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結構設計中的常見問題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地下室結構設計中的常見問題</p><p>  摘要:地下室設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不單各專業(yè)之間需要相互配合,單就結構專業(yè)需要考慮的問題就很多,通過多年的設計經(jīng)驗,作者對地下室設計方法中重要的但是往往容易忽略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p><p>  關鍵詞:地下室 模型 抗浮 外墻設計 荷載選取 </p><p>  中圖分類號

2、: TU312+.1 文獻標識碼: A </p><p>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發(fā)展,城市用地的日益緊張,高層建筑已成大勢所趨。為滿足高層的嵌固要求,往往都設計有地下室,甚至是人防地下室,平時可提供停車位,戰(zhàn)時則是人員隱蔽場所。下面就地下室設計中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理解,以茲共同學習、進步。 </p><p>  1.抗浮計算及底板模型的建立 </p><p>

3、;  抗浮問題通常只存在非主樓區(qū)域,道理很簡單,主樓(包括高層住宅和和多層商鋪,以下同)的豎向荷載往往是很大的,其下布樁往往按承壓控制。抗浮水位的確定不能完全按照地勘報告中的常年地下水位應根據(jù)建筑的最高澇水位確定。在無地勘報告或初步設計時可取室外地坪以下0.5m最為抗浮水位。在底板模型中,可以以恒載的形式輸入水浮力。水浮力可以取(h為抗浮水位-底板底標高)。當然輸入模型是應減去底板自重,有時考慮墊層對抗浮的貢獻可以在此基礎上再減去墊層浮

4、容重?;炷寥葜乜奢?.1。該模型計算所得的柱(墻)下荷載與正向整體模型恒載的0.95比較,其差值即為每柱(墻)下需布置的抗拔力,除以單樁抗拔力,得到需要布置的樁數(shù)。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就是坡道(尤其是汽車坡道)由于局部覆土缺失,抗浮問題容易忽略,應有意識地引起重視,認真復核。 </p><p>  2.整體模型建模問題(包括主樓和地下室) </p><p>  計算模型的選取對地下室設計

5、非常重要。嚴格來說,應該用按照實際把主樓和地下室完全建入的整體模型來計算主樓和地下室,以考慮其相互影響。但一方面考慮到實際地下室往往很大,整體工作量大,稍有改動就得在整體模型中調(diào)整,過一遍花很多時間不說,電腦差的可能跑不動;另一方面主樓和地下室往往是分兩人設計的,整體建模多有不便。在出圖時間緊張的情況下,此法是不可取的。所以設計過程中往往采用以下方法:此法參考了高規(guī)5.14條對于多塔結構設計問題的論述,簡單說就是以主樓區(qū)域外擴兩跨的模型

6、(頂板以上完全按實際建入)來設計主樓,此模型稱為主樓模型;而以兩跨以外的模型(不建入頂板以上主樓,主樓區(qū)域頂板仍建入)來設計大地下室,稱為地下室模型。而兩跨范圍內(nèi)構件(包括墻柱梁板)應按兩模型的較大值設計,即包絡設計。 </p><p><b>  3.外墻的設計 </b></p><p>  對于單層地下室,由于頂板相對于外墻較薄,難以平衡地下室外墻的頂部彎矩,一般

7、按鉸支計算,但是注意如果無頂板(如汽車坡道上部)或頂板開洞,則應按自由端考慮。而底板往往厚度較大,可以按固端考慮。同時應注意底板需配置足夠的鋼筋來平衡外墻的彎矩,設計中這個問題往往容易忽略。 </p><p><b>  4.荷載的選取 </b></p><p>  室外地面荷載應根據(jù)室外實際使用用途按照GB50009-2012取值,一般施工荷載考慮5。側(cè)向土壓力荷載

8、的選擇,當采用大開挖方式,取靜止土壓力,土壓力系數(shù)取0.5;當?shù)叵率沂┕げ捎米o坡樁和連續(xù)支護時,宜取主動土壓力,壓力系數(shù)取1/3。水土的計算方式(水土合算或分算)的選取和土層性質(zhì)有關,當不確定時或者為了審圖需要可采用水土分算法,此法計算結果偏安全。 </p><p><b>  5.其他 </b></p><p>  對于超長的地下室結構,以往設縫的作法在施工和使用上

9、多有不便。根據(jù)歷年的實際工程經(jīng)驗以及新規(guī)范的精神,現(xiàn)在一般都傾向于采取設置后澆帶、加強養(yǎng)護、構造配筋等措施來消除溫度應力的影響。當然后澆帶位置的選擇也很講究,在底板應避開承臺、集水井等主要構件,在頂板應避開次梁設置于主梁跨三等分線附近,因為此處彎矩和剪力均較小。此外,在坡道入口處為防止室外地下水(非地表水)通過坡道滲入地下室,應設置鋼筋混凝土翻邊。坡道通道處的翻邊平面位置在排水溝里側(cè),可由頂板伸至地坪以下10~20cm,側(cè)面的翻邊則應根

10、據(jù)建筑平面要求設置,一般頂標高在1m左右。 </p><p><b>  6.結語 </b></p><p>  地下室設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不單各專業(yè)之間需要相互配合,單就結構專業(yè)需要考慮的問題就很多,在此限于篇幅不再意義贅述。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只要多學習、多思考、多實踐、多探討,設計出一個令建設單位和業(yè)主滿意的地下室也并不是一件難事! </p>

11、<p><b>  參考文獻: </b></p><p>  [1]GB50009-2012 《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 </p><p>  [2]GB50010-2010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 </p><p>  [3]JGJ3-2010 《高層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 </p><p>  [4]GB5003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