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內鏡下經篩蝶入路視神經管減壓術相關解剖、影像學研究及臨床應用.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結合臨床手術實際應用需要,通過對神經內鏡下經篩蝶入路行視神經管減壓手術相關的解剖及影像學研究,了解相關解剖標志及變異情況,測量此徑路手術相關的解剖數據,確定手術安全范圍,探索術中定位視神經管的新方法,以提高神經內鏡下視神經管減壓術的安全性及準確性;測量此徑路下可磨除視神經管內壁骨質的最大有效范圍,從解剖學角度評估其有效性;結合臨床應用病例回顧性分析,探討該入路的優(yōu)勢及影響術后療效的可能因素。
  材料與方法:

2、r>  第一部分:1.選用6例(12側)成人頭顱干性標本(風干的濕性頭顱標本),分別行眼眶三維CT掃描并重建,于CT片上測量相關解剖學參數,并利用公式計算出視神經管眶口、顱口及管中段的周徑及橫截面積;以雙側眉弓上1cm及枕外粗隆為水平面鋸開顱蓋,觀察顱底結構并測量視神經管各段間距;沿著正中矢狀面鋸開頭顱,按照神經內鏡下經篩蝶入路行視神經管減壓的手術徑路,逐層解剖相關解剖結構,尋找并確定此徑路中的手術標志,測量各解剖標志點之間的距離及視神

3、經管內側壁長度;對比CT影像與實體解剖兩種方法所測得的相關數據。2.選用6例(12側)經10%福爾馬林固定的成人頭顱標本,用紅色乳膠灌注動脈系統(tǒng)后進行解剖。模擬神經內鏡下經篩蝶入路視神經管減壓術,觀察并統(tǒng)計蝶竇后外側壁各解剖標志的出現率,并確定視神經管顱口與鞍結節(jié)隱窩中心點的位置關系;進一步磨除蝶竇后外側壁骨質,測量視神經內壁的最大可磨除寬度,觀察視神經與頸內動脈的位置關系,測量頸內動脈與視神經之間的最近點,即頸內動脈虹吸彎頂點至中線的

4、距離;切開鞘膜,觀察眼動脈的走行,并統(tǒng)計其于視神經管各段與視神經的位置關系。
  第二部分:回顧性分析江蘇省蘇北人民醫(yī)院神經外科應用神經內鏡下經篩蝶入路行視神經管減壓術的4例(5眼)外傷性視神經病變的臨床資料,記錄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的情況,對比手術前后患者的視力情況,結合解剖研究基礎及文獻回顧,探討該入路的優(yōu)勢及影響術后療效的可能因素。
  結果:
  第一部分:1.將CT影像與實體解剖測量的視神經管顱

5、口、眶口、管中段間距及視神經管內側壁的長度兩組數據比較,結果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視神經管顱口、眶口、管中段處的周長分別為(16.42±1.56) mm、(17.32±1.60) mm和(13.58±1.42) mm,各段橫截面積分別為(18.42±2.17) mm2、(22.64±2.23)mm2和(15.12±2.05) mm2。同側鼻孔鼻小柱至視神經管眶口內側壁中點、顱口內側壁中點、管中段內側壁中點、篩前孔、篩后孔以及蝶竇

6、前外側壁與篩頂交界點的距離分別為(61.95±5.42) mm、(68.18±5.77)mm、(66.72±4.87) mm、(58.09±5.03)mm、(59.31±4.96) mm和(60.12±5.01)mm;篩前孔與篩后孔的間距為(16.2±2.51) mm,篩后孔至蝶竇前外側壁與篩頂交界點、眶口、顱口及管中段的距離分別為(4.32±1.14)mm、(5.76±1.68) mm、(6.85±1.73) mm和(6.35±1.5

7、4) mm。內鏡下視神經管顱口、眶口及管中段可磨除內壁的最大有效寬度分別為(7.82±2.63) mm、(8.05±2.77) mm和(6.92±2.01) mm。2.視神經隆凸的出現率為83.3%(10側),頸內動脈隆凸的出現率為91.7%(11側),內側視神經一頸內動脈隱窩的出現率為58.3%(7側),外側視神經一頸內動脈隱窩的出現率為75.0%(9側),鞍結節(jié)隱窩與鞍底的出現率均為100%(6例)。鞍結節(jié)隱窩中心點至視神經管顱口內

8、側壁中點的橫、縱坐標分別為(1.11±0.12) mm、(0.37±0.06) mm,鞍結節(jié)隱窩中心點與視神經管顱口內側壁中點連線同橫坐標之間的角度為(17.23±1.34)°。頸內動脈虹吸彎頂點距中線(11.21±1.35) mm。視神經管顱口處眼動脈位于視神經內下方9側(75%)和下方3側(25%);視神經管眶口處眼動脈位于視神經下方2側(16.7%)和外下方10側(83.3%)。
  第二部分:單側手術平均用時90 min(

9、78~90 min),術中出血80ml(70~100ml),術后均無出血、感染及腦脊液漏等并發(fā)癥,4例(5眼)中術后的總體有效率為60%(3/5),術前有殘存視力的患者,無論病程長短,術后視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術前無光感的患者則無提高。
  結論:
  第一部分:神經內鏡下經篩蝶入路視神經管減壓術是一種進路直接、手術效果確切的微創(chuàng)手術。充分掌握相關局部解剖結構及深度范圍是保證手術安全的重要前提,術前仔細閱讀CT影像資料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