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知識生產看知識經濟測度思路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知識經濟知識經濟洳識經濟知識經濟知識經濟●●●●●●知識生產看知識經濟測度思路@屈超’林振錦1996年經濟合作和發(fā)展組織(OECD)在一份報告中提出了知識經濟的概念:知識經濟是指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本文試圖從知識生產的過程提出知識經濟的測度思路。一、知識經濟的生產機理建立知識經濟指標體系及測度方法的目的,是為了描述反映知識經濟運行的機理、特征和與之相關的各種經濟關系。因此,建立指標體系就必須了解知識經濟的運行機理

2、,在提出測度方法之前了解知識經濟的生產機理和特征是有必要的。牛產力是構成生產能力各要素的總和。鐘初茂的第一生產要素的概念指出:1生產力水平對第一生產要素的依存度遠遠超過對其他生產要素的依存度;2該生產要素的增加對牛產力提高的貢獻遠遠超過其他生產要素;3該生產要素的擁有量和使用效果決定了其他生產要素的使用需求;4該生產要素通常處于短缺狀態(tài);5該生產要素通常不易被其他生產要素替代,但其他生產要素往往可由這一生產要素替代。我們現在正處于[業(yè)經

3、濟向知識經濟的過渡階段,資本作為第一生產要素的地位已經發(fā)生動搖,從知識經濟出現的新現象來看,取代資本成為第一生產要素的必然是知識。馬克思研究資本主義時從商品人手,因為商品反映了資本主義的運行過程,同樣我們研究知識經濟從知識開始,因為知識的生產、分配、消費能反映知識經濟的運行。知識的主要特性是:知識是人類獨有的,知識的生產和更新離不開人類;知識不會被磨損;可共享性,知識不具有排他性;無限增值性,在知識的生產、傳播、使用過程中,有不斷被豐富

4、和充實的可能性。知識的特性決定了知識的生產能力決定于生產中“人”,同時“物”的因素也起作用。創(chuàng)新能力是知識生產的動力,現有的知識是知識生產的原料;新的知識經過傳播和消化又進行新一輪的知識更新,同時知識在傳播中得到應用,作為第一生產要素推動經濟發(fā)展;知識經濟環(huán)境影響知識生產的效率;知識必須在實踐中應用才能推動經濟的發(fā)展。二、知識經濟測度指標設置根據知識的生產流程,我們可以設置五大指標來反映知識經濟的運行狀況。即:知識存量指標、知識創(chuàng)新能力

5、指標、知識產出指標、知識傳播能力指標和知識經濟環(huán)境指標。1知識存量指標。,知識存量指標反映的是知識的儲存和積累情況,從形式卜包括物化的知識(機器、設施等)和未被物化的知識(論文、專利等)。具體指標如下:(1)R&D存量。SF(1—8)S。,R。(澳大利亞與知識經濟)其中S是第卜1年初期的R&D存量,R。一。是第t一1年的R&D投入,6是知識的折舊率,一般取10%,按國際通用的算法,知識更新周期為20年。(2)科技論文、科技著作出版的數量

6、。(3)z種專利申請受理量、批準量。(4)重大科技成果和國內外科技獎勵數。(5)企業(yè)無形資產總量。2知識創(chuàng)新能力指標。知識創(chuàng)新能力是知識的生產的中樞部分,包括知識投入和人力資本兩方面。具體指標包括:(1)從事科學研究與從事技術開發(fā)的人員數量。(2)從事科學研究人員構成情況。(3)各產業(yè)部門擁有的科學家及工程技術人員數。(4)大學、科研機構等的數目、資金;研究項目的數目、資金。(5)本期R&D經費、教育經費數量。3知識產出指標。知識產出指

7、標反映國家或地區(qū)知識的利用狀況和效率,具體指標如下:(1)技術進步因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捎肁=Y鬻R口來衡量,其中,A是技術水平,Y是總產量,K、L分別是資金勞動力,儀、p分別是資金勞動力投入彈性。(2)信息產業(yè)占GDP的比重。f3)R&D成本之比。4知識產機構與其的傳播是知(1)電腦話普及率。與生識電5知識經濟環(huán)境指標。經濟環(huán)境能影響知識生產的效率,經濟環(huán)境指標有很多是不容易量化的,可以采用專家評級等方法來估算。具體指標如下:(1

8、)公眾的思想解放與科技創(chuàng)新意識。(2)社會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完善程度。(3)知識經濟立法的保障能力與有關政策的完備程度。(4)社會組織水平。(作者單位:東北財經大學)攀轔黲鬻糍獬率映相引酣粹賦脯舯莖耗指弦聰岸掀助懶j孚從目育穢環(huán),N,~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萬方數據知識經濟知識經濟洳識經濟知識經濟知識經濟●●●●●●知識生產看知識經濟測度思路@屈超’林振錦1996年經濟合作和發(fā)展組織(OECD)在一份報告中提出了知識經濟的概念:知識經濟是指建

9、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本文試圖從知識生產的過程提出知識經濟的測度思路。一、知識經濟的生產機理建立知識經濟指標體系及測度方法的目的,是為了描述反映知識經濟運行的機理、特征和與之相關的各種經濟關系。因此,建立指標體系就必須了解知識經濟的運行機理,在提出測度方法之前了解知識經濟的生產機理和特征是有必要的。牛產力是構成生產能力各要素的總和。鐘初茂的第一生產要素的概念指出:1生產力水平對第一生產要素的依存度遠遠超過對其他生產要

10、素的依存度;2該生產要素的增加對牛產力提高的貢獻遠遠超過其他生產要素;3該生產要素的擁有量和使用效果決定了其他生產要素的使用需求;4該生產要素通常處于短缺狀態(tài);5該生產要素通常不易被其他生產要素替代,但其他生產要素往往可由這一生產要素替代。我們現在正處于[業(yè)經濟向知識經濟的過渡階段,資本作為第一生產要素的地位已經發(fā)生動搖,從知識經濟出現的新現象來看,取代資本成為第一生產要素的必然是知識。馬克思研究資本主義時從商品人手,因為商品反映了資本

11、主義的運行過程,同樣我們研究知識經濟從知識開始,因為知識的生產、分配、消費能反映知識經濟的運行。知識的主要特性是:知識是人類獨有的,知識的生產和更新離不開人類;知識不會被磨損;可共享性,知識不具有排他性;無限增值性,在知識的生產、傳播、使用過程中,有不斷被豐富和充實的可能性。知識的特性決定了知識的生產能力決定于生產中“人”,同時“物”的因素也起作用。創(chuàng)新能力是知識生產的動力,現有的知識是知識生產的原料;新的知識經過傳播和消化又進行新一輪

12、的知識更新,同時知識在傳播中得到應用,作為第一生產要素推動經濟發(fā)展;知識經濟環(huán)境影響知識生產的效率;知識必須在實踐中應用才能推動經濟的發(fā)展。二、知識經濟測度指標設置根據知識的生產流程,我們可以設置五大指標來反映知識經濟的運行狀況。即:知識存量指標、知識創(chuàng)新能力指標、知識產出指標、知識傳播能力指標和知識經濟環(huán)境指標。1知識存量指標。,知識存量指標反映的是知識的儲存和積累情況,從形式卜包括物化的知識(機器、設施等)和未被物化的知識(論文、專

13、利等)。具體指標如下:(1)R&D存量。SF(1—8)S。,R。(澳大利亞與知識經濟)其中S是第卜1年初期的R&D存量,R。一。是第t一1年的R&D投入,6是知識的折舊率,一般取10%,按國際通用的算法,知識更新周期為20年。(2)科技論文、科技著作出版的數量。(3)z種專利申請受理量、批準量。(4)重大科技成果和國內外科技獎勵數。(5)企業(yè)無形資產總量。2知識創(chuàng)新能力指標。知識創(chuàng)新能力是知識的生產的中樞部分,包括知識投入和人力資本兩方

14、面。具體指標包括:(1)從事科學研究與從事技術開發(fā)的人員數量。(2)從事科學研究人員構成情況。(3)各產業(yè)部門擁有的科學家及工程技術人員數。(4)大學、科研機構等的數目、資金;研究項目的數目、資金。(5)本期R&D經費、教育經費數量。3知識產出指標。知識產出指標反映國家或地區(qū)知識的利用狀況和效率,具體指標如下:(1)技術進步因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捎肁=Y鬻R口來衡量,其中,A是技術水平,Y是總產量,K、L分別是資金勞動力,儀、p分別

15、是資金勞動力投入彈性。(2)信息產業(yè)占GDP的比重。f3)R&D成本之比。4知識產機構與其的傳播是知(1)電腦話普及率。與生識電5知識經濟環(huán)境指標。經濟環(huán)境能影響知識生產的效率,經濟環(huán)境指標有很多是不容易量化的,可以采用專家評級等方法來估算。具體指標如下:(1)公眾的思想解放與科技創(chuàng)新意識。(2)社會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完善程度。(3)知識經濟立法的保障能力與有關政策的完備程度。(4)社會組織水平。(作者單位:東北財經大學)攀轔黲鬻糍獬率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