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本科畢業(yè)論文</b></p><p><b> 屆)</b></p><p> 小學英語課堂中有效提問的研究與實踐</p><p> 所在學院 </p><p> 專業(yè)班級 小學英語教育
2、 </p><p> 學生姓名 學號 </p><p> 指導教師 職稱 </p><p> 完成日期 年 月 </p><p><b> 摘 要 </b></p
3、><p> 【摘要】課堂提問是教師實施教學的重要手段。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加強課堂教學質量的一個關鍵因素。本文從理論和實踐入手,以小學英語教師課堂提問行為為研究對象,以浙江省2009年優(yōu)質課評比中5位英語教師的課堂錄像和寧波市江北中心小學80個學生的課堂提問反饋為研究樣本,采用課堂實錄和問卷調查的方法,對教師提問類型、等待時間、提問措辭、提問分配和提問評價進行研究,希望找出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發(fā)揮學生學習英
4、語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營造和諧課堂的策略。</p><p> 【關鍵詞】有效提問;小學英語;提問策略。</p><p><b> Abstract</b></p><p> 【ABSTRACT】Classroom questioning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practical teaching. To
5、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questioning is key to strengthen teaching quality.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by observing has become major concerns of the paper, which focuses on the teachers’ questioning activity in p
6、rimary school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teaching of 5 English teachers in Zhejiang 2009 competitions and the questionnaires from eighty students in Jiangbei Central Primary School as the sampling.</p><p>
7、; 【KEYWORDS】effective questioning;primary English teaching;questioning strategies.</p><p><b> 目 錄</b></p><p> 1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提問研究的背景和意義3</p><p> 1.1研究的背景3</p>&
8、lt;p> 1.2研究的意義3</p><p> 2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提問的理論框架4</p><p> 2.1有效提問的基本內涵4</p><p> 2.2有效提問的目的和意義5</p><p> 2.2.1有效提問是實施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的重要手段5</p><p> 2.2.2
9、有效提問是引發(fā)思考,培養(yǎng)學生認知能力的起點5</p><p> 2.2.3有效提問可融洽師生之間的感情,增強他們之間的交流5</p><p> 2.3有效提問的特征5</p><p> 3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的觀察與分析6</p><p> 3.1研究設計6</p><p> 3.1.1研究目
10、的6</p><p> 3.1.2研究方法6</p><p> 3.1.3資料來源6</p><p> 3.2研究結果和分析7</p><p> 3.2.1提問類型7</p><p> 3.2.2提問語言9</p><p> 3.2.3等待時間9</p
11、><p> 3.2.4對象分配10</p><p> 3.2.5理答方式11</p><p> 3.2.6有效提問的討論13</p><p> 4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提問的標準13</p><p> 4.1有效問題的類型內容13</p><p> 4.2有效問題的語言措
12、辭13</p><p> 4.3有效問題的等待時間14</p><p> 4.4有效問題的對象分配14</p><p> 4.5有效問題的理答方式14</p><p> 5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提問的建議14</p><p> 5.1有效問題的設計建議14</p><p&g
13、t; 5.1.1確定提問目的14</p><p> 5.1.2選擇提問內容14</p><p> 5.2有效問題的實施建議15</p><p> 5.2.1適量等待時間15</p><p> 5.2.2選擇提問對象15</p><p> 5.3有效提問的啟答建議16</p>
14、;<p> 5.3.1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氣氛16</p><p> 5.3.2側重啟發(fā)誘導16</p><p> 5.4有效提問的理答建議16</p><p> 5.4.1教師的理答態(tài)度16</p><p> 5.4.2靈活運用多種理答方式17</p><p><b>
15、 參考文獻19</b></p><p> 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提問研究的背景和意義</p><p><b> 研究的背景</b></p><p> 課堂提問是教師落實教學計劃和進行課堂活動的紐帶,也是向學生輸入語言信息的一種途徑。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提問具有集中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維、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提供
16、即時反饋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p><p> 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加強課堂教學質量的一個關鍵因素。有效的提問不僅可以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還有助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節(jié)教學進程,及時檢查學生的學情,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p><p> 但是目前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的提問存在著種種不足:問題含糊不清,目的不明確;問題機械重復,缺少趣味性;問
17、題難度過高,學生難以回答;為了提問而問,缺少真實性和交際性;問題限定于課本、課堂,束縛學生思維;提問對象集中在優(yōu)秀學生,忽視后進學生……</p><p> 究其原因,教師的教學技能,提問的技巧、藝術和時機等都可能造成課堂提問的不足。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學觀念落后:其一,教師關注教學內容的落實,很少有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狀態(tài),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其二,教師仍在教學中掌握著主動性和權威性,追求單一、標準化的答
18、案。這樣就限制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等思維,使其停留于教材或某一節(jié)課,難以把外語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或其他方面。</p><p> 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如何有效提問是教師必修的內容,它不僅能確保教學有效性,還能促進學生思考和提高學習能力,并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從而促進課堂、學生和教師三方的共同發(fā)展,更好地體現(xiàn)新課程的教育理念。教師必須改進教學觀念,提高先進教學理念,有效提問,使課堂提問發(fā)揮應有的魅力和作用,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
19、習興趣,啟迪智慧,開拓思維。</p><p> 縱觀國內外的文獻資料,有很多學者對課堂提問進行了細致的研究,但研究范圍限于大學、中學的英語課堂或小學其他學科,較少有人對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提問進行理論和實踐結合的調查。</p><p> 本文基于對課堂提問已有理論研究的認識,以課堂提問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中的現(xiàn)狀入手,深入課堂教學實踐,通過文獻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和行為研究法了解小學英語課
20、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通過與小學英語教師探討,提出進行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提問具體的對策,解決存在的問題。</p><p><b> 研究的意義</b></p><p> 1.2.1 實踐意義</p><p> 設計巧妙的課堂提問具有啟發(fā)思維、激發(fā)興趣,面向全體、兼顧差異,設置情境、化難為易,關注情感、彰顯個性,難度適度等顯著優(yōu)點。課堂提問
21、不僅能引導學生將知識理解透徹,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學生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求的思維的發(fā)展,智力水平的提高以及良好品德的塑造。小學英語注重培養(yǎng)兒童學習英語的語感和興趣,課堂提問給學生更多的機會進行語言互動,提高口語交際能力,讓學生意識到語言不僅是一門學科知識,還是一種可以靈活運用的工具,從而激發(fā)學習英語的興趣。</p><p> 1.2.2 理論意義</p><p> 1.《
22、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的相關理論</p><p> 《國家英語課程標準》關于“語言知識”的說明指出:倡導語言知識教學技能訓練相結合的、開放的、互動的學習模式。英語語言知識教學和技能訓練一定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建構性、累積性、目標指引性、診斷性與反思性、探究性、情景性、社會性以及問題定向性等內在驅動的學習。</p><p> 課堂提問既能利用小學生表現(xiàn)欲強的特點,充分運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
23、法,從而活躍思維,激發(fā)興趣,又能讓老師得到學生的學情反饋,依托教材基礎,適當開拓學生語言知識面。</p><p> 2.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理論</p><p><b> (1)行為主義</b></p><p> 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學習是刺激—反應之間聯(lián)結的加強,即語言學習是一種行為,是通過反復刺激和反應,反復操練形成習慣的過程。如果把教師的
24、提問作為對學生學習的一種刺激(S),那么學生的回答就是該刺激所引起的反應(R)。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斷地運用提問這一行為來刺激學生,引起學生的回答反應,從而獲得教學效果并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p><p><b> (2)認知主義</b></p><p> 認知學派認為,環(huán)境提供的潛在刺激能否引起以及如何引起何種反應取決于學習者內部的心理結構。教育的真正目標在于讓
25、學生能精心設計自己的知識結構,使學習者善于學習。他們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認為英語學習不僅是獲得語言,更是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教師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促進師生和生生的多向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不僅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更為重要的是教給學生英語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p><p><b> ?。?)人本主義</b></p><p>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基本原則
26、是必須尊重學習者,把他們看作學習活動的主體;必須重視學習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價值觀;必須相信他們能教育好自己;必須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羅杰斯指出,學習的原則是讓學生自由決定他們的方向。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并主動探索答案。教師的課堂提問要做到尊重學生情感,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人價值觀,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對于學生的回答要鼓勵創(chuàng)造性的多樣性。</p><p&g
27、t; 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提問的理論框架</p><p><b> 有效提問的基本內涵</b></p><p> 根據現(xiàn)有的文獻,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國內外學者對于“有效提問”這一概念的闡述或定義:</p><p> Gary D Borich(2003)有效的問題是那些學生能夠積極組織回答并因此而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的問題。問題的有效性不僅僅在于
28、詞句,其有效性還在于音調的變化、重讀、詞的選擇及問題的語境。</p><p> 魯子問、王篤勤(2006)有效提問是能夠使學生做出相關的、完整的答復,并且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的提問。它是可以激發(fā)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參與、發(fā)展學生認知、有效組織課堂、促進教學目標實施的提問。有效提問應是能夠利用各種策略達到預期目的的提問。 </p><p> 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
29、出的問題既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規(guī)律,使學生有話可說,從而達到最基本的語言訓練目的,又要能啟發(fā)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維,對己有認知結構重新組合,從而更好地表達想要表達的觀點,提高思維水平。</p><p> 結合以上觀點,筆者認為英語課堂上的有效提問緊緊圍繞“突出學生主體”的理念,充分體現(xiàn)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的特點,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運用語言知識,培養(yǎng)聽說兩項語言技能的能力,增強學習自信心,發(fā)展認知能
30、力。同時,有效提問是教師檢查教學效果,多方面監(jiān)控學生學習,靈活控制課堂進程的一種必備教學手段。</p><p> 有效提問的目的和意義</p><p> 有效提問是實施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的重要手段</p><p> 《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增強實踐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英語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它的素質教育是應在學生
31、現(xiàn)有的身心條件下,讓學生通過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語言實踐活動去發(fā)展英語語言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以交際能力為核心的英語語言運用素質。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應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努力營造一個適于學生交際實踐的環(huán)境,運用有效提問,讓學生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使自身技能得到發(fā)展,自身素質得到提高。</p><p> 有效提問是引發(fā)思考,培養(yǎng)學生認知能力的起點</p><p> “
32、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也是思維的動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特別強調勤學多問。他認為:“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的誕生”。只有當學生頭腦中有了問題,才會在認識上產生矛盾,促使他們去思考、去探究。由此可知,設疑提問是激發(fā)思考的起點,是發(fā)展學生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認知能力的重要保證。</p><p> 有效提問可融洽師生之間的
33、感情,增強他們之間的交流</p><p> 在傳統(tǒng)的語言教學中,課堂教學被看成是一個由師向生傳授知識的過程,教師講解語法知識,學生埋頭做筆記是主要的教學模式,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機會很少。加之學生忙于學習,教師忙于教學工作,師生之間缺乏情感交流。而交流是語言教學的本質,缺乏交流、缺乏語言的輸出,就沒有實際的英語教學。提問是構成課堂上語言交流的組成部分。因此教師設計一個好問題,就如一條紐帶架起交流的橋梁,學生在愉快的
34、學習環(huán)境中,既增強學習興趣,又提高學習效率。</p><p><b> 有效提問的特征</b></p><p> 有效提問應能夠使學生做出相關的、完整的答復,并且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有效提問應是能夠利用各種策略達到預期目的的提問。相反,如果提問造成學生長時間的沉默,或者學生只能做出十分簡短的或不當?shù)幕卮穑敲?,提問就一定存在問題。</p><
35、;p> 對韋倫(Wile)、Francine E Peterman(1996)等人的大量關于有效提問研究的論述進行綜合后發(fā)現(xiàn),有效問題一般都有以下特點:</p><p> (1)清楚:問題必須能夠使學生立即抓住要害,清楚所期望的是什么樣的答案。有效問題意思明了、具體,為回答提供清晰的模式。</p><p> (2)具有學習價值:問題需能激發(fā)思維,對該問題的回答有利于對所學材料的
36、進一步處理;問題需與材料有關,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而不只是為了填充時間。有效問題一般都是開放性問題、發(fā)散性問題和參考性問題,要求學生運用其思維機制進行回答,鼓勵學生做出自己的答復,有助于學生認識能力、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有效問題引起思考,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推理力。</p><p> (3)能激發(fā)興趣:問題必須有趣并有挑戰(zhàn)性,能夠引發(fā)熱烈的課堂對話。</p><p> (4)刺激參與:
37、問題需能使大部分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之中,而不應只是個別學生。有效問題照顧學生的思想,學生的理解力,能夠運用學生的語言,從而給學生提供一個安全的氛圍使學生可以暢所欲言。</p><p> (5)問題適合學生的能力水平:這一點符合人本主義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針對不同程度的班級和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時注意問題的措辭,適當運用基本詞匯和句型,力求每個學生通過回答問題都能有所提高,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
38、p><p> (6)設計標志課堂結構和方向的關鍵問題:有效提問應緊扣教學目標和各個課堂環(huán)節(jié),具有明確的目標,按照符合邏輯和循序漸進的原則提問,避免進行無明確中心和目的的隨意發(fā)問,這將有助于學生的語言學習和思維發(fā)展。</p><p> (7)具有擴展作用:問題需能激勵學生做深入擴展性回答,使學生發(fā)揮想象,豐富答案的變化性。有效問題通過組織學生推論、概括、解釋給學生提供機會,加深其對材料的理解
39、。</p><p> (8)為學生思考問題留出等待時間:發(fā)問以后,等3—5秒或更長時間,可以保證學生對問題的充分理解,增加回答內容,并鼓勵學生在較高水平上思維。</p><p> (9)適當?shù)慕處煼答仯汗脑u價及適當?shù)墓膭詈捅頁P,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參與興趣。</p><p> 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的觀察與分析</p><p>&l
40、t;b> 研究設計</b></p><p> 本研究采用了觀察課堂錄像和分析調查問卷相結合的案例分析法,從下面五個方面對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有效提問進行比較和分析: (一)提問類型;(二)等待時間;(三)提問措辭;(四)提問分配;(五)提問評價。</p><p><b> 研究目的</b></p><p> 筆者通過觀察優(yōu)
41、秀教師的公開課教學實錄,訪談寧波市江北中心小學的一線教師,對實習班級的學生做調查問卷并查閱核心期刊上發(fā)表的論文,聯(lián)系課堂實際,結合學術理論,收集研究資源并分析有效提問的實施情況,為探討小學英語有效提問的設計方法和建議做好準備。</p><p><b> 研究方法</b></p><p> 研究中主要運用了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指從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出發(fā),通過查閱文
42、獻資料,對小學實地調查,訪談相關師生和觀摩課堂教學,探索有效提問的新理論來指導課堂教學。把課堂錄像轉寫成書面文字,以期得到課堂提問的真實情況。通過調查問卷,來了解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的普遍現(xiàn)狀和小學生對教師提問的期待。</p><p><b> 資料來源</b></p><p><b> 1.課堂錄像</b></p><p&g
43、t; 筆者采用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制作的《浙江省2009年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比》光盤錄像中的5個視頻。其中來自全省各地的教師隨機抽取英語話題,自行設計相關教學內容。挑選了其中的5位教師的課堂實錄,首先因為視頻質量較好,能清楚記錄下全過程;其次他們都是上的新授課,課型相似,方便比較;采用35分鐘一節(jié)課,課堂時間一致;最重要的是他們都代表了目前小學課堂中普遍使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即任務教學法和多媒體的運用。</p><
44、;p><b> 2.調查問卷</b></p><p> 參與問卷調查的學生分別來自江北中心小學602和402兩個班級共80位學生,他們都由寧波市優(yōu)秀教師劉晶老師執(zhí)教,從一年級開始學習英語,一二年級教材為《牛津英語》,四至六年級教材是人教版PEP教材。江北中心小學屬于寧波市中心學校,教學成績卓越,教學手段和教學設備在全市比較領先。鑒于整個寧波市內學校和各個城區(qū)間的教學交流活動頻繁,小
45、學英語教研成果在全國領先,該校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在全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調查問卷發(fā)放80份,回收75份。</p><p><b> 研究結果和分析</b></p><p> 下面表3.2中的T1—T5是《浙江省2009年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比》光盤錄像中的5位教師,他們分別來自麗水、杭州、紹興、金華和嘉興,上課時間為30分鐘左右。</p><p&
46、gt; 表3.1 《浙江省2009年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比》5位教師的資料</p><p> 下面就從提問類型、提問語言、等待時間、對象分配和理答方式五個方面進行歸納總結。</p><p><b> 提問類型</b></p><p> 考慮到小學英語教學內容較基礎,課堂形式活潑多樣,筆者在統(tǒng)計課堂提問類型時,主要從問題的句式和問題的內容來
47、區(qū)分提問類型,數(shù)據來源于教學視頻。在歸類問題時,筆者對同一問題的多次提出不重復計數(shù),也不考慮一些課程環(huán)節(jié)類問題(Are you ready?)。具體結果見表01和表02。</p><p> 表3.2按提問句式區(qū)分的提問類型的數(shù)量統(tǒng)計表</p><p> 表3.3按提問內容區(qū)分的提問類型的數(shù)量統(tǒng)計表</p><p> 從表1和表2的統(tǒng)計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雖然5位
48、老師有相似的教學主題和教學內容,但處理教材的方法卻各有風格。</p><p> T1習慣于提出Yes/No問題和Wh-問題,而且問題多為展示性問題。出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需要和考慮到學生的原有知識水平 ,T1提問多為展示性問題,加以適量的參考性問題。T1的課堂前半部分教授actor, actress, singer, writer等職業(yè)類單詞,通過呈現(xiàn)一些名人的圖片引出,并在學生熟悉了新單詞后提出一些參考性問題考察學生
49、的理解掌握程度,如Who is a singer? What is Li Yuchun good at?在復習新授后,提出What are you going to be?進一步拓展學生思維,學以致用,描述學生自己的理想。</p><p> T2教學設計思路清晰,與學生交流互動密切。T2首先在黑板上貼出六個動物頭像的輪廓,讓學生猜一猜動物們的名稱,再展示頭像正面,讓學生猜猜這六個動物的職業(yè),并依次給動物們戴上職
50、業(yè)帽。這部分提出了一些Wh-問題和參考性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接著拋給學生三個循序漸進的參考性問題:(1)How do you go to school?(聯(lián)系學生生活) (2)How do you get to Beijing(根據生活經驗思考問題)(3)How do you go to the space?(展開想象力和培養(yǎng)探索精神)。然后學生通過聽錄音過渡到文本的閱讀階段,最后口頭表述自己的理想并嘗試寫作。</p&
51、gt;<p> T3首先口頭描述動物的外形和飲食喜好,引導學生猜一猜:Is is a ... ? 接著呈現(xiàn)動物和食物的圖片,通過Who is coming? What does it like? 兩個Wh-和展示性問題進行“It likes ....”句型的操練。接著T2用填空式提問Look at the chicken, it's so ... .過渡到描述動物外形的練習,這一步是參考性問題,意在了解學生對形容
52、詞詞匯的掌握程度。然后通過聽錄音呈現(xiàn)文本,最后指導學生模仿文本進行口頭表述和寫作練習。</p><p> T4由與學生的日常對話導入教學,使用了如What's your name? What color do you like? What day is it today? Are you happy?等一系列參考性問題。接著進入將來時態(tài)句型的學習,T4以展示性問題“I will have a wonde
53、rful morning tomorrow. What will I do?”引導學生用You will ...句型猜測。老師表演動作,教授動作類詞組,并由一個魔術棒提出展示性問題:You can play magic games. What will you do?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xiàn)欲。然后聽錄音呈現(xiàn)文本A Magic Pig,并就文本提一些參考性問題幫助理解。最后,在學生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設計My Super Morni
54、ng。</p><p> T5首先和學生在熱身環(huán)節(jié)一起chant,由chant引入展示性問題(也是本課中心問題):What do you do on your Sundays?接著指定幾名學生回答一些相關的Yes/No問題,如Do you like sleeping?初步了解學生的愛好,再向全班提出兩個展示性問題:“What do you like doing?”“What do you not like do
55、ing?”廣泛了解學生的愛好,并進一步詢問“Do you watch TV with your friends/ parents?”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培養(yǎng)口語表達能力。</p><p> 一般來說,參考性問題的教學效果要優(yōu)于展示性問題,它能促進學生的語言實踐,達到語言交流的目的。在中學英語教學提問研究中,大多數(shù)學者建議,教師應多用參考性問題進行語言訓練,因為學生的外語儲備知識已達到一定水平,聽說能力總體上高
56、于小學生。學生回答參考性問題越多,他們的自我表達能力越強,答句的長度增加,難度加大,表達內容更豐富。但通過觀察,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展示性問題和參考性問題的比例并非判斷提問有效性的依據。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變化較大,學習能力的發(fā)展也不平衡,在低年級的課堂中,教師會大量運用展示性問題。而中高段的課堂提問中,參考性問題的比重逐漸增加,促進學生挑戰(zhàn)更高難度的學習任務。在設計問題時,如何在展示性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向參考性問題過渡,是有效提問
57、中非常關鍵的因素。</p><p><b> 提問語言</b></p><p> 根據韋倫(Wile)、Francine E Peterman(1996)提出的有效提問的特點,教師應該精確表述問題,提出專一的問題和避免提問模棱兩可,使學生遭受挫折或感到迷惑。表述清楚的提問能提高正確回答的可能性。在5個教學視頻中,筆者發(fā)現(xiàn)5位教師的提問語言有6個明顯特征:減慢語速、
58、有適當停頓、重復及解釋、詳盡闡述、語音夸張以及運用基本詞匯和句式。這些特征在一些重點問題上表現(xiàn)得尤其明顯。例如,呈現(xiàn)新句型時,教師會放慢語速,讓學生有時間吸收句型;引出新單詞時,教師會語音夸張并重復問題,讓學生聽到正確的發(fā)音,有利于下一步的操練;句子中出現(xiàn)的不是重點的生詞,教師會問一句“What does it mean?”幫助學生用中文理解。</p><p> 表3.2.2的數(shù)據來源于學生的調查問卷,總結學生
59、對教師提問語言和措辭的看法。</p><p> 表3.4 學生希望老師提問的語言</p><p> 這三組數(shù)據表明,“有適當停頓”和“重復及解釋”最有利于學生聽懂問題,“詳盡闡述”和“運用基本詞匯和句式”也有較大作用。在問卷中,有些高年級學生提出,希望能在課堂上增加語言知識的學習量,排斥“運用基本詞匯和句式”。這說明小學生學習主動性強,在形成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后,樂于接受新的語法知識
60、,以增強語言輸出能力。這種較高水平的問題為學生提供了鍛煉思維水平的機會。而“發(fā)音夸張”是小學生最不喜歡的方式,因為被調查的學生處于中高段,認為自己有能力理解教師語法稍為復雜的提問語言。</p><p> 教師提問的語言應考慮不同年級段的小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適當措辭,清楚表達,在必要時可以輔以身體語言,多媒體或直觀教具讓學生聽清問題,理解問題并能有效回答問題。中高年級段的學生英語能力相對較良好,教師提高問題難度
61、,增加學生的挑戰(zhàn)感,進而擴大英語課堂學習知識面。</p><p><b> 等待時間</b></p><p> 在教學視頻中,5位教師提問后的等待時間不盡相同。T1在課堂上常常向學生發(fā)出接二連三的問題,很少給學生留下思考時間,并問完問題后,說一些無關緊要的課堂用語,如“who can?”“anyone else?”令人覺得很不耐煩又非常啰嗦。學生回答問題也因為缺乏
62、思考時間,沒有組織好語言而顯得力不從心。T1整個課堂雖然教師話語很多,但與學生缺少互動,課堂氣氛沉悶。T2是個很有耐心的老師,她每提出一個問題,都會留給學生時間,看看全班學生的反應。相當數(shù)量的學生舉手后,T2才請人回答問題。而且T2的問題難易程度掌控得當,課堂節(jié)奏有張有弛,學生的學習勁頭一直熱情不減。T3設計了一張張精美的動物和食物圖片,巧妙地配合教學內容,效果非常好。學生由于直觀圖片的刺激,不需要太多的等待時間,基本上一提出問題就能看
63、圖回答,課堂提問有效性也很高。T4的提問和她的肢體語言和配套課件緊密結合,提問從部分到整體,從詞匯到句型再到整個文本,循序漸進,引導學生理解“the super pig's super morning”整個語篇。她的等待時間掌控良好,給學生留下時間觀察圖片和思考回答語言,學生能根據T4的課堂情境做出合理回</p><p> 從學生聽清問題到準備回答問題至少需要2-10秒。在課堂提問中,缺少待答時間,不留
64、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會造成學生的緊張和不安,以至于無法集中注意力,大大降低提問效率。</p><p> 表3.5 多給學生一些考慮時間,學生是否能做出較為滿意的回答</p><p> 表3.2.3的數(shù)據來自調查問卷,反應了學生在思考問題和組織語言時需要的時間。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認為,如果給予一定的時間,他們能做出較為滿意的答案。</p><p> 不難發(fā)現(xiàn),教
65、師留給學生的等待時間在數(shù)值上并不是絕對的。小學英語的教學方式以直觀教學為主,學生通過教師的肢體語言,教學工具,輔助課件可以縮短等待時間甚至一問就答。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和學習心理,設置合理等待時間是有效提問的關鍵。</p><p><b> 對象分配</b></p><p> 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倡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和“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
66、”。筆者觀察5個視頻,對教師的提問分配進行了表3.2.4.1的統(tǒng)計。</p><p> 表3.6老師的提問方式</p><p> 表3.2.4.1的統(tǒng)計數(shù)據表明:前三位教師的主要提問方式是“學生自愿回答”,即提出一個問題后,在大多數(shù)學生充分思考后,選擇舉手學生回答問題,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T4把“學生自愿回答”和“學生集體回答”兩者結合,因為她的問題有些非常簡單,學生能脫
67、口而出,有些需要學生結合自身情況回答;T5的分配方式最特別,以“指定學生回答”和“學生集體回答”為主,但他也會結合另外兩種方式,這和具體問題有關。</p><p> 五位教師的提問有效性各不相同。經常請學生自愿回答的教師,能從全體和個別兩方面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時調整教學策略。T5的課堂氣氛非常緊張,因為學生擔心教師會突然指定自己回答。T5常常自說自話,通過自己的表演展現(xiàn)教學內容。學生缺少語言實踐的機會,整堂
68、課都圍著T5轉,一邊看“表演”,一邊“堤防”被抽查,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較低,提問有效性不高。</p><p> 在5個教學課堂中,筆者發(fā)現(xiàn),提問類型常常決定著提問的分配方式,在提出Yes/No問題和翻譯性問題時,學生經常集體回答;參考性問題需要學生開動腦筋,主動思維,有時會涉及到學生的個人經驗和個性化回答,因此很少有集體回答的情況。</p><p> 教師課堂提問很少自問自答,這是因為教
69、師熟悉學生基本的知識和能力,在備課時會把相關因素考慮在內,有了充分準備。但在T4的My morning教學視頻中,教師問了“Who want to be a super girl or super boy?”后,從學生的反應中意識到自己的提問確實超出學生的能力,只好匆忙說“Maybe you are shy here”,以免影響整體教學進度。由于T4的課是公開課,教師不了解學情,又要考慮新穎的教學設計,這種情況不足為奇。</p&g
70、t;<p> 在實習小學聽課時,筆者觀察到,無論是公開課,還是平時的隨堂課,教師很少在問題提出前,指定學生回答,除非是為了提醒某個開小差學生的注意,或為了管理課堂。對于某些簡單的問題,全班學生都能回答正確,教師只要求集體回答。表3.2.4.2的數(shù)據來自于問卷調查,分析“學生的學習水平”這個因素如何影響教師的提問分配。</p><p> 表3.7 老師的提問對象</p><p&
71、gt; 表3.2.4.2體現(xiàn)了教師選擇提問對象的針對性和隨機性。教師一般不會有意多向成績好或成績差的學生提問,也不會偏袒任何一個學生。為了讓班級里每一位學生享受公平的教育,教師一般會在一節(jié)課內盡可能問遍全班同學,做到把握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p><p> 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學生和教學目的,選擇適當?shù)奶釂枌ο蟆?教師應側重使用“學生自愿回答”和“學生集體回答”這兩類回答方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廣度
72、;在新授教學時,教師可以“自問自答”,講解語言知識;也可以“指定學生回答”了解某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教師應該合理設置問題的難度,做到“面向全體,尊重差異”。</p><p><b> 理答方式</b></p><p> 筆者對課堂提問的理答方式的研究主要涉及四個方面:(1)教師對學生回答困難的反應;(2)教師對學生回答錯誤的反應;(3)當學生對答案有異議時的
73、教師反應;(4)教師的評價語言和態(tài)度。</p><p> 1.教師對學生回答困難的反應</p><p> 視頻中的5位教師有很多方法幫助學生答題,常見的方式是重復問題,輕聲提示答案,改變提問句式,解釋問題和肢體語言輔助等。一般情況下,教師期待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回答,有時也會請全班或其他同學代答或教師說出答案。</p><p> 筆者綜合了實地觀察和教學視頻中教
74、師理答幾種常見的方式,在調查問卷“回答困難”一欄中設計了6個選項,以求了解學生對教師理答方式的主觀期待。</p><p> 表3.8 當學生回答困難時,學生希望的老師的反應</p><p> 教師的提問目的在于通過學生的主動思考和探索,取得學習進步和自身發(fā)展。當學生學習有困難時,學生希望教師幫助和自己努力,體驗學習成就感。大部分的學生可以接受“給你時間,讓你思考”,“用漢語解釋問題”和
75、“用英語重復問題”等各種方式幫助自己成功回答。而“請其他同學代答”和“教師自己回答”是教師最少用,也是學生最不樂意接受的反應。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而且珍惜每一次表現(xiàn)機會,有時候會在未理清思路時搶答。但是小學生語言知識薄弱,對教師依賴性強。如果教師因為學生暫時的困難讓別人回答問題,就是剝奪了學生好不容易得到的機會,會嚴重損害他們的自尊心和求知欲。讓每一位學生都盡可能圓滿回答問題,體驗珍貴的成功經驗,這樣才能樹立學生的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興
76、趣,調動學習積極性。</p><p> 2.教師對學生回答錯誤的反應</p><p> 在教學視頻中,T2的理答方式非常幽默。學生說“ I by Beijing by plane”,她就指出“ buy Beijing? You are so rich.”讓學生在笑聲中自我改正語病。而且,T2對學生的回答能給出快速的反饋,學生答“by pen”,她立即拿出一支筆并重復“one pen”,
77、 暗示學生語音錯誤“plane”。其他幾位教師一般的處理方式是重復錯誤答案,在關鍵語句處加強語氣或上升語調。T1的脾氣較急躁,有兩次請其他同學代答并讓犯錯的學生重復正確回答。其實這種跟讀模仿同伴的做法非常傷害學生的自尊心</p><p> 筆者綜合了實地觀察和教學視頻中教師理答幾種常見的方式,在調查問卷“回答困難”一欄中設計了6個選項,以求了解學生對教師理答方式的主觀期待。</p><p&g
78、t; 表3.9當學生答錯時,學生希望的老師的反應</p><p> 當學生回答錯誤時,學生希望教師能顧及自己的自尊心,給學生自我改正的機會,這樣學生對錯誤的認識會更深入,避免再次犯錯,因此“重復你的錯誤”和“延長等待時間”讓學生意識并自己改錯的做法是學生最喜歡的糾錯方法。學生大都希望教師能“及時指出錯誤”,立刻改正,不太喜歡“在后面的講解中指出并糾正”。同回答困難的反應一樣,“請別人代答”是最不被接受的理答方
79、式。</p><p> 3.當學生對答案有異議時的教師反應</p><p> 由于學生知識結構和生活經驗存在個體差異,課堂提問常常引起不同的意見和答案。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可以展開小組或全班討論,探討得出最合理的答案。但小學英語課和語文課、數(shù)學課的教學內容不同,除了一些由參考性問題引起的常識問題外,課堂討論沒有太大的必要性。而且,外語學習重在操練,加上小學生思維活躍,不必要的討論容易引起
80、課堂組織和紀律的降低。結合調查數(shù)據和教學視頻不難發(fā)現(xiàn),小學英語教師在處理學生的不同意見時比較理性,能視情況合理組織課堂活動。</p><p> 4.教師的評價語言和態(tài)度</p><p> 視頻中5位教師的評價基本上是正面的,鼓勵性的評價。例如學生在回答問題教師面帶微笑,身體微微前傾,表示教師在認真傾聽回答;教師滿懷期待地注視著學生并運用恰當?shù)氖謩?,會減輕學生緊張感,努力搜索詞語來表達;
81、適時點點頭和簡單的話語鼓勵,會讓學生感覺到教師的親和力,樂于和教師交流。T1的評價語雖然很多,但缺乏對學生的針對性,目的在于引出下一個教學內容,讓人感覺T1總是自說自話,脫離學生。T2則時刻關注學生,盡可能對每一個學生做出個性化的評價。T2的課堂上,學生積極發(fā)言,希望得到教師的關注。T3時常和學生近距離接觸,親切的表情和體態(tài)給了學生回答提問的勇氣和自信,但她的評價語言中規(guī)中矩,不外乎“well done”,“OK”,“very good
82、”或者重復學生的回答。T4的教學主題是super morning,評價語言活用新詞super,如“a super boy”。T4也偶爾給出個性化評語“a good answer”,“a strange idea”贊揚學生的想象力,但總體表現(xiàn)一般。T5由于經常指名學生回答,評價語預設性強。他的評價目的和T1相似,通過對學生的追問引出新的教學內容。</p><p> 從教學視頻的記錄中,筆者發(fā)現(xiàn),教師對學生個體回答
83、的評價語對提高教學效果有不可忽略的意義。由于英語是一門外語,教師的評價用語是學生擴充知識面和提升聽力和口語能力的“意外收獲”。精彩而極具激勵作用的評價語猶如刺激學生踴躍發(fā)言的“強心劑”,令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在后續(xù)的學習中為了得到類似的評價而再接再厲。教師應該在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己得出正確答案,體驗學習成就感。同時,教師要避免千篇一律的評價方式,在日常課堂評價時提高個性化評價能力。</p>&l
84、t;p><b> 有效提問的討論</b></p><p> 總結了五位教師的課堂提問實施情況,筆者認為,T2的提問有效性最合理。在提問類型上,T2兼顧了展示性問題和參考性問題,從易到難設置提問,讓學生循序漸進,既掌握語言知識,又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用英語描述自己的理想。在提問語言上,T2考慮到了學生的英語理解水平,適當措辭,清楚表達,讓學生聽清問題,理解問題并能有效回答問題。
85、在提問等待時間上,T2耐心等待學生組織語言,做到給每個學生思考問題的機會。在提問分配上,T2基本上讓學生在思考后自愿回答,很少強迫學生回答或自己給出答案。在理答方式上,T2總是面帶微笑,仔細傾聽,能給學生非常幽默的評價語,讓學生的每一次回答都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p><p> 而其他教師在提問實施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優(yōu)勢和不足。如T1的問題內容預設性太強,課堂互動看似盡然有序,卻緊跟教師的腳步,缺少學生的主動參
86、與。T3善于借助生動的圖片提一些參考性問題,激活學生的語言知識,而且她的教態(tài)親切,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鼓勵從而給出正確回答。T4的評價語言非常豐富,如“good answers”,“a strange idea”,“super boy”,“clever girl”等等。但是T4在提問后,給學生的提示太多了,讓學生沒法靜下心來思考,常常被教師的參考答案“maybe ... ”牽著鼻子走。T5在提問分配方面有很大欠缺,他總是在學生沒有準備的情
87、況下就近對某個學生提問,課堂氣氛有些緊張,而且他總是順著自己的思路走,自說自話,課堂互動較少。</p><p> 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提問的標準</p><p> 有效的課堂提問是有效教學的一種方式,它不僅能引發(fā)學生講出一些“清晰而生動”的觀點,而且能激活學生的想象力,喚醒學生的思考力,鼓勵學生的行動力,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感覺,使課堂變成學生施展才華、走向成功學習之路的場所。但
88、如何設計和實施有效提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學習成長呢?通過對文獻和上述課堂觀察的分析,筆者從提問類型、提問語言、等待時間、對象分配和理答方式這五個方面總結了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提問的實施標準,為下一步提出實施建議做好準備。</p><p><b> 有效問題的類型內容</b></p><p> 為適應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教師需要依據循
89、序漸進地原則,在運用較容易問題為學生打下良好的詞匯和句型的基礎知識后,再設計有難度的問題促進學生多向思維的發(fā)展。</p><p> 根據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英語課程內容要與學生的生活和體驗發(fā)生聯(lián)系,使學生產生有意義的學習和自發(fā)地經驗學習。小學英語課堂提問需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生活經驗,以提高語言學習效果,同時塑造學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p><p><b> 有效問題
90、的語言措辭</b></p><p> 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處于起步階段,教師實施提問時,要考慮學生的詞匯量和聽說能力,在必要時運用身體語言、多媒體或漢語幫助學生理解問題。中高年級段的學生英語能力相對較良好,教師可以適當增加高層次的問題,挑戰(zhàn)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而擴大知識面和培養(yǎng)英語語感。</p><p><b> 有效問題的等待時間</b></p>
91、;<p> 在簡單機械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從聽懂問題到組織回答語言需要時間一般很短暫。而在回答Wh-問題,How/ Why問題和參考性問題時,學生需要一定的時間理解教師提問要求,在從個人的認知結構中調配知識要素,構成合乎語法的答案,這就需要教師熟悉學情,耐心等待學生,切不可為了教學進度而催促學生回答。</p><p><b> 有效問題的對象分配</b></p>
92、<p>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特別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盡可能多地為他們創(chuàng)造語言實踐的機會。教師應側重使用“學生自愿回答”和“學生集體回答”這兩類回答方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廣度。鑒于小學生個性活潑好動,養(yǎng)成穩(wěn)定學習習慣的過程較緩慢,小學課堂上“指定學生回答”的分配方式不可避免,適時運用也是合情合理的。在教授新的詞匯和句型時,“教師自問自答”是非常實用的新授方法,以示范語言功能的運用。教師怎樣能夠通過靈活分配提
93、問,引導所有學生,不管成績好差,性格外向內向,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這是值得全體語言教師下功夫研究的問題。</p><p><b> 有效問題的理答方式</b></p><p> 無論學生的回答正確與否,教師基本秉著鼓勵為主,正面評價的原則進行理答。如何在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答案是每個小學英語教師的必備基本功。雖然樂于接受表揚,
94、但學生更喜歡除“very good”、“great”之外的個性化評價語言。教師要避免千篇一律的評價方式,在日常課堂評價時提高個性化評價能力,苦下功夫豐富評價語言。當學生的回答出現(xiàn)異議時,教師應就具體問題合理處理不同意見,在必要時展開集體討論。</p><p> 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提問的建議</p><p><b> 有效問題的設計建議</b></p>
95、<p><b> 確定提問目的</b></p><p> 提問要有明確的目的,這是課堂提問的關鍵。課堂提問能夠服務各種教學目的,例如復習舊知可以奠定學習新內容的先決基礎。問題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和目的性,要服務于整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有定向作用。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緊扣教學目標,有利于學生獲得語言知識和發(fā)展語言技能。</p><p><b&
96、gt; 選擇提問內容</b></p><p> 1.選擇提問頻率和提問類型</p><p> 課堂提問的次數(shù)不僅反映了師生交流頻率,也反映了課堂節(jié)奏的快慢。課堂節(jié)奏是影響課堂控制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會出現(xiàn)注意不穩(wěn)定或注意范圍狹窄的現(xiàn)象。因此保持課堂教學的快節(jié)奏和稍高的提問頻率十分必要。當然,過多的提問易使學生緊張或厭倦,也會干擾學生的自主學習,
97、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課堂提問頻率要與學生的生理心理節(jié)奏相適應,做到起伏有致,快慢協(xié)調,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p><p> 課堂提問類型大致分為展示性問題和參考性問題。小學生主要以模仿正確的語音、語調,學習基本詞匯和進行簡單的句型操練為主,展示性問題能保證學生有更多的模仿和操練機會,還有利于教師控制課堂。但大量地使用這類問題,學生主體性就得不到體現(xiàn),缺少真正意義上的交流。隨著學生英語
98、基礎知識的增加、基本技能的形成和英語思維習慣的養(yǎng)成,課堂中應增加參考性問題的比例。學生在回答這種問題是不僅要從大腦中搜索相關詞匯,而且在聆聽不同答案時也能擴充其詞匯量,進而培養(yǎng)英語思維能力。</p><p> 2.合理安排問題難度,關注“最近發(fā)展區(qū)”</p><p> 教師設計問題應針對小學生英語水平,認知特點和年齡性格等因素合理安排問題的難度。如果問題過易,學生不用動腦筋就能答出,無
99、助于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問題過難,學生聽而生畏,也容易挫傷他們學習積極性。教師應把問題設在“學生跳一跳,果子摘得到”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既使學生心理上形成一種求知的需要,將學生的注意力、思維活動引入最佳狀態(tài),同時經過一番思考,探究,又能享受到自我創(chuàng)造的成功愉悅。</p><p> 3.注意問題的趣味性,真實性和開放性</p><p> 學習的內在動力是學習興趣。教師必須從教材和學生的心
100、理特點出發(fā),引人入勝、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啟發(fā)性的問題,用科學的、藝術的語言,吸引學生去積極思維。例如,教師可以多提些有關于朋友,家人,感興趣的卡通或明星等問題,也可以結合社會熱點,關注新聞時事提問。教師所提的問題要使學生覺得有話可說,甚至有一種不說不快的感覺。這樣,學生隨著自身的興趣,在真實的情境中,無意識地大量操練語言,教師也避免了課堂機械操練的冷淡場面,與學生情趣相投,密切交流。</p><p>
101、結合小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喜歡并敢于表現(xiàn)自身的年齡特點,教師可以視實際情況,適當增加課堂中參考性問題的比重。參考性問題具有圍繞主題,貼近生活,追求個性化答案的特點,可以有效拓寬學生思路,發(fā)展學生思維和想象力提高學生綜合英語素質,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提高學生英語表達能力和學習興趣。當然,教師也應注意在設計問題時統(tǒng)籌考慮教學內容目的,學生認知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在實施提問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表達機會,在評價時鼓勵正面的、有積極意義的答案。
102、</p><p><b> 有效問題的實施建議</b></p><p><b> 適量等待時間</b></p><p> 小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聽懂一個問題并且能正確理解提問的要求有一定的難度。在聽清問題后,學生也需要時間從記憶或文本中尋找答題要點,組織語言回答。在因此教師提問后,應該根據問題的難易度給予學生恰當?shù)牡?/p>
103、待時間,切勿在提問后立即給出答案,或請某個反應快、語言能力強的學生回答。這種“節(jié)約時間”的做法會剝奪部分學生課堂參與機會,使他們喪失思考的能動性,導致學習積極性下降,稱為課堂上的“旁聽生”。</p><p><b> 選擇提問對象</b></p><p> 一般來說,教師應面向全班學生提出問題。待全體學生略作思考后,教師要恰當?shù)剡x出一名學生來回答,并同時要求其他學
104、生注意聽取別人的發(fā)言,以啟發(fā)其他學生的深入思考;一位學生回答后再引導其他學生補充回答,進而全班和教師最后作出概括評價,以求得問題較全面、較透徹的解決。這樣既有利于把全體同學的注意力集中到問題上來,也有利于學生有效掌握知識。</p><p> 教師對學生提問前應想到學生會考慮什么,考慮到哪種程度,會作出什么回答,還要想到不同學生的反應差異。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提問內容和提問形式應有所變化。切忌“徒勞的提問”,既目
105、標不明確,無視學生的年齡特征、個性差異和能力水平的提問。</p><p><b> 有效提問的啟答建議</b></p><p> 啟答就是啟發(fā)誘導學生回答問題。小學生處于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在課堂上回答問題難免有一定的困難或者顧慮。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造學生正確答問的氣氛、環(huán)境、條件、動力、方法等使學生在課堂上抬起頭、愛答問、敢答問、會答問,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語言輸出
106、。</p><p><b> 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氣氛</b></p><p> 寬松、民主、愉快、自由的教學氣氛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活躍和勇于發(fā)言,而教師的和藹的態(tài)度和親切的語言是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的重要條件,它會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情緒高漲、思維活躍、主動學習。</p><p><b> 側重啟發(fā)誘導</b>&
107、lt;/p><p> 1.正確組織提問語言,巧妙運用輔助方法</p><p> 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教師要盡量使用學生已學過的語言,以學生能聽懂為標準,做到師生之間基本上通過英語來進行交流。為了保證學生對問題的正確理解和表達,教師可以利用板書,圖片,簡筆畫,表情以及手勢動作來降低語言難度,增強交流效果,并允許學生運用此類表達方式。這樣能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具體化。另外,小學生的詞匯量不夠豐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英語課堂中有效提問的研究與實踐【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小學英語課堂中有效提問的研究與實踐【開題報告】
- 小學英語課堂中有效提問的研究與實踐【文獻綜述】
-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有效拓展的實踐與思考
- 畢業(yè)論文初中英語課堂提問策略研究
- 畢業(yè)論文---論小學英語課堂互動
- 畢業(yè)論文論小學英語課堂互動
- 聚焦大學英語課堂教師有效提問
- 英語課堂中提問策略的實施與思考【畢業(yè)論文】
- 畢業(yè)論文—小學英語課堂文化的透視
- 《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的技巧的研究》
- 淺談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的策略
-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有效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
- 英語課堂如何“提問”
- 對英語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探究
-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提問技巧
- 英語課堂提問的策略研究
- 英語課堂提問的策略研究
- 畢業(yè)論文--淺談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游戲教學
-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導入的探索畢業(yè)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