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結慢徑區(qū)消融對心房迷走神經功能的影響.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房室結慢徑區(qū)消融對犬迷走神經功能及心房顫動易感性的影響 目的:目前已知房室結慢徑逆?zhèn)骺赡芘c心房顫動(房顫)有關,慢徑區(qū)域消融可能影響心房自主神經功能而導致竇性心動過速。本實驗假設慢徑區(qū)消融通過影響心房自主神經功能而對房顫的發(fā)生產生影響,旨在探討慢徑區(qū)消融對心房迷走神經調節(jié)功能及房顫易感性的影響。 方法:11條成年雜種犬,全麻下進行頸交感,迷走神經干剝離術。經右頸內靜脈穿刺放置冠狀靜脈竇導管,經左股靜脈穿刺放置右心

2、室導管及右心房標測電極導管(Halo導管),經右股靜脈穿刺放置消融導管和希氏束導管。靜脈應用美托洛爾阻斷交感神經活性。測量慢徑區(qū)域消融前后基礎狀態(tài)及迷走神經刺激下的竇性心率(SR)及高位右心房(HRA)、低位右心房(IRA)、冠狀靜脈竇近端(CSp)和冠狀靜脈竇遠端(CSd)的有效不應期(ERP)及心房易感窗口(VW)。同時取犬慢徑區(qū)消融部位的標本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 結果: (1)SCL的變化:消融前后迷走神經刺激導致

3、的SR下降值無明顯改變,分別為(107±19)次/min,(108±8)次/min,P>0.05,提示慢徑區(qū)域消融沒有明顯改變迷走神經對竇房結的調節(jié)作用。 (2)ERP的變化:消融前后迷走神經刺激導致的ERP縮短值在HRA分別為(69±37)ms,(55±34)ms;在CSd分別為(55±30)ms,(42±32)ms;在IRA分別為(66±24)ms,(19±21)ms;在CSp分別為(46±24)ms,(7±18)ms。提示

4、慢徑區(qū)域消融對HRA及竇房結區(qū)域的迷走神經調節(jié)功能無明顯影響,對CSd區(qū)域的迷走神經調節(jié)功能有一定的影響,而導致了IRA及CSp區(qū)域去迷走神經效應。 (3)心房VW的變化:消融前后基礎狀態(tài)下各個部位刺激均較難誘發(fā)房顫(VW接近0)。消融后,HRA迷走神經刺激下VW較消融前沒有明顯變化,消融前后分別為(63±31)ms,(63±25)ms。CSd的VW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分別為(57±28)ms,(35±37)ms。CSp和IRA的

5、VW明顯降低,分別為:CSp(49±36)ms,(1±3)ms;IRA(45±34)ms,(10±12)ms。提示慢徑區(qū)域消融可能是因為CSp及IRA的局部區(qū)域去迷走神經效應而降低了該區(qū)域早搏刺激誘發(fā)迷走神經介導房顫的易感性。 (4)組織病理學檢查證實慢徑區(qū)有豐富的迷走神經分布,射頻消融的確造成了迷走神經的損傷。 結論:房室結慢徑區(qū)消融沒有直接改變竇房結及HRA區(qū)域的迷走神經支配。部分削弱了CSd的迷走神經功能。導致了I

6、RA及CSp區(qū)域的去迷走神經效應,并降低了這兩個區(qū)域迷走神經介導房顫的易感性。 第二部分 迷走神經對犬房室傳導的調節(jié)作用及慢徑區(qū)消融對其影響 目的:迷走神經對房室傳導功能有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但確切的作用未完全明確。慢徑區(qū)消融能夠消除房室傳導的雙徑路現(xiàn)象,而且消融后心房迷走神經張力發(fā)生了變化。本實驗旨在探討心房迷走神經對房室傳導曲線的調節(jié)及慢徑區(qū)消融對其影響。 方法:11條成年雜種犬,全麻下進行頸交感.迷走神經干剝

7、離術,連接神經刺激儀,靜脈應用美托洛爾阻斷交感神經活性。經右頸內靜脈穿刺放置冠狀竇導管,經左股靜脈穿刺放置高右房導管,右股靜脈放置希氏束導管,在希氏束至冠狀竇口中下1/2的慢徑區(qū)行射頻消融。測量消融前后,基礎狀態(tài)(無迷走神經刺激)以及迷走神經刺激狀態(tài)下的房室結的有效不應期,并描記房室傳導曲線。切取消融區(qū)域的心房組織行組織病理學檢查。 結果:4條犬在消融后出現(xiàn)房室傳導阻滯,7條犬完成實驗。 (1)消融前基礎狀態(tài)下房室傳導的

8、有效不應期為(165.7±43.1)ms,迷走神經刺激下為(172.9±55.6)ms;消融后基礎狀態(tài)下為(167.1±53.8)ms,迷走神經刺激下為(171.4±59.8)ms。消融前后基礎及迷走神經刺激狀態(tài)下的不應期均無顯著差別。 (2)消融前迷走神經刺激使房室傳導時間明顯延長,且傳導曲線出現(xiàn)類似跳躍的現(xiàn)象,提示迷走神經使房室傳導出現(xiàn)縱向分離。消融后基礎及迷走神經刺激狀態(tài)下房室傳導時間無明顯差別,迷走神經刺激導致的房室傳導

9、縱向分離現(xiàn)象消失。 (3)組織病理學檢查證實,慢徑區(qū)有豐富的迷走神經分布,射頻消融損傷了該區(qū)域的迷走神經。 結論:一定強度的迷走神經刺激能增加房室傳導的縱向分離程度,慢徑區(qū)消融損傷了局部的迷走神經,消除了該區(qū)域迷走神經調節(jié)導致的房室傳導功能的改變。 第三部分 房室結慢徑消融對心房電生理性質的影響 目的:慢徑區(qū)消融降低了心房顫動(房顫)的易感性,但具體機制不明。本實驗旨在探討消融后心房電生理性質的改變及其具

10、體機制。 方法:共10例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AVNRT)患者,測量射頻消融前后竇性心率(SR)及高位右心房(HRA)、低位右心房(IRA)、冠狀靜脈竇近端(CSp)和冠狀靜脈竇遠端(CSd)的有效不應期(ERP),以及房室結快徑前傳不應期的變化。 結果: 1、慢徑消融前后下列部位的ERP的變化分別為:IRA(157.27±6.61)ms,(201.82±14.71)ms; CSd(207.27±10.74)ms

11、,(226.36±14.21)ms; CSp(208.18±12.89)ms,(221.81土16.53)ms。而HRA的ERP無顯著變化,分別為(178.18±16.2)ms,(72.73±15.7)ms。 2、消融后竇性心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71.82±4.41)次/min對(74.09±4.45)次/min,但無統(tǒng)計學差異。 3、慢徑消融使快徑前傳不應期縮短,消融前后的ERP分別為(355.45±29.59)m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