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病人數(shù)多,病死率高,已成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而我國COPD總患者數(shù)高達4300萬人,平均每分鐘就有2.5人死于COPD。由于其緩慢進行性發(fā)展,嚴重影響患者的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人們對該病的重視程度已越來越高。COPD患者在急性發(fā)作期過后,臨床癥狀雖有所緩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繼續(xù)惡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種有害因素的影響,經常反復發(fā)作,容易繼發(fā)肺動脈高壓,而
2、逐漸產生各種心肺并發(fā)癥。COPD發(fā)病機制復雜,與個人吸煙、環(huán)境破壞、空氣污染、小氣道感染、塵肺等關系密切,尤其PM2.5濃度與COPD息息相關。一項為期6個月的縱向研究表明,室內PM2.5和NO2的濃度升高與COPD患者夜間癥狀加重和急性發(fā)作增加有關。因此,預防COPD的主要措施是避免發(fā)病的高危因素、急性加重的誘發(fā)因素以及增強機體免疫力。戒煙是預防COPD的簡單易行且有效措施??刂坡殬I(yè)和環(huán)境污染,減少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的吸人,可減輕氣道
3、和肺的異常炎癥反應;另有研究報道,如果早期發(fā)現(xiàn)和早期干預,且有利于防治COPD。
研究證實,COPD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炎癥反應性疾病。多種細胞因子及炎癥介質如高遷移率族蛋白1(HMGB1)、干擾素γ(IFN-γ)、白介素6(IL-6)等參與炎癥反應過程。高遷移率族蛋白系于上世紀60年代最早發(fā)現(xiàn),一種含量豐富的高度保守的非組蛋白核蛋白,廣泛分布于哺乳動物細胞,具有晚期促炎作用,因其在凝膠電泳中泳動速度快而得名。高遷移率族蛋白存在于
4、多種細胞的細胞核、細胞質和細胞膜上,通過HMGBbox與DNA結合。高遷移率族蛋白包含HMGB1、HMGB2、HMGB3三個相關成員,且85%有同源性,同時HMGB1是在各種因素作用下以主動分泌和被動釋放兩種方式到達細胞核外。HMGB1是新近發(fā)現(xiàn)的晚期炎癥細胞因子,具有免疫刺激特性,在COPD等疾病發(fā)病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HMGB1升高與血清中TNF—a、IL—p/IL—6等炎性細胞因子的水平上調有關。當細胞壞死或受損時,
5、在TNF的作用下核內的HMGB1可釋放到胞外,引發(fā)單核巨噬細胞分泌促炎因子;而促炎因子又可進一步促進HMGB1的分泌,形成正反饋環(huán),或者說網絡式級聯(lián)放大“瀑布”效應。在炎性反應的后期,這種正反饋效應對炎性反應的維持具有重要的作用。1973年Younger和Salvin最先發(fā)現(xiàn)γ干擾素,其來自淋巴細胞。其生物學功能主要是免疫調節(jié),誘導多種抗原提呈細胞表達MHC-Ⅰ/Ⅱ分子,活化單核、巨噬細胞,分泌IL-1、6、8及TNF-a等。IFN-γ
6、還能活化中性粒細胞等,刺激血管內皮細胞,促進Th1細胞發(fā)育和抑制TH2細胞活化與增殖。IFN-γ誘導巨噬細胞可誘導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產生,促進NO的合成,IFN-γ可增加LPS誘導的IL-1轉錄翻譯和分泌。IL-6是TH2細胞因子的典型代表,主要由巨噬細胞、T細胞、B細胞等多種細胞產生,能調節(jié)多種細胞的生長與分化,如調節(jié)免疫應答、急性期反應及造血功能,并在抗感染免疫反應中起重要作用。IL-6在COPD等多種疾病時有明顯改變;IL
7、-6表達失調可引起許多疾病,其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發(fā)病時IL-6水平增高。研究顯示,IL-6上升的水平與疾病的活動期以及治療效果都密切相關,因此,對病人體液中IL-6水平的檢測可反映患者的病情變化。
COPD的全身炎癥反應與肺血管重塑、肺動脈高壓密切相關。研究表明,PASMCs不僅是肺血管重塑的主要效應細胞,而且可作為免疫細胞合成分泌相關細胞因子參與炎癥發(fā)生、發(fā)展,促進肺血管重塑。作為主要前炎癥細胞因子的HMGB1與COPD患者PA
8、SMCs的合成分泌功能之間是否存在調控關系未見相關報道。本實驗以COPD模型大鼠原代培養(yǎng)的PASMCs為研究對象,采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從細胞水平內探討HMGB1表達水平與PASMCs合成釋放IFN-γ、IL-6等炎性細胞因子的相關性,以期進一步探討COPD肺血管重塑、肺動脈高壓的發(fā)病機制,并為進一步預治COPD提供實驗依據(jù)和干預靶標。
第一部分:大鼠遠端肺動脈平滑肌細胞原代培養(yǎng)及其生物學特性和功能的研究
目的:研究采
9、用組織塊貼壁法體外培養(yǎng)原代大鼠遠端PASMCs,探討COPD模型大鼠與正常大鼠遠端PASMCs的生物學特性及功能的異同。
方法:SPF級SD雄性大鼠12只,分2組:(1)對照組:第1、14天經氣道內注入同等劑量生理鹽水,無香煙煙霧暴露,與模型組同等條件下正常飼養(yǎng)。(2)COPD大鼠模型組:于實驗第1、14天經氣道內注入脂多糖(LPS)溶液,200μg/次,香煙煙霧暴露1h/d,共8周。模型建立后,組織塊貼壁法提取并原代培養(yǎng)各組
10、大鼠遠端PASMCs。倒置相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tài)及生長特點;細胞免疫組化、透射電鏡鑒定PASMCs;CCK8和細胞熒光流式細胞儀檢測各組細胞增殖情況。
結果:倒置相差顯微鏡下PASMCs為長梭形或“魚尾”狀,為典型的“峰-谷”樣生長,兩組細胞形態(tài)及生長特點無明顯差異;細胞免疫組化、透射電鏡鑒定所培養(yǎng)的細胞98%以上為PASMCs;CCK8檢測結果示:COPD模型組PASMCs吸光度(A值)高于生理鹽水對照組(P<0.05);
11、采用CFDASE通過流式細胞儀檢測示:COPD模型組PASMCs增殖強于生理鹽水對照組(P<0.05),即生理鹽水對照組PASMCs熒光會增強。
結論:正常組與COPD模型組原代培養(yǎng)的PASMCs細胞形態(tài)學相似,但生物學特性不同,功能亦存在差異。
第二部分:HMGB1表達水平與COPD大鼠PASMCs合成分泌IFN-γ、IL-6的關系
目的: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遠端肺動脈平滑肌細胞(PA
12、SMCs)高遷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達水平與其合成分泌干擾素-γ(IFN-γ)、IL-6的相關性及臨床意義。
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原代培養(yǎng)PASMCs并鑒定,檢測香煙煙霧提取物(CSE)及脂多糖(LPS)誘導下PASMCs合成分泌細胞因子的功能,實驗分組:A組(對照組,加入含25%胎牛血清DMEM培養(yǎng))、B組(另加入5%CSE0.5ml)、C組(另加入100ng/mlLPS0.1ml)、D組(另加入5%CSE0
13、.5ml+100ng/mlLPS0.1ml),同時A、B、C、D四組另瓶培養(yǎng),并分別加入1∶1000抗HMGB1抗體0.2ml培養(yǎng)設立抗HMGB1抗體干預組(A1、B1、C1、D1);分別于培養(yǎng)12h、24h、48h、72h后,采用Western blot檢測各組PASMCs中HMGB1蛋白表達變化,ELISA檢測細胞培養(yǎng)上清液HMGB1、IFN-γ濃度,并進行相關分析。
結果:(1)光鏡下見細胞呈長梭形或“峰、谷”狀生長,α
14、—actin免疫組化染色及細胞免疫熒光鑒定為PASMCs;(2)Western blot及ELISA法檢測結果顯示,培養(yǎng)12h后B、C、D實驗組中HMGB1表達水平及細胞上清液HMGB1、IFN-γ、IL-6濃度較A組強(P<0.05),且B、C、D三組呈依次遞增(P<0.05);HMGB1蛋白表達水平與IFN-γ、IL-6濃度變化呈正相關(r=0.91、0.83);加入抗HMGB1抗體干預培養(yǎng)12h后,干預組與對應實驗組相比HMGB1
15、、IFN-γ、IL-6都減弱(P<0.05);同組內,于細胞培養(yǎng)12h、24h、48h、72h,Westernblot及ELISA法檢測結果均無明顯差異(P>0.05)。
結論:1.COPD模型大鼠遠端PASMCs合成分泌HMGB1較生理鹽水對照組增加;2.HMGB1表達水平與IFN-γ、IL-6成正相關,抗HMGB1抗體可通過抑制HMGB1,下調IFN-γ、IL-6的表達,提示HMGB1可能成為臨床上防治COPD炎癥的干預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HMGB1對體外人肺動脈平滑肌細胞增殖、遷移和凋亡的影響.pdf
- 肺動脈高壓大鼠肺動脈平滑肌細胞Ryanodine受體的研究.pdf
- 高肺血流性肺動脈高壓大鼠肺動脈平滑肌細胞TMEM16A的表達與肺動脈收縮力的關系.pdf
- HIF-1上調大鼠肺動脈平滑肌細胞內TRPC表達的機制研究.pdf
- 低氧誘導因子-1α在大鼠肺動脈平滑肌細胞及低氧性肺動脈高壓大鼠模型中表達的實驗研究.pdf
- HIMF在低氧誘導的大鼠肺動脈平滑肌細胞增殖的作用.pdf
- IFN-γ調控HMGB1胞外分泌及血管平滑肌細胞表型轉化的作用機制.pdf
- 5-HTT與肺動脈平滑肌細胞凋亡在左向右分流肺動脈高壓大鼠中關系的研究.pdf
- 低氧誘導的HMGB1在肺動脈血管平滑肌和內皮細胞中的作用研究.pdf
- MitoKATP和A2AR與低氧肺動脈平滑肌細胞增殖關系的研究.pdf
- SOCS3基因對缺氧大鼠肺動脈平滑肌細胞增殖及細胞癌基因表達的影響.pdf
- STIM1-Orai1信號對肺動脈平滑肌細胞增殖的影響.pdf
- Intermedin對低氧誘導的大鼠肺動脈平滑肌細胞凋亡和增殖的影響.pdf
- 尼氟滅酸對低氧性肺動脈高壓大鼠肺動脈平滑肌細胞增殖的影響.pdf
- FGF21對低氧大鼠肺動脈平滑肌細胞增殖及炎癥影響.pdf
- NOR1在人肺動脈平滑肌細胞增殖中的作用.pdf
- 低氧對大鼠肺動脈平滑肌細胞巢蛋白表達的影響及紫草素的干預作用.pdf
- 大鼠肺動脈平滑肌細胞Rho激酶對p-Smad1核遷移的作用及機制.pdf
- 5-HD對HPH大鼠肺動脈平滑肌細胞增殖及凋亡的影響.pdf
- 缺氧、衰老和內毒素對大鼠肺動脈平滑肌細胞培養(yǎng)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