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冠心?。┛傮w上包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功能障礙和炎癥、結締組織疾病等繼發(fā)性血管病變,功能障礙性冠心病指既無顯著性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也無繼發(fā)性冠狀動脈疾病的一類冠心病,主要包括慢血流、血管痙攣以及X綜合征等部分,關于X綜合征的研究相對較多,本文重點關注冠狀動脈慢血流和血管痙攣。
第一部分自身冠狀動脈慢血流的危險因素分析
目的:通過分析冠狀動脈慢血流(SCF)的臨床特點,探討SCF發(fā)生的危險因素,
2、以及SCF患者中雙側冠狀動脈與單側慢血流的差異和影響SCF患者血流速度因素。
方法:通過TIMI血流幀計數(shù)法(TFC)判斷血流速度,入選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胸痛等心肌缺血癥狀入院、冠狀動脈造影(CAG)證實心外膜冠狀動脈無顯著狹窄但存在SCF的患者共376例,對照組為連續(xù)性入選同期行CAG證實心外膜冠狀動脈無顯著顯著且血流正常的患者共300例。入院時記錄臨床資料,測量并記錄腎功能、糖代謝、脂代謝等實驗室指標,根據(jù)
3、TFC方法計算CAG時各支冠脈的血流速度,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結果:(1)慢血流組年齡低于對照組[(57.9±10.1)歲比(61.0±9.4)歲,p<0.001],男性比例和吸煙史均高于對照組(分別為76.9%比42.0%,p<0.001和43.6%比24.0%,p<0.001)。慢血流組患者紅細胞分布寬度和血小板分布寬度較小,尿酸和甘油三酯升高,HDL-C和Apo-A1明顯低于對照組,分別為:紅細胞分布寬度(%):12.8
4、±1.0 VS.13.3±3.2,p=0.007;血小板分布寬度(%):13.2±2.3 VS.13.8±3.2,p=0.007;尿酸:(364±90)μ mol/L VS.(327±92)μ mol/L, p<0.001; TG:(1.86±1.14) mmol/L VS.(1.64±0.91)mmol/L,p=0.007; HDL-C:(1.10±0.25) mmol/L VS.(1.22±0.36) mmol/L, p<0.001
5、;和Apo-A1:(1.12±0.21)g/L VS.(1.29±0.26)g/L,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性別、血小板體積寬度、尿酸、甘油三酯、HDL-C和Apo-A1是預測SCF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ORadj依次為2.526(95%CI:1.592-4.008,p<0.001),0.907(95%CI:0.849-0.969, p=0.004),1.003(95%CI:1.000-1.005,p=0.01
6、8),1.326(95%CI:1.080-1.627, p=0.007),9.049(95%CI:3.092-26.486,p<0.001),和0.011(95%CI:0.003-0.041, p<0.001)]。
(2)慢血流患者中,雙側慢血流與單側慢血流比較,除性別有差異(79.8%比70.3%,p=0.04)外,年齡、吸煙、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癥和腦梗史的比例均未見統(tǒng)計學差異。實驗室檢查結果如紅細胞分布寬度、血小
7、板分布寬度、尿酸、TG、HDL-C、Apo-A1和LVEF等均無顯著差異。
(3)慢血流患者中,吸煙者各支血流速度慢于不吸煙者,分別為(幀)LAD:(80.7±33.9)VS.(71.6±26.6),p=0.004; cLAD:(47.5±20.0) VS.(42.1±15.6),p=0.004; LCX:(38.2±13.7)VS.(34.5±13.2), p=0.007; RCA:(47.1±19.1)VS.(44.0±1
8、7.5), p=0.06;平均TFC:(55.5±17.0) VS.(50.0±14.6),p=0.001;平均cTFC:(44.4±13.0) VS.(40.2±1.2),p=0.001。男性患者各支血管血流速度慢于女性患者,分別為(幀)LAD:(78.2±31.4) VS.(66.9±24.7),p=0.002;cLAD:(46.0±18.5) VS.(39.4±14.5), p=0.002; LCX:(37.9±13.6) VS.
9、(30.2±11.3), p<0.001; RCA:(47.6±18.9) VS.(38.7±13.9), p<0.001;平均TFC:(54.6±16.2) VS.(45.3±12.5), p<0.001;平均cTFC:(43.8±12.6) VS.(36.1±9.6),p<0.001。
結論:男性、血小板體積寬度、尿酸、甘油三酯、HDL-C和Apo-A1是預測慢血流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慢血流患者中,雙側慢血流與單側慢血流比
10、較無特殊,吸煙、男性影響慢血流患者的血流速度。
第二部分支架后慢血流的影響因素及其預后分析
目的:探討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術后出現(xiàn)慢血流的影響因素,PCI術后慢血流患者遠期血流改善的影響因素及其對預后的影響,PCI術后即刻血流正常者遠期出現(xiàn)靶血管血流速度緩慢的影響因素及其對預后的影響。
方法: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心導管室植入藥物支架、且有術后隨訪冠脈造影的105例冠心病患者進行了回顧
11、性研究,根據(jù)患者的冠脈PCI術后即刻血流速度及遠期隨訪血流速度分為四組:對照組(n=33),PCI術后及隨訪冠脈造影均未見慢血流;即刻緩慢組(n=32),PCI術后即刻慢血流,隨訪造影血流速度正常;遠期緩慢組(n=26),PCI術后即刻血流速度正常,隨訪造影見冠狀動脈慢血流;Bi-緩慢組(n=14),PCI術后即刻及遠期隨訪均見冠狀動脈慢血流。比較基線資料、臨床生化指標、介入操作過程及術后長期用藥等差異,隨訪指標為MACE事件(心源性死
12、亡、再發(fā)心肌梗死、靶病變血運重建、靶血管血運重建和支架內(nèi)再狹窄)。
結果:10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93例(88.6%),平均年齡63.0±10.9歲,術后平均10.6±6.8(3~20)月隨訪冠脈造影,2012年12月隨訪其MACE事件,平均隨訪時間為46±30(10-110)月。(1) Logistic多因素分析顯示只有急診PCI是術后即刻慢血流發(fā)生的獨立預測因素[ORadj=3.734(95%CI:1.058-13.178,
13、p=0.041)];隨訪期內(nèi)即刻血流緩慢患者中8例(17.4%)、即刻血流不慢患者中5例(8.5%)發(fā)生MACE事件,PCI術后即刻血流緩慢者MACE事件發(fā)生率有增加的趨勢,但Kaplan-Meier生存分析顯示兩組患者MACE事件的發(fā)生率無明顯差異(p=0.43)。
(2)即刻血流緩慢患者中,無糖尿病、紅細胞分布寬度和服用ACEI/ARB是遠期血流改善的獨立預測因素[ORadj依次為0.032(95%CI:0.002-0.4
14、29,p=0.009),0.216(95%CI:0.048-0.983, p=0.047)和65.120(95%CI:2.851-1487.271,p=0.009)]。隨訪期內(nèi)即刻緩慢組患者6例(18.8%)和Bi-緩慢組2例(14.3%)發(fā)生MACE事件,Kaplan-Meier生存分析顯示兩組患者MACE事件的發(fā)生率無明顯差異(p=0.60)。
(3)年齡、預擴張球囊壓力和直徑是PCI術后血流正常者遠期血流減慢的獨立預測因
15、素[ORadj值依次為0.892(95%CI:0.808-0.983,p=0.022),0.564(95%CI:0.361-0.882, p=0.012)和323.312(95%CI:3.028-34525.364,p=0.015)]。隨訪期內(nèi)對照組患者4例(12.1%)、遠期緩慢組患者1例(3.8%)發(fā)生MACE事件,Kaplan-Meier生存分析顯示兩組患者發(fā)生MACE事件的發(fā)生率無明顯差異(p=0.12)。
結論:急診
16、PCI冠心病PCI術后即刻慢血流發(fā)生的危險因素,無糖尿病、紅細胞分布寬度和服用ACEI/ARB是PCI術后慢血流遠期血流改善的相關因素,低齡、預擴張球囊壓力小和直徑是PCI術后即刻血流正常者遠期血流減慢的相關因素,但PCI術后即刻慢血流似乎不增加MACE事件發(fā)生率,PCI術后即刻血流速度的遠期轉歸不影響MACE事件發(fā)生。但由于樣本量過小,研究結果存在偏差,今后將進一步擴大樣本量研究。
第三部分血管痙攣性心絞痛的臨床特點及其與固
17、定性狹窄的關系
目的:探討血管痙攣性心絞痛(CSA)患者暈厥發(fā)生的危險因素、臨床表現(xiàn)及其與冠狀動脈固定狹窄的關系,早期識別CSA患者固定狹窄的方法以及支架治療其嚴重固定性狹窄的療效觀察。
方法: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因胸痛入院診斷為CSA的患者共74例,根據(jù)病程中暈厥發(fā)作的有無,分為暈厥組(n=16)和非暈厥組(n=58)。比較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危險因素(包括吸煙)、胸痛特點、入院前使用藥物以及冠狀動脈造影
18、結果。根據(jù)造影結果,按最重狹窄程度分為兩組:非狹窄組(狹窄程度<50%)45例和狹窄組(狹窄程度≧50%)29例,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特點、輔助檢查的差異。其中冠狀動脈造影顯示血管固定性狹窄≥70%、植入藥物洗脫支架的患者7例(15.2%)。對該7例患者進行冠狀動脈造影隨訪和臨床隨訪。
結果:74例CSA患者中,男性65例(87.8%),吸煙48例(64.9%),平均年齡為(53.5±8.7)歲。(1)與非暈厥組比較,暈厥組患者
19、發(fā)作時惡性心律失常發(fā)生率較高(10.3%對100%,p<0.0001),空腹血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較低[(2.15±0.73) mmol/L對(1.68±0.45) mmol/L,p=0.003],兩組患者的心血管危險因素、胸痛特點和入院前使用藥物、其他實驗室檢查指標、左室射血分數(shù)、發(fā)作時心電圖的心臟缺血部位和ST段抬高導聯(lián)數(shù)目并無統(tǒng)計學差異。冠脈造影顯示,暈厥與非暈厥組患者的血管病變嚴重程度無統(tǒng)計學差異;與非暈厥組比較,暈厥組患者中前
20、降支固定性狹窄較少(34.48%對6.25%,p=0.03),而右冠狹窄較多,但未達統(tǒng)計學差異(8.62%對25%,p=0.09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惡性心律失常(p<0.0001)和右冠狀動脈狹窄(p=0.028)是CSA患者發(fā)生暈厥的獨立危險因素。
(2)狹窄組患者平均年齡高于非狹窄組[(57.5±8.4)歲對(52.3±9.1)歲,p=0.02]。兩組患者間冠脈粥樣硬化的傳統(tǒng)危險因素如男性、吸煙、高血壓
21、、糖尿病、血脂異常等比例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兩組患者間除狹窄組患者癥狀持續(xù)時間<5 min比例高外(p=0.02),勞力性心絞痛、發(fā)病時間≦6個月和出現(xiàn)血流動力學障礙比例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兩組患者輔助檢查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3)7例患者共植入9枚支架,支架直徑2.75~3.5(3.08±0.24) mm,長度24~33(27.3±3.6) mm。其中前降支植入5例(71.4%),右冠植入1例(14.3%),前降支和右冠均植入1
22、例(14.3%)。2例在前降支支架植入過程中分別出現(xiàn)暫時性右冠痙攣和前降支遠端痙攣,1例前降支支架植入術后24小時出現(xiàn)靜息性胸痛發(fā)作伴發(fā)V1-3導聯(lián)ST段一過性抬高。術后6~18個月復查冠狀動脈造影,2例(28.6%)無支架內(nèi)再狹窄和內(nèi)膜增生,2例(28.6%)支架內(nèi)輕度內(nèi)膜增生,3例(42.9%)發(fā)生支架內(nèi)或支架邊緣再狹窄。臨床隨訪17~50個月,2例(28.6%)無癥狀,3例(42.9%)靜息性心絞痛,1例(14.3%)勞力性心絞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冠心病與勃起功能障礙的相關性研究.pdf
- 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中醫(yī)相關臟腑研究.pdf
- 益氣活血法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血管內(nèi)皮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pdf
- 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
- 腦卒中與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相關性研究.pdf
- 尿酸和血管內(nèi)皮功能障礙相關研究.pdf
- 腦小血管病與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相關性研究.pdf
- 講題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
- 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汪凱
- 益腎舒心丸改善冠心病左室舒張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pdf
- 睡眠呼吸障礙與冠心病的相關性研究.pdf
- 冠心病患者血管內(nèi)皮功能相關性分析.pdf
- 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研究進展
- 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異質性與血管危險因素的相關性研究.pdf
- 認知功能障礙患者步態(tài)障礙的臨床相關性研究.pdf
- 冠心病患者血管緊張素Ⅱ水平與血管內(nèi)皮功能的相關性研究.pdf
- 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診斷與治療
- 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視覺事件相關電位研究.pdf
- 非癡呆性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特點研究.pdf
- 冠心病血管內(nèi)皮功能評價及相關影響因素的臨床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