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人民幣國際化研究:文獻綜述</p><p> 摘 要:在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經濟快速發(fā)展的雙重因素影響下,人民幣國際化成為大勢所趨,也成為國內外學者關注的熱點。其中大部分學者都是從宏觀層面梳理人民幣國際化的相關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即中國是否具備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人民幣國際化給中國帶來的成本和收益的比較、人民幣國際化推進的路徑設計。人民幣國際化的相關研究非常多,但實際推進卻很緩慢,所
2、以,在對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和概括后,提出了自己對該問題的一些看法。 </p><p> 關鍵詞:人民幣國際化;條件;成本;收益;路徑 </p><p><b> 引言 </b></p><p> 人民幣國際化趨勢是在中國經濟不斷發(fā)展的基礎上被提出來的。一國的經濟地位強大會伴隨著各個方面的崛起,人民幣國際化就是中國經濟不斷強大的一方面表
3、現(xiàn),而世界經濟形式的轉變也為實現(xiàn)人民幣國際化帶來了機遇。 </p><p> 通過查詢文獻可以發(fā)現(xiàn),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國內關于研究人民幣國際化的文獻出現(xiàn)了突飛猛進的增長,國外的相關研究雖然沒有國內多,但也是從2009年左右開始出現(xiàn)了大量的關于人民幣國際化的研究。這說明,金融危機確確實實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了機遇,也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關注和研究。在國內,人民幣國際化問題最早由曾憲久(1989)等人提出,他們
4、認為,作為中國金融國際化的一方面,人民幣的國際化應該是我國人民幣發(fā)展的一個方向,一旦條件具備,我國實現(xiàn)人民幣國際化就不是不可能的事。該問題初提時,它只是作為一個概念和構想出現(xiàn)的,并沒有太多的研究。金融危機以前的文獻基本上是借鑒其他國家貨幣國際化的經驗來探討人民幣國際化相關的問題,而2008年之后關于人民幣國際化的各種研究相繼出現(xiàn),本文旨在對現(xiàn)存的研究進行綜述,以期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研究。文章第二部分從以下三個方面對人民幣國際化的現(xiàn)有研究
5、進行綜述,即可行性與制約因素、收益與成本和推進路徑;第三部分進行總結性評述。 </p><p> 一、人民幣國際化現(xiàn)有研究綜述 </p><p> ?。ㄒ唬┤嗣駧艊H化的可行性與制約因素 </p><p> 1.人民幣國際化的可行性 </p><p> 對于中國目前是否已經具備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觀點。中國自20世紀9
6、0年代中后期以來,以其經濟的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巨大的市場潛力和世界政治地位的提高,為人民幣的國際化營造了良好的內部和外部環(huán)境,人民幣國際化是大勢所趨,必將對亞洲經濟、世界經濟產生重要影響(顧麗姝,王凱慶,2009)。余永定(2011)認為,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和外匯儲備國,人民幣理應取得與中國經濟、政治實力相當?shù)牡匚弧ichengreen (2011)通過列舉美元取代英鎊地位的歷史,認為當前中國的情況和二戰(zhàn)前美國的情況相
7、似,即經濟實力強大但貨幣在國際上的地位微不足道,這暗示了人民幣的崛起是必然的。李稻葵、劉霖林(2008)通過計量模型分析影響一國貨幣國際化的因素,得出的結論是一國經濟總量是最主要的決定因素。而目前中國的GDP總量已經位于全球第二,并且近年來經濟增長速度也保持在7%―8%左右。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是經濟發(fā)展中市場的主導選擇,但是政府作用對一國貨幣國際化作用不可小覷,中國政府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觀意愿加強(趙錫軍、宋曉玲,2009)。不過也有學
8、者認為中國經濟發(fā)展雖然迅速,但是在經</p><p> 2.人民幣國際化的制約因素 </p><p> 從歷史經驗看,實現(xiàn)貨幣國際化的國家必須要具備一些基本條件,如實體經濟保持平穩(wěn)發(fā)展、在國際經濟和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國內金融化水平和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等。Eichengreen(2013)等認為,人民幣能否在國際金融交易中廣泛使用以及作為中央銀行的儲備資產,取決于四個因素,即中國對金融市
9、場流動性建設的推進、如何過渡到一個更加開放的資本賬戶、中國如何解決其經濟緩慢問題和中國的政治體制存在的爭議。中國發(fā)展之迅速有目共睹,但經濟大國不同于經濟強國,金融大國不同于金融強國,同時考慮政治軍事因素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度與完成時間不能過分樂觀(郭建偉,趙媛媛,2013)。人民幣國際化的崛起并不是一兩年就能完成的事情,為了應對國外的壓力,中國政府不太可能同意進行匯率制度變化以及普遍的金融體制自由化,更多的重大改變需要在下一個五年計劃
10、實施(Dobson and Masson,2009)。李婧(2011)從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視角進行探討,認為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但是成果甚微,主要問題是制度和市場的雙方面制約。Joe(2011)認為,中國在人民幣國際化問題上存在很大的障礙:一是使人</p><p> 人民幣國際化的制約因素說明了這個過程將是漫長而艱難的。尤其在當前美元霸權的國際貨幣體系下,一國貨幣的崛起不僅受到國內經
11、濟、制度發(fā)展的制約,還要遭遇國際強權國家的打壓。因此,人民幣國際化應當循序漸進地推進,將推動進程與經濟發(fā)展以及金融市場改革結合起來。 </p><p> (二)人民幣國際化的收益與成本 </p><p> 1.人民幣國際化的收益 </p><p> 從經濟學角度考慮,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是否是正確的選擇要比較其收益和成本,但是實現(xiàn)人民幣國際化不僅有經濟影響還有政治
12、影響,有些因素是無法進行定量分析進而相互比較的。國際貨幣在世界范圍內執(zhí)行貨幣職能,所以頻繁的大規(guī)模的不可預料的貨幣輸出入難免對國內貨幣金融政策的研判和實施產生影響,同時國際貨幣的發(fā)行國還必須承擔國際金融穩(wěn)定的職責。既然如此,為什么還有那么多國家義無反顧地投身于本幣的國際化進程呢?或許貨幣國際化利益就是最合理的解釋(陳雨露,等,2005)。人民幣國際化的收益是顯而易見的。比如,人民幣國際化可以降低中國企業(yè)的外匯風險;有助于中國的金融行業(yè)的
13、拓展;有助于把上海建設成為繼香港之后的中國第二個國際金融中心;有助于收取鑄幣稅。更重要的是,人民幣國際化有一個新的動力,即作為美國政府有價證券的最大持有者,中國密切關切其所持有的美元資產的安全(高海紅,2010)。Subramanian (2011)從貨幣作為國際儲備角度提出,當一國貨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它能給本國公民帶來便利,能為發(fā)行國帶來鑄幣稅收入和更廣泛的鑄幣稅即“過度特權”以及政治權利和威望。 陳雨露等人(2005)將人民幣國家
14、化的收益</p><p> 人民幣國際化的成本往往很難識別。具體地說,人民幣國際化對國內貨幣政策的影響是多重的,因為貨幣國際化通過國內金融市場影響貨幣傳導機制,進而影響貨幣政策的有效性(高海紅,2010)。根據(jù)歷史經驗和現(xiàn)實情況,某種貨幣隨著其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較之于成為國際貨幣之前,其匯率波動將加劇,波動幅度將擴大(劉輝,巴曙松,2014)。在目前我國金融市場不成熟的條件下,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我國金融機
15、構的經營風險會越來越大,金融體系會面臨越來越多的風險(馬榮華,2009)。國際貨幣在世界范圍內執(zhí)行貨幣職能,國際貨幣的發(fā)行國必須承擔國際金融穩(wěn)定的職責。一旦成為國際貨幣,人民幣就需要承擔相應的國際責任。例如,作為當下的國際貨幣發(fā)行國,美國就承擔著維持國際貨幣和金融體系秩序的責任(Eichengreen,2011)。鑄幣稅雖說是貨幣國際化的最大收益,但是Subramanian(2011)則認為這也有不利的方面。一方面,發(fā)行國為經常賬戶赤字
16、融資的便利性會引發(fā)該國政府和私人部門不負責任的行為,引起金融的不穩(wěn)定性;另一方面,購買國際貨幣發(fā)行國資產的國家的行為會導致發(fā)行國金融的脆弱性。Prasad and Ye(20</p><p> 人民幣國際化的收益與成本并不能完全量化進行精確的比較,但是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利大于弊。Hyoung-kyu Chey(2012)從經濟和政治兩方面分析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收益與成本,并且提出人民幣國際化的收益與成本并不是不變的,
17、一種國際貨幣的優(yōu)越地位并不是長久不變的,因此,發(fā)行國際貨幣的收益與成本會隨著其發(fā)展階段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人民幣國際化產生的成本,各學者已經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但是具體成本的大小也取決于國內金融市場的成熟度,打好基礎,不急于求成,那么成本就會比較小。 </p><p> (三)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路徑 </p><p> 1.從空間結構角度的推進路徑 </p><p>
18、; 從空間結構角度來看,推進路徑有兩種不同的觀點,即應該先實現(xiàn)人民幣區(qū)域化還是直接推向人民幣國際化。貨幣區(qū)域化是走向國際化的一個發(fā)展階段,但并不一定是必須的。李曉等(2004)分析了人民幣亞洲化的必要性,認為在當今的國際貨幣格局中,一國貨幣要參與國際競爭,脫離不開區(qū)域經濟合作的平臺,脫離不開制度性區(qū)域貨幣合作的整體框架。中國必須將人民幣的國際化納入東亞區(qū)域貨幣體系的構建當中,通過人民幣的亞洲化實現(xiàn)人民幣的國際化。在中長期階段,人民幣區(qū)
19、域范圍使用將成為人民幣覆蓋中國鄰國更多區(qū)域的自然結果。人民幣區(qū)域化將是人民幣走向國際化不可避免的一步(高海紅,2010)?,F(xiàn)在人民幣雖還沒有實現(xiàn)國際化,但在與緬甸、老撾、柬埔寨等這些鄰國的雙邊貿易中已經大量使用,獲得廣泛的接受度。因此,大多數(shù)學者都認為人民幣國際化可以分三步走,即從周邊化到區(qū)域化再到國際化。但是也有學者認為可以直接實現(xiàn)人民幣的國際化。趙海寬(2003)提出,亞洲各國政治經濟差別太大,亞洲實行共同貨幣目前在政治上難以成行,
20、然而世界貨幣則不同,因此,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要比成為區(qū)域貨幣簡單得多、容易得多。 </p><p> 2.從人民幣國際化功能角度推進路徑 </p><p> 從貨幣職能擴張角度看,貨幣國際化指一種貨幣突破國別界限,在國際貿易和國際資本流動中行使交易媒介、價值尺度、貯藏手段等職能(陳雨露,等,2005)。陶士貴(2009)提出從國際經驗來看,貨幣國際化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結算貨幣、交易貨幣
21、、儲備貨幣。第一層次是本幣在一般國際經濟交易中被廣泛地用來計價結算;第二層次是本幣在外匯市場上被廣泛用作投資交易的貨幣;第三層次是成為各國外匯儲備中的主要貨幣之一。若本幣廣泛地用于計價結算,則該幣將有可能逐漸地成為外匯交易的主要對象貨幣。而若本幣被廣泛用于國際交易,則該幣就可能成為政府干預外匯市場時買入外匯的對象貨幣,本幣將逐步演化為儲備貨幣。因此,本幣用于國際結算只是貨幣國際化的初級階段。有的專家認為,人民幣實現(xiàn)國際化可能需要30年。
22、在第一個10年,人民幣可以成為周邊國家貿易結算貨幣;在第二個10年,人民幣可以成為區(qū)域性的投資交易貨幣;而在第三個10年,人民幣將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為全球各國所接受。這個過程將職能的擴張與地域“三步走”結合起來,從近至遠,從易到難,層層遞進。 </p><p> 3.從具體操作策略角度的推進路徑 </p><p> 毋庸置疑,人民幣國際化將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不應急于求成。再加上我
23、國國內各方面體制還不完善,急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可能會給我國經濟帶來不可挽回的打擊。觀察日元國際化的經驗教訓,貨幣國際化雖然與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相關,也與該國資本賬戶的自由進程有密切聯(lián)系,但更重要的是該國的金融體系完善程度,并且還不完全取決于一個國家單方面的努力。 </p><p> 龔剛(2013)認為,人民幣國際化,對外意味著與美元等現(xiàn)有強勢貨幣之間的一場“戰(zhàn)爭”,對內則意味著中國金融體制的改革。并給出了金融
24、改革路線圖,認為我國金融改革次序可以分為兩大步走,第一步是實施貨幣政策獨立、利率市場化改革和金融深化,同時推進人民幣計價債券的境外發(fā)行;第二步是以國內金融改革為基礎,在國內實際利率為正、通貨膨脹率較低、豐富的理財產品和人民幣國際化(或境外人民幣計價債的發(fā)行)取得一定的實質性進展后,交替推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改革和資本賬戶開放。李稻葵、劉霖林(2008)提出,根據(jù)中國經濟的特點,完全可以采取一種雙軌制、漸進式的人民幣國際化步驟。雙軌
25、制的第一個軌,是在中國境內要實行定向的、有步驟的、漸進式的、與中國金融改革同步的資本項目下可兌換的進程。雙軌制的第二個軌是在境外,主要是在香港,建立與當?shù)刭Y本市場規(guī)模相匹配的人民幣外匯交易市場。在資本與金融項目下可兌換是一種貨幣國際化的基本條件。人民幣國際化未來路徑和方法,就是在繼續(xù)推進人民幣在資本和金融項目下逐步可兌換的同時,完善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在此之后人民幣國際化更多的是一個市場推動的過程(李■,2013)。 </
26、p><p> 本文對人民幣國際化問題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綜述,所謂人民幣國際化就是指人民幣在國際范圍內行使貨幣功能,成為主要的貿易計價結算貨幣、金融交易貨幣以及政府國際儲備貨幣的過程。人民幣走向國際并不是人為意愿在推動,而是市場的選擇,根據(jù)以往國際貨幣的經驗,經濟、貿易和政治因素是重要的國力基礎,而中國經濟持續(xù)的快速增長、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是大家一致肯定的事實。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快速實現(xiàn)人民幣國際化是不可能的,因為國內的
27、多方面制約因素存在和制約因素改變的緩慢性都使得這個過程不能操之過急。我國之所以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是因為它能為我國帶來收益,最顯著的就是鑄幣稅收入,然而任何事物都是雙面的,同樣,人民幣國際化也會給我國帶來諸多風險,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長與國力的提升,人民幣國際化的相對收益會越來越大。在推進路徑上,地域上的“三步走”和職能上的“三步走”基本達成了共識?,F(xiàn)在,更多的學者將研究重點放在如何進行利率市場化、匯率的自由浮動、資本賬戶的自由等金融
28、體制改革方面,這也是最艱難的過程,因為這些改革做好了,那么人民幣國際化將是水到渠成的事。 </p><p> 在上述文獻的總結中會發(fā)現(xiàn),人民幣國際化各方面的研究已經很多,并且研究方向也由大方向逐漸轉向更具體的措施,但是實際操作層面的推進仍然非常緩慢。一方面,從歷史經驗來看,一國貨幣實現(xiàn)國際化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貨幣崛起的背后是經濟實力的比對,但是貨幣崛起往往會落后于經濟崛起幾十年時間。另一方面,我國雖然抓住
29、了實現(xiàn)人民幣國際化的歷史機遇,也具備了一些啟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但是要完全實現(xiàn)貨幣國際化還要進行很多方面的改革。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新的問題,現(xiàn)在的研究多是一個大的宏觀框架或操作方向的指導,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是不確定的也難以準確預測。因此之后的研究應該更多的放在實踐操作中產生的問題以及可行的解決方法上。 </p><p> 另外,應該借助中國倡導的區(qū)域、次區(qū)域經濟合作平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在W
30、TO多哈回合沒有實質性進展的情況下,各國都在尋求區(qū)域或次區(qū)域的經濟合作,我國也不例外。不管從經濟發(fā)展角度還是從國家戰(zhàn)略角度考慮,我國都更加注重與亞洲地區(qū)的合作,如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等方面的合作。雖然有些區(qū)域合作才剛剛提出,合作研究還不夠完善,但是區(qū)域合作必定會涉及到貿易和投資的國際貨幣使用,在推進區(qū)域合作的同時,應當把這些周邊合作看成一個很好的機會,借助區(qū)域合作的載體促進人民幣周邊化。
31、雖然第一步實現(xiàn)周邊化已經是共識,但目前相關方面的研究還比較少,由于亞洲國家多是發(fā)展中國家,各國經濟、文化、宗教差異比較大,在如何實現(xiàn)人民幣周邊過程中還會遇到很多問題,因此需要進一步的研究,這對人民幣國際化具有重要意義。 </p><p><b> 參考文獻: </b></p><p> [1] Barry Eichengreen."The renmin
32、bi as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33.5(2011):723-730. </p><p> [2] Barry Eichengreen.“The Renminbi as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Sep,2011. </p
33、><p> [3] Barry Eichengreen.“Number One Country,Number One Currency” The World Economy,2013:363-374. </p><p> [4] Hyoung-kyu Chey.“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Currencies and the Future of the Wor
34、ld Monetary Order”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 </p><p> 2012,(14):51-77. </p><p> [5] Leahy,Joe."Latin America Ponders Role of the Renminbi in Bilateral Trade."FT Times?9,2011. &l
35、t;/p><p> [6] Masson,Paul R.,and Wendy Dobson."Will the Renminbi Become a World Currency?."?China Economic Review,2008. </p><p> [7] Prasad,Eswar,and Lei Ye.?The renminbi's role i
36、n the global monetary system.No.6335.Discussion Paper series,F(xiàn)orschungsinstitut zur </p><p> Zukunft der Arbeit,2012. </p><p> [8] Subramanian,Arvind."Renminbi rules:the conditional immi
37、nence of the reserve currency transition."?Studies,2011. </p><p> [9] 陳雨露,王芳,楊明.作為國家競爭戰(zhàn)略的貨幣國家化:美元的經驗證據(jù)――兼論人民幣國際化問題[J].經濟研究,2005,(2). </p><p> [10] 龔剛.人民幣突圍――走向強勢貨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
38、;/p><p> [11] 高海紅.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的前景[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0,(9). </p><p> [12] 郭建偉,趙媛媛.人民幣國際化:現(xiàn)實與前瞻[J].經濟問題,2013,(1). </p><p> [13] 顧麗姝,王凱慶.人民幣國際化的可行性及長期性[J].經濟問題探索,2009,(3). </p><
39、p> [14] 李■.論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和方法[J].福建論壇,2013,(3). </p><p> [15] 李稻葵,劉霖林.人民幣國際化:計量研究及政策分析[J].金融研究,2008,(11). </p><p> [16] 李稻葵,劉霖林.雙軌制推進人民幣國際化[J].中國金融,2008,(10). </p><p> [17] 劉輝
40、,巴曙松.人民幣國際化條件分析:歷史機遇與現(xiàn)實選擇[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14,27(2). </p><p> [18] 李婧.從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看人民幣國際化戰(zhàn)略[J].世界經濟研究,2011,(1). </p><p> [19] 李曉,李俊久,丁一兵.論人民幣的亞洲化[J].世界經濟,2004,(2). </p><p> [20]
41、馬榮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對我國經濟的影響[J].國際金融研究,2009,(4). </p><p> [21] 陶士貴.穩(wěn)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新路徑[J].財經科學,2009,(6). </p><p> [22] 余永定.再論人民幣國際化[J].國際經濟評論,2011,(5). </p><p> [23] 楊珍增,馬楠梓.當前應該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嗎―
42、―基于貨幣國際化制度條件的反思[J].南方經濟,2013,(7). </p><p> [24] 趙海寬.人民幣可能發(fā)展成為世界貨幣之一[J].經濟研究,2003,(3). </p><p> [25] 趙錫軍,宋曉玲.全球金融危機下的人民幣國際化:機遇與挑戰(zhàn)[J].亞太經濟,2009,(6). </p><p> [26] 曾憲久,胡定核,黃道平.中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