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以擴張器包膜作為襯里的推進皮瓣重建完全性上瞼缺損.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預制以擴張器包膜作為襯里的推進皮瓣重建完全性上瞼缺損
   目的:探討預制以擴張器植入機體后形成的纖維包膜作為襯里的推進皮瓣,修復完全性上瞼缺損的可行性。
   背景:完全性上瞼缺損在臨床上是比較罕見的難題,主要見于腫瘤切除、外傷以及先天性畸形。重建完全性上瞼缺損包括兩個基本層次:外層富于彈性的皮膚和內層滑潤的結膜。筆者觀察到皮膚軟組織擴張器植入機體后形成的纖維包膜,具有光滑、濕潤的滑膜樣外觀,和正常的瞼結膜相似。于是設

2、計了預制以纖維包膜為襯里的推進皮瓣重建實驗動物兔的完全性上瞼缺損。
   方法:31只新西蘭白兔分別在額部皮下植入10ml圓形擴張器,持續(xù)擴張6到8周。應用額部推進皮瓣(帶擴張器植入后形成的纖維包膜)修復全層上眼瞼的矩形缺損。觀察纖維包膜作為眼瞼襯里的轉歸:分別在3天、1周、2周、1個月、2個月、4個月取標本進行組織學檢測。在推進皮瓣修復兔完全性上瞼缺損2個月以后,我們選擇從內眥點到外眥點上瞼緣長度的改變,作為反映皮瓣攣縮的一維

3、參數。
   結果:大體觀察術后2個月:眼裂水平距離縮短,球結膜和角膜無損傷,作為襯里的纖維包膜表面濕潤、光滑,較正常瞼結膜顏色略白。組織學檢測可見,推進皮瓣術后1周包膜層有大量炎癥細胞浸潤;術后1個月有單層扁平樣上皮形成;術后2個月纖維包膜轉化為復層柱狀上皮,并且可以發(fā)現杯狀細胞,接近正常的瞼結膜層。上瞼緣長度平均回縮率不明顯為10.9±6.7%。
   結論:擴張器包膜為襯里的推進皮瓣重建實驗動物兔的大面積上瞼缺損是

4、可行的,重建的眼瞼呈現令人滿意的皮瓣顏色和厚度。纖維包膜作為瞼結膜的替代物為大面積全層眼瞼缺損的修復提供了細胞重建的平臺、抗感染的屏障。
   下瞼袋整復術的改良方法
   目的:探討一種在眼輪匝肌懸吊法下瞼袋切除術中,通過完全松解眼輪匝肌支持韌帶,使附著在眶緣骨膜上松弛的皮膚、皮下組織得以充分釋放,達到下瞼組織和眶顴組織整體提緊效果的改良手術方法。
   方法:對409例具有較明顯溝槽畸形的患者,行眼輪匝肌懸吊

5、法下瞼袋切除術過程中,增加了眼輪匝肌支持韌帶離斷、眼輪匝肌支持韌帶斷端上提與眶隔筋膜固定的手段,改進眼輪匝肌懸吊法下瞼袋切除術。
   結果:2006年開始應用本法治療下瞼袋共409例,女391例,男18例,年齡在31~75歲,術后隨訪1~3年。其中輕度者16例下瞼皮膚和眼輪匝肌松弛完全平復,外觀良好。中度者354例中,352例下瞼皮膚和眼輪匝肌松弛完全改善,外觀良好,2例皮膚仍有輕度松弛,但較術前明顯改觀。重度者39例中,36

6、例下瞼皮膚和眼輪匝肌松弛完全改善,3例仍有皮膚輕度松弛及眶脂膨出,但較術前明顯改善。390例溝槽畸形術后明顯改觀,無一例增多,其中有3例眼袋較嚴重者,在半年內感到下眼袋尚未完全去除,5例行第二次手術。約1/6患者術后早期外眥部可捫及一小硬結(線結),1-2個月左右消除。術后一般常見有閉眼時外眥部牽扯感,數日內緩解。術后下瞼區(qū)皮膚平坦,鼻頰溝和眶頰溝消失。全部手術效果滿意,無一例出現瞼外翻及凹陷畸形等術后并發(fā)癥。
   結論:這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