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顯微鏡下腸炎—共識,Microscopic enteritis-- consensus,顯微鏡下腸炎,小腸 營養(yǎng)物質和微量營養(yǎng)素的缺乏 結腸 慢性水樣腹瀉 患病率 48~219/100000不等 常見于老年人,發(fā)病年齡53~69歲,女性多見,內鏡下肉眼觀察腸道黏膜大致正常而病理活組織檢查可見特異性改變的一組臨床病理綜合征。,,,2015布加勒斯特共識:顯微鏡下腸炎,2015AGA指南:顯微鏡下結腸炎的藥物治療,,,參考文獻,
2、,,21位病理學專家、胃腸病學專家,超過75%的小組成員持共同意見,,,2015布加勒斯特共識,共20條共識意見:包括定義、診斷、治療等,,,,,5,2015布加勒斯特共識,,,,,,,病因學,定義,臨床表現,治療,診斷,,,,,6,定義,,,顯微鏡下腸炎是指腸道顯微和/或亞顯微結構變化從而影響腸道功能的一種病理狀態(tài),可導致微量營養(yǎng)素缺乏(贊同率95%),,顯微鏡下腸炎是許多炎癥狀態(tài)時黏膜異常的早期階段,可見于不同病因引起的腸道炎癥表
3、現中。,,,,,7,定義,,,病理變化可以從輕度腸病亞顯微結構異常[腸上皮細胞改變,微絨毛縮短,并增加T細胞受體(Marsh 0)]至顯微結構變化[增加IEL計數(> 20 / 100個腸上皮細胞)和/或隱窩增生(MarshⅠ-Ⅱ)](贊同率100%),A:顯微鏡腸炎,HE染色,10x;B:CD3染色,10XC:CD3染色,40X;D:不同程度的病理模式圖,注:IEL為黏膜表層上皮間淋巴細胞(intraepithelial l
4、ymphocytes),,,,,8,病理分型,,,,,,I E L 數 增 多 ,表 現 在 每 1 0 0 個 表 層 上 皮 細 胞 間 淋 巴 細 胞 > 2 0 個(正常<7/100個上皮細胞),免疫組織化學證實為CD8、 CD3、CD45RO陽性T淋巴細胞增多。常伴有隱窩上皮內淋巴細胞增多。,固有層炎性細胞浸潤。表現為固有層明顯增多的淋巴細胞、漿細胞、嗜酸性細胞、肥大細胞、單核細胞、中性粒細胞。,上皮表面完整性破壞
5、,上皮變扁平、缺失或分離。隱窩結構輕度變形或正常,有時可見繼發(fā)的黏蛋白缺失和黏膜萎縮,通常不累及直腸。,淋巴細胞性結腸炎(lymphocytic colitis, LC),注:IEL為黏膜表層上皮間淋巴細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9,病理分型,,,,,,上皮下膠原帶增寬,寬度>10 µm(7~80 µm),正常上皮下膠帶寬度約3 µm。上皮下膠原帶呈彌漫性
6、不連續(xù)分布,以近端結腸多見, Masson染色上皮下膠原帶呈綠色。膠原帶的寬度可通過與附近淋巴細胞核直徑(5~7 µm)或紅細胞直徑(6~9 µm)比較來估計。,膠原帶內可見炎性細胞和成纖維細胞浸潤及蜷曲的毛細血管。,免疫組織化學技術證實上皮下膠原帶由Ⅵ型膠原和明顯增多的黏蛋白組成,而非正常結腸黏膜的Ⅳ型膠原沉積。,膠原性結腸炎(collagenous colitis, CC),注:IEL為黏膜表層上皮間淋巴細胞(
7、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特征:上皮下膠原帶增寬,不要求IEL數一定>20個/100個表層上皮細胞,,,,,10,病因學,,,顯微鏡下腸炎是一種多因素引起的炎癥過程,可能是由于麩質不耐癥、感染(包括幽門螺桿菌等)、藥物和其他全身性炎癥過程引起的。(贊同率100%),,,麩質相關疾病,感染:HP、寄生蟲等,,藥物治療:NSAIDs、阿司匹林等,,系統(tǒng)性炎癥狀態(tài):結節(jié)病、IBD等,,自身免疫性疾?。侯愶L濕性
8、關節(jié)炎等,,,,,11,病因學,,,與顯微鏡下腸炎相關的麥麩相關疾病包括最小肉眼變化的克羅恩病、麥麩不耐癥、非麥膠腸病性麥麩敏感癥。(贊同率83%),,顯微結構異常可能預示或至少提示慢性炎癥性疾病的早期階段,包括炎癥性腸病和顯微鏡下結腸炎。(贊同率93%),,麩質相關疾病,,系統(tǒng)性炎癥狀態(tài):結節(jié)病、IBD等,,,,,12,造成吸收不良的機制,,,吸收不良與局部和全身抑制微量營養(yǎng)素攝取的細胞因子的活化相關。(贊同率80%),,吸收不
9、良與小腸微觀/宏觀的長度不相關。(贊同率80%),,,,,13,診斷,,,,,對可疑病例來說,顯微鏡下腸炎潛在的病因診斷依賴于詳細的病史和檢查。(贊同率93%),病史中應特別注意任何慢性炎癥性疾病、藥物治療和飲食改變的影響。(贊同率100%),當存在Marsh0-Ⅱ級黏膜病理變化,加上臨床癥狀、血清學檢驗等結果,有或沒有特異的病因學證據時,可考慮診斷顯微鏡下腸炎。(贊同率100%),,檢查應包括肝、腎、骨骼的查體,血常規(guī)、血清維生素B
10、12、葉酸、鐵、甲功、血清免疫球蛋白、幽門螺桿菌(糞或血液抗原檢測)和HLA分型。(贊同率100%),,,,,14,診斷,,,,,對于顯微鏡下腸炎來說,胃鏡檢查需注意從十二指腸降段開始多點活檢(至少4點),用以排除乳糜瀉、幽門螺桿菌感染及淋巴細胞性胃炎等。(贊同率100%),顯微鏡下腸炎可以在具有遺傳易感的患者中進展為顯性乳糜瀉。(贊同率93%),其他檢查包括結腸鏡檢查,腸鏡檢查中應盡量進入回腸末段,并多點活檢。(贊同率80%),,,,
11、,16,治療方法,,,,,在麩質不耐癥中,飲食回顧和無麩質飲食是最重要的干預手段。(贊同率100%),在顯微鏡下腸炎的治療中,任何腸道的感染,包括幽門螺桿菌都應根除。(贊同率93%),顯微鏡下腸炎的治療依賴于其病因。(贊同率100%),,,,對病情的隨訪和重復的消化道內鏡檢測對確認治療的反應很重要。(贊同率87%),如治療后癥狀持續(xù),應考慮重復評估,包括內鏡檢查和活檢。(贊同率87%),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任何與顯微鏡下腸炎相關的藥物都應
12、該停止(包括NSAIDs、阿司匹林和血管緊張素Ⅱ抑制劑等)。(贊同率93%),,,美國胃腸病協會(AGA)發(fā)布的一項新的關于顯微鏡下結腸炎藥物管理的研究指南,支持布地奈德用于誘導的一線方案,在適當的時候,可用于維持治療。藥物治療目標:為了緩解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同時降低藥物相關的不良影響,,,2015AGA指南:顯微鏡下結腸炎的藥物治療,,,,,18,具體建議,,◆對于有癥狀的患者來說,在誘導臨床緩解上,布地奈德治療是優(yōu)于不治療,或
13、者美沙拉嗪治療的。 6項隨機臨床試驗的薈萃分析顯示,在誘導緩解的5項研究中,布地奈德治療對患者有明顯的受益,并且可達到組織學愈合,其中2項研究也顯示了生活質量的改善,雖然差異沒有達到統(tǒng)計學意義。 一般治療8周后,可考慮停藥,停藥后三分之一的患者在不用藥的情況下可以維持無癥狀的狀態(tài),以減輕藥物的長期成本問題?!粼谟邪Y狀而布地奈德治療不可行的患者中,為了誘導臨床緩解,美沙拉嗪,水楊酸鉍,或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