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在工程建設行業(yè)多階段、多專業(yè)的配合過程中,設計階段建筑與結構專業(yè)的信息共享與互用最為迫切和根本。在大多數情況下,建筑制圖建模與結構分析嚴重脫節(jié),基于二維圖紙低效的信息交換使得工程分析作為決策制定的依據常常沒有得到很好的發(fā)揮;在基于性能的分析中,也常常需要用到多種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對目標做一致性驗證或最優(yōu)化分析。若能在一個開放的環(huán)境下,研究多種建筑物理模型與多種結構分析模型的數據集成方法并加以實現,必將助力建筑與結構專業(yè)的信息交互,提高設計的效率,進而對與其他下游專業(yè)的信息交互產生積極影響,甚至對面向建筑物“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的擴展研究提供借鑒意義。本文以我國大型建筑設計集團協(xié)同設計過程中多種專業(yè)軟件的數據集成課題為載體,以實現AECFMARCHITECTURE,ENGINEERING,CONSTRUCTIONFACILITYMANAGEMENT領域建筑結構專業(yè)CADCAE應用軟件的數據共享與互用為突破點,基于以行業(yè)基準分類IFC為數據標準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具體內容介紹如下。1在整體構架方面論述了建筑行業(yè)CADCAE技術的發(fā)展現狀、發(fā)展瓶頸及發(fā)展趨勢。研究了國內外建筑結構模型數據共享與互用的研究成果及各自的優(yōu)缺點。確立了全文的總體技術路線,即將基于IFC數據標準的BIM核心平臺用于實現建筑與結構甚至與其他下游專業(yè)間的數據共享與互用;將基于可擴展標記語言XML的通用結構分析模型(SGF)核心平臺用于實現多種結構分析模型間的數據共享與互用;將IFC建筑物理模型與SGF結構分析模型間的數據映射用于實現上述兩個核心平臺的通信;將以SGF模型為中心的多種商用建筑結構設計分析模型的數據集成原型系統(tǒng)作為對本文提出的集成方法的應用與實踐。2在基于IFC數據標準的BIM核心平臺方面研究了IFC標準覆蓋的領域和模塊、IFC與IFCXML實現方式的區(qū)別、IFC標準的EXPRESSEXPRESSG表達、IFC產品的幾何描述、基于IFC表達的建筑模型與建筑構件、STEPIFC工具包等。研究了納入到ISOPAS16739的IFC標準核心模塊,實現了IFC數據模型關于C編程語言和EXPRESS描述語言的早聯編EARLYBINDING,并利用C編程語言實現了IFC中性物理模型文件解析器。3在基于XML的SGF核心平臺方面通過對多種代表性結構分析軟件數據模型的比較、分析和提煉,以及對STEP標準關于有限單元分析定義的研究,提出了通用結構分析模型SGF基本框架。從系統(tǒng)總信息、節(jié)點相關信息、線單元相關信息、面單元相關信息以及荷載信息等方面組建了SGF數據模型,并用C編程語言實現了SGF數據模型及其模型文件解析器。4在IFC建筑物理模型與SGF結構分析模型間的數據映射方面比較了一般建筑模型與一般結構模型的信息差異,研究了從IFC建筑模型數據文件中提取結構模型信息的方法。比較了結構物理模型與結構分析模型的差異,提出了獲取結構構件節(jié)點以及結構構件之間連接節(jié)點拓撲信息的推演方法。并用C編程語言實現了IFC建筑物理模型與SGF結構分析模型之間的雙向數據接口。5在以SGF模型為中心的多種商用建筑結構設計分析模型的數據集成原型系統(tǒng)方面對多種有代表性結構分析軟件文本模型文件特有的數據結構分別進行了剖析,提煉出用于數據互用的核心部分,并用C類實現了這些核心數據模型的數據屬性和數據操作方法。研究了SGF數據模型與多種結構分析軟件數據模型的映射技術,用C編程語言實現了SGF模型與各種商用結構分析模型的雙向單向數據接口。最后,作為對全文所提出的集成方法的應用和實踐,將圖形用戶界面GUI、結構求解器、模型編輯檢查等模塊與建筑結構模型數據集成模塊整合,實現了建筑設計與結構分析數據集成原型系統(tǒng)IFCSTRUCTUREMODELSERVER。通過工程實例,測試并驗證了本文提出的集成方法和原型系統(tǒng)的可靠性。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197
大?。?26.18(MB)
子文件數:
-
簡介: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人們對于建筑的舒適性以及節(jié)能性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各種各樣的設備在建筑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之而來的是建筑能耗也越來越高。眾所周知能源是目前各國政府共同面臨的發(fā)展難題在我國不斷發(fā)展的城市化道路上建筑的能耗問題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關注。如何降低建筑能耗、如何對建筑的能耗進行評測等一系列問題成為了我國建筑節(jié)能的重要任務。建筑圍護結構是室內和室外的物理界限是多種功能的集合體即使是原始建筑遮蔽物也努力滿足遮風避雨、保溫隔熱、遮陽通風等作用同時建筑的圍護結構也是室內與室外進行熱交換的主要途徑。建筑圍護結構綜合傳熱系數反映的是圍護結構如外墻、外窗、屋頂等的各部分傳熱系數的平均值它的大小代表了熱量通過建筑物圍護結構過程中建筑物作為一個整體對熱量傳遞的作用。因此研究圍護結構綜合傳熱系數的獲取對建筑能耗的評測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實現了室內溫度的采集系統(tǒng)、分析了室內溫度去噪方法、探討了室內穩(wěn)態(tài)溫度的獲取方式以及提出了建筑圍護結構綜合傳熱系數的獲取方法。其中室內溫度的采集系統(tǒng)是以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智能建筑省級重點實驗室無線傳感網絡為平臺采用MATLAB作為采集系統(tǒng)終端的編程語言室內溫度去噪方法利用小波變換在去噪方面的優(yōu)勢通過室內溫度特性以及噪聲特點的分析利用仿真實驗確立了小波閾值去噪法中的小波函數以及小波分辨率實驗結果表明針對室內溫度中存在的噪聲小波閾值去噪法是可行的在室內溫度去噪的基礎上為了有效的預測室內最近未來的溫度以前向神經網絡作為辨識結構使用粒子群算法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PSO作為辨識結構的參數辨識算法實現了室內溫度的辨識為室內穩(wěn)態(tài)溫度的獲取方式提供了依據實驗結果表明該辨識方法對室內溫度辨識精度較高且穩(wěn)定對室內穩(wěn)態(tài)溫度獲取與實際的穩(wěn)態(tài)溫度是相吻合的最后針對建筑圍護結構綜合傳熱系數獲取本文在建筑能耗基因理論的基礎上結合綜合傳熱系數與圍護結構各構件之間的關系分析了圍護結構綜合傳熱系數與室內穩(wěn)態(tài)溫度之間的關系提出了建筑圍護結構綜合傳熱系數獲取的方法。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對建筑圍護結構綜合傳熱系數的獲取是有效的。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70
大小: 2.51(MB)
子文件數:
-
簡介:本文以史南油田梁11斷塊沙二段油藏為例運用現代地層學、沉積學、構造地質學、儲層地質學及油藏工程學等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技術針對梁11斷塊這一復雜斷塊油藏的地質特征、開發(fā)特點以沉積學、高分辨率層序地層學、油氣儲層地質學為理論基礎和指導以巖芯及室內分析資料、測井資料等為主要依據進行沉積單元的精細劃分和對比建立高精度地層模型應用沉積界面理論進行結構要素及其接觸關系研究劃分砂體成因單元以單砂層為單元進行精細沉積微相研究建立沉積模型以重點單砂層為對象對單砂體及其內部各結構單元非均質性及空間展布規(guī)律等進行研究深入探討儲層非均質最后探討儲層內部建筑結構及其非均質性對剩余油的控制及影響為下一階段的油藏數值模擬提供可靠、準確的地質模型和參數充分利用取心、密井網及豐富的生產動態(tài)等資料深化儲層在平面及縱向上的內部建筑結構認識建立精細的地質模型探詢剩余油在單砂層規(guī)模、沉積微相、儲層內部結構要素或成因單元規(guī)模上的分布及控制因素為油田下一步開發(fā)方案調整、進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依據同時通過該項目的研究力求在精細儲層描述方法、儲層精細地質模型等方面有所突破進一步提升斷塊油藏開發(fā)水平及效益并為相似地區(qū)研究提供經驗和幫助。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90
大小: 3.4(MB)
子文件數:
-
簡介:隨著21世紀經濟全球化的加速一種新興的建筑類型會展建筑應運而生它以其獨有的經濟功能被全世界各地納入其經濟活動中并廣泛的興建。隨著會展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在各種建筑技術創(chuàng)新及發(fā)展的背景下會展建筑的規(guī)模和空間跨度不斷加大。在大跨度建筑空間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結構技術的依托和設計思路是極為重要的它以承載功能為基礎圍合了不同形態(tài)的建筑空間并且在其視覺空間中具有一定的表現力和創(chuàng)造力。我國會展建筑吸取國外會展建筑的實踐經驗存空間的創(chuàng)作上尋找新意和獨特性。對于具有大跨度空間特征的會展建筑來說利用結構的設計語言可以開拓其創(chuàng)作思路和視野。本文結合實際項目中所獲得的一些設計經驗和思考以會展建筑中的展覽空間為研究對象重點分析結構作為大跨度空間的設計語言包括其功能空間和視覺空間的創(chuàng)作以及其綜合價值的實現。從實際出發(fā)結合眾多會展建筑案例和實際項目分析當下國內會展建筑設計的特點和問題從中總結出類似大跨度展覽空間結構設計的創(chuàng)作要點和設計手法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為現代會展建筑設計以及相關的大跨度建筑提供新的設計視角和實踐參考。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122
大?。?5.13(MB)
子文件數:
-
簡介:文章的理論核心在于力圖從一系列較為新穎的角度探索建筑語言的相關問題根據問題的逐步深入有四個議題被一一展開通過在概念基本存在特征結構三個層面上的嚴格對比論文提出建筑是一種視覺形象語言進而發(fā)現人們必須借助音文語言來理解掌握運用視覺形象語言其次通過對人腦思考機制的分析總結出建筑語言具有精確達意和模糊達意的特征并以此為基礎提出將建筑語言分為敘述性語言和描繪性語言人們將在詞匯意義組合意義引伸意義三個層次上理解建筑語言的觀點該議題致力于將建筑語言與音文語言連為一體既是貫穿論文始終的抽象理論基礎之一也是理論創(chuàng)新點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169
大小: 10.4(MB)
子文件數:
-
簡介:消能減震技術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結構抗震手段,越來越受到結構工程師的青睞。在設計中,工程師們常采用彈性時程分析法來計算結構在多遇地震下的響應同時,采用彈塑性時程分析方法進一步分析結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響應,這就要求對結構模型進行繁瑣的前處理、大量的計算和對分析結果進行復雜的后處理。工程設計實踐表明,在結構中應用靜力彈塑性分析方法可以提高設計效率,簡化設計過程。靜力彈塑性方法可以有效地對結構抗震性能進行分析和評估,且能預測結構在罕遇地震下潛在的破壞機制,找出相應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使設計者能夠對局部薄弱環(huán)節(jié)采取有效加強措施。然而,對于設置速度相關型阻尼器(如黏滯流體阻尼器)的減震結構,在推覆過程即進行靜力彈塑性計算過程中,結構不產生速度,阻尼器不出力,這樣就無法考慮阻尼器對結構的影響,這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因此,靜力彈塑性方法在減震結構中的應用受到了很大限制。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提出了適用于建筑結構減震設計的擬靜力彈塑性分析方法,通過結構“大震彈性”時程分析方法與靜力彈塑性方法相結合,全面考慮了靜力彈塑性計算過程中阻尼器對結構的影響。該方法是一種近似方法,在滿足靜力彈塑性方法的所有假定的基礎上,靜力推覆的目標位移采用“大震彈性”時程分析結果的結構頂點位移平均值靜力推覆的加載模式采用“大震彈性”時程分析得到的各樓層加速度荷載平均值同時采用帶軸力鉸的桿單元來模擬推覆過程中的阻尼器。本文從一黏滯阻尼器框架結構中選取一榀平面框架作為算例,分別采用擬靜力彈塑性分析方法和彈塑性時程分析方法對其進行分析計算,通過對比兩種方法的計算結果,驗證了擬靜力彈塑性分析方法的可靠性。本文還將這種方法應用在實際工程(黏滯阻尼器框架結構、黏滯阻尼器框架剪力墻結構)中,并對分析結果作了相應的驗證,進一步體現了擬靜力彈塑性分析方法在減震結構分析計算中的優(yōu)越性。該方法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結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響應,如結構塑性開展情況、結構位移情況、結構中阻尼器出力等,能夠使設計人員及時發(fā)現結構中的薄弱位置,并對阻尼器相關構件的強度進行校驗。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111
大?。?17.76(MB)
子文件數:
-
簡介:中圉分類號畝緩;單位代號11903學號L02721012上海大學⑧碩士學位論文SHANGHAIUNIVERSLTYMASTER’STHESIS作者曾玉山學科專業(yè)結構工程導師宋少滬完成日期20054上海大學碩士學位論文ABSTRACTPERFORMANCEBASEDSEISMICDESIGNOFBUILDINGSWILLBECOMECURRENTPUSHOVERANALYSISANDNONLINEARTIMEHISTORYANALYSISAREMAINMEANSOFPERFORMANCEBASEDSEISMICDESIGNINTHISPAPERPUSHOVERANALYSISHASBEENSTUDIEDMOREPROFOUNDLYBASEDONPREVIOUSRESEARCHESANDTHEMETHODOFSTATICNONLINEARFINITEELEMELHTANALYSISINORDERTOENHANCETHEACCURACYOFPUSHOVERANALYSIS,ABARELEMENTMODELWHICHREFLECTSSTRUCTURALSECONDORDEREFFECTHASBEENPRESENTED,ANDTHERELATEDPROCEDURESHAVEBEENPROGRAMMEDTHEFOLLOWINGAREPRIMARYCONTENTSANDRESULTSOFTHEPAPER1WITHSUMMARIZINGANDSTUDYINGTHECORRELATIONALCONSTITUTIVERELATIONSOFREFORCEDCONCRETENONLINEARELASTICTHEORYANDELASTICPLASTICTHEORYARCANALYSISEDDETAILEDLYANDTHEELASTICCONSTITUTIVERELATIONSALEEDUCEDWHICHOFFERBASISFORANALYSINGMFOREEDCONCRETEOFTALLBUIDINGS2IN也EDERIVINGOFSTIFFNESSMATRIXOFNONLINEARBEAMELEMENTTHEPAEFFECTOFBUILDINGSTRUCTURESISTAKENACCOUNTBYINTRODUCINGTHEQUADRATICTERMSINGEOMETRICEQUATIONSWHICHEXECTLYREFLECTSTHEEFFECTOFTHEGEOMETRICNONLINEAR3WALLELENAANTMODELISACQUIREDBYADDINGNONLINEARSHEARSPRINGINTOBEAMELEMENTTHISWALLELEMENTCANSIMULTANEOUSLYCONSIDERBENTAXIAL&SHEARDEFORMATION4INORDERTOSEARCHFORTHESOFTENINGSTAGEOFTHESTRUCTURE,THISPAPERUSESNEWTONRAPHSONITERATIONANDARELENGTHMETHODTOSOLVENONLINEAREQUATIONS5THENONLINEARFINITEDEMENTPUSHOVERANALYSISPROGRAMOFPLAINRCFRAMEISWORKEDOUTTHEVERIFICATIONANDANALYSISOFACTUALBUILDINGSARECARRIEDOUTBYUSINGTHEPROGRAMSTHERESULTSSHOWTHATTHENONLINEARMETHODOLOGYPRESENTEDINTHEPAPERISRELIABLEANDEFFECTIVEKEYWORDPUSHOVERANALYSIS,PAEFFECT,PERFORMANCEBASEDSEISMICDESIGN,NONLINEAREQUATIONSⅥI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85
大小: 2.62(MB)
子文件數:
-
簡介:由于山地建筑結構依山坡而建,坡臺地地形的復雜性決定了山地建筑結構地震動輸入問題的特殊性。目前的研究及規(guī)范僅局限于對臺地地震動譜特性影響規(guī)律的分析和研究,而未明確斜坡上山地建筑結構設計地震動輸入參數的取值。其實質問題就是研究坡地地形對地震動的影響。因此,本文主要以坡地地形為研究對象,展開坡地地形對地震動PGA及譜特性影響規(guī)律的研究,為山地建筑結構提供合理的設計地震動參數。具體研究內容及主要結論如下一、建立不同坡高及不同坡角的均質粘彈性坡地計算模型,選取水平向強震加速度記錄29條,豎向強震加速度記錄12條,運用ANSYS有限元分析軟件進行動力時程分析,通過分析得到坡地地形對水平和豎向地震動PGA的影響規(guī)律。二、研究坡地地形對地震動譜特性的影響規(guī)律。分析出水平波和豎向波入射時,不同坡地模型目標點的平均Β譜和特征周期變化規(guī)律及不同坡高和坡角的坡地上各點的最大譜比目標點ΒMAX標準點ΒMAX規(guī)律。三、得到在水平波和豎向波入射下不同坡高和坡角的坡地上各點的最大譜比地震影響系數最大值的回歸公式。坡地建筑結構的設計地震動系數ΑMAX可按最大譜比回歸公式調整。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 81
大小: 3.32(MB)
子文件數:
-
簡介:我國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當前又進入了一個地震的活躍期。近年來,我國陸續(xù)發(fā)生的大小不斷的地震對中小學的校舍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震害,尤其是抗震能力相對較弱的砌體結構的中小學建筑。特別是“汶川地震”給中小學建筑造成的嚴重震害,更是引起了國內外的學者的高度重視。論文針對我國中小學建筑砌體結構的抗震評估,主要開展以下幾項工作首先本文結合我國的國情,介紹了我國目前的中小學建筑常用的幾種結構形式,對“汶川地震”中學校建筑的破壞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給出了各類結構的學校在地震中主要破壞形式,井總結了發(fā)生破壞的主要原因。其次通過對國內外學者所提出的各種分析計算模型的總結和對各種模型的特點和適用范圍的討論,最終認為等代框架模型與其它模型相比更適用于砌體結構的靜力非線性分析。同時考慮到砌體結構中小學教學樓橫向和縱向墻體的不同特點,分別采用不同的模型來模擬這兩種墻體。另外依據國內外關于結構抗震性能水平的劃分的研究資料,得出砌體結構抗震性能水平的劃分方法。根據砌體墻片的實驗數據的統(tǒng)計結果和它在不同工作階段的特點和變形特征,提出用層間位移角限值作為砌體結構的抗震性能評估指標。最后利用SAP2000有限元軟件,根據本文提出的分析模型的建立方法,用靜力非線性PUSHOVER分析方法對砌體結構的中小學教學樓進行抗震能力分析,并對結構的抗震能力做出評估。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65
大?。?10.71(MB)
子文件數:
-
簡介:伴隨著建筑學的發(fā)展對人文性與技術性的探討一直是人們廣泛關注的重要課題。建構理論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建筑中技術與藝術、結構與形式的相關性。在當下創(chuàng)新意識向生產效率妥協(xié)的行業(yè)背景中對結構要素的思考趨向于選擇性的模式化偏離了結構設計的本質。因此本文試圖從建構理論的視角出發(fā)通過對結構基本原理和相關概念的深刻剖析在思想和手法層面探討出結構策略的創(chuàng)新潛力同時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師和結構工程師對他們所持的觀點、作品以及合作方式進行總結歸納以期在學科分離的當代語境下為設計師提出一種具有可操作性的實踐方式并呼吁整體性的結構設計策略。文章以結構的力學原理為分析切入點繼而引出結構設計的本質即力流的改向。通過對結構與空間相關性的思考打破了結構僅作為構造要素的單一屬性強調了美學要求和構造要素的一致性并以對傳統(tǒng)思維中結構合理性的再詮釋拓展了結構設計的概念邊界把結構設計要求重新放置回大的建筑概念中同其他設計要素并置得出一種整體性的結構設計策略。在實踐層面通過對設計過程中建筑師和結構工程師具體工作方式的總結反思了雙方對待結構問題時所持的消極態(tài)度基于得出的理論結果呼吁設計師在工作中更為積極的交流配合以細致靈活的態(tài)度實現技藝交融的整體性建筑。文章最后對全文在思想和實踐兩個層面的論述進行總結消解了慣性的結構思維定式從而拓寬了結構設計邊界并指出正因為在建筑的多元化體系中一種追求創(chuàng)新和詩意表達的建筑類型存在客觀的證明了建筑與結構學科知識體系再融合的必要性和趨向性。全文共約57600字89幅圖6張表格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107
大?。?4.36(MB)
子文件數:
-
簡介:廣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地下室埋深對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筑結構地震反應的影響姓名賈祚威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結構工程指導教師彭修寧20110629SEISMICINNUENCEOFBASEMENTDEPTHFORRCHIGHRJSEBUILDINGS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OURECONOMY,APLENTYOFHIGHRISEBUILDINGSHA、廠EBEENBUILTINMANYCITIESNOWADAYS,FORMANYBUILDINGS,HI曲RISEBUILDINGSDUETOCIVILAIRDE氨MSEPROJECTS,PARKINGGAMGEORBUSLNESSTUNCTLONNEEDSAREONEN●●’,’O●I’EQUIPPEDWITHBASEMENT,SOMEWITHSEVERALL妁,ERSOFBASEMENT,OREVENTHEPR甸ECTEDAREAOFTHEBASEMENTAREGREATERTHANOFTHEUPPERSTMCTUREFROMTHEPERSPECTIVEOFARCHITECTURALDESIGN,THEBASEMENTCANBEUSEDASUNDE瑪ROUNDPARKINGGARAGE,EQUIPMENTROOM,STORAGE,ORFORCIVILAIRDEFENSEPROJECTS,ANDONMEGROUNDITCANBEUSEDFORGREENCONSTRUCTIONFROMTHEPERSPECTIVEOFSTRUCTLLRALDESIGN,INCREASEINBASEMENTL邳,ERSMAKESTHEFOUNDATIOND印THINCIEASEDANDTHEADDITIONALSTRESSINSOILDECIEASED,IT’SALSOGOODFORSTRENGTHENINGOVERAUSTABILITYOFTHESTMCTUREANDIINPROVING如NCTIONOFOVE咖MINGREPORT舶MTHEEARTH1UAKESHOWSTHATBUILDINGSWITHBAS鋤ENTHAVESHOWNGOODSEISMICPERFORMANCEWHENEARTHQUAKEOCCURSINTHES鋤∞SOILLAYER,WITHTHED印THOFTHEBASEMENT,THEFOUNDATIONDISSIPATIVEENE瑪YOFTHESOILSTMCMREINTERACTIONINCREASESINOMERWORDS,WIMTHEBASEMENT1EPTHINCREASES,MESEISMICENERGYINPUTTINGTOTHESTNLCTUREREDUCESTHATISTOSAY,DIFFERENT1AYERSOFBASEMENTPLAYDIFFERENTIMPACTONTHESEISMICPERFOMANCEOFRCHIGHRISEBUILDINGSINDIFFERENTVENUE,THEII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61
大?。?9.91(MB)
子文件數:
-
簡介:現代建筑物日益向超高層及大跨度方向發(fā)展。對于這些大尺度建筑結構,地震、強風、海浪等振動荷載作用成為影響其正常使用和極限承載的關鍵因素。建筑物的抗振問題是土木工程領域的重大課題。利用結構及材料本身耗散能力的傳統(tǒng)被動抗振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難以保證自然災害下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難以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生活環(huán)境要求。結構主動半主動振動控制方法具有效果好、適應性強等潛在的優(yōu)點,成為建筑結構抵抗地震、風等振動荷載作用的一種重要的新途徑。目前,土木工程結構主動半主動控制的研究及應用主要采用的是集中控制策略,即建立結構整體控制模型,在結構的某一位置設立中央處理器,結構的全局振動響應信號作為中央處理器的輸入,結構的各控制裝置的控制作用信號作為中央處理器輸出。對于大尺度建筑結構,振動控制模型的自由度很大,安裝的傳感器及控制器也較多,大尺度建筑結構振動控制問題成為一個復雜的大系統(tǒng)控制問題。集中控制策略在處理這些復雜的大系統(tǒng)時計算及存儲將面臨“維度災難”及較大的控制時滯影響,而且當局部觀測器或部分控制器出現故障時,基于全局信息的集中控制可能面臨失控的后果,控制的可靠性面臨挑戰(zhàn)。分散控制策略將整個大尺度結構系統(tǒng)分解為若干偶聯低階子結構系統(tǒng),各子結構設有各自的控制器,主要根據子結構上的局域狀態(tài)設計控制力。穩(wěn)定的分散控制可以解決集中控制策略的上述問題,對大尺度建筑結構進行振動分散控制理論與計算方法研究是十分必要和緊迫的。本文在大系統(tǒng)結構振動分散控制方法的基礎上,對建筑結構振動分散控制進行理論分析和計算方法的研究,建立了建筑結構基于滑模理論的分散控制方法和基于多級遞階理論的分層分散控制方法,研制了相應分散控制程序。數值模擬顯示本文所提分散控制方法對建筑結構振動響應有較好控制效果,分散控制器對于建筑結構整體具有穩(wěn)定性。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總結如下1基于大系統(tǒng)分散控制思想,對大尺度建筑結構給出一種分解方法。將大尺度建筑結構系統(tǒng)解耦為多個低維度子結構系統(tǒng),子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視為子結構模型的干擾廣義力,在有效控制下該干擾力有界。大尺度建筑結構振動控制模型等效為有界干擾力作用的子結構分散控制模型。2將滑模變結構理論單位向量非線性控制方法應用于建筑結構分散控制中。利用滑模理論的抗干擾條件,設計具有全局穩(wěn)定的子結構滑動模態(tài)軌跡分析并得到使用子結構系統(tǒng)局域狀態(tài)信息實現全局穩(wěn)定的控制力條件建立了穩(wěn)定的準滑模形式的分散控制格式。3給出建筑子結構非每層布置控制器的一般情況分散滑??刂频脑O計過程。采用奇異值分解SVD的方法對控制力作用矩陣進行變換,得到滿足滑模控制要求的狀態(tài)方程簡約型。4建立了基于部分位移、速度輸出信息的分散滑??刂品椒?。分析了輸出坐標下子結構穩(wěn)定滑模的存在條件,得到輸出坐標下子結構穩(wěn)定滑模面方程,建立了基于輸出信息的建筑結構分散控制格式。該方法避免了輸出信息下滑模設計所需的復雜坐標變換,簡化了基于輸出的穩(wěn)定滑模設計。對穩(wěn)定滑模設計和控制力設計統(tǒng)一采用線性矩陣不等式方法LMI,簡化了設計參數的選擇。5建立基于位移輸出信息的建筑結構分散滑??刂品椒āa槍ο到y(tǒng)的維數、相關系統(tǒng)矩陣不滿足滑模設計的限制條件,引入輔助狀態(tài)變量形成擴充的子結構狀態(tài)方程。分析并得到使用子結構系統(tǒng)局域狀態(tài)信息實現全局穩(wěn)定的控制力動態(tài)條件,實現分散控制的全局穩(wěn)定。6針對建筑結構分散滑??刂瓶垢蓴_條件不滿足的一般情況,將H∞優(yōu)化控制方法用于建筑結構分散滑模設計,以線性矩陣不等式方法LMI進行求解,得到具有一定性能指標的穩(wěn)定滑模運動。7基于大系統(tǒng)多級遞階理論,建立大尺度建筑結構輸入分層分散控制模型,采用局部控制器和全局控制器的多級控制方法達到閉環(huán)大系統(tǒng)的分散穩(wěn)定。用H∞控制方法得到建筑結構各獨立子結構的局部控制器,使每個子結構系統(tǒng)穩(wěn)定并滿足干擾力影響的性能指標。將子結構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性質集結為一個標量LYPUNOV函數,根據整體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條件設計全局控制器。討論了全局控制器由部分狀態(tài)反饋的設計方法。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184
大?。?13.57(MB)
子文件數:
-
簡介:能源危機已成為目前世界各國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我國城鎮(zhèn)化的迅猛發(fā)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相應提高導致了我國的建筑總能源消耗量大幅度地增長建筑消耗量占社會總能耗的比例持續(xù)遞增。在此情況下建筑節(jié)能勢在必行可持續(xù)發(fā)展、建筑節(jié)能就成為發(fā)展綠色建筑的必經之路。本文選擇了西安地區(qū)的居住建筑節(jié)能65%前提下的圍護結構經濟性分析。西安屬于寒冷采暖地區(qū)圍護結構的耗熱量占有70的比例這無疑是冬季采暖耗能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如何改善或者如何在設計階段規(guī)避這個問題也是學者們多年研究的重點。可是在理論不斷充實的同時實際中這些理論與措施并沒有得到很好地應用導致這樣的結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經濟因素。節(jié)能建筑的初始投資成本大于非節(jié)能建筑初始投資中增加的增量成本造成了投資者在選擇方案時尷尬的處境。本文通過對西安地區(qū)居住建筑非節(jié)能建筑圍護結構、節(jié)能改造后的建筑圍護結構以及新建建筑的圍護結構進行能耗量與耗煤量指標的計算得出不同節(jié)能效果的建筑對能源煤的實際消耗量并引入狹義的全壽命周期理論從一次性成本投入和后期運營投入兩方面的綜合評價對非節(jié)能建筑圍護結構、節(jié)能改造建筑圍護結構以及新建節(jié)能建筑圍護結構的初始投資成本費用橫向進行對比并對全壽命周期內的后期運行成本費用進行橫向對比通過典型例證證明節(jié)能改造建筑在全壽命周期內的成本低于非節(jié)能建筑新建節(jié)能建筑在全壽命周期內的成本也低于節(jié)能改造建筑的結論。本文希望通過具體的論證及計算能夠證明因建筑節(jié)能所發(fā)生的增量投資成本并不是人們所理解的額外費用而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費用相應的增量投資成本也會帶來相應的增量效益。并提出改善建議希望可以通過這些建議的提出與增量效益理論使更多的企業(yè)以及投資者關注促進節(jié)能建筑的發(fā)展。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79
大?。?20.02(MB)
子文件數:
-
簡介:為人們俗稱的大屋頂建筑就是具備近現代功能的仿中國傳統(tǒng)形式的仿古建筑也稱為“民族形式建筑”。上世紀五十年代建了大批的仿古建筑使用的是木屋架與檁條、椽條、木望板構成的空間結構經過六十年的使用木質構件的個別部位出現腐蝕、干裂等現象需要對整體結構進行加固、維修并對其結構進行重新的驗算本文的以建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某教學實驗樓木質屋蓋結構為例開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調查了并統(tǒng)計了木屋蓋結構的損壞情況如干裂、腐爛、結構設計缺陷等并針對不同的損壞情況提出了改造方法。研究發(fā)現雖然經過較長時間的使用其主體結構大部分仍能保持承載能力僅有局部發(fā)生損壞經過簡單的維修仍能夠正常使用。2、應用數值分析軟件ANSYS對多榀屋架結構進行了靜力分析屋架整體結構在設計載荷作用下內部應力均較小符合設計要求。3、選取三個典型的多榀空間屋蓋結構對其在地震作用下的響應分別進行了模態(tài)分析、譜分析和時程分析在時程分析中分別計算了屋架結構在三種地震波天津波、遷安波和人工波作用下的響應。計算表明即使在強震的作用下屋蓋結構只會發(fā)生局部損壞符合建筑抗震設計的要求。4、使用流體力學分析軟件FLUENT對單檐和重檐大屋頂式仿古建筑在風作用下的屋面各點的壓力分布進行了計算并對此時的屋蓋結構受力進行了分析。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94
大?。?3.63(MB)
子文件數:
-
簡介:21世紀之初,隨著我國城鄉(xiāng)建設進入高速發(fā)展階段,新農村建設的發(fā)展也越來越受到關注。而我國農村住宅因其量大面廣、持續(xù)高能耗狀況已經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國家在“十一、二五”期間也大力倡導新農村住宅節(jié)能建設。因此,研究如何提高農村住宅的節(jié)能問題,對進一步加強能源的高效利用、環(huán)境保護有著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本文從農村住宅的節(jié)能標準、技術手段等方面的研究入手,采用現場觀測、實地訪查農戶的方法,通過對豫南地區(qū)農村傳統(tǒng)住宅和現代集體農莊的形態(tài)、特征、建筑材料、功能布局和室內熱環(huán)境等進行了全面的調研分析,掌握了該地區(qū)農村住宅的基本節(jié)能狀況;并對所獲得的調研結果進行了充分地梳理、歸納、分析,找出了影響農村住宅節(jié)能的主要因素;另外還根據有關熱工設計規(guī)范計算出常用門窗、墻體、遮陽等一系列熱工參數,提出了在豫南地區(qū)農村住宅中適用的窗墻比、窗戶種類、遮陽形式和屋面保溫隔熱等節(jié)能改善措施。為了準確掌握當地農村的節(jié)能現狀,本課題組還對當地典型農戶房屋的節(jié)能性進行了深入的剖析研究,分析它的熱工性能,對比它與傳統(tǒng)住宅的優(yōu)劣之處,得出了豫南地區(qū)適用的理想住宅節(jié)能優(yōu)化方案。并對該方案的經濟性和運行效果進行了建筑造價與能耗的理論計算。結果表明采用該方案后每平方米的建筑造價雖然增加了約169%,但是室內熱環(huán)境狀況卻得到極大的改善,而且使建筑每平方米傳熱耗熱量降低了37%,使農村住宅的節(jié)能效果也初步達到了30%。從而驗證了該方案在豫南農村地區(qū)推廣的適用性和可行性,為今后的新農村集體農莊建設提供了一定的工程參考價值和應用推廣前景。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 84
大?。?7.78(MB)
子文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