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危重癥患者體查,ICU 翟小金 2015.4,神經系統檢查,一、眼征:光照一側眼的瞳孔,引起兩眼瞳孔縮小的反應稱為瞳孔對光反射。光照側的反應稱直接反射,光未反射側的反應稱為間接對光反射。瞳孔反射的通路如下:視網膜→視神經→視交叉→視束→上丘臂→頂蓋前區(qū)→兩側動眼神經副核→動眼神經→睫狀神經節(jié)→節(jié)后纖維→瞳孔括約肌收縮→兩側瞳孔縮小。,,瞳孔對光反射在臨床上有重要意義,反射消失,可能預示病
2、危。但視神經或動眼神經受損,也能引起瞳孔對光反射的變化。例如:一側視神經受損時,信息傳入中斷,光照患側眼的瞳孔,兩側瞳孔均不反應;但光照健側眼的瞳孔,則兩眼對光反射均存在(此即患側眼的瞳孔直接對光反射消失,間接對光反射存在)。又如:一側動眼神經受損時,由于信息傳出中斷,無論光照哪一側眼,患側眼的瞳孔對光反射都消失(患側眼的瞳孔直接及間接對光反射消失),但健側眼的瞳孔直接及間接對光反射均存在。(系統解剖學第8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
3、一側瞳孔散大\固定:改側動眼神經受損,常見于鉤回疝2.雙側瞳孔散大\固定:中腦受損\腦缺氧\阿托品中毒等3.雙側瞳孔針尖樣縮小:腦橋被蓋損害等(如:腦橋出血\有機磷農藥中毒\嗎啡中毒)4.一側瞳孔縮?。篐orner征(如延髓背外側綜合征或頸內動脈閉塞),,二、眼球位置:可推測腦神經受損1.眼球內收或外展障礙:指示該側動眼神經或外展神經癱瘓2.雙眼分離:說明雙動眼神經受損3.眼球內聚:提示雙外展神經受損,,三、錐體束征檢查:面
4、神經—面肌運動—支配面部表情?。ㄓ^察額紋\眼裂\鼻唇溝\口角是否對側)檢查方法:囑病人做皺眉,閉眼、露齒、鼓腮及吹口哨動作。1.周圍性面癱—(可由寒冷刺激,耳部或腦膜感染、聽神經纖維瘤等引起)眼裂上\下表情肌癱瘓:換側額紋\眼裂消失\鼻唇溝變淺或消失\伸舌時舌頭偏向患側。健側與患側相反。2.中樞性面癱(反應腦干、內囊、皮層病變,變,常見于腦血管病變、腫瘤或炎癥等)—眼裂以下癱瘓:雙側額紋存在,患側眼裂以下癱瘓,鼻唇溝變淺或消失\伸
5、舌時舌頭偏向患側。,,四、舌下神經損傷1.核下性病變:伸舌偏向病側,伴該側舌肌萎縮2.雙側麻痹:舌不能伸出口外3.核上性損害:可見肌束顫動。,,五、疼痛反應1.用力壓眶上緣或胸骨,判斷昏迷患者疼痛反應,定位腦功能障礙水平或判斷昏迷程度。單側或不對稱性姿勢反應,對側大腦半球或腦干病變,健側上肢防御反應,病側無,面部疼痛表情可判斷有無面癱。2.去皮層強直:上肢屈曲或下肢伸直,與丘腦病變或大腦半球占位病變從上方壓迫丘腦有關。去腦
6、強直:四肢伸直或肌張力增高或角弓反張,提示中腦功能受損,腦功能障礙更嚴重。腦橋或延髓病變通常對疼痛無反應,偶見膝部屈曲(脊髓反射)。,,六、癱瘓體征1.觀察昏迷患者自主活動減少—判斷肢體癱瘓2.偏癱側下肢常呈外旋位3.足底疼痛刺激下肢回縮反應差或消失,可見病理征4.墜落試驗:將患者雙上肢同時托舉后突然放開,仍其墜落,癱瘓側上肢墜落較快。,運動系統檢查,肌力檢查——輕癱檢查法1.上肢平升試驗:雙上肢平舉,手心向上,輕癱側上肢逐
7、漸下垂和旋前(掌心向外)2.分指試驗:相對放開雙手手五指并伸直,輕癱側手指逐漸并攏屈曲。3.Jackson征:仰臥位雙腿伸直,輕癱側下肢呈外展位。4.下肢輕癱試驗:仰臥位,雙膝或髖關節(jié)屈曲成直角,輕癱側小腿逐漸下落。,,肌力六級記錄法0級—完全癱瘓1級—肌肉可收縮,但不能產生動作2級—機體能在床上面移動,不能抵抗自身重力(不能抬起)3級—肢體能抵抗重力離開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4級--肢體能作抗阻力動作,但不完全5級—正
8、常肌力,神經反射檢查,淺反射:1.角膜反射:直、間接角膜反射皆消失見于患側三叉神經病變。直接反射消失,間接反射存在,見于患側面神經癱瘓。2.腹部反射:上T7、8,中T9、10,下T11、123.提高反射:L1、24.跖反射:S1.25.肛門反射:S4-5,,深反射肱二頭肌反射C5-6肱三頭肌反射C6-7橈骨骨膜反射C5-6膝腱反射:L2-4跟腱反射:S1-2腱反射:-消失,+遲鈍,++正常,+++活躍,++++亢
9、進,反射檢查-深反射,Hoffmann征——反射中心C7-T1,正中神經傳導:患者手指微曲,檢查者左手握患者腕部,右手食指或中指夾住患者中指,以拇指快速向下撥動中指甲,拇指屈曲內收或其他各指屈曲為陽性膝反射:發(fā)射中心L2-4,經股神經傳導。臥位:用左手托起患者雙膝關節(jié),使小腿屈成120°,右手用叩診錘叩擊髕骨下股四頭肌腱至小腿伸展(正常膝反射),如小腿無反射,則為陽性。,反射檢查-淺反射:,1.腹壁反射:反射中心T7-1
10、2,經肋間神經傳導患者仰臥位,雙下肢略屈曲,沿肋弓下緣T7-8或臍孔水平T9-10或腹股溝上T11-12,由外向內輕劃腹部皮膚,引起該側腹肌收縮或臍孔向刺激部偏移,分別為上\中\(zhòng)下腹部反射。(屬正常提睪反射)但肥胖者或經產婦可引不出。2.提睪發(fā)射:反射中心L1-2,經生殖股神經傳導用鈍針自上向下輕劃大腿上部內側皮膚,該側提睪肌收縮,睪丸上提(屬正常提睪反射)年老體衰患者可不引出。,反射檢查-淺反射:,3.跖反射:反射中心S1-
11、2,經脛神經傳導用竹簽輕劃足底外側,自足跟向前至小腿根部足掌時轉向內側足趾石屈(為正常反射)4.肛門反射:反射中心S4-5,經肛尾神經傳導用竹簽輕劃肛門周圍皮膚,反射為肛門括約肌收縮,病理反射,1.巴彬斯基征經典的病理反射,提示椎體束受損,檢查方法同石反射:拇趾背屈或其他趾傘形展開為陽性,也稱之為石反射伸性。2.Babinski等位征Chaddock征:由外踝下方向前劃至足背外側Oppenheim征:用拇指及示指沿脛骨前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