裂縫的評價必須查明地質環(huán)境條件、地裂縫的分布、組合特征、成因類型及動態(tài)變化。對多因素產生的地裂縫,應判明控制性因素及誘發(fā)因素。評價地裂縫對工程建設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一級評估技術要求,分災種要求,地面沉降的

38、評價必須查明評估區(qū)所處區(qū)域地面沉降區(qū)的位置、沉降量、沉降速率及沉降發(fā)展趨勢、形成原因(如抽汲地下水、采掘固體礦產、開采石油、天然氣,抽汲鹵水、構造沉降等)、沉降對建設項目的影響,以及擬采取的預防及防治措施。對評估區(qū)不均勻沉降應作為重點進行評價。,一級評估技術要求,分災種要求,二級評估技術要求,應該將地質災害對建設項目造成的影響或危害以及建設項目是否會誘發(fā)地質災害進行分析或專項分析。基本查明評估區(qū)內的地質災害類型、分布、規(guī)模及對擬建項目

39、可能產生的危害或影響。預測擬建工程可能誘發(fā)的災害類型及危險性。對評估區(qū)內重大地質災害應參照一級評價要求進行評價。,三級評估技術要求,定性分析建設用地范圍內是否存在地質災害及其潛在危險性。初步查明評估區(qū)地質災害的類型、分布;工程建設可能誘發(fā)的地質災害的類型、規(guī)模、危害以及對評估區(qū)地質環(huán)境的影響。,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預防,治理,地質災害的工程防治,滑坡的工程防治,1、消除或減輕水的危害 (1)排除地表水:油墨滑坡體外截水溝

40、;滑坡體上地表水排水溝;引泉工程; (2)排除地下水:截水盲溝—用于攔截和旁引滑坡外圍的地下水;支撐盲溝—兼具排水和支撐作用;仰斜孔群—用近于水平的鉆孔把地下水引出;此外還有盲洞、滲管、滲井、垂直鉆孔等排除滑體內地下水的工程措施。 (3)防止河水、庫水對滑坡體坡腳的沖刷2、改變滑坡體外形、設置抗滑建筑物 (1)削坡減重 (2)修筑支擋工程:抗滑片石垛、抗滑樁、抗滑擋墻 3、改善滑動

41、帶土石性質:用焙燒法、爆破灌漿法處理滑動面,地質災害的工程防治,泥石流的工程防治,1、跨越工程—是指修建橋梁、涵洞,從泥石流溝上方跨越通過2、穿過工程—指修隧道、明硐和渡槽,從泥石流溝下方通過3、防護工程—護坡、擋墻、順壩和丁壩 4、排導工程—導流堤、急流槽、束流堤 5、攔擋工程—攔碴壩、儲淤場、支擋工程、截洪工程,地質災害的工程防治,崩塌的工程防治,1、遮擋:修建明硐、棚硐2、攔截:對雨季的小型崩塌,在坡腳或半坡上設置落石平

42、臺和落石槽;修建擋石墻;編制擋截落石柵欄。3、支擋:在巖石突出或不穩(wěn)定的大孤石下面,修建支柱,支檔墻或用廢鋼軌支撐。 4、護墻、護坡:在易風化剝落的邊坡地段修建護墻、護坡5、鑲補溝縫:用片石填補對坡體中的縫、隙、洞,用水泥沙漿溝縫以防止縫、隙、洞的進一步發(fā)展。 6、刷坡(削坡):放緩邊坡。 7、排水:修建排水構筑物,以進行攔截疏導。,地質災害的工程防治,地裂縫的工程防治,1、對已有裂縫進行回填、夯實等,并改善地裂區(qū)土體的性質;

43、 2、改進地裂區(qū)建筑物的基礎形式,提高建筑物的抗裂性能; 3、對地裂區(qū)已有建筑物進行加固處理;4、礦區(qū)開采中,增大、增多預留保安柱,地質災害的工程防治,地面塌陷的工程防治,1、人工爆破; 2、填埋采空區(qū);,地質災害的工程防治,地面沉降的防治,1、合理地開發(fā)利用的下水,減少地下水開采量2、調整開采層次3、人工回灌地下含水層,評估報告提綱(供參考),1、概述 1.1 工作目的及任務 1.2 建設工程概況 1.

44、3 評估范圍與評估內容 1.4 工作部署及投入的工作量 2. 評估級別的確定 2.1 建設項目的重要性類別劃分 2.2 地質環(huán)境條件復雜程度判定 2.3 確定評估級別 3.區(qū)域環(huán)境地質特征 3.1 所處環(huán)境地質構造位置 3.2 地質環(huán)境特征 3.2.1 氣象、水文、地質、地形地貌特征 3.2.2 區(qū)域地質背景,評估工作量一覽表格式,評估報告提綱(供參考),3.2.2.

45、1 區(qū)域地質構造位置 3.2.2.2 區(qū)內主要斷裂及褶皺構造 3.2.2.3 地層分布及特征 3.2.2.4 巖漿巖 3.2.3 水文地質特征 3.2.4 工程地質特征 3.2.5 地震地質概況 4. 危險性地質災害調查與評估 4.1地質災害類型的確定 4.2現(xiàn)狀評估(根據評估區(qū)存在的地災類型逐一進行評估) 4.2.1活動斷裂 4.2.2 地面沉降4.2.3 沙土液化

46、 4.2.4 地裂縫,評估報告提綱(供參考),4.2.5 泥石流 4.2.6 塌陷 4.2.7 斜坡變形(崩塌、坍塌與滑移) 4.2.8 滑坡 4.3 預測評估 4.4綜合評估5.結論與建議,第五部分其 它,一、評估的資質問題,《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單位資質管理辦法》尚未正式頒布,暫由具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甲級資質的單位開展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47、關于實行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通知》(國土資發(fā)[1999]392號) 規(guī)定:,二、評估人員應具備的知識結構,評估人員應具有較高的地質素質、較強的責任心,三、評估工作執(zhí)行的標準,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地方標準,按級別分,,,GB/T 14498-93 工程地質術語GB/T 14157-93 水文地質術語GB/T 14158-93 區(qū)域水文、工程、環(huán)境地質綜合勘查規(guī)范(1:5萬)GB 50011-2001 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48、50021-2001 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T 50123-99 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 50279-98 巖土工程基本術語標準DZ/T 0017-91 工程地質鉆探規(guī)程DZ/T 0190-97 區(qū)域環(huán)境地質勘查遙感技術規(guī)程SL 204-98 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規(guī)范CJJ 56-94 市政工程勘察規(guī)范CJJ 57-94 城市規(guī)劃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 DZ 55-87 城市環(huán)境水文地質工作規(guī)范…………,三、評估工

49、作執(zhí)行的標準,1、國土資源部負責一級評估結果的審查認定。2、?。ㄊ?、區(qū))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負責二、三級評估結果的審查認定。,四、評估報告的審查認定,五、評估工作存在的問題,1、缺乏技術標準:《技術要求》中有些條文較為籠統(tǒng),不夠規(guī)范2、地質災害易發(fā)區(qū)不明確3、預測評估和綜合評估無定量指標4、評估工作收費問題,市場較為混亂,1.開發(fā)商是在辦手續(xù),六、評估過程應避免的現(xiàn)象,2.評估單位是在走過程,3.政府管理部門在履行形式,七、問題的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