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屬嗜肝DNA病毒科,是已知感染人類的最小DNA病毒。HBV感染不僅可以引起急、慢性肝炎,而且還與肝硬化、肝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
根據(jù)文獻報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所含LS蛋白是導致肝細胞損傷、死亡和纖維化病變的主要原因。一些宿主蛋白與LS有相互作用,能夠抑制乙肝病毒的感染、復制。
PLSCR1(磷脂爬行酶1,phospholipid scramblase1)屬
2、于Ca2+結合的棕櫚化Ⅱ型膜蛋白,非棕櫚化的PLSCR1蛋白可定位于細胞核內,并與基因組DNA序列結合。PLSCR1蛋白廣泛分布于細胞膜與細胞核中,參與了細胞的分化增殖,并且與信號的轉導有關聯(lián)。最初文獻報道該蛋白有抗白血病作用[25]。在本實驗前期工作中,通過應用Far-westen-2D結合質譜鑒定技術,從正常人肝細胞中篩選乙肝表面抗原相互作用蛋白,共獲得了15個候選蛋白分子。磷脂爬行酶1(Phospholipid scramblas
3、e1,PLSCR1)為上述實驗篩選出的一個蛋白分子,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surface HBV antigens,HBsAg)有相互作用,繼而通過酵母雙雜交技術驗證其有體外抑制HBV的作用。
本論文通過構建PLSCR1的分段真核表達載體,并和帶有myc抗體標簽的乙肝病毒打蛋白(LS蛋白)共表達于細胞中,采用免疫共沉淀實驗篩選PLSCR1和HBsAg有效結構域。另外,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enzyme linked immu
4、no-sorbent assay,ELISA)驗證了PLSCR1各片段對HBsAg的抑制作用。結果顯示,部分PLSCR1片段對HBV的抑制作用比PLSCR1全長更顯著,部分片段表現(xiàn)為促進宿主細胞中HBsAg的表達。其中1-118aa、81-118aa、61-118aa、31-118aa位置片段有抑制乙肝病毒HBsAg的作用;1-80aa、1-60aa、1-30aa片段有促進HBsAg分泌的作用。
綜上所述,本研究選取人體組織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丙型肝炎病毒非結構蛋白NS5A與PLSCR1相互作用研究.pdf
- CKIP-1的PH結構域與泛素相互作用的研究.pdf
- 泛素結合結構域的相互作用機制及結構基礎.pdf
- ATR-TEM8 vWA結構域與PA的相互作用.pdf
- pmga1.2與apoaⅰ相互作用的功能結構域研究
- 小鼠PTA1-CD226與配體分子相互作用結構域的研究.pdf
- 基于結構域組合信息預測蛋白質相互作用.pdf
- KCNE1不同結構域與KCNQ1通道相互作用的功能研究.pdf
- 蛋白質相互作用結構域PDZ結合特性的研究方法.pdf
- 人Pygopus2的NHD結構域與HMT復合體的相互作用.pdf
- 應用熒光檢測法分析AMPA受體N末端結構域的相互作用.pdf
- 43610.纖維素酶baega的基因克隆表達及結合結構域與催化結構域間相互作用的研究
- CoREST SANT結構域蛋白與非編碼小dsRNA相互作用模式的初步研究.pdf
- STAT4、STAT6與CBP相互作用及其關鍵結構域的檢測.pdf
- Filia N端與RNA相互作用相關的非典型KH結構域的結構研究.pdf
- HBV轉錄后調節(jié)基序相互作用蛋白的篩選與鑒定研究.pdf
- 基于結構域的人類整合素粘附體相互作用預測研究.pdf
- PICK1 PDZ結構域配體的篩選.pdf
- BAFF與TACI相互作用功能結構域及關鍵氨基酸的研究.pdf
- 人乳頭瘤病毒16型E2蛋白與Daxx相互作用及作用的結構域.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