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鞍區(qū)病變的影像診斷與鑒別診斷,昆明醫(yī)科大學第四附醫(yī)院 放射科 徐 昕,,鞍區(qū)解剖,,垂體的解剖和功能,大?。?.5x1x1 cm 重 0. 5 g分部:腺 垂 體 遠側部—垂體前葉 結節(jié)部 中間部 神經(jīng)垂體 神經(jīng)部 —垂體
2、后葉 漏斗部,基 本 情 況,,組成:各種內分泌細胞(形態(tài)、 功能不同)功能:分泌激素,基 本 情 況,垂體腺由垂體上、下動脈供血 垂體上動脈源于頸內動脈床突上段和大腦后動脈 垂體下動脈源于頸內動脈海綿竇段,并與對側的垂體 下動脈形成吻合支,呈環(huán)狀包繞神經(jīng)垂體 垂體上動脈供應結節(jié)隆突和垂體柄 垂體腺前葉不直接接受動脈供血,而是由垂體
3、的門脈 系統(tǒng)供血,垂體血供,垂體上動脈,垂體強化順序 A矢狀面 B冠狀面1.后葉 2.垂體前葉與漏斗 3.遠側部4.外側部,,在靜脈注射對比增強劑后,增強順序垂體后葉 下丘腦漏斗部 垂體前葉 前葉和后葉靜脈直接流向硬腦膜靜脈竇,,,,垂 體 病 變,1,下丘腦-垂體后葉病變2,垂體前葉功能亢進或低下3,垂體腺瘤,垂 體 病 變,1,下丘腦-垂體后葉病變2,垂
4、體前葉功能亢進或低下3,垂體腺瘤,下丘腦-垂體后葉病變,尿崩癥 垂體性:垂體后葉分泌ADH減少 (MR-T1WI垂體后葉高信號消失) 腎 性:腎小管反應性下降 繼發(fā)性:腫瘤、外傷、感染 特發(fā)性:原因不
5、明,垂 體 病 變,1,下丘腦-垂體后葉病變2,垂體前葉功能亢進或低下3,垂體腺瘤,,垂體前葉功能亢進、低下,亢進:表現(xiàn):巨人癥、肢端肥大癥 高泌乳素血癥 柯興 綜合癥 病因:垂 體: 腫瘤 下丘腦:促垂體激素增加 靶腺體:反饋抑制下降低下:表現(xiàn):Sheehan 綜合癥
6、 Simoid 綜合癥 病因:75%以上垂體組織破壞 (腫瘤、外科手術、外傷、血運障礙),,垂 體 病 變,1,下丘腦-垂體后葉病變2,垂體前葉功能亢進或低下3,垂體腺瘤,,垂 體 腺 瘤,起源:垂體前葉、上皮細胞性質:絕大部分為良性 侵襲性垂體腺瘤:侵及硬膜、顱骨、蝶竇 垂體腺癌:細胞浸潤腦組織、遠處轉移大小分類:微腺瘤(小于或等于1 cm
7、 ) 大腺瘤(大于1 cm )病理分類: 過去(HE染色) --嫌色、嗜酸、嗜堿、混合 現(xiàn)在(免疫組化) --7種,,1,催乳素細胞腺瘤:30%---閉經(jīng)-泌乳綜合癥2,生長激素細胞腺瘤:25%---巨人癥、肢端肥大癥3,促腎上腺皮質細胞腺瘤:15%---柯興綜合癥4,促性腺激素細胞腺瘤:5%5,促甲狀腺細胞腺瘤:1%6,多激素細胞腺瘤:12% GH+PRL7,無功能
8、細胞腺瘤,垂體腺瘤(2000年 WHO分類),Solcia E, Kloppel G, Sobin LH. Histological Typing of Endocrine Tumors.ed2. Berlin: Springer, 2000:17,,WHO2000年垂體腺瘤按手術和影像表現(xiàn)分類1 部位 1.1 鞍內 1.2 鞍外(鞍上、蝶竇、鼻咽、海綿竇等) 1.3 異位2 大小 2.1
9、微腺瘤(φ≤10mm) 2.2 大腺瘤(φ>10mm)3 生長方式 3.1 膨脹性生長 3.2 侵潤硬腦膜、骨骼、神經(jīng)或腦組織 3.3 轉移(沿腦脊液通路播散或全身轉移),罕見,Solcia E, Kloppel G, Sobin LH. Histological Typing of Endocrine Tumors.ed2. Berlin: Springer, 2000:17,,影像學表
10、現(xiàn),,正常垂體影像學表現(xiàn),基本情況 兩側基本對稱、5%垂體柄可偏位 上緣: 平坦型 凹陷型 隆起型 (妊娠、月經(jīng)期及青春期) 高度:2-8 mm 性別:差異不大 年齡:50歲后高度略減低,,CT:橫斷面:顯示不清 冠狀面:平掃與
11、腦白質密度相似 增強后顯著均勻強化,正常垂體影像學表現(xiàn),,MRI:矢狀面、冠狀面 1,多數(shù)1 cm以內 2,T1WI、T2WI 等信號 3,垂體柄居中 4,強化均勻,鞍區(qū)常見病變-鞍內,垂體增生垂體微腺瘤囊腫(Rathke,膠樣囊腫)腦膜瘤顱咽管瘤,,成人鞍區(qū)常見病變-鞍上,垂體巨腺瘤腦膜瘤動脈瘤轉移瘤淋巴瘤皮樣囊腫、表皮樣囊腫,,兒童
12、鞍區(qū)常見病變-鞍上,顱咽管瘤星形細胞瘤(視交叉、下視丘)生殖細胞瘤蛛網(wǎng)膜囊腫灰結節(jié)錯構瘤,,鞍區(qū)常見囊性病變,蛛網(wǎng)膜囊腫表皮樣囊腫Rathke囊腫顱咽管瘤擴大三腦室垂體膿腫,,鞍區(qū)常見病變-漏斗,下垂體炎(hypophysitis)肉狀瘤?。╯arcoidosis)轉移瘤、淋巴瘤垂體顆粒細胞瘤(pituicytoma)垂體侏儒組織細胞增生癥生殖細胞瘤白血病,,鞍區(qū)常見病變-T1WI高信號,異位神經(jīng)垂體脂
13、肪瘤皮樣囊腫栓塞性動脈瘤,,感染-血栓性靜脈炎、真菌感染炎癥-炎性假瘤血管-動脈瘤、CCF腫瘤-腦膜瘤、神經(jīng)源性腫瘤、轉移瘤、淋巴瘤、血管瘤膿腫,,鞍區(qū)常見病變-海綿竇綜合癥,假性(非病變):生理性肥大靶器官衰竭-如甲狀腺機能減退靜脈淤血所致垂體腫大空蝶鞍,,鞍區(qū)病變-鑒別診斷,先天性:蛛網(wǎng)膜囊腫-鞍內、鞍上皮樣囊腫、上皮樣囊腫Rathke囊腫、中間部囊腫異位神經(jīng)垂體重復畸形-垂體柄、垂體腺灰結節(jié)錯構瘤
14、脂肪瘤腦膨出,,鞍區(qū)病變-鑒別診斷,感染性/炎性:腦膜炎-細菌性、真菌性、結核性下垂體炎(淋巴細胞性)肉狀瘤病、組織細胞增生癥炎性假瘤寄生蟲囊腫,,鞍區(qū)病變-鑒別診斷,血管性:動脈瘤血色病,,鞍區(qū)病變-鑒別診斷,腫瘤性:垂體瘤(微腺瘤、巨腺瘤)顱咽管瘤星形細胞瘤腦膜瘤轉移瘤、淋巴瘤、白血病,,鞍區(qū)病變-鑒別診斷,病例簡介,男性,45歲右側眼睛發(fā)脹2年,加重伴頭部沉重感3月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無陽性體征眼科檢查:
15、無陽性體征,,,CT平掃,,MRI平掃T1WI,,MRI平掃T2WI,,MRI增強T1WI,診斷?,囊性垂體瘤垂體囊腫垂體膿腫蛛網(wǎng)膜囊腫Rathke’s 囊腫顱咽管瘤表皮樣囊腫皮樣囊腫其它,,你的診斷對嗎?,繼續(xù)探討…,,手術記錄:,視交叉下見蛛網(wǎng)膜囊腫,包膜為半透明的蛛網(wǎng)膜,其內為澄清腦脊液。,,病理診斷,垂體囊腫,,垂體囊腫,垂體原發(fā)囊腫為良性一般比較小大的囊腫可以引起頭痛和垂體功能障礙巨大囊腫可以壓迫視神經(jīng)引
16、起視野缺損,,鑒別診斷,,分為先天性和繼發(fā)性兩類。前者為發(fā)生上的問題,后者多因外傷、炎癥等引起蛛網(wǎng)膜廣泛粘連的結果。 先天性蛛網(wǎng)膜囊腫是腦脊液被包圍在蛛網(wǎng)膜內所形成的袋狀結構。不與蛛網(wǎng)膜下腔相通。 繼發(fā)性者由于蛛網(wǎng)膜粘連,在蛛網(wǎng)膜下腔形成囊腫,內含腦脊液。好發(fā)于小顱凹,也見于枕大池,四迭體周圍腦池和鞍上池等。 臨床表現(xiàn)與顱內占位病變相似。部分患者可有輕癱或癲癇發(fā)作。還可有局部癥狀,如眼球突出和頭部不稱等。,蛛網(wǎng)膜囊腫Ara
17、chnoid Cyst,,為腦外邊界清楚、光滑的腦脊液密度區(qū),CT值為 0~20 Hu,無強化表現(xiàn)。 外側裂池與顱穹窿附近的囊腫,內緣呈直線狀為其特征,可成方形。 常引起鄰近顱骨的吸收和膨隆。 枕大池蛛網(wǎng)膜囊腫可使四腦室前移位,伴病變以上腦室擴大。,蛛網(wǎng)膜囊腫,,蛛網(wǎng)膜囊腫,,蛛網(wǎng)膜囊腫,,Rathke’s囊腫(Rathke’s Cleft Cyst,RCC)是發(fā)生于Rathke’s囊袋殘余組織的少見良性腫瘤。尸檢的發(fā)生率為
18、11.3%。 絕大多數(shù)的Rathke’s囊腫位于鞍內,可向上生長突破鞍隔達鞍上,少數(shù)可發(fā)生于鞍旁。 臨床癥狀主要是由囊腫壓迫周圍組織結構所引起。,,Rathke囊腫Rathke Cleft Cyst,,病理學上,鏡檢見囊壁由有纖毛的扁平、柱狀或立方上皮構成,PAS染色陽性。 囊液中主要含蛋白質、粘多糖,可見陳舊出血、膽固醇結晶或脫落皮屑。 囊液呈清亮、粘液樣或粘稠膠凍狀,從乳白色、淡黃色、黃綠色、灰褐色或鐵銹色、藍色到
19、紅色等。,,Rathke囊腫,,男性多于女性,多見于成人,發(fā)病年齡多在30歲以上。臨床癥狀主要是占位效應壓迫周圍組織結構產(chǎn)生:有頭痛、垂體功能障礙、視力下降或視野缺損。垂體功能障礙在男性主要表現(xiàn)為性欲降低、性功能減退;在女性主要表現(xiàn)為泌乳、不育。視野缺損主要是雙顳偏盲,由鞍上病灶壓迫視交叉所致。,,Rathke囊腫,,在CT上,典型的Rathke’s囊腫為鞍內或鞍上低密度灶,無強化。冠狀面可見到正常的垂體組織。Rathke’s囊
20、腫多數(shù)位于鞍內或伴鞍上延伸,可為低、等、高或混雜密度,與囊液的成分有關:含脂質或清亮液體時呈低密度,粘液或粘稠膠凍狀物時呈等或略高密度,伴出血時呈高密度,含多種成份時呈混雜密度。部分病例的囊壁有強化,可能為周圍受壓垂體組織的強化或伴有炎癥反應所致,,Rathke囊腫,,CT: 典型的Rathke’s囊腫為鞍內或鞍上低密度灶,無強化。冠狀面可見到正常的垂體組織。,,,Rathke囊腫,,,CT: 鞍內或伴鞍上延伸低、等、或混雜密
21、度,,,囊壁部分線樣鈣化,Rathke囊腫,,,Rathke囊腫 CT平掃 CT增強,囊壁強化,,垂體,,,混雜,脂質/粘液,Rathke囊腫,,,出血,膠樣物,Rathke囊腫,,,在MRI上,Rathke’s囊腫的信號多種多樣。一般認為典型的Rathke’s囊腫在T1WI上為低信號,T2WI上為高信號,沒有強化。但實際上信號多變,取決于囊腫的成份,與囊液中蛋
22、白濃度的高低有關:高蛋白濃度表現(xiàn)為短T1馳豫時間。當?shù)鞍诐舛鹊蜁r,Rathke’s囊腫在MRI上呈現(xiàn)T1WI低信號、T2WI高信號。隨著蛋白濃度的增高,可出現(xiàn)T1WI、T2WI均為高信號,直至T1WI高信號、T2WI低信號。,,Rathke囊腫,,Rathke囊腫,,,Rathke囊腫,,,Rathke囊腫,,,,囊壁強化,Rathke囊腫,,,Rathke囊腫,,,出血,Rathke囊腫,,,囊內結節(jié),Rathke囊腫,,,Ra
23、thke囊腫,,Rathke囊腫,,Rathke囊腫,,異位神經(jīng)垂體,神經(jīng)垂體的異位,不位于蝶鞍內伴有身材矮小和生長激素的缺乏MR表現(xiàn)為蝶鞍比正常小T1W垂體后部的高信號消失近端垂體柄亦消失漏斗近側或灰結節(jié)部位高信號的神經(jīng)垂體,,垂體異位,垂體異位,垂體異位,也稱為膽脂瘤或珍珠瘤,是由神經(jīng)管閉合期間外胚層細胞移行異常所致。 占原發(fā)性顱內腫瘤的1%,好發(fā)于青壯年。 以腦橋小腦角區(qū)最為常見,其次為鞍上池、四疊體、顱中窩及腦
24、室系統(tǒng),亦可以發(fā)生于顱骨板障內。 表皮樣囊腫囊壁薄,由一層表皮組織形成。 囊內由上皮碎屑、角蛋白和膽固醇組成。,,表皮樣囊腫Epidermoid Cyst,,癥狀發(fā)展緩慢,病程可長達數(shù)十年。 臨床癥狀體征與腫瘤部位有關:腦橋小腦角區(qū)腫瘤多以三叉神經(jīng)痛為首發(fā)癥狀;顱中窩腫瘤主要表現(xiàn)為三叉神經(jīng)損害癥狀;大腦半球腫瘤常有癲癇發(fā)作、輕偏癱;小腦半球腫瘤常有共濟失調;鞍區(qū)腫瘤表現(xiàn)為緩慢進展性視力減退。,,表皮樣囊腫,,(1
25、)呈均勻或不均勻的低密度改變,CT值 0-15HU,邊緣清楚。 (2)有兩種形態(tài): ①扁平型:形態(tài)不規(guī)則,腫瘤沿蛛網(wǎng)下腔蔓延,“見縫就鉆”為其特點。 ②團塊型:多位于硬膜外,呈球形,為混雜密度。 (3)腫瘤可有鈣化,不常見,多位于囊壁上。 (4)腦橋小腦角池、環(huán)池、四疊體池的腫瘤可致腦干受壓、變形; (5)增強掃描病灶不強化,偶見邊緣輕度
26、弧形增強。,CT表現(xiàn),,①鞍上池或橋小腦角池類圓形或不規(guī)則病變,邊緣銳利。 ②T1WI絕大部分為均勻的低信號,少數(shù)由于瘤體內含液態(tài)膽固醇或出血而呈高信號影。T2WI呈明顯的、均勻一致的高信號影,高于腦脊液信號。 ③腫瘤包膜于T1WI呈中等信號,T2WI呈高信號影。 ④增強檢查無強化效應。,MR表現(xiàn),,,表皮樣囊腫,,表皮樣囊
27、腫(膽脂瘤),,表皮樣囊腫(膽脂瘤),,皮樣囊腫Dermoid Cyst,少見,顱內腫瘤1%任何年齡,20歲以下多見起源于皮膚外胚層,含皮膚的成分分泌,脫落的皮膚碎屑可引起緩慢擴張可以破裂,使死亡率增加好發(fā)于中線,通常位于鞍區(qū)/鞍旁邊界清晰的圓形或卵圓形囊腫,,CT表現(xiàn),囊內均勻低密度,CT值為負值囊壁較厚,等密度,有時見鈣化無強化破裂后,腦池、腦室內有脂肪,有時形成脂-液平面,具診斷價值,,MRI表現(xiàn),T1WI囊樣
28、高信號,T2WI高信號少數(shù)為混雜信號無強化破裂后,腦池、腦室內有脂肪,有時形成脂-液平面,具診斷價值脂肪抑制掃描可以明確診斷相位編碼方向有化學位移偽影,,,皮樣囊腫,,垂體增生Pituitary Hyperplasia,,20 ~ 50%的18 ~ 35歲女性出現(xiàn)垂體增生大小:<10mm;孕期或哺乳期除外功能:正常通常伴有靶器官衰竭,如甲狀腺、卵巢強化方式:均勻強化,垂體增生,,屬良性上皮源性腫瘤,累及垂體前葉,占顱
29、內腫瘤的10% ~ 18%,以女性多見。 根據(jù)有無激素分泌,將該瘤分為功能性(占75%)和無功能性(占25%) 有分泌功能者可再分為生長激素腺瘤、泌乳素腺瘤、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腺瘤、促性腺腺瘤等。 依腫瘤大小分微腺瘤(直徑<10mm)和大腺瘤(直徑>10mm)。,,垂體瘤Pituitary Adenoma,,無功能性的垂體腺瘤通常診斷較晚:腫瘤壓迫視交叉引起視野缺損。壓迫正常垂體腺出現(xiàn)垂體功能低下。侵犯海綿竇可出現(xiàn)第3
30、、4、5顱神經(jīng)障礙。向上延伸至第三腦室或孟氏孔可引起腦積水。 有功能性的垂體瘤發(fā)病初期即可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屬于微腺瘤。泌乳素腺瘤表現(xiàn)為乳溢-閉經(jīng)綜合征。生長激素腺瘤表現(xiàn)為肢端肥大癥。,,垂體瘤,,瘤體內部可囊變、壞死。 瘤內出血可引起急性癥狀。 增強后,瘤體實性部分呈明顯強化;囊性部分不強化。,垂體瘤,,部位:鞍內、異位(蝶骨翼或海綿竇、垂體柄、三腦室) 大?。?≤ 10mm診斷要點:垂體內病變強化較周圍正常垂體組織略
31、晚最佳診斷方法:動態(tài)掃描(CT或MRI),垂體微腺瘤Pituitary Microadenoma,,垂體微腺瘤,,垂體微腺瘤,,垂體微腺瘤,,垂體微腺瘤,,垂體微腺瘤,,垂體瘤Pituitary Macroadenoma,,部位:鞍內或伴有鞍上生長;巨腺瘤可侵犯顱底;異位垂體瘤(蝶骨翼或海綿竇、垂體柄、三腦室)大?。海?0mm;巨腺瘤(giant)≥4cm形態(tài):“8”或雪人征(腰身征)診斷要點:鞍內病變與垂體難以分開強化方
32、式:早期、明顯、不均勻強化,,垂體瘤,,囊性垂體瘤,,垂體瘤卒中Pituitary Apoplexy,占垂體瘤9.5%~15.8%垂體卒中為垂體出血或梗塞所致垂體突然增大,而壓迫臨近結構引起一種急性或突發(fā)性臨床癥候群與腫瘤快速生長、壓迫漏斗致缺血、腫瘤鄰近血管脆性增加、口服溴隱停、放療等因素有關多有典型臨床癥狀:劇烈頭痛、視覺障礙、眼肌麻痹、精神狀態(tài)改變、惡心、嘔吐、視野縮小、腦膜刺激征等。MRI可表現(xiàn)為T1WI、T2WI均為
33、高信號,多見于出血亞急性期或慢性期,與含鐵血紅蛋白成分有關??梢娨?液平面現(xiàn)象: T1WI上層為高信號、下層為等或略高信號,T2WI上層為高信號、下層為低信號。,,,垂體微腺瘤卒中,垂體瘤卒中,,垂體瘤卒中,,垂體瘤卒中,,垂體膿腫:經(jīng)蝶竇炎癥引起,少數(shù)又血行感染。少數(shù)發(fā)生在垂體瘤或囊腫基礎上。 臨床表現(xiàn)為頭痛、嘔吐、內分泌紊亂,視乳頭水腫和視神經(jīng)萎縮。 少數(shù)病人有發(fā)熱、白細胞增高和腦膜炎。 鞍區(qū)病灶為囊樣,T1WI
34、低/等信號,T2WI高信號,增強后呈現(xiàn)環(huán)形強化。垂體柄增粗。出現(xiàn)尿崩癥。病灶邊緣T1高信號與順磁性物質沉積(巨噬細胞產(chǎn)生的自由基)有關,病灶中央T1高信號與出血、高蛋白含量有關。,,垂體膿腫Pituitary Abscess,,垂體膿腫,,垂體膿腫,淋巴細胞性垂體炎(lymphocytic hypophysitis),好發(fā)于生育期婦女,可合并尿崩癥典型的MRI表現(xiàn)為垂體囊性病灶,呈周邊環(huán)狀強化,垂體柄增厚 。但與垂體無功能大腺瘤還
35、很難鑒別,最主要的鑒別征象為該病合并垂體柄增厚也可為實質性腫快,均勻強化,視交叉受壓,空泡蝶鞍,鞍隔不完整或缺如,鞍上池部分性進入蝶鞍內垂體腺占蝶鞍容量的不足50%多為女性,年齡增加而增大,部分患者可表現(xiàn)為頭痛、視力減退、垂體內分泌紊亂等蝶鞍擴大、垂體變扁,垂體柄增長、無移位可合并微腺瘤,,占原發(fā)性顱內腫瘤的3% ~ 7% 好發(fā)于鞍上池、鞍區(qū)和第三腦室,占鞍上腫瘤的50%。是鞍區(qū)第二常見的良性腫瘤 好發(fā)于20歲以下的人
36、群,60歲以上第二發(fā)病高峰。 約70%的病變可同時累及鞍上和鞍內,20%為鞍上,10%為鞍內;25%可伸展到顱前窩、顱中窩、顱后窩。,,顱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顱咽管瘤來源于顱咽管的殘存鱗狀上皮細胞 多數(shù)為囊性,少數(shù)為實性 鞍上者多為囊性,鞍內者多為實性。 囊腫成分復雜,囊壁鈣化多見。 囊性瘤內富含膽固醇結晶和液體,呈暗棕色或柴油狀,并有角質斑塊和鈣化。,,顱咽管瘤,,腫瘤生長緩慢,病程較長。
37、 主要表現(xiàn)有內分泌癥狀、視覺癥狀和顱內壓增高。 因垂體及下丘腦受壓,約2/3患者表現(xiàn)有垂體功能低下,有生長發(fā)育障礙、侏儒、尿崩癥、肥胖、嗜睡和精神障礙等。 部分患者產(chǎn)生視力障礙、顳側偏盲。 當腫瘤增大到一定程度阻塞室間孔時,則產(chǎn)生顱內高壓癥狀。,顱咽管瘤,,①病變發(fā)生在鞍上和(或)鞍內。有兩種類型即囊腫型(占80% ~ 90%)和實質型(占10%左右)。 ②囊壁或實質性腫塊鈣化占80% ~ 90
38、%,呈斑片狀、點狀或弧線狀、蛋殼化。 ③囊壁或實質性腫塊呈環(huán)形或團塊狀強化,囊性區(qū)不強化。 ④腫瘤突入第三腦上,可引起左右側腦室擴大。,,CT表現(xiàn),,①鞍上池圓形或橢圓形,少數(shù)為不規(guī)則形腫塊。②病變以囊性或囊實相間為主,少數(shù)可為實性。③信號強度多樣,常表現(xiàn)為混雜信號。T1WI為低等或高信號;T2WI表現(xiàn)為中等或明顯高信號,鈣化多表現(xiàn)為低信號,囊變在FLAIR序列上為高信號④壓迫視
39、交叉和第三腦室,造成雙側腦室積水。⑤增強檢查,瘤體的實性部分呈均勻或不均勻的增強,囊性部分呈蛋殼樣增強。,,MR表現(xiàn),,顱咽管瘤的病理表現(xiàn)與影像學表現(xiàn)密切相關: 囊液中的膽固醇一般表現(xiàn)為CT低密度 ,MRI的T2加權像高信號、T1 加權像低信號 ;囊液內的蛋白物作用相反 ,是產(chǎn)生T1 加權像高信號的決定性因素 對T1 加權像信號影響最大的是囊液內的蛋白質,蛋白含量產(chǎn)生T1 加權像高信號與其含量呈正相關.顱咽管瘤囊液總蛋白質
40、含量超過 90g/l,就會產(chǎn)生T1 加權像高信號 蛻變的血紅蛋白內含有三價鐵離子 ,三價鐵是很強的順磁性物質 ,能明顯縮短T1 馳豫時間 ,產(chǎn)生T1 加權像高信號所以 ,是否含有血紅蛋白及囊液內總蛋白含量是T1 加權像高信號的決定性因素,黃飚 等。顱咽管瘤 :MRI和CT表現(xiàn)及與病理對照。放射學實踐 1 9 9 9 ,1 4( 2)∶8 0- 8 3AhmadiJJ,etal.Cysticfluidincraniopha
41、rygiomas: MRimagingandquantitativeanalysis.Radiology ,1 9 9 2,1 8 2∶7 8 3.,顱咽管瘤,,,顱咽管瘤,,顱咽管瘤,,顱咽管瘤,起源于視交叉或丘腦下部 視交叉膠質瘤常見于青年女性,視力障礙為主要表現(xiàn) 丘腦下部膠質瘤常見于嬰兒,也見于青少年,具有侵襲性,典型者為囊性毛細胞星形細胞瘤,臨床表現(xiàn)不一,星形細胞瘤Astrocytoma,,視神經(jīng)膠質瘤,,視神經(jīng)膠質瘤,,
42、視神經(jīng)膠質瘤,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起源于前床突、鞍膈、鞍結節(jié)、鞍背或海綿竇的硬腦膜面腦膜瘤特征性表現(xiàn)鄰近骨質硬化明顯均勻強化,腦膜瘤Meningioma,,鞍區(qū)腦膜瘤,,鞍旁腦膜瘤,,鞍結節(jié)腦膜瘤,,海綿竇腦膜瘤,,生殖細胞瘤Germinoma,20%可發(fā)生在鞍上,女性多見CT和MR平掃與垂體腺瘤相似病灶一般以鞍上為中心,增強后強化十分明顯,其且多為均勻強化沿腦脊液轉移和合并松果體病灶為其特征發(fā)
43、生與鞍內則與垂體腺瘤無法區(qū)分,,,生殖細胞瘤,,生殖細胞瘤,,生殖細胞瘤,,生殖細胞瘤,,伴有出血,動脈瘤Aneurysm,囊狀、梭形、夾層,以囊狀多見癥狀與部位有關:海綿竇-顱神經(jīng)麻痹;視神經(jīng)或視交叉-視力受損;破裂-頭痛、腦膜刺激病灶位于鞍內或鞍旁:CT:邊緣鈣化,圓形,均勻強化;血栓形成時不均勻強化MRI:流空-低信號;湍流-不均勻信號;血栓-高信號CTA、MRA、DSA:動脈瘤的起源,,,動脈瘤Aneurysm,,
44、動脈瘤Aneurysm,,,動脈瘤Aneurysm,,,動脈瘤Aneurysm,,,動脈瘤Aneurysm,,,動脈瘤Aneurysm,,,海綿狀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腦內型和腦外型;鞍區(qū)少見形態(tài)不規(guī)則,鈣化CT:密度均勻或不均勻;點狀或片狀鈣化;均勻或不均勻強化MRI:混雜信號;周圍低信號環(huán);不同程度強化水腫和占位效應不明顯,,,海綿狀血管瘤 Cavernous Angioma,,,海綿狀血管
45、瘤 Cavernous Angioma,,,脊索瘤Chordoma,非常少見。可破壞斜坡和顱底骨質(斜坡和巖裂尖為中心)散在結節(jié)樣或斑片樣鈣化;出血、囊變、壞死、骨組織CT:骨質破壞碎片或鈣化,可見囊變、出血;不均勻強化MRI:T1WI等低信號,T2WI不均勻高信號,內見點片狀低信號;不均勻強化。動態(tài)MRI掃描病變呈不均勻“蜂房樣”、“顆粒樣”逐漸,,,,脊索瘤,,脊索瘤,,脊索瘤,灰結節(jié)錯構瘤Tuber Cinereu
46、m Hamartoma,先天性灰質異位,LHRH依賴附著于灰結節(jié)或乳頭體密度與腦灰質相仿,?。?cm),圓形TWI信號與腦灰質相仿,質子、T2WI可呈略高信號無強化,,,灰結節(jié)錯構瘤,一類以性早熟為主,35%?70%,神經(jīng)元有促性腺激素釋放顆粒另一類以癲癇、智力障礙、精神異常為主,48%,神經(jīng)元與邊緣系統(tǒng)有聯(lián)系及合并中線結構或半球異常和畸形有關臨床特征:性早熟、癡笑、癲癇多在兒童早期發(fā)病,6歲前出現(xiàn)癥狀,灰結節(jié)錯構瘤,,,
47、灰結節(jié)錯構瘤,,灰結節(jié)錯構瘤,,黑色素瘤Melanoma,非常少見??善茐娘B底骨質MR上T1WI信號較高,T2WI較低,與黑色素具有順磁性效應有關。,,,,黑色素瘤,黃色肉芽腫Yellow Granulomas,網(wǎng)狀內皮細胞局限增生形成肉芽腫,因含多量膽固醇成泡沫樣,切面呈黃色得名,又稱黃色瘤,漢-許克病。好發(fā)于5~6歲以下兒童多累及骨骼系統(tǒng),以顱骨為重,可侵及腦垂體,灰白結節(jié)及下視丘引起尿崩??捎蟹尾块g質纖維化表現(xiàn)。,,,
48、黃色肉芽腫,,出血性肉芽腫 Hemorrhagic Granulomas,,膽固醇性肉芽腫,1、因為粘膜的慢性炎癥導致微血管出血,血細胞降解產(chǎn)生膽固醇結晶——異物反應。2、膽固醇肉芽腫的表現(xiàn)除周邊可見薄的低信號環(huán)(骨皮質或含鐵血黃素沉著)外,其他表現(xiàn)類似于粘液囊腫。,膽固醇性肉芽腫,,Wegener’s 肉芽腫Wegener’s Granulomatosis,,Wegener’s肉芽腫是一種系統(tǒng)性疾病,病理上特征為血管炎、壞死和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鞍區(qū)病變的診斷與鑒別
- 鞍區(qū)腫瘤的影像診斷與鑒別診斷
- 鞍區(qū)及鞍旁病變的ct、mri診斷與鑒別診斷
- 鞍區(qū)病變影像診斷
- 鞍區(qū)病變的影像學診斷
- 鞍區(qū)解剖及鞍區(qū)病變的影像診斷
- 鞍區(qū)病變影像診斷上
- 鞍區(qū)占位病變的影像學診斷
- 鞍區(qū)病變的影像學診斷講稿
- 眼球病變影像診斷與鑒別診斷
- 鞍區(qū)非垂體瘤病變的鑒別診斷.pdf
- 鞍區(qū)腫瘤影像診斷
- 腹膜病變影像診斷及鑒別診斷
- 肺炎的影像診斷和鑒別診斷
- 兒童腹膜后腫瘤和腫瘤樣病變的影像診斷和鑒別診斷
- 鞍區(qū)動脈瘤的鑒別診斷
- 蝶鞍區(qū)域病變影像診斷與分析策略
- 腦白質病變的影像學鑒別診斷
- 顱內感染性病變的影像診斷與鑒別診斷
- 骨折的影像診斷與鑒別診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