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2型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是導致足潰瘍、感染及壞疽的主要危險因素。臨床常見糖尿病神經病變相關指標的檢查對神經病變的篩查、診斷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早期發(fā)現(xiàn)DPN、加強血糖控制及足部護理可顯著降低足潰瘍和截肢發(fā)生。本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相關臨床資料,旨在探討2型糖尿病并發(fā)周圍神經病變的特點及相關危險因素。
方法:選
2、取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間在邢臺市第三醫(yī)院住院的年齡在20歲以上符合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診斷標準的患者作為病例組(DPN組),選取同期住院的年齡在20歲以上的無周圍神經病變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對照組(非DPN組)。
檢查內容包括:患者的基本資料、實驗室指標和神經電生理檢查?;举Y料包括一般人口學特征及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項目包括患者禁食12小時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檢測空腹靜脈血糖(FPG)、糖化
3、血紅蛋白(HbA1C)、血尿酸(UA)、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及餐后2小時血糖(2hPBG)。對所有患者均行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CV)測定及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CV)測定。以《臨床肌電圖學》中神經傳導速度正常值為參照標準,正中神經和尺神經的MCV和SCV的正常值分別為大于等于45 m/s及47 m/s。腓總神經和脛神經的MCV和SCV正常值分別為大于等于42
4、m/s及40 m/s,低于以上數(shù)值為肌電圖異常。
用均數(shù)士標準差對研究對象的計量資料進行統(tǒng)計描述,兩組均數(shù)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均數(shù)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偏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中位數(shù)表示,兩組或多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用率(%)來描述病例組的計數(shù)資料,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X2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2型糖尿病患者伴發(fā)周圍神經病變的相關危險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1
5、 DPN組與非DPN組患者年齡、病程、身高、體重及血壓比較
DPN組患者平均年齡為(57.1±6.04)歲,非DPN組患者平均年齡為(53.6±5.59)歲,DPN組患者年齡明顯高于非DPN組患者(t=2.937, P=0.004);DPN組患者平均病程為(10.5±3.8)年,非DPN組患者平均病程為(4.6±2.9)年,DPN組患者病程明顯高于非DPN組患者(t=2.248, P=0.029)。兩組患者的身高、體重、體質指
6、數(shù)、收縮壓和舒張壓無明顯的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 DPN組與非DPN組患者性別、吸煙史、疾病史和家族史比較
DPN組中男性患者35例,占59.3%,女性患者24例,占40.7%,非DPN組中男性患者16例,占39.0%,女性患者25例,占61.0%,DPN組患者中男性比例明顯高于非DPN組患者(X2=3.988,P=0.046)。兩組患者的吸煙史、疾病史及家族史均無明顯的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7、 3 DPN組與非DPN組患者血糖比較
DPN組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平均值為(9.31±2.07)%,非DPN組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平均值為(7.96±1.82)%,DPN組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值明顯高于非DPN組患者(t=3.367,P=0.001)。DPN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平均值為(9.77±2.65)mmol/L,非DPN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平均值為(8.29±1.92)mmol/L,DPN組患者的空腹血糖明顯高于非DPN組患者(
8、t=3.059,P=0.003)。DPN組患者的餐后2h血糖平均值為(15.2±3.99) mmol/L,非DPN組患者的餐后2h血糖平均值為(13.5±4.40)mmol/L, DPN組患者的餐后2h血糖明顯高于非DPN組患者(t=2.009,P=0.047)。
4 DPN組與非DPN組患者血脂比較
DPN組患者的甘油三酯平均值為(2.72±0.65)mmol/L,非DPN組患者的甘油三酯平均值為(2.45±0.5
9、3)mmol/L,DPN組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明顯高于非DPN組患者(t=2.199,P=0.03)。DPN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平均值為(3.28±1.05)mmol/L,非DPN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平均值為(2.79±0.89)mmol/L,DPN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明顯高于非DPN組患者(t=2.44,P=0.016)。DPN組患者與非DPN組患者的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無明顯差異(P>0.005)。<
10、br> 5 DPN組與非DPN組患者尿酸比較
DPN組患者的尿酸平均值為(269.8±96.5)μmol/L,非DPN組患者的尿酸平均值為(231.3±89.8)μmol/L,DPN組患者的尿酸水平明顯高于非DPN組患者(t=2.018,P=0.046)。
6年齡、病程和糖化血紅蛋白分層對DPN的影響
年齡:小于65歲組患者中DPN患病率為50.8%,而大于等于65歲組患者DPN患病率為70.7%,年齡增
11、長DPN患病率增高,兩組年齡之間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X2=3.954,P=0.047)。病程:小于7年組患者中DPN患病率為51.5%,而大于等于7年組患者DPN患病率為73.5%,病程延長DPN患病率增高,兩組年齡之間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X2=4.496,P=0.037)。糖化血紅蛋白:小于7%組患者中DPN患病率為50.8%,而大于等于7%組患者DPN患病率為73.0%,糖化血紅蛋白升高DPN患病率升高,兩組糖化血紅蛋白含量間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12、(X2=4.740,P=0.029)。
7影響DPN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是否發(fā)生周圍神經病變?yōu)閼兞?,將單因素比較有意義的8個潛在危險因素(年齡、病程、HbA1C、FPG、2hPBG、TG、LDL-C和UA)納入多元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篩選,最后進入模型且有意義的因素包括年齡(OR=1.865)、病程(OR=2.180)、HbAlc(OR=1.607)、FPG(OR=1.247)、TG(OR
13、=1.301)、LDL-C(OR=2.268)和UA(OR=1.429)。
8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血糖與DPN關系
將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時血糖分別帶入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校正影響因素后,糖化血紅蛋白的升高仍是DPN發(fā)生的危險因素(OR=1.348,95%CI為1.128-1.612,P=0.001),而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時血糖與DPN發(fā)生無關(P>0.05)。
9多元Logi
14、stic回歸分析血脂與DPN關系
將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分別帶入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校正影響因素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升高仍是DPN發(fā)生的危險因素(OR=1.257,95%CI為1.074-1.448, P=0.005),而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DPN發(fā)生無關(P>0.05)。
10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尿酸與DPN關系
將尿酸帶入多
15、元Logistic回歸分析,校正影響因素后,尿酸的升高仍是DPN發(fā)生的危險因素(OR=1.429,95%CI為1.254-1.638,P=0.001)。
結論:
1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年齡高于無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糖尿病病程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有關。
2男性發(fā)生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高于女性。
3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尿酸水平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