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75
大?。?16.34(MB)
子文件數:
-
簡介:圍護結構在建筑節(jié)能中起著重要作用,建筑物透過外墻、屋面、外窗散出的熱量占建筑能耗量的70%以上,對圍護結構進行合理的設計選擇,將能極大地降低建筑能耗。本文在查閱當前建筑圍護結構現狀的基礎上,分析探討了圍護結構節(jié)能研究方法,包括圍護結構傳熱理論研究方法、建筑能耗穩(wěn)態(tài)計算與動態(tài)計算方法以及虛擬仿真實現方法。針對當前虛擬仿真技術在建筑中分別應用于能耗模擬和建筑虛擬現實仿真,卻未能實現兩者有機結合的現狀,本文提出將能耗模擬與虛擬現實仿真統(tǒng)一到節(jié)能建筑設計研究中,并分析了實施的可行性和重要意義。在理論探討的基礎上,本文以武漢理工大學科技園節(jié)能示范工程中的三棟研發(fā)樓為研究對象,進行實際工程的應用分析。首先在滿足示范工程節(jié)能目標和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的前提下,以外墻、屋面、外窗為主,設計了三套不同圍護結構方案,并對各方案的熱工性能進行分析計算,符合節(jié)能要求。既而運用虛擬仿真技術對圍護結構方案進行節(jié)能分析研究1運用能耗模擬軟件DESTC對節(jié)能建筑進行能耗模擬,得出了不同圍護結構方案下建筑的整體節(jié)能效果,并模擬分析了圍護結構節(jié)能潛力。本文設計選取的圍護結構方案可節(jié)能30%36%,熱工性能越好的圍護結構,其節(jié)能效果越佳。2通過虛擬仿真軟件3DMAX將節(jié)能研發(fā)樓進行三維仿真,使不同圍護結構方案的節(jié)能建筑真實展現,并將其導入虛擬現實軟件VRPLATFM中。3運用VRPLATFM對節(jié)能建筑進行屬性編輯和管理,包括不同方案圍護結構的材料構造、熱工性能和各自的節(jié)能效果分析對比。在VRP界面中,可以方便快捷地查看和調用圍護結構方案的信息。本文對能耗模擬仿真與建筑虛擬現實仿真兩個子系統(tǒng)的集成運用,充分發(fā)揮了虛擬仿真技術在節(jié)能研究中的應用優(yōu)勢,為節(jié)能設計和研究提供了更加直觀的表現方法,對建筑節(jié)能的推廣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 74
大?。?3.96(MB)
子文件數:
-
簡介:該文首先論述了抗震設計理論以及減震技術的發(fā)展與研究狀況對各種被動控制裝置尤其是各類型的阻尼器進行綜述分析比較各種阻尼器的力學模型從反應譜角度探討提高阻尼參數的減震效果研究消能減振結構體系的抗震設計思路與各種計算方法并比較它們各自的優(yōu)缺點重點介紹該文所采用的計算方法偽力法作者按空間桿系模型編制有控結構體系彈性動力時程分析程序運用數值積分法與振型分解法編程求解計算例題并與通用有限元程序SAP2000的計算結果比較驗證偽力法的合理性所編程序的正確性比較數值積分法與振型分解法的計算結果以及各自的優(yōu)缺點驗證計算中有控結構各種假設的可行性在此基礎上采用剛性樓板假設編制帶有框架、剪力墻、斜撐以及消能構件的有控結構彈性動力時程分析程序按照有控結構的抗震設計思路結合反應譜分析法與時程分析法對有控結構進行抗震設計并與通用有限元程序ETABS的計算結果比較得出一些有用的結論研究其它相關因素對計算結果的影響并根據研究成果對實際工程進行指導該文研究成果可直接應用于有控結構的抗震計算同時也為發(fā)展、完善有控結構的抗震設計計算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99
大?。?2.77(MB)
子文件數:
-
簡介:在我國,砌體結構是比較傳統(tǒng)的建筑結構體系,它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和保溫隔熱性能,而且相對于混凝土結構而言,其造價較低,又取材容易,因此,在城鄉(xiāng)房屋建筑中應用較為廣泛。隨著各種新型材料的不斷出現,砌體結構在我國還有很好的應用和發(fā)展空間。建筑樓梯是地震中重要的逃生通道,歷次地震震害表明,砌體結構建筑樓梯的破壞較主體結構更為嚴重。本文以普通平行雙跑板式樓梯為例,分別建立獨立樓梯與參與整體工作樓梯模型,進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時程分析。研究表明采用雙層雙向配筋,獨立樓梯間最大位移發(fā)生在塔樓處,構造柱處應力值較大,混凝土未達到其抗壓強度值;參與結構整體工作的樓梯接受主體結構輸入的大量地震能量,梯段板鋼筋、混凝土達到屈服強度而進入塑性狀態(tài),因此按靜力方式進行樓梯設計計算是不安全的;罕遇地震作用下,結構的損傷主要表現在梯梁及周圍的混凝土、梯段板受拉區(qū)、構造柱頂端、構造柱與圈梁交接處,以上都是由于混凝土拉應力不足而引起的破壞。本文通過改變樓梯的布置位置進行時程分析計算,研究表明樓梯布置在不同的位置,參與整體計算的梯段板鋼筋均進入塑性;樓梯布置在結構端部時混凝土進入塑性;砌體結構墻體部分最先達到塑性破壞的是樓梯布置在位置一的樓梯間墻角處;三個位置下,樓梯間的墻體破壞程度由下到上逐漸減輕,墻體發(fā)生典型的“X”型剪切破壞。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工作得出的結論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理論參考。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74
大小: 7.47(MB)
子文件數:
-
簡介:本文提出一種用于框架地震反應分析的有限元模型,模型中將地基一上部結構有限元模型離散成合理的平面等參矩形單元其中上部框架結構采用六結點單元,框架的節(jié)點和地基采用四結點單元,在地基底部設置透射邊界和在側面設置捆綁邊界以便更加合理地模仿地震波透過地基形成對上部結構的作用。該模型將大大改善傳統(tǒng)的固定模型中地震波全部陷入上部結構的不合理狀況,同時本文對上部結構采用的六結點等參平面單元提高了先前四結點單元模型的計算精度。以豎向地震波為輸入地震波,通過結構內力分析來證明梁跨度對結構的影響,同時,考察頂層小樓在豎向地震波作用下的表現,頂層小樓所受內力和位移比在水平地震下的鞭梢效應要小很多,但相同模型的同層內力和位移比較大,這是研究鞭梢效考慮較少的部分,因此在計算地震波的時候也應考慮豎向地震波的影響作用。最后在上部結構采用六結點等參平面單元情況下,通過不同尺寸的地基對上部結構的影響的對比得出地基尺寸對上部結構影響較小,同時驗證了透射邊界的正確性。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71
大小: 2.45(MB)
子文件數:
-
簡介:在20世紀后半葉的西方建筑界,高技派建筑以其對技術的獨特應用和表達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產生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建筑作品。本文以高技派建筑的結構技術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結構本身及其與建筑表現的關系進行討論,總結出一些規(guī)律和方法,為國內建筑的發(fā)展問題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本文沿著兩個視角進行展開一個是站在結構的角度來看建筑,討論了高技派建筑的結構對于建筑的空間、形式和環(huán)境等基本問題所做的貢獻另一個是站在建筑的角度來看結構,討論了結構的三要素(力、幾何與材料)在高技派建筑的表現中所發(fā)揮的作用。最后得出以下基本結論在高技派建筑中,結構不僅承擔建筑物的荷載,而且全面參與到建筑對基本問題的處理當中。高技派建筑師通過對力的視覺化處理,使之成為了建筑表現的重要手段。在方案構思階段,對結構的幾何形態(tài)進行設計,這成為了高技派建筑創(chuàng)作的有效途徑。高技派建筑師熱衷于鋼材、混凝土以及膜材等現代結構材料的運用,以體現時代精神對于石材、木材等傳統(tǒng)材料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使得傳統(tǒng)材料在現代建筑中重新煥發(fā)了生機。全文約36000字,圖表200余幅。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87
大小: 11.8(MB)
子文件數: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 68
大小: 11.32(MB)
子文件數:
-
簡介:本文通過對建筑結構可靠性的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分析,引入數據挖掘理論,旨在對目前現場的“數據山”進行再開發(fā),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最大程度上從已有的數據資料中挖掘出未知的或潛在的信息,對舊有建筑結構的可靠性鑒定進行研究。本文主要采用數據挖掘理論的人工神經網絡技術和模糊聚類分析,結合現行國家規(guī)范和實際工程經驗對其進行合理量化,并通過工程算例對建筑結構的可靠性評判進行了研究。本文以建筑結構可靠性鑒定的傳統(tǒng)方法為基礎,將傳統(tǒng)的建筑結構可靠性鑒定與數據挖掘有機結合為一體,豐富了傳統(tǒng)的結構可靠性鑒定理論,發(fā)展了數據挖掘理論的應用范圍,填補了國內外數據挖掘數挖掘理論在土木工程領域應用的空白,而且能夠使多年來在許多生產領域一直困擾人們的建筑結構可靠性鑒定的快速現場判定問題得以有效解決。工程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得出的結果與傳統(tǒng)建筑結構的可靠性鑒定結果比較,發(fā)現其結果是可行的、可靠的、高效的,克服了傳統(tǒng)建筑結構的可靠性鑒定的鑒定時間較長、計算量大、鑒定小組可能存在主觀臆斷等缺點,為建筑結構可靠性鑒定拓開了一條新的道路。本文研究的課題不僅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廣闊的應用前景,而且對生產實踐也會產生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數據挖掘技術擴展了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范圍,為日益發(fā)展的舊有建筑結構可靠性鑒定開辟一條的新途徑。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 69
大?。?2.39(MB)
子文件數:
-
簡介:隨著小高層建筑的大量涌現,特別是異形柱框架和短肢剪力墻這兩種新的結構體系的較多應用,如何在設計過程中使結構選型合理及抗震性能良好已成當務之急。調查顯示,民用建筑已逐漸商品化,作為投資者和住戶,都希望所建的建筑既能經濟美觀滿足更多的使用功能,又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保障人身財產安全,也就是要綜合考慮建筑的結構選型和抗震性能指標。為了尋求小高層建筑結構選型與抗震性能的合理使用范圍,更好的發(fā)展民用建筑,滿足人民的長遠生活需要,本文依托江蘇華電工程設計院設計項目無錫濱湖區(qū)公檢法2號樓,利用結構動力學、工程結構抗震、數值分析、軟件模擬和動力有限元等理論和分析方法,通過查閱大量國內外文獻,提出了“小高層建筑不同結構體系抗震性能分析”的課題。本課題采用理論分析、軟件模擬、數值計算、數據處理和分析對比的研究手段對小高層建筑的結構選型、不同結構體系的抗震性能分析進行了深入系統(tǒng)的探討。主要研究成果有(1)系統(tǒng)闡述了矩形柱框架、短肢剪力墻與異形柱框架這三種新的結構體系的特點,并分析了各自的結構計算的相關問題。(2)基于PKPM對三種結構體系在同一設計實例的計算分析,根據各自的自振周期、結構穩(wěn)定性、水平位移、地震反應力、內力指標之間的異同,結合現行結構設計規(guī)范,提出了一種比較小高層建筑不同結構體系抗震性能的方法,從而找出適合于該小高層建筑的相對合理結構體系。(3)采用動力有限元方法(LSDYNA程序)結合設計實例,對小高層民用建筑建立三維空間實體有限元模型,通過在結構底部節(jié)點施加一般地震波并進行相關的動力分析,依靠定義結構的失效臨界狀態(tài),得出地震波幅值與不同結構體系的變化規(guī)律,為科學有效地比較鋼筋混凝土小高層不同結構體系的抗震性能提供了理論依據。本文取得的研究成果對科學地比較不同結構體系抗震性能,改進和完善現有的小高層建筑結構選型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80
大?。?2.05(MB)
子文件數:
-
簡介:本文首先介紹了工程結構動力性能檢測技術的新發(fā)展,國內外研究現狀,現有的技術成果,本人課題的研究目的、方法、內容及意義等,然后結合我們的實踐研究,參考現有的技術成果及相關的技術規(guī)程、規(guī)范、法規(guī)等詳盡介紹了動力檢測的適用范圍,檢測儀器的技術參數要求,檢測步驟、方法,檢測方案的制定,實時數據的保存與整理,動力性能檢測的評價體系等,最后通過若干工程案例展示了研究成果的可靠性與前瞻性。論文就建筑結構動力性能檢測技術與評價的核心內容提出了有見地的成果,其中包括采集器的工作原理、測點布置方法、采集器的校核以及檢測實施工程中的注意事項,特別制作了檢測方案實施表格檢測適用范圍的定性認定與論證受到周圍環(huán)境、信號傳輸等不確定因素影響的檢測數據預處理高層建筑結構與大跨空間結構模態(tài)參數差異識別等。這些都為動力性能檢測技術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力參考。當然,筆者也認識到該項技術的發(fā)展還存在諸多問題。如動力性能檢測的對象還需進一步論證采集器的計量標定需設定標準采集器布置如何優(yōu)化采集數據的有效性如何評價損傷識別的綜合分析等。但考慮到其特殊的優(yōu)點、低廉的成本,相信隨著該體系的完善,與現行靜力檢測技術相結合必將為工程結構可靠性鑒定提供強大武器。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47
大小: 8.75(MB)
子文件數:
-
簡介:廣東工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列車運行對附近建筑結構振動影響研究姓名王長林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結構工程指導教師張玉紅20100501廣東工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ABSTRACTINRECENTYEARS,THERAPIDTRANSPORTATIONOFOURCONTRYHAVEBEENQUICKLYDEVELOPPED,ESPECIALLYCOMMONUSEDRAILTRANSITSYSTEMINORDERTOMEETTHEFASTGROWINGTRAFFICDEMAND,MAJORCITIESBUILDALARGENUMBEROFLIGHTWAYS,UNDERGROUNDRAILWAYSANDOTHERFASTMEANSOFTRANSPORTSTOALLEVIATETHETRAFFICPRESSUREASANINCREASINGCITYBUILDING,SOMERAILLINESGOTHROUGHTHEBUILDING,EVENAFEWMETERSFROMTHEBUILDING,WHICHINEVITABLYAFFECTSVICINALBUILDINGSTRUCTURESANDLIVINGLIFEOFPEOPLELUCKLYTHEIMPACTHASAROUSEDEXTENSIVEATTENTIONTHEPAPERSIMULATESTHETRACKSYSTEMBYRAILS,FASTENINGS,SLEEPERS,BALLASTANDANLYSISESIMPACTIONOFTHEFASTENERDAMPINGANDSTIFFNESSONDYNAMICRESPONSEOFRAILWITHTHEINCREASINGOFTHEDAMPINGOFRAILFASTENER,MAXIMUMVERTICALDISPLACEMENTOFTHERAILBECOMESGRADUALLYWEAKENED,ANDWITHTHEINCREASINGOFTHESTIFFNESSOFRAILFASTENER,THEMAXIMUMVERTICALDISPLACEMENTOFTHERAILGETSLAGERANDTHENBECOMESGRADUALLYWEAKENEDSECONDLY,THEPAPERGETSANALYTICALSOLUTIONOFFOURIERTRANSFORMOFTHEDYNAMICEQUATIONOFTHESOIL,WHENHARMONICLOADSANDRAILLOADSSEPARATELYACTINGONTHEISOTROPICSATURATEDSOIL,TRANSVERSELYISOTROPICSATURATEDSOILANDLYINGRIGIDBEDROCKOFTRANSVERSELYISOTROPICSATURATEDSOILTHEPAPERGETSTHEVALUEOFTHEFORMOFFOURIERTRANSFORMSOLUTIONBYSELFCOMPILEDPROGRAMSUSINGMATLABSOWARE,ANDANALYSIMPACTBETWEENSPEEDANDFREQUENCYOFTHELOADANDSURFERDISPLACEMENTOFTHESATURATEDSOIL,VARIATIONOFTHEVERTICALDISPLACEMENTWITHDEPTHOFSIOL,ANDVARIATIONOFTHEPOREWATERPRESSUREWITHDEPTHOFSI01ANDTHEN,THEAUTHORPUTTHETRACKSYSTEMONTHESURFEROFSOIL,ANDSIMULATEDTRAINLOADASHARMONIC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117
大小: 12.02(MB)
子文件數:
-
簡介:本文以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當代繼承為出發(fā)點試圖從新的視角即建筑的“形式”本質方面來找到一條可行的道路為中國建筑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做一點自己的思考。對于“形式”的思考從柏拉圖就已經開始了柏拉圖已經意識到可見世界的背后存在著某些不變的東西柏拉圖稱之為“理性”。路易斯康被譽為“建筑詩哲”他對建筑背后的永恒之道也進行了不懈地探索。路易斯康關于靜謐與光明形式與設計以及建筑起點的思考發(fā)人深省他的工作絕不是“尋章摘句老雕蟲”式的考證和演繹而是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思考和大膽假設。本論文基于路易斯康的“形式”觀念探索建筑本質形式的范疇和表現方式在把握建筑本質形式的基礎上討論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在當代的繼承和發(fā)展的問題。論文首先論述了形式的基本構成方式即層級化的系統(tǒng)結構以及層級化形式組織的基本規(guī)律。然后從物質世界的角度論述了層級化形式組織的內在動因即資源利用的模式。并從資源的角度討論了物質本身物質屬性和物質系統(tǒng)演變的層級化形式結構。以此為基礎研究建筑形式的本質即根據人的認知經驗結構和需求組織各種物質資源成為建筑資源。建筑設計的本質就是把建筑的形式本質通過具體的手法顯示為建筑產品這涉及到認知經驗結構和需求的定位各種物質資源屬性的挖掘和組織。最后回到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繼承問題總結中國人特有的認知經驗結構和需求找到這些觀念指導下的資源利用模式并在當代語境下加以運用。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 85
大?。?3.58(MB)
子文件數:
-
簡介:施工期結構工程事故的屢屢發(fā)生給個人、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研究結構施工期的安全性問題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和經濟意義該文基于時變結構分析理論編制了計算機分析軟件該軟件可以用于指導施工單位制定更為合理的施工組織計劃避免出現施工期工程事故具有重要的意義施工期混凝土結構中的混凝土承載構件有很多尚處于低齡期該文通過一系列低齡期混凝土試塊的單軸受壓試驗研究了低齡期混凝土應力應變關系中的彈性模量、峰值應力、峰值應變和極限應變的時變表達式從而推導了低齡期混凝土的應力應變時變計算式為研究低齡期混凝土結構的內力分布以及低齡期混凝土構件的抗力發(fā)展性能提供了理論基礎針對目前在鋼筋混凝土多高層建筑中廣泛應用的框架結構體系該文運用三維有限元梁單元建立了施工期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時變分析模型模型體現了支撐在施工期臨時承載體系中的作用對代表支撐桿件的兩端鉸支梁單元通過自由度釋放的方法正確計算了支撐單元的單元剛度矩陣結合低齡期混凝土力學特性該文采用確定性的分析方法計算了低齡期鋼筋混凝土的抗力性能采用使用期結構承載力計算方法計算鋼筋混凝土構件的抗拉壓和抗剪切承載力同時采用截面條分法計算低齡期鋼筋混凝土構件的截面偏心受力的承載力為施工期結構的承載力分析提供了理論基礎基于以上的研究成果該文采用MICROSOFTVC編譯系統(tǒng)編制了基于C程序語言的施工期鋼筋混凝土結構安全性分析軟件SARCSIC軟件界面友好使用方便和現場實測數據的比較表明該文編制的軟件具有較好的計算精度可以用于工程實踐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92
大?。?3.34(MB)
子文件數:
-
簡介: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我國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zhèn)緯度309865°N經度103364°E發(fā)生里氏震級80級,矩震級79級。根據地震部門分析,該次地震是由于印度洋板塊俯沖亞歐板塊,所以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導致地震。高原物質向東緩緩流動,在高原以東沿龍門山構造帶向東面擠壓,遇到四川盆地之下的剛性地塊阻擋,造成長期積累的構造應力能量,所以,其在龍門山北川至映秀地區(qū)突然釋放。逆沖、右旋、擠壓型的斷層地震。四川特大地震發(fā)生在地殼脆性至韌性轉換地帶,震源深度為十公里至二十公里,為淺源地震,并且持續(xù)時間較長,因此破壞性巨大,影響十分強烈。包括震中五十公里范圍內的縣城,以及二百公里范圍內的各個城市。甘肅、陜西、寧夏、天津、青海、山西、北京、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湖北、重慶、湖南、貴州、云南、內蒙古、廣西、海南、廣東、西藏、江蘇、上海、福建、浙江、遼寧等全國多個省直轄市、自治區(qū)還有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甚至臺灣地區(qū)都有有明顯震感。大陸地區(qū)除黑龍江、吉林、新疆以外均有不同程度震感。其中,尤以川陜甘三省的震情最為嚴重。泰國的曼谷,越南的河內,遠至菲律賓、日本等地區(qū)均有一定震感。本文通過對汶川地震中,建筑結構的破壞情況進行研討分析,進而對2008年版及2010版抗震規(guī)范,以及混凝土規(guī)范等建筑結構常用規(guī)范的修訂變更,進行深入的學習研究。并結合國外相關經驗,對大震或巨震后建筑物的防坍塌設計進行深入的研究。1對國內外抗震研究進行深入的分析,國外的部分抗震理念相對國內有一定的優(yōu)勢,可作為借鑒及參考。2對地震中各種易損壞的結構形式的不同表現進行分析總結,對結構方案的抗震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不良的結構方案是地震損失偏大的主要原因,許多規(guī)范中明文禁止的結構方案在災區(qū)依然能夠看到。3通過地震中的表現及對新版建筑結構規(guī)范的學習,透徹分析了結構薄弱環(huán)節(jié)如預制板、樓梯等,在地震中的不良表現。結構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往往是結構的不符合規(guī)范環(huán)節(jié),易被忽略卻很容易造成大的死傷。4通過地震中建筑的實際表現,分析結構模型的擬真方案,進而優(yōu)化結構設計方案。新提出的結構優(yōu)化設計建議,在安全的基礎上可以更好的對未知破壞力進行預防和抵抗。5在建筑抗震構造措施中考慮抗連續(xù)倒塌的要求,從而達到不但滿足抗倒塌目的,使經過建筑抗震設計的建筑結構,同時具備抗御其他偶然荷載的能力。面對巨震,本文通過優(yōu)化設計模型初步解決了此次震災中出現的部分倒塌問題,為抗震設計中的部分難題,提出了新的解決途徑。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67
大小: 18.35(MB)
子文件數:
-
簡介:非規(guī)則化是當今數字信息時代下建筑空間形態(tài)設計的重要特征與發(fā)展趨勢。結構表達不僅僅是這種形態(tài)的技術支撐體現,并且更能以一種嶄新思維開拓建筑空間形態(tài)的設計創(chuàng)新。本文在詮釋“非規(guī)則”兩層含義的基礎上,結合案例分析,首先從材料特性出發(fā),分析結構載體的可被矢量化能力以及對非規(guī)則建筑空間形態(tài)的結構表達,從局部到整體、解構到整合的不同層面來具體研究結構形態(tài)對建筑空間形態(tài)的映射與拓展。論文再從結構的受力作用出發(fā),分析力流載體的重新組織分配特性;對結構重構能力如何作用以及對結構對非規(guī)則建筑空間形態(tài)的表達邏輯進行具體地闡釋。在不同的結構受力作用中,論文展開從線系要素到不同維度的網格曲面,再到空間單元對非規(guī)則建筑空間形態(tài)表達的技術分析;并通過對實際工程項目的設計過程分析以及案例對比,探討結構表達的逆向思維在設計實踐中的運用,以及結構思維對建筑空間形態(tài)設計的相互作用與拓展方向。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88
大?。?59.33(MB)
子文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