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微生物燃料電池(MFC)是近年來新興的污水處理技術,在生物轉化有機污染物的同時回收電能,是解決能源危機和環(huán)境污染問題的途徑之一。本文構建了空氣陰極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了接種物和溫度對MFC電能輸出、底物利用率、庫倫效率的影響。利用高通量測序技術分析了不同運行條件下微生物燃料電池陽極微生物生物膜群落結構。
實驗表明,接種物對微生物燃料電池電能輸出有一定的影響。河流底泥接種物(RS)獲得最高功率密度為744.88mW/m2,其次分
2、別為污泥(WAS)(666.28 mW/m2)、土壤(GS)(654.78 mW/m2)和生活污水(DS)(536.15 mW/m2)?;瘜W需氧量(COD)去除率均在93~95%,庫倫效率分別為 WAS(27.4%),RS(28.6%),DS(29.8%)和GS(31.2%)。
反應器在10℃、20℃、30℃的運行條件下,最大電壓輸出分別達到~434 mV,~499 mV和~502 mV,最高功率密度輸出達到543.5 mW/
3、m2,754.8 mW/m2和894.3 mW/m2?;瘜W需氧量(COD)去除率分別為91.0~92.9%。庫倫效率分別為19.9%,16.1%,18.4%。利用循環(huán)伏安法考察反應器的電化學活性,結果表明在-0.8V~0.2V區(qū)域內(nèi)具有較高的電化學活性。
16S rRNA基因Illumina高通量測序結果表明,接種物對微生物群落結果有影響。MFC的陽極生物膜優(yōu)勢菌群主要分布在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
4、es和Firmicutes三個門。Proteobacteria占總比例的69.33%(A-DS),51.79%(A-GS),72%(A-RS)和34.42%(A-WAS)。Bacteroidetes占總比例的11.29%(A-DS),16.81%(A-GS),20.12%(A-RS)和35.99%(A-WAS)。在“屬”分類水平差異更為顯著,在A-WAS中Flavobacterium為優(yōu)勢屬占總比例14.18%。其次依次為Azoarcu
最新文檔
- 陰極材料對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與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pdf
- 底物對微生物燃料電池產(chǎn)電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研究.pdf
- 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工藝條件優(yōu)化與電極微生物群落解析.pdf
- 生物膜電極法耦合人工濕地型微生物燃料電池對難降解有機物去除特性的研究.pdf
- 微生物燃料電池
- 微生物燃料電池生物膜結構與電催化活性的關系.pdf
- 微生物燃料電池陽極生物膜的保護與功率輸出的優(yōu)化研究.pdf
- 微生物燃料電池用分離膜及電極材料研究.pdf
- 微生物燃料電池陽極生物膜的形成和產(chǎn)電性能的研究.pdf
- 微生物燃料電池電極材料的優(yōu)化研究.pdf
- 微生物燃料電池與微生物脫鹽電池處理廢水研究.pdf
- 提高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的電極材料研究.pdf
- 生態(tài)條件對微生物燃料電池產(chǎn)電效能及陽極群落結構影響.pdf
- 微生物燃料電池產(chǎn)電菌株的篩選及群落結構研究.pdf
- 石墨烯修飾電極對微生物燃料電池產(chǎn)電性能的影響研究.pdf
- 低電位陽極海底微生物燃料電池構建及溫度對電池性能影響.pdf
- 微生物燃料電池的性能研究.pdf
- 復合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研究.pdf
- 自給型微生物燃料電池.pdf
- 以膜曝氣生物膜反應器為陰極的微生物燃料電池脫氮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