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通過顯微解剖學的研究方法,觀察旋髂淺靜脈的走行,分布,及其周圍淺筋膜內的淋巴組織的構成特點和分布,為治療肢體淋巴水腫提供可靠的解剖學數(shù)據(jù)和資料,以利于應用游離皮瓣移植及淋巴系統(tǒng)重建來治療肢體淋巴水腫手術的成功開展,并減少并發(fā)癥。
方法:
應用顯微解剖學的研究方法:隨機選取11側新鮮國人成人無病損腹股溝皮瓣標本(兩側應用10%的福爾馬林浸泡一周),其中左側6例,右側5例,全部為男性標本。進
2、行精細解剖,淺淋巴結注射染色(新鮮標本),觀察旋髂淺靜脈起始,走行,分布規(guī)律。測量記錄:旋髂淺靜脈匯入大隱靜脈處(匯入點)口徑,周圍淋巴結的數(shù)量,大小,位置分布。觀察淋巴結間的淋巴管聯(lián)系,輸入輸出淋巴管的分布以及大隱靜脈周圍淋巴管的走行和數(shù)量。數(shù)據(jù)結果使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
結果:
1.旋髂淺靜脈位于皮下淺筋膜內,較旋髂淺動脈淺支更為表淺,幾乎平行于腹股溝韌帶走行,匯入點口徑平均3.30±1.6
3、0mm,與文獻中記載相符。在11例標本中位置和走行較為恒定。
2.旋髂淺靜脈周圍的淺筋膜內含有豐富的淋巴結,數(shù)量4~9個,9側新鮮標本共解剖出淋巴結52個,長度最大18mm,最小3mm,寬度最大13mm,最小2mm,平均為(10.10±3.46)mm×(6.46±2.23)mm,位置主要集中分布在以距匯入點2.4厘米為中心,3.5cm×3cm的區(qū)域內。
3.淋巴結之間存在廣泛的交通聯(lián)系,該區(qū)域淋巴結收納來自外
4、側臀區(qū)以及腹壁后外側的淋巴管。大隱靜脈周圍可見數(shù)條淋巴管伴行,外側淋巴管較多。
結論:
1.旋髂淺靜脈位置表淺,走行較恒定,皮瓣掀起時需要解剖暴露其匯入點,可作為定位標準。
2.旋髂淺靜脈周圍淋巴結數(shù)量多,分布較集中。淋巴結間有豐富的交通聯(lián)系,收納淋巴區(qū)域恒定,便于尋找較粗的淋巴管。大隱靜脈周圍薄層組織內可含有數(shù)條淋巴管,伴行距離長,可作為橋接淋巴管使用。
3.攜帶淋巴結的腹股溝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攜帶淋巴管游離皮瓣移植治療淋巴水腫的研究.pdf
- 腹股溝淋巴結皮瓣解剖特點及臨床設計的初步研究.pdf
- 小腿外側皮支皮瓣的應用解剖學研究.pdf
- 小腿內側皮支皮瓣的應用解剖學研究.pdf
- 解剖學淋巴系
- 前臂皮支鏈皮瓣的解剖學研究.pdf
- 解剖學淋巴系統(tǒng)課件
- 頦下皮瓣解剖學及臨床應用的研究.pdf
- 骨髓基質干細胞移植治療肢體淋巴水腫的研究.pdf
- 慢性肢體淋巴水腫模型的比較研究.pdf
- 腓動脈分葉皮瓣的應用解剖學研究.pdf
- 頦下皮瓣的解剖學研究及臨床應用.pdf
- 上臂內側皮瓣的解剖學研究及臨床應用.pdf
- 游離髂腹股溝皮瓣修復手部創(chuàng)面的解剖學基礎及臨床應用研究.pdf
- 23例肢體淋巴水腫手術治療療效分析.pdf
- 掌背動脈皮瓣的解剖學研究與臨床應用.pdf
- 指背逆行皮瓣的解剖學研究與臨床應用.pdf
- 足底內側皮瓣的解剖學基礎及臨床應用.pdf
- 手部皮支血管鏈皮瓣的解剖學研究與臨床應用.pdf
- 改良鼻煙窩皮瓣的應用解剖學研究與臨床應用.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