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常見缺血性腦血管病診斷依據常見缺血性腦血管病診斷依據一、血栓形成性梗死:血栓性病因包括內皮細胞損傷或變性、纖維素樣壞死但大多數與高血壓有關。在所有的梗死類型中腔隙性梗死預后最好。CT顯示出低密度軟化灶可以證實臨床診斷CT未顯示出來也不能排除腔隙性梗死的存在。CT的陽性檢出率約為50%它主要取決于3個因素:1、是腔隙灶的部位凡內囊、丘腦區(qū)者易于顯示而橋腦區(qū)不易顯示。2、是腔隙灶的大小有癥狀者腔隙灶直徑一般都大于1.71cm。而無癥狀者一般
2、都于1.63cm。3、是掃描時間早期軟化的腦組織對X線的吸收率與正常腦組淆。以10天左右進行CT掃描其檢出率與準確率最高(超過58%)。顯露內皮下結構激活血小板促發(fā)血栓生成抑制纖溶系統、血液凝滯?;颊呷硇詣用}粥樣硬化可產生顱內的動脈粥樣硬化。診斷線索為:(1)發(fā)病年齡多較高(2)多有動脈硬化及高血現癥狀(3)發(fā)病前可有TIA(4)安靜休息時發(fā)病較多常在睡醒后出先癥狀;(5)癥狀多在幾小時或更長時間內逐漸加重;(6)多數患者意識清楚、偏
3、癱、失語等神經系統局灶體征明顯(7)腦脊液多正常。CT檢查早期多正損。然而腔隙性腦梗死的預后要好于大動脈區(qū)域梗死。因此對于簡單的腔隙性卒中許多醫(yī)院更傾向于采用抗血小板性治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保守治療而非溶栓治療。患者形成出血、血腫的危險性非常低。由于臨床初期表現容易誤診為后循環(huán)病變,所以幾乎所有的有急性缺血癥狀的患者均進行了各種影像學檢查(CTA、、MRA超聲、血管造影)以明確大血管情況。四、動脈硬化性梗死診斷標準:(1)臨床動脈
4、硬化性梗死綜合征:由于動脈血栓形成所產生的梗死(頸內動脈顱外段、顱內段、椎基底動脈、大腦中動脈)。(2)腦部影像顯示大血管分布區(qū)域的梗死。臨床上的動脈硬化性綜合征:(1)頸內動脈區(qū)域:①頸內動脈②大腦中動脈(MCA)近端③大腦前動脈(ACA)遠端。(2)椎基底動脈區(qū)域:診斷標準:大動脈性閉塞分為:前循環(huán)(頸內動脈及其分支)異常和后循環(huán)(椎基底動脈及其分支)異常。此類卒中會轉變?yōu)槌鲅宰渲?。大腦中動脈(MCA)閉塞的特點是對側下半面部、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