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集成電路工藝基礎重點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SiO2的結構和性質:①分為結晶形和非結晶形(無定形),均由SiO四面體組成:中心硅原子,四個頂角氧原子,形成OSiO鍵橋,相鄰四面體靠此鍵橋連接。結晶形SiO2—由SiO四面體在空間規(guī)則排列所構成。非結晶形SiO2—依靠橋鍵氧把SiO四面體無規(guī)則地連接起來,構成三維的玻璃網絡體。②熱氧化制備SiO2的過程中,是氧或水汽等氧化劑穿過SiO2層,到達SiSiO2界面,與Si反應生成SiO2,而不是Si向SiO2外表面運動、在表面與氧化劑

2、反應生成SiO2。2SiO2的掩蔽作用:按雜質在網絡中所處的位置可分為兩類:網絡形成者和網絡改變者。網絡形成者(劑)可以替代SiO2網絡中硅的雜質,也就是能代替SiO四面體中心的硅,并能與氧形成網絡的雜質。特點:離子半徑與硅接近。網絡改變者(劑)存在于SiO2網絡間隙中的雜質。一般以離子形式存在網絡中。特點:離子半徑較大,以氧化物形式進入SiO2中,進入網絡之后便離化,并把氧離子交給SiO2網絡。硅的熱氧化的兩種極限:一:當氧化劑在中的

3、擴散系數DSiO2很小時稱為擴散控制,二當擴散系數DSiO2很大時稱為反應控制。3決定氧化常數的各種因素和影響氧化速率的因素:(1)氧化劑分壓,在一定的氧化條件下,通過改變氧化劑分壓課達到改變二氧化硅的生長速率的目的。(2)氧化溫度,溫度對拋物型速率常數的影響是通過氧化劑在SiO2中的擴散系數產生的。(3)硅表面晶向對氧化速率的影響。(4)雜質對氧化速率的影響4決定熱氧化過程中的雜質在分布的因素:a雜質的分凝現象,b雜質通過二氧化硅的表

4、面逸散,c氧化速率的快慢,d雜質在二氧化硅中的擴散速度。5分凝系數與再分布的關系:m=雜志在硅中的平衡濃度雜質在二氧化硅中的平衡濃度四種分凝現象:m1SiO2中慢擴散:Pm1SiO2中快擴散:Ga;6雜質擴散機構:(1)間隙式擴散——雜質在晶格間的間隙運動,(2)替位式擴散——雜質原子從一個晶格點替位位置運動到另一個替位位置。7菲克第一定律:雜質的擴散密度正比于雜質濃度梯度,比例系數定義為雜質在基體中的擴散系數。8恒定表面元擴散:如果在

5、整個擴散中,硅片表面的濃度始終保持不變,就稱為恒定表面源擴散。有限表面源擴散:如果擴散之前在硅片的表面先淀積一層雜質,在整個過程擴散過程中這層雜質做為擴散的雜質源,不再有新源補充,這種擴散交有限表面源擴散。9兩步擴散的工藝:第一步在較低溫度(800-900℃)下,短時間得淺結恒定源擴散,即預淀積;第二步將預淀積的晶片在較高溫度下(1000-1200℃)進行深結擴散,最終達到所要求的表面濃度及結深,即再分布。10氧化增強型擴散:氧化增強擴

6、散(EOD)實驗結果:P、B、As等在氧化氣氛中擴散增強。?氧化增強機理——替位間隙交替的雙擴散:SiSiO2界面產生的大量間隙Si與替位B、P等相互作用,使替位B、P變?yōu)殚g隙B、P;B、P在近鄰晶格有空位時以替位方式擴散,無空位時以間隙方式擴散;B、P的間隙擴散作用更強;因此,其擴散速度比單純替位方式快。?Sb的氧化擴散是減弱的:Sb是替位擴散為主。?As氧化增強低于B、P:替位間隙兩種擴散作用相當11發(fā)射區(qū)推進(陷落)效應?定義(實

7、驗現象):NPN管的工藝中,發(fā)射區(qū)下方的內基區(qū)B的擴散深度大于發(fā)射區(qū)外的基區(qū)擴散深度,這種現象稱為發(fā)射區(qū)推進效應。推進(陷落)機理:②大量過飽和V擴散較遠,深入基區(qū),增強了B的擴散速度;其特點:質量較大的重粒子,包括離子、中性原子和原子團的能量遠遠低于電子的能量,是一種非熱平衡狀態(tài)的等離子體。18濺射原理:氣體輝光放電產生等離子體,具有能量的離子轟擊靶材,靶材原子獲得能量從靶表面逸出被濺射出,濺射原子淀積在表面。優(yōu)點:臺階覆蓋好(遷移能

8、力強),附著力得到改善。濺射的方法:直流、射頻、磁控、反應、離子束、偏壓等濺射;19化學氣相淀積(CVD)定義:指使一種或數種物質的氣體,以某種方式激活后,在襯底發(fā)生化學反應,并淀積出所需固體薄膜的生長技術。其英文原名為“ChemicalVapourDeposition”,簡稱為“CVD”。CVD工藝特點:(1)CVD成膜溫度遠低于體材料的熔點或軟點。因此減輕了襯底片的熱形變,減少了玷污,抑制了缺陷生成設備簡單,重復性好;(2)薄膜的成

9、分精確可控、配比范圍大;(3)淀積速率一般高于PVD(物理氣相淀積,如蒸發(fā)、濺射等);厚度范圍廣,由幾百埃至數毫米。且能大量生產;(4)淀積膜結構完整、致密,與襯底粘附性好。Grove模型:Grove模型是一個簡化的模型:忽略了1.反應產物的流速;2.溫度梯度對氣相物質輸運的影響;認為3.反應速度線性依賴于表面濃度。但成功預測了:薄膜淀積過程中的兩個區(qū)域(物質輸運速率限制區(qū)域和表面反應控制限制區(qū)域),同時也提供了從淀積速率數據中對hg和

10、ks值的有效估計。20CVD系統(tǒng)的分類:化學淀積方法:1.常壓化學氣相淀積APCVD,2.低壓化學氣相淀積LPCVD,3.等離子化學氣相淀積PCVD21硅的三種形態(tài):單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①單晶硅(SCS):晶格規(guī)則排列。加工方法:1)通過高溫熔融再結晶生長單晶硅圓片;2)外延生長硅薄膜;3)通過全部加熱或局部加熱,使多晶硅或非晶硅再結晶。②多晶硅(Polysi):有多種晶疇。每個晶疇里,晶格規(guī)則排列。但相鄰區(qū)域晶向不同。晶界(疇壁)

11、對于決定電導率、機械剛度和化學刻蝕特性很重要。加工方法:1)通過LPCVD生長;2)通過全部加熱或局部加熱,使多晶硅或非晶硅再結晶。③非晶硅:晶格不規(guī)則排列。加工方法:1)通過CVD生長。22淀積條件對多晶硅結構及淀積速率的影響:淀積溫度、壓力、摻雜類型、濃度及隨后的熱處理過程:﹤580C非晶態(tài)薄膜;﹥580C多晶薄膜。晶向優(yōu)先方向:580600C,晶向的晶粒占主導;625C左右,晶向的晶粒占主導;675C左右,晶向的晶粒占主導;﹥67

12、5C,晶向的晶粒占主導。低溫下淀積的非晶態(tài)薄膜:9001000C重新晶化時,更傾向于晶向結構。淀積的速率隨壓力的上升而加快。23、外延:定義:外延(epitaxy)是在單晶襯底上生長一層單晶薄膜的技術。新生單晶層按襯底晶相延伸生長,并稱此為外延層。長了外延層的襯底稱為外延片。正向外延:低阻襯底材料生長高阻外延層的工藝。反之為反向外延層。材料異同同質外延:生長的外延層與襯底材料相同。SiSi異質外延:生長的外延層與襯底材料不同。SOS技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