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本科畢業(yè)論文</b></p><p><b> ?。?0 屆)</b></p><p> 上杭縣農用地質量等別評定研究</p><p><b> 開題報告</b></p><p><b> 年 月 日</b>&l
2、t;/p><p> 所在學院</p><p> 專業(yè)班級測繪工程</p><p> 學生姓名</p><p> 指導教師</p><p> 完成日期</p><p> 上杭縣農用地質量等別評定研究</p><p> 【摘要】本文基于福建省上杭縣農用地分等成果更新技術,以該
3、縣農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農田和水利用地)為研究對象,應用多因素綜合分析法與對比分析研究方法,對上杭縣現(xiàn)有農用地進行評定研究,主要從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做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主要內容及相關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多因素綜合分析法,對上杭縣現(xiàn)有農用地資源進行評定參數的選取,并對參數素進行修正,提高自然等評定結果的合理性,經過評價,上杭縣農用地自然等面積隨著等別分布比較不均勻。2)采用數學統(tǒng)計方法分析得出,上杭縣國家自然質量等指數大部分集中在5
4、、6等地中。3)與上一輪結果進行對比得出自然等有所提升。4)針對上杭縣農用地評定過程中所具有的問題,提出提高評定質量的建議。</p><p> 【關鍵詞】上杭縣,農用地;自然等</p><p><b> 目錄</b></p><p> 1.引言- 1 -</p><p> 1.1研究背景- 1 -</p
5、><p> 1.2研究目的與意義- 1 -</p><p> 1.2.1研究目的- 1 -</p><p> 1.2.2研究意義- 1 -</p><p> 1.3 國內外研究進展- 1 -</p><p> 1.4主要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 1 -</p><p> 1.4.1
6、主要研究內容- 1 -</p><p> 1.4.2技術路線- 2 -</p><p> 2.研究區(qū)域概況- 2 -</p><p> 2.1地理位置- 2 -</p><p> 2.2行政區(qū)劃- 2 -</p><p> 3.上杭縣土地利用狀況- 3 -</p><p>
7、 4.上杭縣農用地質量等別評定- 3 -</p><p> 4.1農用地質量等別評定的原則- 3 -</p><p> 4.1.1綜合性原則- 3 -</p><p> 4.1.2銜接性原則- 3 -</p><p> 4.1.3跟蹤檢驗原則- 3 -</p><p> 4.2農用地質量等別評定依
8、據- 3 -</p><p> 4.3農用地質量等別評定對象- 4 -</p><p> 4.4農用地質量等別評定過程- 4 -</p><p> 4.4.1 評定單元的確定- 4 -</p><p> 4.4.2劃分指標區(qū)- 5 -</p><p> 4.4.3農用地質量參數指標分值、評定參數及其
9、權重的修正確定- 7 -</p><p> 4.4.4標準耕作制度、基準作物與指定作物的確定- 9 -</p><p> 4.4.5計算評價單元自然質量等指數- 9 -</p><p> 4.4.6確定省級與國家等指數和等別- 10 -</p><p> 5.上杭縣農用地質量評定結果分析- 11 -</p>&
10、lt;p> 5.1與上一輪評定因素、指標分值及權重的比較- 11 -</p><p> 5.2各鄉(xiāng)鎮(zhèn)農用地國家自然質量等指數分等結果分布- 12 -</p><p> 5.3以上一輪評定結果的對比- 13 -</p><p> 6.上杭縣農用地質量等評定過程中的問題- 14 -</p><p> 7. 提出提高評定質量
11、的建議- 14 -</p><p> 8、不足- 15 -</p><p> 參考文獻- 15 -</p><p> 致謝語- 15 -</p><p><b> 1.引言</b></p><p><b> 1.1研究背景</b></p>&l
12、t;p> 由于耕地的數量、質量關系著國家的糧食安全,因而耕地在保障社會長治久安和維護國家安全方面所起到的意義重大[1,2]。但在我國當前的耕地管理中,普遍存在重數量、輕質量的問題,同時一些地方按建設用地項目考核還存在 “ 占多補少 ”,“ 占優(yōu)補劣 ”的現(xiàn)象,耕地質量問題也一直是耕地占補平衡工作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3] 。因此,在當前我國的土地管理工作中亟待需要我們掌握、利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去評定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別,并將相關技術方法應用
13、于實際工作中去。</p><p> 1.2研究目的與意義</p><p> 1.2.1研究目的 </p><p> 上杭縣農用地質量等別評定是為了能夠將評定結果放在省級與國家級等別中進行比較,更能較好的反應該縣的質量等別狀況;是為檢驗對評定參數進行的修正,是否能提高自然等評定結果的合理性;是為發(fā)現(xiàn)評定過程中的不足,完善自然等評定體系;為開展土地開發(fā)整理補充耕地
14、質量等別評價工作提供依據。</p><p><b> 1.2.2研究意義</b></p><p> 對上杭縣農用地質量評定的研究有利于形成一套比較全面的農用地等別評定過程,可以全面掌握上杭縣農用地質量與價值狀況,了解每年內耕地現(xiàn)狀變化。其次上杭縣國土資源局為貫徹落實國土資源部印發(fā)的有關土地政策的文件要求,所以決定在原農用地分等成果的基礎上,進行上杭縣農用地評定的工
15、作。</p><p> 1.3 國內外研究進展 </p><p> 對國內土地開發(fā)整理耕地質量的變化已有相關研究。 </p><p> 陳龍乾等(1999)提出了用復墾土壤質量評價指數來評價復墾土壤質量及其相關參數值確定的方法[4]。朱德舉等(2002)指出在通過土地開發(fā)整理補充耕地的過程中,應對占用的和開發(fā)整理增加的耕地進行地力鑒定;對開發(fā)整理項目區(qū)的土地進
16、行宜耕評價[5]。王璦玲等(2010)以萊蕪市里辛土地整理項目為例,運用層次分析法、GIS 和綜合評價法,對研究區(qū)在土地整理前后耕地質量級別空間分布、面積和總體質量水平進行對比研究[6]。</p><p> 對國外土地開發(fā)整理耕地質量的變化已有研究。美國于 1981 年提出了“土地評價和立地分析系統(tǒng)”(LESA)并廣泛地應用于其各州的農地保護中(傅伯杰,1990)[7]。The Environmental As
17、sessment of Soil for Monitoring Project,該項目覆蓋全部歐盟成員國,制定了土壤監(jiān)測程序和相關規(guī)定。澳大利亞土壤變化監(jiān)測選取土壤酸性、土壤有機質、土壤侵蝕作為監(jiān)測因子,按土壤隨機劃分區(qū)塊隨機取5個地塊設定監(jiān)測點。土地質量評價指標研究的深入,使反映自然、社會經濟綜合屬性的土地質量觀被人們廣泛接受。 隨著土地質量指標的深入研究,土地質量指標的作物產量關系的研究也隨之興起。Bouma(1998)提出一個模擬
18、農作物生長和土壤物質的流動過程的模型,并且把土地質量定義為在某種條件下的農作物產量與潛在產量的比值[8]。</p><p> 1.4主要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p><p> 1.4.1主要研究內容</p><p> 本文主要采用多因素綜合分析法與對比分析法,僅以上杭縣農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農田、水利用地、)為研究對象進行質量評價。并對評價的評定過程、最終成果
19、、自然等進行深入分析,確定省及和國家及自然等指數對應的等別。本研究成果將不僅為土地整理、實現(xiàn)農用地占補平衡目標提供基礎數據,還為基本農田保護和中低產田改造提供科學依據。</p><p><b> 1.4.2技術路線</b></p><p> 本文在基礎資料收集與分析的基礎上,確定研究區(qū)域概括,根《福建省耕地質量等別評定與年度更新評價》確定農用地質量等別評定原則與評
20、定對象的確定;最后依據《農用地質量分等規(guī)程》中規(guī)定的評定過程,確定農用地省級與國家級質量等指數;再與上一輪評定結果進行對比;最終發(fā)現(xiàn)農用地質量等評定過程中的問題,提出建議。本文研究的主要技術路線如圖1-1所示。</p><p> 圖1-1 研究技術流程圖</p><p><b> 2.研究區(qū)域概況</b></p><p><b>
21、 2.1地理位置</b></p><p> 上杭縣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坐落于E116°16′—E116°57′,N24°46′—N25°28′。上杭縣海拔在350~700米之間,丘陵區(qū)在海拔500米以下,微地形變化較大,土壤類型較復雜,其分布規(guī)律受地形所制約,該區(qū)土壤分布以垂直帶分布為主。上杭縣總面積284800公頃。</p><p>
22、<b> 2.2行政區(qū)劃</b></p><p> 全縣設9鎮(zhèn)13鄉(xiāng),331個行政村和11個居委會,全縣總戶數131297戶,總人口494864人。</p><p> 圖2-2 上杭縣行政區(qū)圖</p><p> 3.上杭縣土地利用狀況</p><p> 上杭縣土地總面積為277148.04公頃,是一個山多地少
23、、以林業(yè)為主、地類結構比較單一的農業(yè)縣,城鎮(zhèn)化程度比較低,城鎮(zhèn)村及工礦用地所占比重較小,其中建制鎮(zhèn)面積主要位于南部較平坦的鄉(xiāng)鎮(zhèn)。</p><p> 根據第二次土地利用調查數據,上杭縣有22個鄉(xiāng)鎮(zhèn),其中臨江鎮(zhèn)沒有耕地,其他21個鄉(xiāng)鎮(zhèn)耕地總面積為28173.03公頃,其中有90.16%水田面積;水澆地面積占0.13%;旱地面積9.71%。</p><p> 4.上杭縣農用地質量等別評定&l
24、t;/p><p> 4.1農用地質量等別評定的原則</p><p> 4.1.1綜合性原則</p><p> 綜合考慮各種影像等別差異的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p><p> 4.1.2銜接性原則</p><p> 農用地質量等別評定應與歷年農用地質量等別年度更新成果保持銜接連續(xù),應確保與土地年度變更調查的農
25、用地數據和空間位置的銜接。</p><p> 4.1.3跟蹤檢驗原則</p><p> 在耕地質量等別評定工作中,每一步都將影響到其結果的準確性,因此,在耕地質量等別評定過程中,跟蹤檢驗是十分必要的。</p><p> 4.2農用地質量等別評定依據</p><p> 1.《福建省耕地質量等別評定與年度更新評價》(業(yè)務培訓教材);<
26、;/p><p> 2.《農用地質量分等規(guī)程》(GB/T28407-2012)(以下簡稱“規(guī)程”) ;</p><p> 3.《福建省耕地質量等別評定技術手冊》(文中簡稱“技術手冊”);</p><p> 4.《福建省耕地質量等級補充完善技術方案》(文中簡稱“技術方案”) ;</p><p> 5.《福建省縣級農用地分等更新和產能核算數據庫
27、建設規(guī)范》;</p><p> 6.其他相關法律、法規(guī)、通知、文件;</p><p> 7.農用地分等更新項目技術簡報;</p><p> 4.3農用地質量等別評定對象</p><p> 本次上杭縣農用地質量評定的對象是上杭縣現(xiàn)有的耕地,農田、和可調整地類,根據上杭縣第2次土地調查數據庫(2009年12月31日),本次農用地質量評定范
28、圍內的總面積為2733.89公頃。</p><p> 4.4農用地質量等別評定過程</p><p> 4.4.1 評定單元的確定</p><p> 本次上杭縣農用地分等更新成果采用二調數據庫中提取出來的耕地和可調整地類作為原始評價單元,將小于二調上圖面積的細碎圖斑與相鄰圖斑進行歸并,但為了保持統(tǒng)計數據和二調數據庫中的統(tǒng)計數據一致,對于一些小于上圖面積的圖斑不做
29、合并,不做合并的主要有以下兩種原因:</p><p> 1、用地類型不一致的不予以合并,仍保留原有二調圖斑作為評價單元(見圖4-1)。</p><p> 2、土地權屬不一致的不予以合并,土地權屬涉及到村或鄉(xiāng)鎮(zhèn)統(tǒng)計總面積,為了保證和二調成果一致仍保留原有二調圖斑作為評價單元(見圖4-2)。</p><p> 圖4-1 用地類型不一致的小圖斑</p>
30、;<p> 圖4-2 土地權屬不一致的小圖斑</p><p> 最終將上杭縣行政區(qū)域范圍內所有農用地劃分為4825個單元,逐一按行政村順序編號,采用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以提高分等精度。本次評價單元總面積為2733.89公頃,單元平均面積為0.5666公頃。具體詳見上杭縣農用地評價單元圖。</p><p> 4.4.2劃分指標區(qū)</p><p>
31、?。ㄒ唬┐_定指標區(qū)類型</p><p> 上杭縣地貌類型多樣,總體地貌為高丘、低山地貌類型,按照《福建省農用地成果更新技術方案》的要求及上杭縣的主要地貌特征,本次上杭縣農用地分等成果更新劃分丘陵山地區(qū)和山間盆地區(qū)兩個指標區(qū)。</p><p><b> ?。ǘ﹦澐种笜藚^(qū)</b></p><p> 由于2002年的指標分區(qū)圖件沒有,所以本次更
32、新需要重新劃分指標區(qū)。根據上杭縣1:5萬地形圖,運用GIS軟件,將上杭縣等高線的高程值創(chuàng)建成為三維圖并生成坡度圖。在三維圖上劃定出盆地區(qū)域。同時參照《福建省農用地成果更新技術方案》,面積在50公頃以上、坡度小于8°的盆地區(qū)域,并且相對高差小于50米的區(qū)域為山間盆地區(qū),依照上述原則,將劃定出來的盆地區(qū)域與上杭縣坡度小于8°的區(qū)域通過疊加分割空間分析,對原有的區(qū)劃范圍進行適當的調整,生成最終上杭縣指標區(qū),如圖4-3。&l
33、t;/p><p> 圖4-3 調整后的上杭縣指標</p><p> 4.4.3農用地質量參數指標分值、評定參數及其權重的修正確定</p><p> 1)評定參素及指標分值的修正確定</p><p> 按照《技術手冊》上一輪(即2009年上杭縣農用地質量評定過程)評定參數與指標分值如表4-1。</p><p>
34、表4-1 上輪評定參素及指標分值對照表</p><p> 而本輪(即2013年上杭縣農用地質量評定過程)直接參照《福建省耕地質量等別評定與年度更新評價》(業(yè)務培訓教材)所規(guī)定的參素體系如下表4-2和表4-3。</p><p> 表4-2 土壤指標分級及其分值表</p><p> 表4-3 土壤環(huán)境指標分級及其分值表</p><p>
35、通過對比分析表4-1、4-2與4-3,本輪(即2013年上杭縣農用地質量評定過程)的評定參數及指標分值上進行了修正,主要修正如下;</p><p> 1.增加了幾個評定參數及指標分值;有效土層厚度、PH值與海拔高度。</p><p> 2.調整了一些評定參數的指標分值;剖面構型、地形坡度與田間道路通達度參數指標分值。</p><p> 2)評定參素權重的修正確
36、定</p><p> 上一輪評定參素權重直接采用《福建省耕地質量等級補充完善技術方案》中上杭縣耕地質量等別補充完善成果所確定的權重,如表4-4。</p><p> 表4-4上輪評定參素的權重</p><p> 而本輪評定參數權重參照《技術手冊》中所確定的權重,如表4-5。</p><p> 表4-5上杭縣丘陵山地區(qū)與山間盆地區(qū)各指定作
37、物分等因素體系表</p><p> 通過對比分析表4-4與4-5,本輪(即2013年上杭縣農用地質量評定過程)的評定參數的權重進行了修正,主要修正如下;</p><p> 上一輪各評定參素各權重沒有具體到地區(qū)類型,而本輪各評定參素的權重分配具體到了丘陵山地區(qū)與山間盆地區(qū)。</p><p> 上一輪各評定參素各權重沒有具體到指定作物,而本輪各評定參素的權重分配具
38、體到了水稻與甘薯兩個指定作物,且權重值變化了。</p><p> 4.4.4標準耕作制度、基準作物與指定作物的確定</p><p> 參照《技術手冊》 ,上杭縣以晚稻作為基準作物,稻谷和甘薯作為指定作物,標準耕作制度為:早稻—晚稻,甘薯—甘薯。詳情見表4-6。</p><p> 表4-6上杭縣所屬區(qū)域的標準耕作制度</p><p>
39、(4)確定指定作物參數</p><p> 參照《福建省耕地質量等別評定與年度更新評價》,上杭縣農用地等別評定所涉及的指定作物參數如表4-7所示。</p><p> 表4-7上杭縣農用地分等指定作物參數</p><p> 4.4.5計算評價單元自然質量等指數</p><p> 1、計算農用地自然質量分</p><p&
40、gt; 指定作物自然質量分計算如下:</p><p> 式中:CLij為第i個單元第j種指定作物的農用地自然質量分;</p><p> Wk為第k個分等因素的權重;</p><p><b> i 為單元編號;</b></p><p> j 為指定作物編號;</p><p> k 為評定
41、因素編號;</p><p> m 為評定因素數目;</p><p> 為第i個單元內第j種指定作物第k個分等因素的質量分。</p><p> 經過上式計算,上杭縣各評價單元的農用地自然質量分的最高分值為1.958、最低分值為1.196。</p><p> 2、計算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αtj</p><p>
42、1)省級自然質量等指數按下式計算:</p><p> Ri = ∑ Rij</p><p> 式中:Ri為第i個單元省級自然等指數;</p><p> Rij為第 i個單元第 j 種指定作物省級自然等指數。</p><p> 第 j 種指定作物省級自然等指數計算公式為。計算公式如下:</p><p> Ri
43、j =αtj ×CLij×βj</p><p> 式中:Rij為第 i個單元第 j 種指定作物省級自然等指數;</p><p> αtj 為第j種作物的光溫生產潛力指數或氣候生產潛力指數(旱地);</p><p> CLij為第i個單元內第j種指定作物的自然質量分;</p><p> βj為第j種作物的產量比系數
44、。</p><p> 經過上式計算,上杭縣各評價單元的省級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最高值為3128、最低分值為386。</p><p> 2)國家級自然質量等指數具體如下:</p><p> GRi= Ri ×1.22+721.6</p><p> 式中:Ri 為第 i 個單元省級自然等指數;</p><p&
45、gt; GRi為第 i 個單元國家級自然等指數;</p><p> 經過上式計算,上杭縣各評價單元的國家級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最高值為4538、最低分值為1193。</p><p> 4.4.6確定省級與國家等指數和等別</p><p> 經過計算評定單元的自然質量等指數,即可通過表4-8與表4-9進行確定省級與國家等指數和等別。</p>&l
46、t;p> 表4-8省級自然等等指數與等別對應關系表</p><p> 注:表中等指數區(qū)間含下不含上;等別: 9等最好,1等最差</p><p> 表4-9國家級自然等等指數與等別對應</p><p> 注:表中等指數區(qū)間含下不含上;等別: 1等最好,15等最差。</p><p> 5.上杭縣農用地質量評定結果分析</p&
47、gt;<p> 5.1與上一輪評定因素、指標分值及權重的比較</p><p> 按照《福建省耕地質量等別評定與年度更新評價》本次農用地評定在評定參素及指標分值上有一些變化,增加了一些因素和調整了一些分值,如增加了有效土層厚度、PH值、海拔高度。調整了剖面構型、地形坡度等因素指標分值,上一輪各評定因素各權重沒有具體到地區(qū)類型,而本輪各評定參素的分類具體到了丘陵山地區(qū)與山間盆地區(qū)的指定作物。<
48、/p><p> 5.2各鄉(xiāng)鎮(zhèn)農用地國家自然質量等指數分等結果分布</p><p> 表5-1上杭農用地國家自然質量分等結果鄉(xiāng)鎮(zhèn)面積匯總表 單位:公頃</p><p> 從表5-1可以看出,高等別自然質量等指數主要分布在湖洋、藍溪、步云等鄉(xiāng)鎮(zhèn),同時其余大部分鄉(xiāng)鎮(zhèn)沒有4等地分布;上杭縣自然質量等指數大部分集中在5、6、11等地中,占總農用地面積的89.34%。&
49、lt;/p><p> 5.3以上一輪評定結果的對比</p><p> 上一輪上杭縣省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別劃分調整為六等。自然質量等指數由上一輪的434—307調整到本輪的866—2890。具體數據如表5-2所示:</p><p> 表5-2省級自然質量等指數的對比與上輪分等成果對比表</p><p> 通過對比分析,從表5-2中大概可以看出
50、本輪省級自然質量等別相對于上一輪有所提升,上一輪大部分集中在三四等即范圍在(指數范圍2227-2646)而本輪經過增加一些評定因素,指標分值及權重值的修改使得本輪自然量等別大部分集中在八九等(指數范圍≥2695),不過本輪自然等別的提高也得益于土地開發(fā)整理項目的開展。</p><p> 2)與上一輪比較本輪把自然質量等指數進行國家自然質量等別的確定,結果如表5-3。</p><p>
51、表5-3國家自然質量等等別分布</p><p> 注:表中等指數區(qū)間含下不含上;等別: 1等最好,15等最差。</p><p> 從表5-9中大概可以看出本輪評定的上杭縣國家自然質量等別分布在4、5、6、7、11、12等別中,其它等沒有分布,且主要集中在5、6等別中。通過把上杭縣農用地的自然質量等指數進行國家等別確定,使得上杭縣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別與全國其它省市縣的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別進行
52、對比,發(fā)現(xiàn)評定過程的不足,汲取其他縣的經驗,完善本縣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別評定過程。</p><p> 6.上杭縣農用地質量等評定過程中的問題</p><p> 1、不能很好的確定項目區(qū)灌溉以及排水條件,存在人為的主觀因素。</p><p> 2、不能較全面的確定項目區(qū)內地塊類型(水田或者旱地)以及地塊個數并計劃采樣點個數可能所選取的評定因數不具有代表性。<
53、/p><p> 3、測量有效土層厚度時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別是山間盆地區(qū)都不能很好的代表該項目區(qū)的有效土層取土層厚度。</p><p> 7. 提出提高評定質量的建議</p><p> 1、加強外業(yè)資料收集與調查工作,對開展項目評定工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與設備儀器的支持。</p><p> 2、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p>&l
54、t;p> 為加快進度,保證質量,確保農用地自然質量等評定過程中無誤,用GIS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不但大大的加快了農用地分等更新工作進程,而且提高了數據處理精度,避免了人為的計算錯誤,保證了農用地評定質量。</p><p> 3、協(xié)調與有關部門的配合</p><p> 農用地質量評定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要求強,為使農用地分等成果有較強的適用性,在農用地分等更新過程注意與農業(yè)、水利、
55、統(tǒng)計等部門的配合,收集相關資料并聽取相關部門、征求相關人員的意見。</p><p><b> 8、不足</b></p><p> 本文在對上杭縣農用地質量進行評定,并對評定結果深入分析之后,由于時間、水平及資料收集的有限,仍存在不足之處和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內容。</p><p> 1)評價方法上存在單一性,沒有應用其他評價方法進行綜合修正。
56、</p><p> 2)縣域農用地質量評定成果糧食生產能力的相關性分析,由于篇幅限制和時間關系,本文沒有涉及,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更好的為縣級農用地利用提供依據。</p><p> 3)本文由于各個鄉(xiāng)鎮(zhèn)的經濟指標值資料收集難度大,本文沒有涉及區(qū)域經濟發(fā)展與農用地質量的相關關系,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p><p><b> 參考文獻</b>
57、</p><p> [1]張晉科,張鳳榮,張琳,等.中國耕地的糧食生產能力與糧食產量對比研究[J].中國農業(yè)科學,2006,39(11):2278-2285.</p><p> [2] 謝俊奇,蔡玉梅,鄭振源,等.基于改進的農業(yè)生態(tài)區(qū)法的中國耕地糧食生產潛力評價[J].中國土地科學,2004,18(4):31-37. </p><p> [3] 孫文軒,張 璐
58、,王秀茹,等.農用地分等定級成果的應用與分析-以密云縣農用地分等定級為例[J] .水土保持研究 ,2007,14(4):328-331.</p><p> [4]胡曉濤,吳克寧,馬建輝,等.北京市大興區(qū)耕地質量等別監(jiān)測控制點布設[J].資源科學,2010,34(10):1891-1897. </p><p> [5]朱德舉,盧艷霞.土地開發(fā)整理與耕地質量管理[J].農業(yè)工程學報,200
59、2,18(4):167-171.</p><p> [6]王璦玲,胡繼連等.萊蕪里辛土地整理耕地質量級別變化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10,24(10):52-57. </p><p> [7]Brown Lester. Who Will Feed China? Wake-Up Call for a Small Planet.W W Norton jicover change: T
60、owards an integrated study.Ambio,1994,23(1):91-95.</p><p> [8]B.D.Walker,C.Wang,H.W.Rees.Benchmark Sites for Monitoring Agricultural SoilQuality[R]. Reseach BranCh,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 ,1997,23(
61、1):92-93.</p><p><b> 致謝語</b></p><p> 時光飛逝,轉本科學習階段即將畫上句號。值此論文成稿付梓之際,謹向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我關愛、幫助和支持的老師、同學和家人們致以最誠摯的謝意!</p><p> 首先,我要衷心感謝我的導師徐志剛,他深厚的學術造詣、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正直的人格魅力,給予我極大鼓舞和鞭
62、策。恩師在我論文題目的選定、論文計劃實施及寫作定稿等方面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生活上,教會我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恩師孜孜不倦的教誨我將終生銘刻在心。</p><p> 感謝我們的輔導員以及為我們授課的各位老師一直以來對本人的關心和幫助。</p><p> 在此,本人懷著一份特殊的心情感謝養(yǎng)育我的父母,他們善良的品德、樸實的為人、勤勞吃苦的精神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本文的圓滿完成離不開他們
63、背后的付出!因為有了你們的愛,才有了我前進的動力,今后我會更加努力。</p><p> 感謝參與評審論文和出席學位論文答辯會的各位老師,您們的指教將是我今后學習和工作的重要指導,正是在您們的努力和辛勤勞動下,為本文添上了最后的句號。</p><p> 感謝龍巖學院,是她培育了我!</p><p> 最后祝愿資源工程學院的老師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p&
64、gt;<p> Study on the Grade Evalu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land quality in Shanghang County </p><p> 【Abstract】Based on results of the agricultural land gradation updated technology in Shanghang Coun
65、ty in Fujian Province, agricultural land (including cultivated land ,woodland,farmland and water conservancy lands)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multiple factors analysis method and contrast method were carried out i
66、n our study.The article mainly has done more in-depth research in agricultural land natural quality index.The following is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and the results in this disserta</p><p> 【Key words】Sha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畢業(yè)論文--上杭縣農用地質量等別評定研究
- 上杭縣農用地質量等別評定研究
- 家進上杭縣農用地質量等別評定研究【測繪工程畢業(yè)設計說明書】
- 測繪工程畢業(yè)論文-基于gis的耕地質量等別評定
- 測繪工程畢業(yè)論文-縣級耕地質量等別評定—以白砂鎮(zhèn)為例
- 廣東省縣級農用地質量等別年度更新與監(jiān)測評價成果要求
- 畢業(yè)論文--縣級耕地質量等別評定-以白砂鎮(zhèn)為例
- 遼寧省農用地補充耕地數量質量按等別折算研究.pdf
- 基于gis的耕地質量等別評定【測繪工程畢業(yè)設計說明書】
- gb∕t 28407-2012 農用地質量分等規(guī)程
- 基于gis的耕地質量等別評定
- 縣級耕地質量等別評定—以白砂鎮(zhèn)為例【測繪工程畢業(yè)設計說明書】
- 土地整治補充耕地質量等別評定
- 基于農用地分等的黃驊市耕地后備資源目標等別研究.pdf
- 基于GIS的內蒙古多倫縣農用地質量綜合評價.pdf
- 農用地分等
- 關于全國耕地質量等別調查與評定
- 土地整治項目耕地質量等別評定報告
- 基于農戶行為的農用地質量變化規(guī)律研究.pdf
- 8252.基于農用地分等的黃驊市耕地后備資源目標等別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