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集成電路課程設計報告</p><p> 有源負載CE放大電路的設計與仿真</p><p> 院 系: 材料與光電物理學院</p><p> 報告提交日期: 2010 年 9 月</p><p><b> 目 錄</b></p><p><b> 摘
2、 要1</b></p><p><b> 關鍵詞1</b></p><p> Abstract1</p><p> Keywords1</p><p><b> 1.引言2</b></p><p><b> 2.仿真6</b
3、></p><p> 2.1 電路介紹6</p><p> 2.2 直流分析7</p><p> 2.21 直流掃描分析7</p><p> 2.22 靜態(tài)工作點選擇8</p><p> 2.23 電流、功耗分析8</p><p> 2.24 傳輸函數(shù)、輸入/輸出阻抗
4、9</p><p> 2.3 小信號分析9</p><p> 2.4 傅里葉分析10</p><p> 2.5 靈敏度分析13</p><p> 2.6 溫度分析13</p><p> 2.7 噪聲分析14</p><p> 3 有源負載電路的分析16</p>
5、;<p><b> 4 總結17</b></p><p><b> 5 致謝18</b></p><p> 參 考 文 獻19</p><p> 附錄一:網(wǎng)表輸出文件20</p><p> 附錄二:靈敏度分析輸出文件22</p><p>
6、有源負載CE放大電路</p><p> 摘 要:本文對有源負載CE放大電路進行了設計與仿真。首先,本文介紹了有源負載CE放大電路的設計方法。然后,針對模擬電路的特點及設計要求,本文通過PSPICE軟件仿真系統(tǒng)對有源負載CE放大電路進行了仿真,包括直流分析、交流分析、瞬態(tài)分析、噪聲分析、傅里葉分析等仿真內(nèi)容,并簡要介紹了各種仿真分析的概念,以及參數(shù)及波形圖的含義的說明,并針對仿真內(nèi)容的不同進行了簡略和或詳細的說
7、明。最后,本文對本次課程設計做了總結,并提到了另外一種具有優(yōu)越性的電路。</p><p> 關鍵詞:有源負載CE放大電路 直流分析 交流分析 瞬態(tài)分析 噪聲分析 傅里葉分析PSPICE</p><p> The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Active Load CE Amplifier</p><p> Abstract: This p
8、aper introduced the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active load CE amplifier. Firstly, the design method of active load CE amplifier has introduced. Then some kinds of simulations including DC analysis, AC analysis, transient a
9、nalysis, noise analysis and Fourier analysis have been analyzed by Pspice simulation system under the characters and design require of analog circuits. In addition, the definition of each analysis the meaning of paramete
10、rs and waveforms are also mentioned in this </p><p> Keywords: Active load CE amplifier; DC analysis; AC analysis, Transient analysis Noise analysis Fourier analysis</p><p><b> 1.引言<
11、;/b></p><p> 放大現(xiàn)象存在于各種場合。例如:利用放大鏡放大微小物體,這是光學中的放大;利用杠桿原理擁小力移動重物,這是力學中的放大;利用變壓器將低電壓變換為高電壓,這是電學中的放大。研究他們的共同點,一是都將原物形狀或大小的差異按一定比例放大了,而是放大前后能量守恒,例如,杠桿原理中前后端做功相同,理想變壓器的原、副邊功率相同等。利用擴音機放大聲音原理來說明電學中的放大,如圖1所示,話筒將微
12、弱的聲音轉換成電信號,經(jīng)放大電路放大成足夠強的電信號后,驅動揚聲器使其發(fā)出較原來強得多的聲音。</p><p> 圖1 擴音機示意圖</p><p> 放大是模擬電路最重要的一種功能,放大電路是模擬電路的一種基本形式,電子學中的放大的本質是能量的控制和轉換,是在輸入信號下,通過放大電路將直流電源的能量轉換成負載所獲得的能量,使負載從電源獲得的能量大于信號源所提供的能量。因此,電子電路
13、放大的基本特征使功率放大。即負載總是獲得比輸入信號大得多的電壓或電流,有時兼而有之[1]。</p><p> 工程上常用的放大電路大多是由若干基本放大電路級聯(lián)構成的。基本放大電路幾乎是所有模擬集成電路與系統(tǒng)的基本單元。其中,以電流源取代電阻作放大電路的負載的電路,稱為有源負載,由于電流源具有直流電阻小,交流電阻大的特性,用電流源作負載可以在不提高電源電壓的條件下,獲得很高的電壓增益和較寬的動態(tài)范圍。</p
14、><p> 如圖2所示為有源負載 CE 放大電路。電路圖中 Q2和 Q3 組成的電流源作為Q1的集電極負載,V2是信號源,VBB為Q1提供合適的偏置電壓,Q1的集電極和發(fā)射極之間電壓是輸出電壓。設晶體管Q2,Q3特性完全相同,因而</p><p> ………………………………(1)</p><p> …………………………………(2)</p><p
15、> 基準電流: </p><p> …………………… (3)</p><p> 根據(jù)鏡像電流源的關系式: ………………………(4)</p><p><b> ……………(5)</b></p><p> 可見,電路中并不需要很高的電源電壓,只要 VCC 與 R相配合
16、,就可設置合適的集電極電流。實際上,VBB所提供的直流分量,為Q3提供靜態(tài)基極電流 應等于/β,而不應有與鏡像電流源提供的沖突。由于Q3管的集電極有源負載交流電阻很大,Q1 管的基極電流經(jīng)放大后,全部流向負載,所以有源負載使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shù)增大[2]。</p><p> 圖2 有源負載放大電路</p><p> 有源CE負載放大電路由于其獨特的優(yōu)越性,已經(jīng)有很多研究人員以其為基本單
17、元進行了一些開發(fā)。如自偏置有源負載運算放大器的設計,實現(xiàn)了低功耗,高開環(huán)增益,低輸入失調(diào)性能等特點[3]。能吸收和提供電流的雙向有源負載電路的設計[4]。以CE放大電路基極和集電極之間的寄生電容做負載的寬帶微波主動電感電路的設計。[5]基于有源負載CE放大器的線性對寸差分放大器。[6]主要由有源負載差分放大器組成的VHF頻段的振蕩器[7]以及一些如解決有源負載CE放大器諧波失真[8]等方法。</p><p>
18、用于模擬電路仿真的SPICE(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Emphasis)軟件于1972年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小組利用FORTR AN語言開發(fā)而成,主要用于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的計算機輔助設計。SPICE的正式版SPICE 2G在1975年正式推出,但是該程序的運行環(huán)境至少為小型機。1985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用C語言對SPICE軟件進行了改寫, 并由MICRO
19、SIM公司推出。1988年SPICE被定為美國國家工業(yè)標準。與此同時,各種以SPICE為核心的商用模擬電路仿真軟件,在SPICE的基礎上做了大量實用化工作,從而使SPICE成為最為流行的電子電路仿真軟件。</p><p> PSPICE軟件具有強大的電路圖繪制功能、電路模擬仿真功能、圖形后處理功能和元器件符號制作功能,以圖形方式輸入,自動進行電路檢查,生成圖表,模擬和計算電路。它的用途非常廣泛,不僅可以用于電路
20、分析和優(yōu)化設計,還可用于電子線路、電路和信號與系統(tǒng)等課程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印制版設計軟件配合使用,還可實現(xiàn)電子設計自動化。被公認是通用電路 </p><p> 模擬程序中最優(yōu)秀的軟件,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這些特點使得PSPICE受到廣大電子設計工作者、科研人員和高校師生的熱烈歡迎,國內(nèi)許多高校已將其列入電子類本科生和碩士生的輔修課程。 </p><p> 圖形界面友好,易學易用,操
21、作簡單。由Dos版本的PSPICE到Windows版本的PSPICE,使得該軟件由原來單一的文本輸入方式而更新升級為輸入原理圖方式,使電路設計更加直觀形象。PSPICE 6.0以上版本全部采用菜單式結構,只要熟悉Windows操作系統(tǒng)就很容易學,利用鼠標和熱鍵一起操作,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縮短了設計周期。即使沒有參考書,用戶只要具備一定的英語基礎就可以通過實際操作很快掌握該軟件。 </p><p> 實用性強,
22、仿真效果好在PSPICE中,對元件參數(shù)的修改很容易,它只需存一次盤、創(chuàng)建一次連接表,就可以實現(xiàn)一個復雜電路的仿真。如果用Protel等軟件進行參數(shù)修改仿真,則過程十分繁瑣。在改變一個參數(shù)時,哪怕是一個電阻阻值的大小都需要重新建立網(wǎng)絡表的連接,設置其他參數(shù)更為復雜。 </p><p> 功能強大,集成度高在PSPICE內(nèi)集成了許多仿真功能,如:直流分析、交流分析、噪聲分析、溫度分析等 ,用戶只需在所要觀察的節(jié)點放
23、置電壓(電流)探針,就可以在仿真結果圖中觀察到其“電壓((或電流))-時間圖”。而且該軟件還集成了諸多數(shù)學運算,不僅為用戶提供了加、減、乘、除等基本的數(shù)學運算,還提供了正弦、余弦、絕對值、對數(shù)、指數(shù)等基本的函數(shù)運算,這些都是其他軟件所無法比擬的。 </p><p> 另外,用戶還可以對仿真結果窗口進行編輯,如添加窗口、修改坐標、疊加圖形等 ,還具有保存和打印圖形的功能,這些功能都給用戶提供了制作所需圖形的一種快
24、捷、簡便的方法。因此,Windows版本的PSPICE更優(yōu)于Dos版本的PSPICE,它不但可以輸入原理圖方式,而且也可以輸入文本方式。無疑是廣大電子電路設計師的好幫手。</p><p> PSPICE是計算機輔助分析設計中的電路模擬軟件。它主要用于所設計的電路硬件實現(xiàn)之前,先對電路進行模擬分析,就如同對所設計的電路用各種儀器進行組裝、調(diào)試和測試一樣,這些工作完全由計算機來完成。用戶根據(jù)要求來設置不同的參數(shù),計
25、算機就像掃描儀一樣,分析電路的頻率響應,像示波器一樣,測試電路的瞬態(tài)響應,還可以對電路進行交直流分析、噪聲分析、Monte Carlo統(tǒng)計分析、最壞情況分析等,使用戶的設計達到最優(yōu)效果。以往一個新產(chǎn)品的研制過程需要經(jīng)過工程估算,試驗板搭試、調(diào)整,印刷板排版與制作,裝配與調(diào)試,性能測試,測試指標不合格,再從調(diào)整開始循環(huán),直至指標合格為止。這樣往往需要反復實驗和修改。而仿真技術可將“實驗”與“修改”合二為一。為確定元件參數(shù)提供了科學的依據(jù)。
26、它的優(yōu)點主要有: </p><p> (1)為電路設計人員節(jié)省了大量的時間。 </p><p> (2)節(jié)省了各種儀器設備。 </p><p> (3)生產(chǎn)產(chǎn)品一致性好、可靠性高。 </p><p> (4)產(chǎn)品的更新率高、新產(chǎn)品投放市場快等。 </p><p> PSPICE程序采用改進節(jié)點法列電路方程,用
27、牛頓-萊普生方法的改進算法進行非線性分析,用變節(jié)步長的隱式積分法進行瞬態(tài)分析,在求解線性代數(shù)方程組時,采用了稀疏矩陣技術。[9]</p><p> 本文將分析計算有源負載 CE放大電路的基本特性,討論他的主要特點.并通過Pspice軟件對有源CE放大電路進行仿真。</p><p><b> 2.仿真</b></p><p> 本文中利用的
28、是 PSpice(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Emphasis)進行仿真。Pspice是美國MicroSim公司于20世紀80年代開發(fā)的電路模擬軟件。它以圖形方式輸入,自動進行電路檢測,生成網(wǎng)表文件,具有模擬和計算電路的功能。它是一個多功能的電路模擬試驗平臺,PSPICE軟件由于收斂性好,適于做系統(tǒng)及電路級仿真,具有快速、準確的仿真能力。[10]</p><p
29、> 本文將對有源CE負載放大電路進行直流分析,交流分析,傅里葉分析,靈敏度分析,溫度分析,噪聲分析等。</p><p><b> 2.1 電路介紹</b></p><p> 有源CE放大電路的電路圖如圖2所示,其中 Q2和 Q3 組成的電流源作為Q1的集電極負載,V2是信號源,VBB為Q1提供合適的偏置電壓,Q1的集電極和發(fā)射極之間電壓是輸出電壓。圖3是電
30、路的輸入網(wǎng)單文件,他是PSpice中的除圖形輸入方式之外的另一種輸入方式。</p><p> 圖3 電路的輸入網(wǎng)單文件</p><p> 2.2 直流分析 </p><p> 非線性直流分析功能簡稱直流分析。它是計算直流電壓源或直流電流源作用于電路時電路的工作狀態(tài)。對電路進行的直流分析主要包括直流工作點分析、直流掃描分析和轉移函數(shù)分析。</p>
31、<p> 2.21 直流掃描分析</p><p> 直流掃描分析是指輸入變量在限制范圍內(nèi)以遞增或遞減方式執(zhí)行電路的直流分析。它主要是將電路中的直流電源、工作溫度、元件參數(shù)作為掃描變量,讓這些參量以特定的規(guī)律進行掃描,從而獲取這些參量變化對電路各種性能參數(shù)的影響。[11]</p><p> 如圖4是電路的直線傳輸特性曲線。由圖4可知,當VBB<0.676V時,Vout
32、=V(4)≈12V,此時Q1截止,Q2飽和(CE之間壓降很?。?;當VBB>0.684V時,Vout=V(4)<0.2912V,此時Q1工作在飽和狀態(tài),Q2工作在放大狀態(tài);當0.676<VBB<0.684V時,傳輸特性接近于直線,電路處于放大狀態(tài),這一段直線很陡峭,因為電壓增益很高。這是因為Q2、Q3組成的電流源電阻R0很大,使放大電路總的交流負載很大。</p><p> 圖4 電路的直線
33、傳輸特性曲線</p><p> 2.22 靜態(tài)工作點選擇</p><p> 靜態(tài)工作點是電路正常工作的基礎。通過對電路進行靜態(tài)工作點的分析,可以知道電路中各元件的電壓和電流,從而知道電路是否正常工作以及工作的狀態(tài)。一般在對電路進行仿真的過程中,首先要對電路的靜態(tài)工作點進行分析和計算。</p><p> 由圖4 的傳輸特性曲線可以看出,為了使Vout的動態(tài)范圍最
34、大,應使輸出接點的靜態(tài)電壓Vout ≈ Vcc/2,此時對應的基極偏置電壓為0.6802V,在此情況下,對電路進行工作點分析,電路的網(wǎng)表文件屬性見附錄一??傻酶鞴?jié)點電壓如表1所示。晶體管的參數(shù)模型參見附錄一。</p><p> 表1 電路各節(jié)點電壓</p><p> 2.23 電流、功耗分析</p><p> 由附錄一中的以下文件(表2):</p>
35、<p> 表2 電壓源的電流值</p><p> 可以知道電壓源 VBB 的電流值為 5.114uA,Vcc 的電流值為1.053mA,電壓源Vs的電流值為5.114uA。該電路的總功耗為1.26E-02W。</p><p> 2.24 傳輸函數(shù)、輸入/輸出阻抗</p><p> 線性系統(tǒng)(或元件)在初始條件0時,輸出量的拉式變換與輸入量的拉式
36、變換之比,稱為該系統(tǒng)(或元件)的傳輸函數(shù)。[12]</p><p> 因為直流傳輸函數(shù)并沒有計算圖形數(shù)據(jù),所以不會產(chǎn)生圖形文件,所以分析</p><p> 結果都在文字文件中[13],如表3所示:</p><p><b> 表3 小信號特性</b></p><p> 可以知道電路的傳遞函數(shù)為1.511E+03,輸
37、入電阻為5.217KΩ,輸出電阻為74.85KΩ。</p><p><b> 2.3 小信號分析</b></p><p> 交流小信號的主要功能是計算電路的頻率響應(包括幅頻特性和相頻特性),以及計算電路的輸入阻抗和輸出阻抗。</p><p> 對電路進行小信號分析,得到電壓增益A的幅頻特性如圖5中紅色的曲線所示。其低頻增益為1511(約
38、為63.6dB),上限截至頻率87.1kHz。圖中藍色的曲線是Q1基極(即借點(3))電壓的幅頻特性曲線(擴大1000倍即1000*V(3)),很明顯其上限截止頻率遠大于10MHz。</p><p> 圖5 電壓增益的幅頻特性</p><p> 由圖2可以看出,他的高頻率等效電路存在兩個節(jié)點——輸入節(jié)點(3)和輸出借點(4)。每個節(jié)點產(chǎn)生一個高頻極點,其頻率與該節(jié)點對地等效電阻和等效電
39、容的乘積(即時間常數(shù))成正比。由于輸出節(jié)點(4)是高阻節(jié)點,其對地等效電阻很大,該節(jié)點產(chǎn)生的極點是主極點,所以整個電路的高頻響應特性主要由輸出節(jié)點的時間常數(shù)決定。圖5所示的兩條頻率特性曲線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p><p> 使用外加電壓法計算電路的輸出阻抗(語句為 COUT 4 7 10U和VOUT 7 0 AC 1)。由此而得出輸出阻抗特性如圖6所示。由圖可見輸出阻抗74.9K。</p>&
40、lt;p><b> 2.4 傅里葉分析</b></p><p> 傅里葉分析是在大信號正弦瞬態(tài)分析時,對輸出的最后一個周期波形進行諧波分析,計算出直流分量,基波,第2到第9次諧波分量以及失真度,從輸出文本文件(*OUT)中可以讀到傅里葉分析的結果,在probe在Probe界面下也可以觀察到諧波分布圖。</p><p><b> 圖6 輸出阻抗特性
41、</b></p><p> 設輸入信號為正弦波,,對電路進行瞬態(tài)分析和傅里葉分析,響應的語句為</p><p> VS 2 1 AC 1 SIN(0 4.4M 1K)</p><p> .TRAN 10U 2MS</p><p> .FOUR 1K V(4)</p><p> 當輸入信號為4.4m
42、V時,輸出電壓V0的波形如圖7所示,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切頂”失真,此時總譜波失真洗數(shù)D≈4.83%??梢姖M足小信號條件的最大輸入幅度約為4.4mV。</p><p> 圖7 輸入為4.4mV時輸出波形</p><p> 在輸出文本中可以看到輸出電壓V(4)的傅里葉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p><p> 表4 傅里葉分析輸出結果</p><p>
43、; 上述結果除了給出直流分量是5.975997V以外,還給出了基波和2至9次諧波的幅度、相位值以及歸一化的幅度、相位值、最后給出了總的諧波失真系數(shù)4.28%,失真系數(shù)的計算公式是</p><p><b> ………………(6)</b></p><p> 其中Vout1是基波幅度(1kHz),而Vout2……Vout9分別代表2~9次諧波的幅度。</p>
44、<p> 通過上面的計算結果可以看出:</p><p> 由于電流源具有直流電阻小,交流電阻大的特性,顧以電流源作負載可以在不提高直流電流電壓的條件下獲得很高的電壓增益。</p><p> 電路的直流傳輸特性曲線很陡,表明輸入直流偏壓VBB的微小變化或晶體管參數(shù)的變化會引起輸出靜</p><p> 態(tài)電壓有很大的漂移,其工作點的穩(wěn)定性很差。&l
45、t;/p><p> 3.電路的輸出電阻很大,帶負載能力弱,因此他要求負載電阻RL盡可能大一些。</p><p> 4.由于電阻增益很高,輸入信號幅度很小時其輸出電壓即可能產(chǎn)生明顯的非線性失真,這也與以一般電阻作負載的放大電路有所不同。</p><p><b> 2.5 靈敏度分析</b></p><p> 靈敏度分析
46、是在工作點附近將所有的元件線性化后,計算各元器件參數(shù)值變化時對電路性能影響的敏感程度。通過對電路進行靈敏度分析,可以預先知道電路中的各個元件對電路的性能影響的重要程度。對于那些對電路性能有重要影響的元件,要在電路的生產(chǎn)或元件的選擇時給予特別的關注。絕對靈敏度(element sensitivity)是指元器件參數(shù)變化單位值時,輸出變量的相應變化量,公式是</p><p> ………………………………(7)<
47、/p><p> 其中 p為元件參數(shù),V。為輸出變量。</p><p> 相對靈敏度又成為歸一化靈敏度(normalized sensitivity),是指元器件參數(shù)變化1%時,輸出變量的相對變化量,公式是</p><p> ……………………(8)</p><p> 各個元件靈敏度分析的輸出文本文件見附錄二,我們可以看出,電阻RS的靈敏度要
48、相對較高,我們可以通過調(diào)節(jié)電阻的值來調(diào)節(jié)電阻的靈敏度。RS的靈敏度是正的,我們可以通過增大RS來提高Vout的值。</p><p><b> 2.6 溫度分析</b></p><p> 眾所周知,電阻的值以及晶體管的許多模型參數(shù)值與溫度的關系非常密切。如果改變溫度,必然通過這些元件參數(shù)值的變化導致電路特性的變化。PSpice中所有的原器件參數(shù)和模型參數(shù)都假定是其常
49、溫下的值(常溫的隱含值為27oC)。</p><p> 溫度分析過程中,將電路的溫度作為掃描變量進行分析。因為電路的主要器件的特性都是與溫度有關的,所以這就為分析電路在環(huán)境變化是的工作情況提供了一種非常有用的工具。特別重要的是,通過這種分析,我們可以預測電路在某些特殊環(huán)境如極端溫度條件或極端電源電壓條件或元件開路短路條件下電路的工作情況,從而在進行電路設計時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p><p
50、> 如圖8所示為溫度分析時,輸出V(4)對VBB變化的波形圖,其中紅色、藍色黃色分別代表0°C、50°C、100°C溫度下的特征曲線。</p><p> 圖8 電路圖的溫度分析</p><p><b> 2.7 噪聲分析</b></p><p> 電阻和半導體元件在電路操作過程中都會產(chǎn)生噪聲。他的主要
51、來源是電阻上產(chǎn)生的熱噪聲,半導體器件產(chǎn)生的散粒噪聲和閃爍噪聲。這一節(jié),本文將通過PSpice軟件對電路中電阻和晶體管所產(chǎn)生的噪聲對輸出的影響程度進行分析。</p><p> 噪聲分析的結果分為波形文檔和文字數(shù)據(jù)文檔兩種, 如圖 6 是噪聲分析的波形圖,圖中V(INOISE)表示等效輸入噪聲波形,他是從輸入電壓源計算的到,V(ONOISE)時RMS噪聲,是通過輸出接點Out計算得到。如附錄一所示是噪聲分析輸出文本
52、文件,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頻率為1kHz,10kHz,100Khz,1MHz,10MHz和 100MHz 時的噪聲分析結果,表5列出頻率 =1KHz時的噪聲信息:</p><p> 則由表5可以看出,晶體管Q3三個體電阻的熱噪聲電壓方值分別為:, ,, 散粒噪聲, 。晶體管總的噪聲電壓方值為。放大電路偏置電阻R2和電流鏡電阻R1的熱噪聲均方電壓值分別為, 。在輸出接點Out,輸出總噪聲電壓為或者對于晶體管Q1和Q
53、2,其各種噪聲也可以很清晰地從以上所列出的噪聲信息中看出。放大大電路等效輸入輸出噪聲電壓和的均方根信息如圖9所示。</p><p> 表5 頻率為1KHz時的傅里葉分析輸出文件</p><p> 圖9 等效噪聲電壓和的均方根信息</p><p> 3 有源負載電路的分析</p><p> 有源負載差分放大電路是其中的一種。其利用鏡像電
54、流源可以使單端輸出差分放大電路的差模放大倍數(shù)提高到接近雙端輸出時的情況,常見的電路形式如圖10所示。從圖10可看出,用鏡像電流源作有源負載,不但可將T1電極電流變化轉換為輸出電流,而且還將所有變化電流流向負載??梢钥闯觯性簇撦d放大電路不僅單級電路電壓放大倍數(shù)高,還可以改善放大電路的其他性能。若 為恒流源輸出電阻ro與負載電阻RL的并聯(lián)值,只要RL足夠大,這種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shù)可高達幾千倍。而且放大倍數(shù)與負載兩端直流壓降(或Ic)無關。
55、而對于有源差分放大電路,如圖10所示,這種差動放大電路不僅電壓放大倍數(shù)大,而且共模輸入電壓范圍也大。T3 管集電極電流為IC3,T4 管集電極電流為 – IC4,且- IC4 = IC3 ;當T3管集電極電流增加的同時,T2 管電流必然也增加,且IC3 = IC2;由于IC2與IC1 為鏡像關系,即IC2= IC1,這樣流過負載的電流IL = IC1 – IC4 = IC2- IC4= IC3- IC4 = 2 IC3;即負載中得到的是
56、單端輸出信號電流的兩倍,也就是等于雙端輸出時的信號電流。這表明恒流源負載差</p><p> 圖10 有源差分放大電路</p><p><b> 4 總結</b></p><p> 本次課程設計做的是有源負載CE放大電路的設計與仿真,通過上文中的分析,得到了有源負載CE放大電路的直流分析,噪聲分析,瞬態(tài)分析,傅里葉分析等的波形圖,而且可以
57、發(fā)現(xiàn),各項的仿真結果與預想的結果基本相同。另外,通過兩種典型的有源負載電路對有源負載電路的優(yōu)點進行了分析。如:有源負載放大電路比單級電路電壓放大倍數(shù)高;恒流源負載差動放大電路能在不降低放大倍數(shù)和共模抑制比的前提下,將雙端輸出變?yōu)閱味溯敵?,實現(xiàn)單端化等。從而加深了對有源負載電路的理解。</p><p> 從仿真結果及軟件的應用中,可以發(fā)現(xiàn)PSPICE軟件的強大功能和特點。如圖形界面友好,易學易用,操作簡單,實用性
58、強,仿真效果好,集成度高等。用戶可以根據(jù)要求來設置不同的參數(shù),計算機就像掃描儀一樣,分析電路的頻率響應,像示波器一樣,測試電路的瞬態(tài)響應,還可以對電路進行交直流分析、噪聲分析、Monte Carlo統(tǒng)計分析、最壞情況分析等,使用戶的設計達到最優(yōu)效果。而且仿真技術可將“實驗”與“修改”合二為一。為確定元件參數(shù)提供了科學的依據(jù)。它還有以下的一些主要優(yōu)點的,如:為電路設計人員節(jié)省了大量的時間。節(jié)省了各種儀器設備。生產(chǎn)產(chǎn)品一致性好、可靠性高。產(chǎn)
59、品的更新率高、新產(chǎn)品投放市場快等。</p><p><b> 5 致謝</b></p><p> 首先感謝指導老師xx教授,xx老師對我們給予了悉心的教導,才使這次課程設計得以順利進行。</p><p> 同時,我要感謝班上的同學們,在做報告的過程中是他們跟我探討了不少問題,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是他們給予了我耐心的幫助。</p>
60、<p> 特別感謝xx同學在全文排版上的指導。</p><p><b> 參 考 文 獻</b></p><p> [1]華成英 童詩白 模擬電路技術基礎(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74-75</p><p><b> 頁</b></p><p> [3]錢江 桑紅
61、石 陳嘉 一種新穎的自偏置有源負載放大[J] 微電子學 2008.10 684-687</p><p> [4]K.H.Kang 雙向有源負載[J] 電子產(chǎn)品世界 1995.07 57頁</p><p> [5]Campbell C.F Weber R.J Design of a broadband microwave BJT active inductor circuit[J
62、] Midwest Symposium on Circuits and Systems(Cat. No.91CH3143-5) Monterey, CA, USA, 14-17 May 1991</p><p> [6]Pavlovic V.D. Djordjevic S.D. A novel structure of the fully differential cmos amplifier with sy
63、mmetric active loa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s 2009.04 331-349 </p><p> [7]Chershiung Tsai Mingyuan Guo A VHF oscillator design based on BJT active load differential amplifier[J] IEEE Confere
64、nce on Electron Devices and Solid-State Circuits-EDSSC 2007 917-920</p><p> [8]Ozcan S Kuntman H A new method aimed at reducing harmonic distortion in active-loader BJT amplifiers[J] Microelectronics Jo
65、urnal 2009.2 683-689</p><p> [10]汪建明 PSpice電路設計與應用[M] 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2007.9 3-5頁</p><p> [11]高文煥 汪蕙 模擬電路的計算機分析與設計—PSpice程序應用[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1999 20-25頁</p><p> [12]高國燊 余文烋 彭康擁 陳好來 自動控
66、制原理(第二版)[M]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7-30頁</p><p> [13]盧勤庸 電子電路仿真——基于Pspice A/D[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50-52</p><p><b> 附 錄</b></p><p> 附錄一:網(wǎng)表輸出文件</p><p> A ACTIVE LOAD
67、 CE AMP</p><p> **** CIRCUIT DESCRIPTION</p><p> ******************************************************************************</p><p> Q1 4 3 0 MOD1</p><p> Q2
68、 4 5 6 MOD2</p><p> Q3 5 5 6 MOD2</p><p> RS 2 3 100</p><p> R1 5 0 22K</p><p> VBB 1 0 0.6802</p><p> VCC 6 0 12</p><p> VS 2 1 AC 1 SI
69、N(0 4.4M 1K)</p><p><b> *VS 2 1</b></p><p> .MODEL MOD1 NPN BF=100 IS=2E-15 RB=60</p><p> +VAF=100 CJC=2P TF=0.35NS</p><p> .MODEL MOD2 PNP BF=50 IS=2E
70、-15 RB=100</p><p> +VAF=60 CJC=10P TF=7.4NS</p><p> *COUT 4 7 10U</p><p> *VOUT 7 0 AC 1</p><p><b> .OP</b></p><p> .DC VBB 0.64 0.72 0.00
71、1</p><p> *.AC DEC 10 10 10MEG</p><p> *.TRAN 10U 4MS</p><p> *.FOUR 1K V(4)</p><p><b> .PROBE </b></p><p><b> .END</b></p&
72、gt;<p> **** BJT MODEL PARAMETERS</p><p> ******************************************************************************</p><p> MOD1 MOD2 </p><p&g
73、t; NPN PNP </p><p> IS 2.000000E-15 2.000000E-15 </p><p> BF 100 50 </p><p> NF 1 1 </p>
74、<p> VAF 100 60 </p><p> BR 1 1 </p><p> NR 1 1 </p><p> RB 60 100
75、 </p><p> CJC 2.000000E-12 10.000000E-12 </p><p> TF 350.000000E-12 7.400000E-09 </p><p> CN 2.42 2.2 </p><p> D .87
76、 .52 </p><p> **** SMALL SIGNAL BIAS SOLUTION TEMPERATURE = 27.000 DEG C</p><p> ******************************************************************************</p>
77、<p> NODE VOLTAGE NODE VOLTAGE NODE VOLTAGE NODE VOLTAGE</p><p> ( 1) .6802 ( 2) .6802 ( 3) .6797 ( 4) 6.0028 </p><p> ( 5) 1
78、1.3200 ( 6) 12.0000 </p><p> VOLTAGE SOURCE CURRENTS</p><p> NAME CURRENT</p><p> VBB -5.114E-06</p><p> VCC -1.053E-03</p>&l
79、t;p> VS -5.114E-06</p><p> TOTAL POWER DISSIPATION 1.26E-02 WATTS</p><p> **** OPERATING POINT INFORMATION TEMPERATURE = 27.000 DEG C</p><p> *********
80、*********************************************************************</p><p> ****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S</p><p> NAME Q1 Q2 Q3 </p><p> MO
81、DEL MOD1 MOD2 MOD2 </p><p> IB 5.11E-06 -9.90E-06 -9.90E-06 </p><p> IC 5.39E-04 -5.39E-04 -4.95E-04 </p><p> VBE 6
82、.80E-01 -6.80E-01 -6.80E-01 </p><p> VBC -5.32E+00 5.32E+00 0.00E+00 </p><p> VCE 6.00E+00 -6.00E+00 -6.80E-01 </p><p> BETADC 1.05E+02 5.
83、44E+01 5.00E+01 </p><p> GM 2.08E-02 2.08E-02 1.91E-02 </p><p> RPI 5.06E+03 2.61E+03 2.61E+03 </p><p> RX 6.00E+01 1.00E+02 1.0
84、0E+02 </p><p> RO 1.96E+05 1.21E+05 1.21E+05 </p><p> CBE 7.29E-12 1.54E-10 1.42E-10 </p><p> CBC 1.00E-12 5.02E-12 1.00E-11 </p&
85、gt;<p> CJS 0.00E+00 0.00E+00 0.00E+00 </p><p> BETAAC 1.05E+02 5.44E+01 5.00E+01 </p><p> CBX/CBX2 0.00E+00 0.00E+00 0.00E+00 </p><p>
86、; FT/FT2 4.00E+08 2.08E+07 2.01E+07 </p><p> 附錄二:靈敏度分析輸出文件</p><p> DC SENSITIVITIES OF OUTPUT I(VBB)</p><p> ELEMENT ELEMENT ELEMENT NORMALIZED
87、</p><p> NAME VALUE SENSITIVITY SENSITIVITY</p><p> (AMPS/UNIT) (AMPS/PERCENT)</p><p> RS 1.000E+02 9.802E-10 9.802E-10</p>&l
88、t;p> R1 2.200E+04 -1.768E-15 -3.890E-13</p><p> VBB 6.802E-01 -1.917E-04 -1.304E-06</p><p> VCC 1.200E+01 4.034E-12 4.840E-13
89、</p><p> VS 0.000E+00 -1.917E-04 0.000E+00</p><p><b> Q1</b></p><p> RB 6.000E+01 9.802E-10 5.881E-10</p><p>
90、; RC 0.000E+00 0.000E+00 0.000E+00</p><p> RE 0.000E+00 0.000E+00 0.000E+00</p><p> BF 1.000E+02 4.957E-08 4.957E-08</p
91、><p> ISE 0.000E+00 0.000E+00 0.000E+00</p><p> BR 1.000E+00 -1.939E-15 -1.939E-17</p><p> ISC 0.000E+00 0.000E+00 0
92、.000E+00</p><p> IS 2.000E-15 -2.479E+09 -4.957E-08</p><p> NE 1.500E+00 0.000E+00 0.000E+00</p><p> NC 2.000E+00 0.0
93、00E+00 0.000E+00</p><p> IKF 0.000E+00 0.000E+00 0.000E+00</p><p> IKR 0.000E+00 0.000E+00 0.000E+00</p><p> VAF 1.000
94、E+02 1.972E-14 1.972E-14</p><p> VAR 0.000E+00 0.000E+00 0.000E+00</p><p><b> Q2</b></p><p> RB 1.000E+02 -1.409E-14
95、 -1.409E-14</p><p> RC 0.000E+00 0.000E+00 0.000E+00</p><p> RE 0.000E+00 0.000E+00 0.000E+00</p><p> BF 5.000E+01
96、 4.315E-14 2.157E-14</p><p> ISE 0.000E+00 0.000E+00 0.000E+00</p><p> BR 1.000E+00 -5.809E-22 -5.809E-24</p><p> ISC
97、 0.000E+00 0.000E+00 0.000E+00</p><p> IS 2.000E-15 1.843E+04 3.685E-13</p><p> NE 1.500E+00 0.000E+00 0.000E+00</p><p>
98、; NC 2.000E+00 0.000E+00 0.000E+00</p><p> IKF 0.000E+00 0.000E+00 0.000E+00</p><p> IKR 0.000E+00 0.000E+00 0.000E+00</p
99、><p> VAF 6.000E+01 -5.294E-14 -3.176E-14</p><p> VAR 0.000E+00 0.000E+00 0.000E+00</p><p><b> Q3</b></p><p> RB
100、 1.000E+02 1.405E-14 1.405E-14</p><p> RC 0.000E+00 0.000E+00 0.000E+00</p><p> RE 0.000E+00 0.000E+00 0.000E+00</p>
101、<p> BF 5.000E+01 -1.314E-14 -6.572E-15</p><p> ISE 0.000E+00 0.000E+00 0.000E+00</p><p> BR 1.000E+00 1.066E-23 1.066E-
102、25</p><p> ISC 0.000E+00 0.000E+00 0.000E+00</p><p> IS 2.000E-15 -1.837E+04 -3.675E-13</p><p> NE 1.500E+00 0.000E+00
103、 0.000E+00</p><p> NC 2.000E+00 0.000E+00 0.000E+00</p><p> IKF 0.000E+00 0.000E+00 0.000E+00</p><p> IKR 0.000E+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課程設計——單級cmos放大電路的設計與仿真
- 差動放大電路仿真課程設計報告
- 單級cmos放大電路的設計與仿真-集成課程設計報告
- 課程設計---語音放大電路的設計
- 課程設計--語音放大電路的設計
- 音響放大電路課程設計
- 語音放大電路課程設計
- 收音機課程設計---音頻放大電路仿真設計
- 電路課程設計--通信電路仿真課程設計
- 集成電路設計基礎課程設計---單級cmos放大電路的設計與仿真
- 負反饋放大電路的設計課程設計
- 負反饋放大電路課程設計
- 負反饋放大電路課程設計
- 多級放大電路課程設計報告
- 課程設計---高頻諧振放大電路
- 電路課程設計---電路仿真設計實驗
- 課程設計---兩級放大電路的設計
- 課程設計 多級放大電路設計報告
- 《多級放大電路》電信系課程設計
- 電信系課程設計----多級放大電路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