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古代文化常識理解與識記檢測(一)古代文化常識理解與識記檢測(一)2015.10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分)A古代男子古代男子1818歲時舉行加冠禮,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歲時舉行加冠禮,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弱冠”,2020歲才為成年。歲才為成年。B“進士及第”指
2、科舉時代經考試合格后錄取成為進士,科舉殿試時的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進士及第”指科舉時代經考試合格后錄取成為進士,科舉殿試時的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即狀元、榜眼、探花。號,即狀元、榜眼、探花。C郊祭猶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禮儀中的主要部分,祭對象分為三郊祭猶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禮儀中的主要部分,祭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衹、人鬼。類:天神、地衹、人鬼。D古人對
3、死的稱謂等級森嚴,古人對死的稱謂等級森嚴,“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侯蒙屬大。侯蒙屬大夫,故死為“卒”夫,故死為“卒”。2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一項的是(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一項的是()A“遷謫”謂官吏因罪降職并流放,其中“遷”指官員的調動,有升有降,但“左遷”必是升職?!斑w謫”謂官吏因罪降職并流放,其中“遷”指官員的調動,
4、有升有降,但“左遷”必是升職。B“母艱”“母艱”,就是“母憂”,就是“母憂”,指母親的喪事。,指母親的喪事。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黃河以北,這是一個古今異義詞,與現代漢語中的行政區(qū)劃是不同的。“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黃河以北,這是一個古今異義詞,與現代漢語中的行政區(qū)劃是不同的。D“自號”“自號”,舊時給自己取的號,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屬通曉翰墨之人,無不別出匠心各有所,舊時給自己取的號,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屬通曉翰墨之人,無
5、不別出匠心各有所好。好。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分)A“貞觀貞觀”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號,年號是我國封建王朝帝王用來紀年的一種名稱。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號,年號是我國封建王朝帝王用來紀年的一種名稱。B“陛下陛下”原來指站在宮廷臺階下的侍者,后來成為與帝王面對面應對時對帝王的敬稱。原來指站在宮廷臺階下的侍者,后來成為與帝王面對面應對時對帝王的敬
6、稱。C“遷”是表示中國古代官吏調動常用詞語。具體表示升官之意,則可用是表示中國古代官吏調動常用詞語。具體表示升官之意,則可用“右遷右遷”一詞。一詞。D“乞骸骨乞骸骨”指古代官員自請退職,意為請求使骸骨歸葬故鄉(xiāng),類似的詞語還有指古代官員自請退職,意為請求使骸骨歸葬故鄉(xiāng),類似的詞語還有“致仕致仕”。4下列對文中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下列對文中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分)A“遷”在古代稱調動官職,一般指升職
7、,如:升遷。也指貶謫,放逐,如“遷謫”“遷”在古代稱調動官職,一般指升職,如:升遷。也指貶謫,放逐,如“遷謫”指貶官遠地,指貶官遠地,“遷“遷客”指流遷或被貶謫到外地的官。客”指流遷或被貶謫到外地的官。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號。習慣上,唐朝以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謚號,如漢武帝、隋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號。習慣上,唐朝以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謚號,如漢武帝、隋煬帝,而不稱廟號;唐朝以后,由于謚號的文字加長,則改稱廟
8、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兩煬帝,而不稱廟號;唐朝以后,由于謚號的文字加長,則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兩代才用年號來稱呼,文中的年號還有“英宗”代才用年號來稱呼,文中的年號還有“英宗”。C“明年進都督僉事”中,“明年進都督僉事”中,“明年“指“第二年”“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現代漢語中,,而在現代漢語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古今意義不同。義不同?!斑M”在文中指“晉升”“進”
9、在文中指“晉升”“提拔任用”“提拔任用”。D文中“謚武勇”的“文中“謚武勇”的“謚”是謚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稱號叫謚號,謚”是謚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稱號叫謚號,一般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yǎng),進行一種褒揚的評價,也有表貶抑的評價。如稱陶淵明為靖節(jié)征一般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yǎng),進行一種褒揚的評價,也有表貶抑的評價。如稱陶淵明為靖節(jié)征士,歐陽修為歐陽文忠公,王安石為王文公,
10、范仲淹為范文正公。士,歐陽修為歐陽文忠公,王安石為王文公,范仲淹為范文正公。5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山東山東”,地理區(qū)域名,最早始于戰(zhàn)國時期,當時稱崤山以東的地區(qū)為,地理區(qū)域名,最早始于戰(zhàn)國時期,當時稱崤山以東的地區(qū)為“山東山東.。B“萬世萬世”,萬代,諱指國君死;諱稱死,還有,萬代,諱指國君死;諱稱死,還有“崩”“”“薨”“”“卒”“”“不祿不祿”等。等。C“睚眥睚眥”,發(fā)
11、怒時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樣極小的怨仇也要報復,形容心胸狹窄。,發(fā)怒時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樣極小的怨仇也要報復,形容心胸狹窄。D《史記》《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原名《太史公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原名《太史公書》,共,共130130篇。篇。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分)()A弘治,是中國明朝第九個皇帝明孝宗朱祜樘的年號。年
12、號,是我國歷代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弘治,是中國明朝第九個皇帝明孝宗朱祜樘的年號。年號,是我國歷代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始于漢武帝。始于漢武帝。3A賜姓:古代天子據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績而賜予姓氏。多指以國姓賜與功臣,以示褒寵。賜姓:古代天子據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績而賜予姓氏。多指以國姓賜與功臣,以示褒寵。B持節(jié):古代官名。漢末與魏晉南北朝時,掌地方軍政的官員往往有使持節(jié)、持節(jié)、假節(jié)、假使節(jié)等稱持節(jié):古代官名。漢末與魏晉
13、南北朝時,掌地方軍政的官員往往有使持節(jié)、持節(jié)、假節(jié)、假使節(jié)等稱號。使持節(jié)得誅殺中級以下官吏;持節(jié)得殺無官職的人;假節(jié)得殺犯軍令者。號。使持節(jié)得誅殺中級以下官吏;持節(jié)得殺無官職的人;假節(jié)得殺犯軍令者。C踐祚:特指皇帝登臨皇位,類似用語現象很多,例如:踐阼、踐極、踐統、踐位、踐祚:特指皇帝登臨皇位,類似用語現象很多,例如:踐阼、踐極、踐統、踐位、踐國、踐帝、踐踐國、踐帝、踐政、踐襲、踐蒞、踐事等等。政、踐襲、踐蒞、踐事等等。D薨:古人對身故
14、有多種方式的描述,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級妃嬪薨:古人對身故有多種方式的描述,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級妃嬪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貴族。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貴族。141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3分)A文中文中“初舉明經初舉明經”的意思是起初通過明經科考試。明經,漢朝出現的選舉
15、官員的科目,始于漢武帝時的意思是起初通過明經科考試。明經,漢朝出現的選舉官員的科目,始于漢武帝時期,至宋神宗時期廢除。被推舉者須明習經學,故以期,至宋神宗時期廢除。被推舉者須明習經學,故以“明經明經”為名。為名。B“甚得夷夏之心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夷夏”泛指少數民族和漢人。泛指少數民族和漢人?!跋摹笔枪糯鷿h民族的自稱;在古代,以中原為中是古代漢民族的自稱;在古代,以中原為中心,人們將處于東、西、南、北方的少數民族分別稱為東夷、西戎、南
16、蠻、北狄。心,人們將處于東、西、南、北方的少數民族分別稱為東夷、西戎、南蠻、北狄。C“弱冠便自誓不受親友贈遺弱冠便自誓不受親友贈遺”中“弱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即戴上表示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冠,帽子,指代成年。D“授”“”“遷”“”“補”“”
17、“擢”是古代官職任免升降的術語,常見的還有是古代官職任免升降的術語,常見的還有“拜”“”“轉”“”“徙”“”“升”等。等?!笆凇薄啊薄鞍荨薄啊薄稗D”“”“補”是關于任職授官的,是關于任職授官的,“擢”“”“升”是關于提升職務的,是關于提升職務的,“徙”“”“遷”是關于是關于調動職務的。調動職務的。151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分)()A冠族指的是當地
18、最有勢力,人口最多的豪門世族。冠族指的是當地最有勢力,人口最多的豪門世族。B大夫是古代官職名稱,各朝代大夫的職能和級別多有不同。大夫是古代官職名稱,各朝代大夫的職能和級別多有不同。C輜重是指行軍時由運輸部隊攜帶的軍械、糧草、被服等物資。輜重是指行軍時由運輸部隊攜帶的軍械、糧草、被服等物資。D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國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國家。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國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國家。161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
19、,不正確的一項是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3分)A《五經》指的是《詩》《五經》指的是《詩》《書》《書》《論語》《論語》《孟子》《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經典著作?!洞呵铩肺宀咳寮医浀渲鳌.B.年號是中國古代帝王用來紀年的名號,是皇帝當政的時代標志,如河清、天和等。年號是中國古代帝王用來紀年的名號,是皇帝當政的時代標志,如河清、天和等。C.C.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時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記在上面?zhèn)?/p>
20、忘。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時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記在上面?zhèn)渫?。D.D.致仕,古代將官員退休稱作致仕,古代將官員退休稱作“致仕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齡為七十歲,有疾患則提前。,一般致仕的年齡為七十歲,有疾患則提前。171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受禪,也叫禪讓制,是中國上古時期以來推舉首領的一種方式,即群體中個人表決,以多數決定。受禪,也叫禪讓制
21、,是中國上古時期以來推舉首領的一種方式,即群體中個人表決,以多數決定。B楚辭是屈原創(chuàng)作的一種新詩體,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楚辭》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學楚辭是屈原創(chuàng)作的一種新詩體,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楚辭》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學科,今稱為科,今稱為“楚辭學楚辭學”。C四鄰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蠻)的居住區(qū)稱為四鄰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蠻)的居住區(qū)稱為“四海四海”,“五湖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國各地、天下。
22、也泛指全國各地、天下。D“姬”姓,中華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黃帝因長居姬水,以姬為姓。姓,中華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黃帝因長居姬水,以姬為姓。18..18..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分)A古人幼時命名,成年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20歲、女歲、女1515歲)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別,名供長輩呼喚;字是供平輩和晚輩稱
23、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別,名供長輩呼喚;字是供平輩和晚輩稱呼。呼。B“署”表示授予官職,表示授予官職,“兼”、“領”均表示兼任官職,均表示兼任官職,“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職,均表示代理官職,“權”則表示則表示暫代官職。暫代官職。C“海鹽民海鹽民”“”“民”是對百姓的稱謂,常見的百姓稱謂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蒼是對百姓的稱謂,常見的百姓稱謂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蒼生、黎元、氓等。生、黎元、氓等。D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