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非小細胞肺癌EGFR-KRAS-BRAF突變的初步臨床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背景:
  肺癌每年大約對全球的1.2億人口造成影響,并成為世界范圍內,惡性腫瘤致死的首要原因。在所有肺癌類型中,總數(shù)的80%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其具體類型包括鱗癌、腺癌、大細胞癌等,與小細胞肺癌相比較,非小細胞肺癌增值及擴散的速度相對較慢,主要轉移及擴散方式為淋巴轉移、血運轉移及直接浸潤生長等,因非小細胞肺癌相對小細胞肺癌進展速度較慢,因此,其進一步治療存在可能性。根據(jù)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wǎng)絡(NCCN)指南,TMN分期為

2、Ⅲa期以前的非小細胞肺癌首選手術治療。然而,根據(jù)相關文獻報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后長期生存情況并不樂觀,對于Ⅰa、Ⅰb、Ⅱa、Ⅱb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其術后的5年生存率分別為80%、60%、55%、40%,而對于已出現(xiàn)對側淋巴結轉移的患者,術后5年生存率則降至13%。過去數(shù)十年間,對于Ⅲa期以后及分期在Ⅲa期以前、Ⅰb期以后,已行手術治療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系統(tǒng)性治療主要是建立在以鉑類為基礎的全身化療,但是,約有20%的病人會出現(xiàn)諸如惡

3、心、嘔吐等化療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僅有少部分患者能在全身化療中獲益。然而,對于未接受正規(guī)系統(tǒng)治療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只有4-5個月的中位生存期,一年生存率約為10%。因此,尋求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最行之有效的治療方式,降低術后復發(fā)率,改善患者預后,成為當前針對非小細胞肺癌的研究熱點。
  近年來,細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發(fā)現(xiàn),使非小細胞肺癌的系

4、統(tǒng)治療邁進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以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kinase inhibitors,EGFR-TKI)為基礎的靶向藥物的治療使得非小細胞肺癌的系統(tǒng)治療逐步向個體化治療轉變。EGFR-TKI的作用機制為競爭性結合EGFR,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轉移并促進腫瘤細胞的凋亡。相比傳統(tǒng)化療藥物,靶向藥物具有生物利用度高,選擇性強,不良反應輕微等特點

5、。然而,并非所有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均適合EGFR-TKI治療,大量臨床研究表明,亞裔無吸煙史的女性腺癌患者為TKI的優(yōu)勢人群,而在優(yōu)勢人群中,僅外顯子19或21位突變的患者對該類藥物敏感,且部分患者在服用該類藥物后,除出現(xiàn)皮疹、腹瀉等不良反應外,更會出現(xiàn)對TKI耐藥,對患者的后續(xù)治療和生存情況造成巨大影響,因此TKI的耐藥問題仍是目前臨床應用及基礎研究急需解決的問題。在現(xiàn)階段的研究中,研究這發(fā)現(xiàn)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動物雷帕

6、霉素靶蛋白(phosphotylinosital3 kinase/protein kinase B/the mammaliantarget of rapamycin,PI3K/Akt/mTOR)信號轉導通路在腫瘤細胞生存和凋亡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初步研究表明,PI3K/Akt/mTOR信號通路的激活是EGFR-TKI類藥物耐藥的原因之一。除了這一通路外,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EGFR下游通路Ras-Raf-MEK-ERK的激活也被認為是TKI耐藥

7、的重要原因,但其具體機制尚未闡明,因此,我們設計了該臨床研究,以期對Ras-Raf-MEK-ERK通路進行初步探索。
  目的:
  本實驗通過收集Ⅰa-Ⅲa期,已行根治性手術治療的患者的術后組織標本,包括腫瘤組織、肺組織及術中清掃的淋巴結,通過對非小細胞肺癌腫瘤組織中EGFR基因各基因位點、Kras基因及Braf基因等各個基因的突變情況的統(tǒng)計分析,結合文獻復習,對Kras基因、Braf基因與EGFR基因之間的關系進行初步探

8、尋,為進一步研究Ras-Raf-MEK-ERK通路導致EGFR-TKI耐藥的具體機制奠定基礎,并指導臨床TKI治療。
  方法:
  1、材料:
  選取2011-2013年間,在解放軍海軍總醫(yī)院及301醫(yī)院經(jīng)手術治療的患者共計74例,術后經(jīng)病理均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術后或術前未經(jīng)過放化療或靶向藥物治療,且無其他系統(tǒng)腫瘤病史,根據(jù)UICC指南,TNM分期為Ⅰa-Ⅲa期以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分別記錄性別、年齡、吸煙史、腫

9、瘤類型、腫瘤分化程度、腫瘤的TNM分期,腫瘤大小及侵犯程度,淋巴結轉移情況等臨床資料信息。
  獲取新鮮手術標本,包括瘤體、切除肺葉以及已清掃淋巴結,用中性福爾馬林固定16h-24h。其中肺葉標本及術中清掃淋巴結標本只作為分期依據(jù),不行進一步基因檢測分析。
  2、檢測方法:
  2.1 基因突變的檢測(xTAG-液相芯片技術):①使用Maxwell系統(tǒng)對FFPE切片中基因組DNA進行提取純化。②PCR預擴增:以純化后

10、的DNA作為模板,進行PCR預擴增,在一定條件下,進行酶切反應和ASPE反應。③雜交檢測:在反應管中加入PCR產物、微球混合液和雜交液,在95℃條件下反應5min,將混合液放入60℃恒溫箱,雜交15min。向混合液中加入鏈霉親和素-藻紅蛋白,在60℃恒溫條件下反應5min。④于Luminex閱讀儀上讀取數(shù)據(jù)并進行分析,熒光值≤100判斷為野生型,>200判斷為突變型。
  2.2 基因突變水平檢測應用分支DNA-液相芯片技術,檢測

11、手術切除的腫瘤組織中EGFR基因各個位點、Kras基因以及Braf基因的突變情況,具體步驟如下:①將福爾馬林固定后石蠟包埋的腫瘤組織(FFPE)樣本取出,在其中加入適量裂解液后,置于55℃恒溫箱內,在此條件下進行裂解反應2 h;②預雜交:在孵育板上加入適量已裂解完成的樣品液,依次將支持探針一微球、支持延伸探針及緩沖液加入樣品液,置于55℃恒溫箱內,震蕩儀震蕩樣液,孵育18-24小時;⑨吸取上清:翌日,將樣本液及孵育板取出,在磁力架上放置

12、2 min,此時磁性微球應向孵育板底部聚集,待磁性微球在底部聚集完成后,吸取上清液,棄置;④洗滌:將洗滌液加入已棄去上清的孵育板中,置于震蕩儀洗滌2 min,再次將孵育板置于磁力架上2min,吸取上清液,棄置;重復以上步驟3次;⑤雜交:在樣本液中加入擴增延展探針及標記探針,置入55℃恒溫箱,震蕩1h;⑥洗滌:孵育板放在磁力架上2 min,吸取上清,棄置;重復洗滌2次;⑦信號增強:加入鏈霉親和素結合的藻紅蛋白,置入50℃恒溫箱中,震蕩儀3

13、0 min;⑧洗滌:取已增強信號的孵育板,置于磁力架上2 min,吸取樣本液上清,棄置;重復洗滌2次;⑨讀取數(shù)據(jù):再次將洗滌液加入孵育板,震蕩5 min,置于Luminex閱讀儀上,完成數(shù)據(jù)讀取;⑩分析: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檢測結果。
  3、統(tǒng)計學方法
  EGFR各基因位點、Kras基因、Braf基因的突變情況與患者年齡、性別、吸煙史、腫瘤類型、腫瘤的TNM分期、腫瘤分化程度、腫瘤大小及侵犯程度,淋巴結轉移情況差異性分析采用x

14、2檢驗,EGFR各基因位點與Kras基因、Braf基因間突變的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關,所有統(tǒng)計學分析由SPSS13.0完成,p<0.01認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1、經(jīng)檢測,在74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EGFR exon18突變率為1.35%(1/74),EGFR exon19突變率為25.68%(19/74),EGFR exon20突變率為0%(0/74),EGFR exon21突變率為20.27

15、%(15/74),Kras基因突變率為25.68%(19/74),Braf基因的突變率為6.76%(5/74)。其中EGFR、Kras、Braf等基因突變在不同性別、年齡、吸煙史、腫瘤分化程度、腫瘤的TNM分期,腫瘤大小及侵犯程度,淋巴結轉移情況的患者中無差異性,而在不同病理類型患者中存在差異性,腺癌患者突變率較高,非腺癌患者突變率低。
  2、經(jīng)過統(tǒng)計分析,EGFR基因的E19、E21位點突變與Kras基因突變存在負相關(相關系

16、數(shù)r分別為-0.345和-0.309,p<0.01),但關系不密切(r<0.5)、EGFR基因的E18、E19、E21位點與Braf(相關系數(shù)r分別為-0.032,-0.158,-0.011,p>0.1)不存在相關性、Kras與Braf之間不存在相關性(r=-0.158,p=0.178)。
  結論:
  1、EGFR基因各位點的突變、在不同病理類型的患者中存在差異,其中,EGFR在腺癌患者中的突變率高于非腺癌患者,而其他臨

17、床資料中午差異。Kras基因以及Braf基因的突變情況在不同的臨床資料中無差異。
  2、EGFR基因突變與Kras突變呈負相關,但相關性不大,和Braf基因突變不相關,Kras基因與Braf基因突變不存在相關性,提示EGFR、Kras和Braf等基因的突變?yōu)橄嗷オ毩⒌倪^程。
  3、對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手術切除后,確診分期為Ⅰa-Ⅲa期,及早對患者標本進行基因檢測,對臨床上術后TKI的靶向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可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