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安徽農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馬尾松正常木與應壓木生長應力及材性的比較研究姓名:黃振英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木材科學與技術指導教師:劉盛全20040601與對應木、側邊木的差異大部分均達到顯著水平,并且應壓木與對應木的差異性小于應壓木與側邊木的:對應木和側邊木的差異,在早材管胞長度、早材徑向直徑、晚材弦腔徑、早材徑腔徑、管胞壁厚和晚材壁腔比中達到較顯著水平。應壓木的微纖絲角、生長輪寬度、晚材率和基本密度明顯最大,微纖絲角側邊木最小,生長輪寬
2、、晚材率和基本密度對應木最小。應壓木與對應木、側邊木的差異均顯著;對應木與側邊木的微纖絲角和晚材率差異顯著,生長輪寬度和基本密度差異不顯著。應壓木的全干和氣干順紋干縮率均大于對應木的,對應木與正常木相似;應壓木與對應木在O01水平差異顯著。徑向干縮率、弦向干縮率和體積干縮率,應壓木小于對應木,但差異不顯著。應壓木的抗彎強度和抗彎彈模均小于對應木,但差異不顯著;而順紋抗壓強度,應壓木大于對應木,差異達OOl顯著水平,對應木與正常木非常接近
3、。正常木管胞長度、管胞弦向直徑、管胞徑向直徑和基本密度的徑向變異模式皆為:自髓心向外,先是適度的增大,到12一14生長輪后趨于穩(wěn)定,但略有波動。管胞壁厚度從髓心至樹皮呈增大的趨勢,但第16生長輪之前遞增的幅度較大,之后增加的幅度較小。微纖絲角徑向變異隨距髓心的生長輪數(shù)的遞增而減小。應壓術管胞長度、管胞贏徑和管胞壁厚的徑向變異基本上從髓心向外呈增長的趨勢,曲線波動起伏大,并且變異幅度比正常木、對應木和側邊木都大。但管胞徑向直徑徑向變異比正
4、常木的小。早晚材微纖絲角自髓心向外大致呈下降的趨勢,但有起伏變化,早材的變異幅度大于晚材的。對應木的各種解剖性質徑向變異規(guī)律性較差。側邊木除了管胞徑向壁厚,其余解剖性質的徑向變異模式均與正常木相似??梢妭冗吥镜男再|比較接近正常木。根據正常木管胞長度和基本密度的徑向變異規(guī)律,確定幼齡材和成熟材的分界線在12一15年。從正常木管胞弦向和徑向直徑、胞壁厚度、微纖絲角的徑向變異來看,也基本上符合這一分界。正常木管胞長度、管胞弦向直徑和管胞弦壁厚
5、度的縱向變異都是從O3m向上至33m處增大,53m之后或保持不變或有所減小。微纖絲角從O3m至13m迅速減小,13m以上微纖絲角逐漸增大,53m至93m除了早材靠近髓心部分差異較大其余部分差異不明顯。壁腔比和腔徑比縱向變異規(guī)律不明顯。方差分析表明,除了壁腔比和腔徑比差異不顯著,其余性質差異均顯著?;久芏仍?3m處最大,53m處最??;北方位上木材的基本密度大于南方位的;但只有13m和53m之間的差異顯著。關鍵詞:馬尾松,正常木,應壓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外源IAA和GA3對馬尾松應壓木形成影響的研究.pdf
- 樹洞周邊愈傷木與正常木的材性比較及樹杈形態(tài)結構與力學強度的研究.pdf
- 膠質層對楊樹應拉木生長應力和木材材性的影響.pdf
- 馬尾松生長與材性的遺傳變異、基因作用方式及環(huán)境影響.pdf
- 人工林馬尾松生長應力與木材性質的關系研究.pdf
- 馬尾松、楊木應力區(qū)與對應區(qū)制漿性能的比較研究.pdf
- 馬尾松板材脫脂、干燥及其對材性的影響.pdf
- 馬尾松預水解硫酸鹽法制備氧脫木素研究.pdf
- 松材線蟲侵染后馬尾松體內的苯丙烷代謝研究.pdf
- 馬尾松1.5代無性系種子園材性分析
- 馬尾松板材干燥應力模型及應變連續(xù)測量的研究.pdf
- 被害馬尾松與馬尾松毛蟲的化學信息聯(lián)系.pdf
- 中林-46楊正常木與應拉木再生纖維素膜性能比較.pdf
- 木荷生長和材性變異及種源試驗研究.pdf
- 馬尾松蛀干害蟲種群動態(tài)與松材線蟲病的關系及松褐天牛天敵研究.pdf
- 馬尾松無性系接種松材線蟲前后生理生化特性研究.pdf
- 促生菌對馬尾松生長效應研究.pdf
- 福建長汀水土流失區(qū)重建植被馬尾松與木荷水分利用效率特征研究.pdf
- 6個馬尾松優(yōu)良種源的生長及養(yǎng)分吸收.pdf
- 松材線蟲危害后馬尾松林的土壤養(yǎng)分變化特點.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