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犯罪現(xiàn)象與被害現(xiàn)象總是相伴相隨。傳統(tǒng)觀點認為,被害人在“加害—→被害”過程中是完全無辜的,他(她)始終處于一種消極、被動的地位,其被害純粹是由于犯罪人實施了加害行為所致。而經(jīng)驗事實早已表明,任何犯罪都是致罪因素與受害因素錯綜交織的互動結果。在有被害人的犯罪中,至少存在一部分犯罪,被害人并不僅僅是束手無策、任人宰割的羔羊,其共同特征——被害性,對犯罪行為的發(fā)生起著很大的作用,有時甚至是決定作用。因此,刑事被害人的被害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2、本研究分為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緒言。本部分闡釋了以下問題:⑴論述了刑事被害人及其被害性研究的重要性,并介紹了本文的研究基礎——互動論。刑事被害人及其被害性研究的重要性具體包括:有助于全面認識犯罪發(fā)生過程;有助于加深對罪責的認識和實現(xiàn)公平審判;有助于完善預防犯罪(被害)的對策體系;有助于推動政治刑法向市民刑法轉變;⑵分析了我國刑事被害人及其被害性研究的不足,包括以下方面:對被害人學的定位尚存在爭議;犯罪中心主義仍然占據(jù)整個刑事
3、學科的統(tǒng)治地位;傳統(tǒng)觀點對刑事被害人及其被害性研究存在種種誤解,令其處于一種尷尬的地位;關于刑事被害人及其被害性研究的理論研究相對貧瘠;⑶對本文的研究路徑及布局進行了簡要介紹。本文在互動論的基礎上,結合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以刑事被害人為主體,在“加害←→被害”的互動過程中深入剖析被害性,以揭示刑事被害人的被害性與加害人責任、被害預防的關系,提出一些立法方面的構想,并建議通過弱化、消除被害性的方法來預防被害,以達到預防犯罪的目的。
第二部
4、分,刑事被害人的概念與分類。本部分闡釋了以下問題:⑴研究刑事被害人的概念。學界對刑事被害人有許多稱呼方式,如被害人、被害者、刑事被害人與犯罪被害人等。筆者采用了“刑事被害人”這一稱謂。本文研究的刑事被害人,其描述性定義如下:為犯罪行為所直接侵害的,并直接承擔損害后果的自然人、單位、國家。實質性定義如下:為犯罪行為所直接侵害的,具體法益的擁有人,包括自然人、單位、國家;⑵介紹了刑事被害人的四種分類模式,包括:以被害人責任為標準的分類模式;
5、以“加害←→被害”互動關系為標準的分類模式;以被害人的生理特征為標準的分類模式;以被害人被害傾向性的有無為標準的分類模式。應當指出,本文所研究的刑事被害人不包括機會性被害人。
第三部分,刑事被害人的基本特征——被害性。本部分闡釋了以下問題:⑴界定了被害性的概念。被害性是刑事被害人的共同特征,是誘發(fā)加害人實施加害行為的一種誘使和刺激因素,或是加害人實施加害行為時可以利用或必須利用的,歸結于被害人方面的各種有利條件;⑵介紹了被害性
6、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具體包括被害的傾向性、被害的受容性、被害的易感性、被害的直接承受性、被害的敏感性、被害的誘發(fā)性;⑶將被害性及其相關概念進行比較研究:包括被害性與被害原因;被害性與被害人過錯、被害人責任;被害性與被害行為;⑷對被害性進行分類,將被害性分為靜態(tài)被害性與動態(tài)被害性兩大類,并結合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以明確兩者各自包含的內容,分析其在犯罪過程中所起的作用。靜態(tài)被害性具體分為生物特征與社會特征兩部分;動態(tài)的被害性是指不當行為和狀態(tài)。此
7、分類模式未盡嚴密,但仍有很多可取之處。
第四部分,被害性的互動模式。一般而言,被害性是在加害人與被害人的互動中體現(xiàn)出來并發(fā)揮作用的,因此,我們可以用四種模式進行討論,以進一步剖析被害性。本部分闡釋了以下內容:⑴介紹了可利用的被害人模式。在該模式中,犯罪人覺得被害人具有某些可以利用的特質,或者,被害人是在自己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實施了某些令犯罪人感到系屬誘惑的行為,從而促使加害人實施了侵害行為;⑵沖突模式。在該模式中,犯罪人和被害人
8、雙方由于某種社會聯(lián)系而形成了相當長的互動關系——沖突。在長期的互動中,雙方經(jīng)常易位,互換角色。長期的你爭我斗、矛盾累積,已經(jīng)使被害和加害雙方社會互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都達到了最大限度。加害人與被害人沖突不斷,直至被害結果的發(fā)生,兩方的沖突才以告一段落,因此在責任的認定和劃分上,有一定的困難;⑶被害人催化模式。在該模式中,被害人因實施了某種行為而刺激犯罪人實施了針對自己的犯罪行為,此時犯罪人的侵害行為,通常是對被害人的“催化”、“推動”
9、而產(chǎn)生的一種還擊行為或過當反應;⑷斯德哥爾摩模式。這是一種極端特殊的被害人與犯罪人的互動模式,被害性可能會出現(xiàn)正向與逆向兩種轉變,該模式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僅以簡要介紹。
第五部分,被害性與加害人的刑事責任。主要討論的是動態(tài)被害性與加害人刑事責任之間的關系。本部分闡釋了以下內容:首先介紹的是被害人被害性影響加害人刑事責任的基礎,包括理論基礎與現(xiàn)實基礎。理論基礎包括:第一,犯罪原因論——互動論。通常認為,犯罪人承擔的刑事責任的原
10、因在于犯罪行為,即他推動案件發(fā)生、發(fā)展的原因力,因此,當被害人的不當行為或狀態(tài)——動態(tài)被害性也同樣供給了原因力時,會直接導致來自犯罪人的原因力減小,從而使犯罪人的刑事責任得以減免;第二,期待可能性理論,從“加害←→被害”互動的中立立場出發(fā),被害人動態(tài)被害性,很多情況下使加害人的期待可能性降低,有時甚至形成其不得不實施加害行為乃至犯罪的情形,因此,刑事被害人的被害性應當作為定罪量刑時的考量因素;第三,刑罰目的論。將刑事被害人及其被害性納入
11、刑法規(guī)范中進行考量,既是實現(xiàn)報應目的的需要,又是預防犯罪的目的的需要;第四,功能責任理論,斯蒂芬·謝甫教授提出:“被害人具有‘不做任何招致他人傷害自己的事情,并積極預防犯罪傷害自己’的責任?!奔匆笪覀冏钄鄤討B(tài)被害性的形成渠道?,F(xiàn)實基礎,則是散見于各國的一些相關規(guī)定;其次,分析了我國在立法與司法對刑事被害人及其被害性的忽視;最后,提出了一些立法方面的建議,具體包括:⑴在刑法總則第六十一條之后增加一款:“在有被害人的犯罪當中,被害人誘發(fā)、
12、觸發(fā)、激發(fā)、迫發(fā)犯罪分子實施侵害行為的,根據(jù)前者過錯大小和對行為人的影響程度,減輕或者免除犯罪分子的刑事責任?!雹圃诜謩t第二百三十二條,關于故意殺人罪的規(guī)定后增加第二款:“由于被害人嚴重挑釁、刺激、加害等行為,致使犯罪人殺人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犯罪分子的刑事責任。”⑶在分則第二百三十四條,關于故意傷害罪的規(guī)定之后增加第三款:“由于被害人嚴重挑釁、刺激、加害等行為,致使犯罪人傷人的,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應當減輕或者免除犯罪分子的刑事責任。”
13、⑷在分則第二百三十六條,關于強奸罪的規(guī)定后增加第四款:“由于被害人主動誘惑,致使犯罪人在強烈刺激下實施強奸的,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第六部分,被害性與被害預防。本部分闡釋了以下內容:通過弱化、消除被害人的被害性來預防被害,最終達到預防犯罪的目的。首先,就國家被害人而言,因為國家是十分特殊的被害人,從宏觀層面上看,國家是所有犯罪恒定的被害人;從微觀層面上看,國家是侮辱國旗、國徽罪等具體犯罪的被害人,所以,國家在預防自身被害時(
14、微觀層面),也要為預防單位、個人被害采取相應措施(宏觀層面)。具體措施如下:⑴以人為本,促進社會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⑵開展多種行之有效的宣傳教育活動,更新傳統(tǒng)觀念,改變防范的理論誤區(qū);⑶完善政策法規(guī),進行綜合治理;⑷給予被害人關心和幫助,使被害人盡快從心理陰影中走出來。其次,就單位被害人而言,具體措施如下:樹立高度的防范意識和強烈的責任心;嚴格財務管理制度,對現(xiàn)金及其它財物的管理進行經(jīng)常性的監(jiān)督檢查,及時發(fā)現(xiàn)安全漏洞,消除不安全因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被害人刑事訴權研究.pdf
- 刑事被害人過錯研究.pdf
- 刑事被害人二次被害及其保護.pdf
- 論刑事被害人的權利.pdf
-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研究
- 刑事被害人的權利保護
- 刑事被害人賠償權利研究.pdf
- 刑事被害人過錯類型研究.pdf
- 刑事被害人援助制度研究.pdf
- 刑事被害人求償權研究.pdf
- 刑事被害人訴權問題研究.pdf
- 刑事被害人過錯的司法適用
- 刑事被害人過錯情節(jié)研究.pdf
- 論刑事被害人之寬恕.pdf
- 刑事被害人救濟制度初探.pdf
- 刑事被害人訴訟保護研究.pdf
- 刑事被害人的權利保障研究.pdf
- 刑事被害人與刑事犯罪.pdf
- 被害人視野中的刑事和解.pdf
- 被害人過錯下的刑事和解.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