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材料承載ephrin-b2-Fc對心梗大鼠心室電生理的影響.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交感神經萌發(fā)是促成心梗后惡性心律失常發(fā)生的重要原因,由于具體機制未明,關于如何改善交感神經重構以減少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發(fā)生研究甚少。神經生長誘導信號分子Ephrin-b2可通過接觸抑制及誘導生長錐塌陷的方式調控神經的生長,在胚胎的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及成體神經損傷中扮演重要角色。本課題將ephrin-b2調控神經生長的特性引入心梗調節(jié)神經萌發(fā)的研究,試圖探索一條能否通過直接抑制神經重構以改善室

2、性心律失常發(fā)生的治療思路。因對心梗的治療缺少承載藥物釋放的載體,無法穩(wěn)定持久地釋放藥物而讓研究的效果受限。得益于自聚肽(Self-assembling peptide,SAP)這類組織工程學材料的廣泛應用,我們意圖利用SAP承載ephrin-b2蛋白的緩釋效應,研究ephrin-b2蛋白治療心梗后心律失常的可行性。
  方法:1、分別在心梗后的大鼠心肌組織內注射Ephrin-b2/Fc蛋白(Egroup,n=25)和自聚肽Ephr

3、in-b2/Fc蛋白凝膠(ESgroup,n=25),在既設的時間點(1h,3h,24h,7d,14d)收集心肌組織和血清樣本各5個,用免疫熒光和免疫印跡檢技術檢測eprhin-b2蛋白駐留和丟失情況;2、構建SD大鼠心梗模型,30分鐘后分別注射PBS(MIgroup,n=20),ephrin-b2/Fc重組蛋白(EFNgroup,n=20),自聚肽(SAPgroup,n=19),ephrin-b2/Fc與自聚肽凝膠混合液(EFN+SA

4、Pgroup,n=19),同時增設一假手術組(shamgroup,n=10)。2周后記錄II導聯(lián)體表心電圖,計算室性早搏(PVCs)數,評估心律變異性(HRV);通過在體記錄心外膜單相動作電位(MAP)觀察梗死周邊局部心肌的90%單相動作電位時程(MAPD90)變化;通過程序電刺激(PES)測定心室有效不應期(VERP),室性心律失常(VAs)的誘發(fā)率以及室顫閾值(VFT)。3、通過免疫熒光染色觀察交感神經纖維萌發(fā)情況并計算分布密度。<

5、br>  結果:1、除注射后1h外,Ephrin-b2/Fc蛋白在ES組的駐留量明顯高于同期的E組;注射后早期(1h和3h),ES組Ephrin-b2/Fc的血液釋入量明顯低于同期的E組,中晚期(7d和14d)倆組無顯著差別;2、心梗2周后,與MI組比較,EFN組PVCs、MAPD90、VAs誘發(fā)積分有所減少,VFT有所提高,但除MAPD90有顯著差異外,余下各指標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EFN+SAP組以上各心電指標存在顯著改變,且SAP組并

6、未影響心梗后電生理特性。各組ERP及HRV無統(tǒng)計學意義。3、TH陽性免疫熒光密度分布顯示MI組及SAP組較sham組分布密度顯著提高,EFN+SAP組比MI組顯著降低。
  結論:Ephrin-b2/Fc可改善心梗后心律失常,其機制可能是通過抑制心梗后交感神經重構途徑實現的;且在自聚肽的承載下,其改善作用得到加強,可能是自聚肽延緩了ephrin-b2/Fc在心肌組織的釋放,提高了目的蛋白在局部的作用實效所致;單純自聚肽RAD1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